回覆列表
  • 1 # 耕山種水

    李自成在中國歷史上也算是一個人物了,也算是一代反王,當初李自成也是農民起義的領袖,一路打到了明朝的首都,甚至逼死了崇禎皇帝,可見也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但是不幸的是他進京後40多天就被清軍和吳三桂聯合擊敗了,倉皇離開北京,喪失了一統天下的希望。 他的大順王朝自始至終也沒有存在多長時間,從這一點上來看他的一生無疑是失敗的,歷經了那麼多苦難終於打倒了明朝,最後卻是給別人做了嫁衣,但其實他之所以失敗也是必然的,因為格局不一樣,他當時和皇太極多爾袞之間有著巨大的差距。 他當初僅僅一年就攻克了襄陽,開封,潼關和西安,他的地盤逐步擴大,更是在各地建立了根據地,之後建立了大順朝登基稱帝,從西安到北京總共用時不到三個月,可見他的厲害,就連崇禎皇帝都對他都被他被逼上吊自殺,而當他到了北京之後,他的形式也是一片大好,但因為他不具備戰略眼光,所以對於清朝他並沒有足夠的重視。 而皇太極卻不一樣,皇太極作為清朝的開國皇帝,他對於能夠取對明朝取而代之的李自成十分的重視,當明朝和李自成正在關內大戰的時候,那時候皇太極就已經做出了判斷,那時候他認為明朝戰鬥力最強的祖大壽,洪承疇都敗於了清軍之手,已經沒有可用之兵了,但是對於明朝的流寇,他也小心對待,更是提前做好準備,指示手下兵將不要誤殺農民軍,以致雙方發生誤會,直接提前和他們發生衝突,可見他也是非常有遠見的。 而在皇太極突然病逝多爾袞成為攝政王之後,他也依然非常重視李自成,在李自成登基為帝的訊息傳到清朝之後,他直接派人到西北與大順軍聯絡,並且親自給李自成寫了一封信,那也是想要和李自成共同消滅明朝,然後瓜分天下,當然李自成並沒有收到這封信,因為那時候的李自成直接去東征北京了,清朝使者壓根就沒有得到大順官員的重視,李自成的面都沒見到,而當李自成攻克北京的訊息傳到清廷之後,多爾袞則是立即迅速的出兵,準備趁亂攻擊李自成。 而當多爾袞時刻密切關注著李自成的時候,李自成卻從來沒有在意皇太極和多爾袞的清朝,在那個時候他只在意嚴刑拷打明朝的官員準備從他們身上榨出銀兩,可見兩者之間格局差距有多大,也是因此導致李自成最終的失敗,一點也不冤。

  • 2 # 龍的傳人和接班人

    主要是李自成的軍隊紀律渙散,腐敗叢生。進去北京城後,只顧搶奪財務,沒有安撫人心。再加吳三桂放清軍入關,大勢已去。

  • 3 # 今夕復夕

    首先李自成帶領的是農民軍,其次在山海關與清軍的戰鬥並非是其全力,而是在與吳三桂部戰鬥一天後力竭後的農民軍。所以面對清軍才毫無抵擋之力。

    清八旗軍隊

    當李自成得知吳三桂拒絕投降的訊息,便從北京親自率領軍隊討伐,當時他並未估計到吳三桂與清軍勾結,因此僅帶六萬兵馬且行軍遲緩。李與吳兩軍激戰一天後,吳三桂主力瀕臨瓦解。次日,多爾袞率清軍抵達山海關,對李自成的農民軍發動突然襲擊,李自成猝不及防,戰敗退回北京。

    接著,吳三桂引清軍進逼北京,京城內外,明故僚屬乘機破壞,張貼“私示”,散佈謠言。大商人也開始罷市,抗拒大順政權。農民軍缺乏經驗,又未加固城防,因此撤出北京。

    後在保定,定州,正定憑藉英勇擊退追兵。奈何實力懸殊太大,最終失敗。

    值得一提的是清軍裡面有很多明舊軍,比如明薊遼總督洪承疇,錦州守將祖大壽等。

    在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如清軍的情況下,李自成只能失敗,只能說,歷史並沒有選擇他。

  • 4 # 金十七讀歷史

    一、明朝與滿清的不同。

    明朝末年,雖然看起來是龐然大物,實際上已經虛弱不堪。

    首先表現在政治上腐朽分裂,暮氣日深。自萬曆開始,文官結黨成風,天啟年間,魏忠賢專權,加劇了統治集團內部的鬥爭,文官代表東林黨人更加道德化,務虛化。崇禎上臺,東林黨人復起,一切以道德為標杆,一味打擊異己,忽視或者說逃避對實際問題的研究。再加上崇禎皇帝猜忌寡恩,那些能做實事的官員或死或貶(孫承宗、袁崇煥),後繼者更加無人可用。

    其次在經濟上,由於數目字管理的失效,加上權貴大量圈佔土地,流民四起。封建王朝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崩潰了。

    與此同時,崛起於東北的滿洲人力量日益強大。

    滿洲力量的強大,首先得益於有一個生機勃勃的領導階層。努爾哈赤和他的子侄們不僅驍勇善戰,而且富於政治智慧,精神上又積極進取,這是一個團結有力的領導核心。

    其次得益於努爾哈赤創立的八旗制度,這一制度使全體滿洲都能分享國家發展的帶來的利益,充分調動了全滿族人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奮鬥進取的精神。從這個意義上說,明朝政權是家族企業,滿州政權是股份公司。

    再次,努爾哈赤及其後繼者善於用各種方法拉擾和控制周邊勢力,使其為我所用。對漢族地主,將其納入八旗系統,使其可以分享利益;對蒙古各部,聯姻、冊封、征服、建立蒙古八旗,使蒙古成為滿州的堅強盟友。

    二、佔領北京前後,李自成的不同

    在攻佔北京之前,李自成集團處於創業階段,雖然集體政治水平不高,倒也清廉進取,團結一心。在打敗孫傳庭之後,一路勢如破竹攻佔北京,推翻了明朝。這一過程,雖然成功,但仍然有三件事沒有做好。一是沒有進行制度建設,集團內部制度,國家制度都沒有成型;二是沒有建設鞏固的根據地;三是沒有廣泛吸納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這三點沒有做好,李自成再成功,也只是流寇的成功,是不會持久的。

    在攻佔北京之後,李自成集團目光短淺的毛病徹底暴露出來。他們以為已經勝利,所以軍紀松馳,從上到下,在北京城大肆敲詐搶劫,完全喪失了進取精神,再加上沒有制度建設,更加沒有辦法恢復亂局。沒有根據地,一次戰敗之後,即四散潰逃。而此時面對的敵人,是更強悍的吳三桂和滿洲軍隊,李自成敗局已定,無法逆轉。

    三、總結。

    李自成在上升期時,敵人是衰朽沒落的明朝;他在走下坡路時,敵人是旭日東昇的滿洲。力量的此消彼長,是李自成失敗的原因之一。

    他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其自身的侷限性,他是一個大英雄,卻是一個政治上的素人。這種政治視野的侷限,使其忽視了制度建設、根據地建設和統治基礎建設。這一點決定了,他縱然一時取得成功,最終必然走向失敗。

  • 5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大明驛卒李自成扯綹子造反16年,雖然反抗精神可嘉,可是多年來都被明朝官兵追著打,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明朝官軍3000人,追著幾萬、幾十萬的農民軍打。農民軍被打急了,就在滎陽召開了農軍起義首領擴大會議,在會議上李自成提出了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

    (善於打游擊的李自成隊伍缺少打硬仗的堅韌)

    此後,李自成帶著農民軍轉戰中原,與其他農民軍相互配合,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成天與明朝官軍打游擊。明朝官軍也出了一個人物,叫做楊嗣昌的,他制定了分割槽作戰,十面包圍的戰略,讓孫傳庭、洪承疇等人分別統管幾個省的軍務,協同作戰,逐漸把農民軍的四路攻戰的包圍圈越縮越小。在車廂峽一戰中,李自成幾乎全軍覆沒,他自己也遁入了漁腹山中,身邊的大小將校都要背叛他投降官軍了。

    如果不是楊嗣昌等人優柔寡斷,李自成的造反事業也將早早收山了。不知道這些人是聖賢書讀多了,總覺得上天有好生之德,還是真的把亂黨當親人,總之又是同意了李自成歸降,每次都養虎遺患。

    所以,李自成在大明朝也不是意氣風發,混的比較慘。直到最後兩年,李自成才突然鹹魚翻身,搞出了事情來。原因就在與1642年發生的松錦會戰,明王朝的九邊精銳13萬大軍在這場戰爭中幾乎全軍覆沒。這可是大明王朝北方軍隊的所有精銳了——由於明朝末年實行的是募兵制,這些百戰精兵損失後,短時間內明王朝很難再有精力和財力訓練出一支精銳軍隊來。

    李自成逐漸覺得自己對面的明軍官兵越來越好打了,那是因為與之對陣的都已經是明朝新近抓來的壯丁,很多還沒有上過戰場的,戰鬥力自然不行了。李自成的軍隊逐漸包圍了開封城。開封是中原重鎮,一旦被李自成攻破,不僅是在軍事上,更在政治上都是明朝不能接受的慘重失敗。

    崇禎皇帝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最終在一個近臣的提醒下,他想起了還有3年前大破李自成的孫傳庭,此時正關在牢裡。崇禎立刻讓孫傳庭帶兵救援開封,後又讓改任陝西,訓練出一支精兵對付農民軍。此後,孫傳庭帶著新招募的軍隊與李自成打了三場大戰,都是先勝後敗,且敗的原因都很蹊蹺。李自成因此大開了戰略局面,佔據了關中,建立了政權。

    (孫傳庭關中練兵)

    建立政權後,李自成根本來不及修整,就在第二年的春天東征。由於明朝的所有家當都在松錦會戰和郟縣之戰中損失掉了,一路上只是在代州遇到了周遇吉的頑抗。在這裡,農民軍損失了7萬人馬,才將代州城攻下。隨後,李自成一路招降納叛,2個月時間就打到了北京城下。崇禎皇帝召吳三桂救駕,哪知道吳三桂逗留不進,伺機邀功。崇禎皇帝無奈自縊於煤山,明朝滅亡。

    於此可知,李自成在大明朝並沒有風光得意,他所有的值得稱道的戰果都是在明朝的主要野戰部隊在關外消耗掉後才取得的。後來東征北京之戰,更是明朝的各地督撫們已經意識到明朝氣數已盡,認為下一個改朝換代的時刻已然來臨,因此都選擇了不抵抗政策,李自成大軍一路上兵不血刃就打下了北京城。所以,李自成的部隊,其實就沒有經歷過太大的硬仗、血戰。所以,李自成軍隊的實際戰鬥力其實是被其火速進兵的氣勢給增色了不少,這一點可能連李自成都被騙過了。

    (李自成大軍招降納叛)

    從車廂峽開始算起,李自成的百萬大軍成軍僅僅只有2年時間,隊伍膨脹的太過迅速,甚至李自成本人都未必清楚他的百萬大軍究竟實數多少,李自成的隊伍缺乏建設,抗打擊能力很弱。同時,由於李軍進展迅速,一路上沒有做多少停留,地方上僅滿足於原來的官僚士紳的納表請降,李自成甚至都沒有足夠的官吏去管理這些地方州郡,不得不繼續留用之前的官僚集團。所以,李自成的根據地建設的工作幾乎沒有開展過,這就要求李自成必須保證軍事上的高壓狀態,從而換取佔領區的屈服。

    所以,李自成集團在與多爾袞接戰前,他的內部成員是相當複雜的,在軍事、政治,乃至於經濟上,各種成分、來歷的成員的集合體,他們之所以在政治上效忠於李自成,乃是因為有著共同的利益訴求:在新的秩序建立前,獲取自己的利益位置。這樣的團隊,稱之為烏合之眾,似也沒有多大問題。

    反觀多爾袞的清軍,在入關前,他們已經在關外建立了完備的軍政體系。他們的行政效率很高,自皇太極有意利用漢族知識分子建立官僚政治之後,滿清在關外的根據地建設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使得關外基地能夠給清軍提供充足、穩定的兵力來源及後勤補給。與李自成大軍對明軍的勝利不同,明朝是拿出最精銳的部隊與清軍對拼消耗的,清軍完成承受住了考驗,錘鍊出了一支當時東亞大陸上最為強大的野戰兵團,清軍計程車氣高昂,是一支打過硬仗、血戰的隊伍。明軍的不少成名軍隊都是敗在八旗軍下,如天雄軍、白桿兵、戚家兵、關寧軍等等。

    (滿清經過30年的根據地建設軍政體系完善)

    李自成的順利進軍,讓他誤判了形勢,也誤判了自己隊伍的戰鬥力。在北方尚未清靖的情況下,李自成已經派遣大軍征討南方的左良玉部了。可能在李自成看來,自己就真是天命所歸。既然如此,那他派遣軍隊迅速略定南方,收東南財賦以做國用,就再也正常不過了。他可能壓根就沒有考慮過吳三桂的關寧軍的利益訴求的問題,即使考慮過,也認為自己是真命天子,他有足夠的信心能夠將吳三桂收服或者擊敗。

    李自成的隊伍裡確實有一支能征善戰,堪稱精銳,是為老營士兵。李自成對他們的戰鬥力是信任的,所以他才會形同軍事散步一樣的前往山海關戰場,還帶上了吳三桂的家人,以及明朝的太子。李自成在出徵前,就已經預定了自己的勝利。實際上,李軍計程車氣確實一開始就是壓著吳三桂軍隊打的,眼看吳三桂支撐不住了,清軍八萬騎兵突然出關,將農民軍攔腰切斷成數截,彼此不能相顧。儘管農民軍奮勇拼殺,但是在吳軍和清軍的聯合絞殺下,農民軍大潰,奪路而走,大將劉宗敏也負傷了。

    這一戰損失慘重,李自成的精銳部隊幾乎全部覆滅。雖然此時北京城中尚有李軍百萬,然而卻都是新募之兵,多數只是為了吃一口飯。李自成自然不能依靠他們防守北京孤城。況且,京畿地區遭到八旗軍5次入關破壞,經濟早已糜爛,難以為大軍提供糧餉。李自成如果困守北京,猶如坐以待斃。

    於是李自成且戰且走,他的計劃是退到陝西,集結他在陝西留守的精銳部隊,藉助潼關天險,可以穩保不敗。李自成大軍開拔,所到之處,卻與數月前到處受歡迎的場景不同了,各地的官僚士紳紛紛閉門不納。原來李自成在北京追贓助餉的行徑太過火了,得罪了京城的官僚集團。這些官僚集團都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他們投奔李自成,本身就只是圖個好前程,如今李自成如此殘忍對待,幹嘛還要投靠李自成呢?

    李自成陷入了彈盡援絕的絕境,只能一路敗退,只用1個月不到的功夫,李自成就被趕回了關中,清軍也追到關中。李自成派遣軍隊駐守潼關,清軍一時間破關未成,形成僵局。清軍火速從後方調來紅衣大炮,潼關天險也被攻破。

    (李自成關中也待不下去了)

    所以李自成之所以面對多爾袞一再敗退,其根本原因在與李自成輕敵,對自身實力估計過高,對可能出現的吳三桂投降滿清預估不足。同時,對於政權建設,出身於流寇的李自成缺少基本的認識,根據地建設工作滯後,不注重統一陣營的建設,沒有穩固的根據地,這才出現了一潰千里的局面。在前期的失利後,李自成又從極度的自信又變成了極度的不自信,在敗退途中殺了很多將領,自毀長城,加速了李軍的敗亡。

  • 6 # 宋安之

    李自成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沒有維持新世界秩序的能力,只憑一時運氣的話,就不要打破舊世界,不然真的會遺臭萬年的。

    李自成其實在明朝也曾經狼狽過,最落魄的時候,被官兵輕輕鬆鬆打的潰不成軍,自己只能帶著十幾騎人馬如喪家之犬逃入山中,不是因為前線吃緊,官兵主力北上,恐怕李自成早就被抓出來咔嚓了。

    可以說李自成在明朝能如同不死小強一般,清朝可謂是功不可沒,因為清兵不時南下,使明軍不能對內部的李自成張獻忠之流集中力量,所以才給了他們崛起的機會和時間。

    還有就是當時處於小冰河時期,北方的天災不斷,老百姓活不下去了,自然要揭竿而起,所以李自成自然擁有了源源不斷的兵源,因此李自成才可以越來越順風順水。

    面對腐朽垂垂老矣的明朝,李自成可以靠各種各樣的運氣越做越大,但遇上新興的清朝以後,李自成的草包本性就暴露出來了。

    首先進入北京以後,對於關外的清軍並沒有足夠的重視,只是認為那是明朝與清軍的事情,跟自己沒關係,殊不知自己從進入北京那一刻起,就接替了明朝的位置,自然要面對清軍這個大敵。

    正因為李自成的大意,所以才造成山海關之戰,李自成被吳三桂和多爾袞率領的清軍聯合擊敗。

    之後的李自成再也沒有當年不死小強的精神,退出北京以後,從此一蹶不起,第二年還莫名其妙的死於農民之手,還真是諷刺至極。

    最後只能說,在明朝腐朽的體制中,李自成這個渾水摸魚的草包靠運氣可以崛起。但遇上新興的清朝,沒了運氣的李自成,在實力上是徹底暴露出自己草包本質,最後只能憋屈的死去,還真是可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握力環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