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史記只是對各人的記錄,對整個時代的描述是不怎麼詳細的
19
回覆列表
  • 1 # 歷史哈哈哈

    1.由於司馬遷受時代的限制,《史記》也存在某些缺點與不足之處。 例如,存在“天命”、災異和歷史迴圈論的神秘思想的影響。在《六國年表序》論述秦並天下的原因時,指出這是“天所助”的結果。

    2.《高祖本紀》帶有“三統迴圈論”的色彩,以為“三五之道若迴圈,終而復始”。在《天官書》中,記述各種特殊的自然天象時,常常與人事聯絡在一起,更多地表現了災異的神秘思想。 這些說明《史記》在“究天人之際”時,仍然沒有擺脫“天人感應”神學思想的影響。

  • 2 # 阿磊談古論今

    史記的侷限性主要是

    1、在漢朝歷史的記述中摻雜較多的個人感情,讀史記需要注意。

    2、無法擺脫當時的時代侷限,以頌揚封建統治為主流,這也難怪。

    3、《史記》也有其侷限性。司馬遷的歷史觀基本上仍是唯心主義的,有些記載對個人的歷史作用作了不適當的誇大,有關封建迷信的神異傳聞未能完全剔除,宿命論的思想也時有流露。

    4、存在著地域片面性和侷限性,對漢朝以前華夏民族文化的記述不夠全面。也正是這些發現才使得今天中國史學界一致認為應當修改過去記載的中國文明史,因為事實已經證明這長江南岸“先吳”或“三苗”文明並不遜色於包括中原文明

  • 3 # 東野洛

    《史記》被著名作家魯迅評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為何如此評價之高,我認為是因為司馬遷不但因為是太史世家掌握非常豐富珍貴的歷史檔案書籍資料而讓史記史料豐富,而且司馬遷親自遊歷歷史發生地,親自採訪當事人或當事人後人。這樣看史記確實很難得,很有價值。

    但是史記面試以來到唐朝時期都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地位一直不如班固的漢書。漢書的注家很多,史記的注家卻聊聊無幾。為何有這種現象呢?

    這就要從司馬遷史記的幾個特點說起來,這幾個特點有人認為就是其缺點。

    史記過於真實記錄了劉邦家世,過於真實記錄劉邦早年經歷。有些事蹟現在看來也不是很光彩。班固漢書把劉邦打造成帝堯之後,也就是說是貴族。而史記就說劉邦是普通平民子弟。

    司馬遷對項羽有好感,將其列入皇帝才可享受的待遇列入本紀。這一點頗受爭議。

    司馬遷對自己有好感的歷史人物記載感情化過濃,讓人懷疑是不是真實情況。

  • 4 # 大明湖畔的二狗

    司馬遷在寫《史記》之時,使用春秋筆法,微言大義,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大多數人如不沉浸研讀,很難明白其所表達的意思。

    《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汙,懲惡而勸善。

    例如,鄭伯克段於鄢。

    作為一個很多人口中的“李粉和衛霍黑”“歷史發明家”的我,對《李將軍列傳》《匈奴列傳》《衛將軍驃騎列傳》這三篇稍微有點熟悉。

    以李廣殺霸陵尉為例

    廣即請霸陵尉與俱,至軍而斬之。

    我們很多人都會認為李廣睚眥必報。

    在古代的文字中,殺人有很多種。

    殺指無罪而殺,弒指以下犯上,誅則指有罪、有理而殺。

    而斬這個字,就代表被殺之人犯法,依法砍頭,表示“用囚車把死刑犯從監獄運送到刑場,以斧鉞砍殺”。

    班固的《漢書》中,將李廣斬霸陵尉之後,漢武帝如何評價的記載了下來。

    數歲,與故潁陰侯屏居藍田南山中射獵。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故也!”宿廣亭下。居無何,匈奴入遼西,殺太守,敗韓將軍。韓將軍後徙居右北平,死。於是上乃召拜廣為右北平太守。廣請霸陵尉與俱,至軍而斬之,上書自陳謝罪。上報曰:“將軍者,國之爪牙也。《司馬法》曰:‘登車不式,遭喪不服,振旅撫師,以徵不服,率三軍之心,同戰士之力,故怒形則千里竦,威振則萬物狀;是以名聲暴於夷貉,威稜憺乎鄰國。’夫報忿除害,捐殘去殺,朕之所圖於將軍也;若乃免冠徒跣,稽顙請罪,豈朕之指哉!將軍其率師東轅,彌節白檀,以臨右北平盛秋。”廣在郡,匈奴號曰“漢飛將軍”,避之,數歲不入界。

    如果有興趣瞭解的,可以看看《史記•司馬穰苴列傳》司馬穰苴是如何殺須賈的。

    李廣在右北平郡到底幹了什麼?竟然讓匈奴數歲不入界?

    《史記•韓長孺列傳》

    衛尉安國為材官將軍,屯於漁陽。安國捕生虜,言匈奴遠去。即上書言方田作時,請且罷軍屯。罷軍屯月餘,匈奴大入上谷、漁陽。安國壁乃有七百餘人,出與戰,不勝,復入壁。匈奴虜略千餘人及畜產而去。天子聞之,怒,使使責讓安國。徒安國益東,屯右北平。是時匈奴虜言當入東方。安國始為御史大夫及護軍,後稍斥疏,下遷;而新幸壯將軍衛青等有功,益貴。安國既疏遠,默默也;將屯又為匈奴所欺,失亡多,甚自愧。幸得罷歸,乃益東徙屯,意忽忽不樂。數月,病歐血死。安國以元朔二年中卒。

    李廣任右北平郡太守。結果如何呢?

    《匈奴列傳》

    其後冬,匈奴軍臣單于死。軍臣單于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為單于,攻破軍臣單于太子於單。於單亡降漢,漢封於單為涉安侯,數月而死。

    《李將軍列傳》

     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

    這與李牧大破殺匈奴十餘萬騎的結果很相似。

    《廉頗藺相如列傳》

    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原一戰。於是乃具選車得千三百乘,選騎得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彀者十萬人,悉勒習戰。大縱畜牧,人民滿野。匈奴小入,詳北不勝,以數千人委之。單于聞之,大率眾來入。李牧多為奇陳,張左右翼擊之,大破殺匈奴十餘萬騎。滅襜襤,破東胡,降林胡,單于奔走。其後十餘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

    如果只看李將軍列傳的這一段,你可能會認為李廣沒什麼了不起,無非一個會防守的悲劇將軍罷了。

    如果細讀《史記》,結合其他的事件一對比,自然能夠發現李廣很厲害。

    《史記》缺點的地方在於,現在的人很少能靜下心細細品讀,反而更願意相信電視劇和一些文章。

    既然他們都說我是衛霍黑,那我也來列舉史書中,哪些黑衛霍的史料。

    《史記•平準書》

    其後四年,而漢遣大將將六將軍,軍十餘萬,擊右賢王,獲首虜萬五千級。明年,大將軍將六將軍仍再出擊胡,得首虜萬九千級。捕斬首虜之士受賜黃金二十餘萬斤,虜數萬人皆得厚賞,衣食仰給縣官;而漢軍之士馬死者十餘萬,兵甲之財轉漕之費不與焉。於是大農陳藏錢經秏,賦稅既竭,猶不足以奉戰士。

    《衛將軍驃騎列傳》是怎麼記載的呢?是如何使用春秋筆法為賢者隱的呢?

    《衛將軍驃騎列傳》

    漢兵夜至,圍右賢王,右賢王驚,夜逃,獨與其愛妾一人壯騎數百馳,潰圍北去。漢輕騎校尉郭成等逐數百里,不及,得右賢裨王十餘人,眾男女萬五千餘人,畜數千百萬,於是引兵而還。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將軍印,即軍中拜車騎將軍青為大將軍,諸將皆以兵屬大將軍,大將軍立號而歸。天子曰:“大將軍青躬率戎士,師大捷,獲匈奴王十有餘人,益封青六千戶。”

    其明年春,大將軍青出定襄,合騎侯敖為中將軍,太僕賀為左將軍,翕侯趙信為前將軍,衛尉蘇建為右將軍,郎中令李廣為後將軍,右內史李沮為彊弩將軍,鹹屬大將軍,斬首數千級而還。月餘,悉復出定襄擊匈奴,斬首虜萬餘人。右將軍建、前將軍信並軍三千餘騎,獨逢單于兵,與戰一日餘,漢兵且盡。前將軍故胡人,降為翕侯,見急,匈奴誘之,遂將其餘騎可八百,餎降單于。右將軍蘇建盡亡其軍,獨以身得亡去,自歸大將軍。

    如果單單隻看《衛將軍驃騎列傳》,你可能會認為衛青非常厲害,連戰連捷,三戰全勝,損失微乎其微,實為戰神,李牧,蒙恬不如也!

    看了《平準書》呢?臥槽(*`へ´*),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戰績一槓五!

    這也是為什麼司馬遷在《衛將軍驃騎列傳》中嘮叨衛大將軍“為人仁善退讓,柔和自媚於上,然天下未有稱也”的原因了。

    再說說霍去病。

    《匈奴列傳》

    其明年春,漢使驃騎將軍去病將萬騎出隴西,過焉支山千餘裡,擊匈奴,得胡首虜萬八千餘級,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

    《衛將軍驃騎列傳》

    冠軍侯去病既侯三歲,元狩二年春,以冠軍侯去病為驃騎將軍,將萬騎出隴西,有功。天子曰:“驃騎將軍率戎士逾烏盭,討脩濮,涉狐奴,歷五王國,輜重人眾懾慴者弗取,冀獲單于子。轉戰六日,過焉支山千有餘裡,合短兵,殺折蘭王,斬盧胡王,誅全甲,執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首虜八千餘級,收休屠祭天金人,益封去病二千戶。”

    《漢書•衛青霍去病傳》

    去病侯三歲,元狩二年春為票騎將軍,將萬騎出隴西,有功。上曰:“票騎將軍率戎士逾烏盭,討脩濮,涉狐奴,歷五王國,輜重人眾攝讋者弗取,幾獲單于子。轉戰六日,過焉支山千有餘裡,合短兵,鏖皋蘭下,殺折蘭王,斬盧侯王,銳悍者誅,全甲獲醜,執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捷首虜八千九百六十級,收休屠祭天金人,師率減什七,益封去病二千二百戶。”

    單單看《匈奴列傳》的記載,霍去病一萬騎兵斬殺俘獲匈奴騎兵一萬八千人,比史記記載的白起,李牧,韓信,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但看了看漢書的記載,臥槽(*`へ´*)!這不是騎兵屠村嗎?烏盭,脩濮,狐奴,折蘭,盧侯五個匈奴部落(王國),斬殺俘獲匈奴人口(有男有女)8960人,還自損7000左右。

    這。。。。。。衛霍粉經常說司馬遷抬李廣貶衛霍,看了班固的漢書,估計他們又該說班固是個霍黑,發明歷史,是個歷史發明家了!

    如果只看《李將軍列傳》或《衛將軍驃騎列傳》則會認為,論用兵,李廣與衛霍是沒有可比性的,衛青與霍去病是同一個級別,屬於天才型的名將,而李廣之流,不過是武藝出眾,還有就是能與士兵同甘共苦就是了,連二流都算不上,其治軍鬆散,睚眥必報,有勇無謀,頂多一個突擊隊長,根本不能與衛霍二人相提並論,連提鞋都不配,比程不識都差一大截 。

    而宋人黃震在《史記評林》中則認為:“凡看衛霍傳,須合李廣看。衛霍深入二千里,聲振華夷,今看其傳,不值一錢。李廣每戰輒北,困躓終身,今看其傳,英風如在。史氏抑揚予奪之妙,豈常手可望哉?”

    其實,還是立場不同。

    站在百姓的角度,我們需要李廣這樣的將軍,站在郭嘉的角度,我們也需要李廣這樣的將軍,站在歷史上那些“皇帝”的角度,還是衛青霍去病這樣的將軍好使,李廣屬於不可控的那種!

  • 5 # 聽從指引進行遠航

    孔子發現了糊塗,取名中庸;老子發現了糊塗,取名無為;莊子發現了糊塗,取名逍遙;墨子發現了糊塗,取名非攻;如來發現了糊塗,取名忘我。世間萬事惟糊塗最難,有些事,問的清楚便是無趣,司馬遷沒有搞清楚,歷史就是記載著各懷鬼胎的貪婪史~

  • 6 # 一介草民XXF

    名稱來由

    《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稱“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據現知材料考證,最早稱司馬遷這部史著為《史記》的,是東漢桓帝時寫的《東海廟碑》,此前“史記”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

    創作背景

    東周時期王道廢弛,秦朝譭棄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貴圖書典籍散失錯亂。漢朝建立後,蕭何修訂法律,韓信申明軍法,張蒼制立章程,叔孫通確定禮儀,品學兼優的文學之士逐漸進用,《詩》《書》等被譭棄的古書亦不斷在各地被愛好文學的人士搜尋並獻出。

    取材

    特別可貴的是,司馬遷對蒐集的材料做了認真的分析和選擇,淘汰了一些無稽之談,如不列沒有實據的三皇,以五帝作為本紀開篇,對一些不能弄清楚的問題,或者採用闕疑的態度,或者記載各種不同的說法。由於取材廣泛,修史態度嚴肅認真,所以,《史記》記事翔實,內容豐富。

    《史記》,是由漢代的司馬遷編寫的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規模巨大,體系完備,而且對此後的紀傳體史書影響很深;《史記》中的文字生動性,敘事的形象性是成就最高的。

    《史記》是記載歷史的著作,又以記人為中心,敘事和記人就成為它的主要內容。從文學的角度看,敘事藝術和寫人藝術是《史記》最值得重視的部分。司馬遷在前人的基礎上,開創了以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種體例寫通史的範例。

    創造了紀傳體通史。其中本紀、世家、列傳是《史記》的核心部分,它們以本紀為中心,世家、列傳依次分佈在外圍,猶如“二十八宿環北拱,三十輻共一轂,執行無窮。”

    而十表、八書則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形成對核心的補充。司馬遷還獨創了‘互現法’不僅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徵鮮明突出,還揭示了人物多個側面的性格特點,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 7 # 視界行旅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歷時14年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史記》也存在某些不足之處。

    例如,存在“天命”、災異和歷史迴圈論的神秘思想的影響。在《六國年表序》論述秦並天下的原因時,指出這是“天所助”的結果。在《天官書》中,記述各種特殊的自然天象時,常常與人事聯絡在一起,更多地表現了災異的神秘思想。這些說明《史記》在“究天人之際”時,仍然沒有完全擺脫“天人感應”神學思想的影響。

    《史記》和其他的史書雖然都是二十四史,但是有很大的差別,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

    《史記》充滿了愛憎之情,這一點是其他史書不具備的。本來一個史學家記述歷史只要求客觀地、公正地記述,不要求抒發感情。但是《史記》記述人物的時候,往往帶著作者自己強烈的愛憎之情。他特別對一些悲劇人物,像《項羽本紀》寫項羽,《李將軍列傳》寫李廣等。

    司馬遷使用的有些材料不可靠。

    綜上所述《史記》是太史公留給華人民乃至世界文明的偉宏篇鉅著,開拓先河,是後世歷代史書編撰的典範。二千年前資訊史料的收集整理何其艱難,後人無從想象。所謂史料採用方面微有不盡之意在所難免。人的情感和其在境遇、時代息息相關的,特別是對觸動比較深的人和事的描述上會帶上一絲個人情感色彩。這不失《史記》之偉大。

  • 8 # 古典藝術品

    第一缺點,身殘,志不殘。

    第二他寫史記描寫很生動。

    第三因為描寫的太逼真了,像荊軻刺秦王等,很多場面的描寫估計有虛構的成分。

    第四他應該有道聽途說的東西。

    第五,他對項羽、韓信、李廣和李陵都慷慨直言,讓人看到了一個個活生生的英雄形象,但是在讀的時候,總覺得這樣很容易感情用事,把歷史當戲劇寫。

  • 9 # 散落君

    談《史記》的缺點,就要結合《漢書》。《史記》和《漢書》作為中國古代最有名的史書之一,經常被人拿來比較。經過歷代的比較,缺點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過於注重文采,感情色彩太豐沛。史書,要儘可能保持公正樂觀,而太史公在《史記》中夾雜了太多的私貨。造成《史記》有時候偏向於文學作品。

    第二,年代雜亂,不夠嚴謹。太史公寫《史記》,任性自然,隨著自己的性子來。所以經常記載事情沒有年代,或者簡單地說“又一年”,給讀者造成比較大的困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哪部電影有描述電影拍攝過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