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工薪階層的“窮人們”如何玩轉藝術收藏?
4
回覆列表
  • 1 # 南山南5223

    關於藝術收藏這個關注了一點,但對於工薪族來說在衣食住行解決的基礎下可以買些收藏。因為在三亞的原因對硨磲和黃花梨瞭解了一下,硨磲這東西是是經過成千上萬年才形成的因為南沙搞島嶼吹填有不少好的硨磲,硨磲被認為佛家七寶之一,成色好,進過高僧加持過的硨磲珠幾萬的都有,硨磲的工藝品也不少,好多來三亞玩的都喜歡帶倆回去放家裡做試件。黃花梨因為就海南的好所以比較貴,如果遇到便宜的可能是越南的,黃花梨的手串我在免稅店看到了一串十萬的,不是一般人能買的起的,黃花梨做的工藝品比如說彌勒佛或者羅漢或者山水圖都是幾十上百萬的。但黃花梨散發的香氣對身體有好處!說起彌勒佛讓我想起來在天津古文化街看的泥人,賣的泥人也是幾萬幾十萬的都有,雖然栩栩如生但就是泥塊也太貴了,沒有硨磲或者黃花梨有收藏價值

  • 2 # 藝術火

    現在很多人對藝術品收藏和藝術品花銷的概念不是很清晰。談得上收藏,一般指入手藏品具有藝術價值,歷史價值,或者有升值空間的藝術品。而藝術品花銷大多指買入沒有升值空間,也無藝術價值的低端工藝品。這樣購買除了浪費錢,就是給家裡增添一堆食之無肉,棄之可惜的垃圾。那麼工薪階層是不是買不起高階藝術品,就沒有機會得到好的藝術品呢?當然不是,還有機會,這個機會就是個人的知識和優秀的品德。失去了資金的支援,獲得好的藝術品的機會肯定是直線下降的,唯有在豐富自己的藝術知識上下功夫了,豐富的藝術功底是一種看不見的吸星大法,奧妙自己體會,但這個本事就得自己下功夫去學習了。優秀的品德會讓你多一分得到擁有者的賞識,機會再增一分,所以,想得到就去努力,既不努力,也懶得修德,那就去看盜墓筆記找找辦法。

  • 3 # 匠心中國

    感謝邀請。不要這麼問,不要強行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不要拿錢或資產衡量人。國有疆界,藝術無邊。自己喜歡的就完全可以收藏。東西所有人都說好,價格也好,也有升值空間,自己不喜歡的話,證明不適合自己。只有自己真正的喜愛,你們考慮的太多了,什麼大師,價格,升值等等。有這樣的心態就不應該談藝術收藏。藝術收藏,收藏的是自己對於藝術作品的愛!人不論對錯皆有愛,你手裡拿著一朵牽牛花,做成了標本都可以收藏。你手裡拿著一個樹枝,也可以收藏。

    祝大家收藏到自己愛的東西

  • 4 # 造就

    大家或許覺得收藏有美學原則、有實用原則、有商業原則等等,這些都沒錯,但我想用簡單地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收藏是文化的積累。

    收藏是每個人內心中的文化積累,也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積累,收藏既關乎個人,又關乎民族和國家。正因此,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都既有私人博物館,又有國家博物館。

    首先,我想先來聊聊自己的收藏經歷。我從小學3年級起就喜歡集郵,到了高中又喜歡收集古錢幣,那個時候我沒錢,買那些都只能靠過年大人給的壓歲錢。後來大人們告訴我,老靠壓歲錢不行。

    他們說,我買了兩套郵票,郵票在剛剛發行的時候便宜,等過一兩年就貴了,我可以賣掉一套然後再買一套,這樣就形成一個「以郵養郵」的良性迴圈,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以藏養藏」。

    任何一個收藏,只買不賣,那是什麼人呢?除了皇上,一般人可做不到。

    收藏第一原則:量力而行

    我給大家講的第一個原則叫量力而行原則。什麼叫量力而行呢?這指的是,收藏一定要用自己的錢,不要借錢。

    收藏是長線行為,而投資更偏向於短期套現。並且,收藏的喜好也會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而有所變化,就像我最初喜歡集郵,後來喜好收集古錢幣。

    此前,我曾因搬新家買傢俱被人騙得一塌糊塗。賣家告訴我那些傢俱是康熙、乾隆年間的黃花梨、紫檀、紅木,等我買回去後發現是假的,回頭去找那個賣家,對方說,康熙、乾隆年間的古董能賣你這麼便宜嗎?

    那個賣家還說,而且我也沒騙你呀,這木料就是紫檀和黃花梨,只不過是不同種類的黃花梨罷了,你去翻翻王世襄先生寫的書,這就是照著康熙那大案子仿出來的,我沒賣錯你呀。

    當時我心裡很難受,覺得還是自己閱歷太少,知識儲備不足,才導致被騙。當下我就覺得一定要認真地學,收藏這件事情,你不認真學,不量力而行是不行的。

    為什麼說量力而行?的確真正的黃花梨條案和紫檀方桌確實沒有那麼便宜,所以要用自己的資金去買東西去收藏,一定要量力而行。假設你手裡有40萬,對方卻開價50萬,我勸你放棄,除非剩下那10萬你在很短時間內能掙到,若你還要借錢去收藏,那生活壓力就會很大。

    世界上有很多諸如張伯駒先生這樣的偉人,他在民國時期特別想買西晉書法作品《平復帖》,那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件傳世書畫,但當時需要花費20萬大洋,那時他實在是沒有財力,也沒有舉債去買。

    直到溥儀的弟弟因為母親去世降價到4萬大洋,張先生把祖宅賣了才買得這件作品,還連同李白的《上陽臺帖》一起,最後也都捐給了國家。

    還有一位很有意思的人,就是我前面提到的王世襄先生。王先生愛好收藏,當年的工資很低,雖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的工資比較高,但他也是傾其所有去買東西。買到什麼程度呢?

    他曾花幾個月工資買了一對明代或者清早期的黃花梨大櫃,現在這東西很貴了,但當年還不貴。他一個故宮的研究人員買了這大櫃放在家裡,最後連睡覺的地方都沒有了,兩口子很長一段時間都只能睡在這大櫃子裡頭。

    你們可以想象一個收藏愛好者傾其所有到什麼程度嗎?這都是我們歷史上一些很著名的收藏家,當然也有一些例外。你如果說帝王想要什麼,那太容易了,和氏璧要嗎?要!帝王拿地拿城和你換,這種收藏是咱不能比擬的。

    歷史上有兩位皇帝非常愛收藏,一個是宋代的宋徽宗,中國第一個中央美院就是宋徽宗成立的,他親自任美院的院長,叫宣和畫院。宋代還有一幅名畫叫《清明上河圖》,它的第一個收藏家也是宋徽宗。咱們現在看到的此畫都是一級一級傳下來的。

    帝王的收藏咱們是肯定不能比的,拿城市換一塊玉,在普通人眼裡都是不靠譜的事兒。再看這件汝窯,動不動就賣1億多,且全世界只有67件,大家看看就行了,這也都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所以說,量力而行是收藏的第一原則。

    收藏第二原則:不貪便宜

    在資訊不發達的年代,人們會利用資訊不對稱、文化知識不對稱去撿漏和佔便宜。

    有這麼件事,有個人到農民家吃飯,看到農民在院子裡拿個元代的青花瓷盆當雞屎盆,由於農民不懂古董,不知道雞屎盆的價值,那個人就拿100塊去買了那個盆,他買的就是資訊的不對稱,撿了個漏。

    那樣的事在資訊如此發達的今天是不可能發生了,撿漏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不可能買便宜,在今天,收藏要貪便宜,在這個行業那叫吃藥。

    我特想問問大家,世界上什麼樣的藏品最貴?世界上什麼古董最貴?大家說雞缸杯是不是?劉益謙買的大紅毯子是不是?都挺貴的,都上億了,但他有錢,他買得起。

    其實,世界上最貴的古董就是你買的仿品。劉益謙買的那個東西,不管是貴還是便宜,只要他買對了,就沒有貴和便宜的問題。但是如果你買錯了,買到假貨,意味著什麼。

    我認識一個很著名的演員,他曾告訴我這麼一件事。有一個古董商知道他要去吉林拍戲,大老遠地拿著個黃花梨筆筒追到片場,說,哎呀我特別崇拜您,這個筆筒呢市面上賣16萬,我呢就要您9萬,有這樣的原則嗎?

    世界上有這樣的商業原則嗎?你作為一個買家,他作為一個賣家,你們沒有互利的關係,也沒有父子兄弟關係,也沒有過命地朋友之間的交情。在這種情況下,他憑什麼賣你便宜東西?誰給我解釋這個邏輯?講得通嗎?講不通,最後他好面子,買了。

    買回去後他跟我說,小沈啊,你知道嗎?我在睡夢中被筆筒炸裂的聲音給驚醒了。我說,那根本不是老的筆筒,也不是黃花梨材質,它就是一個新做的紅木筆筒。因為新的東西木性不穩定,在北方天氣太乾燥就炸開了,這是很普遍的木傢俱現象。

    很多人說我有知識,有文化,有技術,能夠識別出真假來。大家看看,這是帶沁的古玉,沁是怎麼回事呢?沁是古玉隨葬埋在地下以後,受水銀或者人身體上的血浸染影響,經過千百年後變成了黑色。

    古人喜歡佩玉,認為玉代表君子的美德,從君王到貴族或者員外,所有有知識的人都喜歡佩玉,而且從清代開始就有人給玉造假了,這可不是今天才有的。

    古玉怎麼作假呢?大家先來看看這個羊,古人會雕琢出一塊新玉,然後把活羊的後腿剌開,把玉埋進去,再把傷口縫上,玉在羊腿裡頭經過很長時間被血滲透後,他們再把玉拿出來埋在道路底下,一埋就是三五年。

    鮮血在地底下受潮溼、金屬、鐵各種各樣東西的影響,慢慢地就會變成前面這個顏色。而埋在路中間是因為當時很多馬車會從道路上跑過,會導致玉的震動,加速玉里鮮血的吸收。這就是古時候在玉上的造假。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1997年牛津大學的物理學家利用“熱釋光”解決了瓷器真偽的鑑定難題。什麼叫熱釋光?任何一個物體,比如瓷土、石頭,都在自然界中接受到射線,一般把它們加溫,它們身上的所有射線就都沒了。

    比如說一千年前在景德鎮燒的一個瓷器,你用熱釋光去測它,會看到一片黑暗,沒有任何光線,但是再經過200年、500年、1000年之後,這件瓷器會再次吸收自然界裡的射線。

    如果我們用光譜去分析,會發現漢代秦朝的東西光線很長,宋代稍長,到明代就很短……用這種方法去測試一件瓷器的年代,現在可以做到正負二十年的誤差,放到漫漫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比如說這件瓷器是個青花,鑑定出來是600年上下二十年,也就是580年到620年。從造型花色來看,它一定是元代的,不可能出現在別的朝代,所以你說這個技術高超吧。

    但你知道我們現代人幹了什麼嗎?他們把一件新的瓷器放到CT裡,再用強烈射線去照,這個東西測出來就會有很長的光譜,但這些瓷器光譜不穩定,有的會特別長。比如一件看上去是清代的瓷器,測出來居然是上古時期,這個造假不就漏洞百出了嗎?

    但是他們就這麼幹,大家都知道,瓷器的成本不高,這個東西它可能燒出來就一兩百塊錢,燒一百件再照一百次,不行就全砸了也沒多少錢,但如果這個東西一旦做出來,最少要賣幾百萬人民幣。

    但大家要知道,世界上真的沒有漏可撿。

    收藏第三原則:學習實踐

    任何一個搞收藏的人都要不斷地學習並加以實踐。如果你很喜歡一個系列的藏品,比如景泰藍的瓷器和傢俱,建議你先看書,看完書後再動錢去買。不買是不可能的,「不斷學習+實踐」才能形成你收藏的一個前提條件。

    大家看看這幅畫,它是達芬奇的《救世主》,全世界最貴的藝術品,幾個月前剛剛以4億5千萬美金的價格被賣掉了,買主是一箇中東的土豪博物館。達芬奇的這幅原畫很糟糕,這是經修整過的,還賣了這麼多錢。

    為什麼能賣出這麼多錢呢?那我要講一講這個土豪的心理。

    假設有3個很有錢的人:

    一個人說,我剛剛賺到一筆錢,在銀行裡存了五千萬英鎊,我覺得自己可以退休了;

    第二個人特別瞧不上第一個有錢人,他說,我剛剛用五千萬英鎊買了一幅梵高的畫,此時大家用特別崇拜的眼光看著他,覺得他不僅有錢,還有品位,有知識。

    第三個人呢,說這幅畫我也買得起,但是我覺得擁有可能很快樂,而且從這幅畫中,我們可以看到梵高的一生,看到梵高從27歲才開始畫畫,直到37歲死掉,他畫了1000張畫,他可不是科班出身,他是一個藝術家,創造了很偉大的藝術。

    所以呢,錢、藝術品、知識和文化,大家應該崇拜什麼?這是作為收藏人都會一步步經歷的事情。從一開始地買、買、買,到收藏、收藏、收藏,我有那麼多東西,收藏是為了什麼?

    收藏是為了什麼?

    收藏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對文化的渴望,也有炫耀和自我認可的心理。誰也不願意說我有很多錢,但誰都願意說我有一幅梵高的畫,這是一個很正常的收藏心態。

    大家可能覺得奇怪,任何一個搞收藏的人都會收藏上癮。什麼東西會促使人上癮?人性的貪婪、對物質的佔有慾。

    你知道嗎?在收藏裡,能買卻又買不起一件東西是最讓人糾結的,但如今我已經修煉完成從人性的貪慾到內心的平衡這一過程。比如《救世主》我買不起,我心裡特平衡;汝窯我買不起,我也心裡挺平衡;我朋友誰買了,我還挺高興。

    人性怎麼平衡?我拿到了我想拿的東西,滿足了我的慾望,我心裡就平衡了。我想做到高管的位置,今年想上市,所有事情達到目的了,人心就平衡了。而收藏是一件特別不容易讓人平衡的事,因為很多東西達不到,收藏者會備受煎熬。

    你必須要從你買不到東西的那種抱怨裡走出來,雖然你買不起,但你看過這個東西,你就很幸福。當你完成了這個心理轉換,最後你收藏的時候,人會變得很平和。

    什麼叫平和?今天我有錢了,這個東西我買得起了,我也可以放棄它。當一個人不再想著如何去平衡自己的心理需求時,他就會過得很平靜。

    收藏的過程就是不斷抑制人性的貪婪,它幫助你保持情緒的平衡,達到內心的平和,最後到達覺悟的彼岸。

    收藏是每個人的事情,但更重要的是什麼呢?是最終的文明在你我這樣的人身上薪火相傳,永載史冊。

    收藏最終的目的,是讓我們與文化一起遠行。

    特別鳴謝:中信出版集團 ,AIA友邦保險

    校對:其奇

  • 5 # 楊明說糧票

    題目中的“窮人”還要加上引號,說明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窮人,在我的理解,真正的窮人,是吃不飽,穿不暖,沒有地方住的人,那是真正的窮人。我們現在說的窮人,其實,都是衣食無憂的,只不過是想追求更高的生活標準,比如換個更好的車,換個更大的房子,但經濟又不允許,以至於覺得自己是窮人了。對於這類人,玩點收藏,倒是允許的。

    收藏的範圍太廣泛了,大到名家名畫、陶瓷玉器、紅木傢俱,小到火柴盒煙標,都是可收藏的物件。至於收藏價格,上不封頂,幾千萬上億的藏品,玩的人也不少。小到幾毛錢一張的糧票,也有人玩得入迷。

    收藏怡情怡性,除了陶冶性情,還可以讓藏品增值,這是玩家所願意看到的最好結果。不管是玩大的,還是玩小的,只要是個人經濟能力所能承擔的,不至於把所有的身家都用來收藏,都是值得肯定的。

    結合我個人的生活情況,想和大家聊聊“窮人”玩收藏的樂趣。

    我是工薪階層,每個月幾千元的工資收入,除去生活開支,可支配的錢也不多,但每個月,總會留三兩百元,買些自己收藏的專題票證,哄自己開心。二十多年來,竟也小有成績,閒下來的時間,拿出來欣賞,也和票友們交流,日子甚是充實。

    票證收藏,屬於小眾化收藏。但可不要小看這些票,高檔的糧票布票,價格在上萬元的,也有的是。從我個人的經濟能力來說,我不會涉及高檔票,也就小打小鬧,玩百元以下的票,甚至一張三五毛錢的票也玩,並且樂此不疲。如今,翻開我的收藏相簿,有肉票專題、獎售專題、工分票專題、布票專題、糧票專題、生活票證專題,每一張票,都是我用心淘來的,看著它們,一個個都像是我的小情人,那種境界,是精神上的富足。難怪有人曾說,收藏家是長壽的一個群體,這話一點不假。

    我是馬楊,收藏票證二十餘年,以上是我個人玩票心得,文中圖片,是收藏專題之一。和大家交流。(馬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做好地推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