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果曹操選擇了曹植作為繼承人,三國的結局會怎樣?
5
回覆列表
  • 1 # 大馬哈魚12

    曹操在位的時候,就像剪除司馬懿集團,司馬懿的集團是當地地方的利益集團的核心人物之一。所謂地方利益集團就是與中央集團對立的,他們之間的關係是需要在許昌穩定就必須與地方集團的支援。中央集團的消費,採買等,都必須在一起完成,這個量非常大消費。對地方集團的發展將非常的迅速。地方集團的核心價值觀利益在亂世剛定的建設都城就存在。曹操集團是被司馬懿奪了江山。宋趙匡胤也是被其弟所代表的地方利益集團給幹掉的。

  • 2 # 隨意言之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把曹植和曹丕兩個人的對比放在後面來說。我想先說一下結論,就是無論曹操選擇任何人作為繼承人,三國的大結局都不會變。結束割據,形成統一,這一大的歷史走向都不會發生變化。唯一會產生變化的就是,是不是還是有司馬家來完成統一,這一點就不好說了。但我個人的一個觀點就是,曹操選擇曹植作為繼承人的話,或許三國不是由司馬家來完成統一,但如果看曹植前期表現的話,也不應該是由曹魏來完成統一。

    那我們就先說一下為什麼可能不是由司馬家來完成統一,司馬家族之所以能夠結束三國割據局面完成統一,其最重要的功勞當然是要歸功於司馬懿。而司馬懿之所以能夠在後來成為曹魏舉足輕重的人物,那和曹丕的上位是離不開的。如果沒有曹丕的上位,司馬懿或許依舊還有發揮能力的機會,但他在曹植的手下一定不會像在曹丕的手下那樣受到重視,最後還能夠成為託孤重臣,以至於給司馬家奠定了良好的取代曹魏勢力的基礎。所以說如果曹植上位,那麼司馬家族的地位按照常規歷史走線的話來看一定會被邊緣化,既然如此就不會有後面的三分歸晉了。

    那麼在假設一下,曹植做了和曹丕一樣的事情,那麼曹魏就有希望結束三國格局麼?個人覺得對比一下兩個人的話,應該能得出一條結論,就是曹植應該做的不會比曹丕更好。

    先說一下曹植的個性,曹植這個人文人氣、才子氣太濃,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飾約束自己,飲起酒來毫無節制。這樣一個人,如果當了皇帝,我想絕不是個好皇帝,或許也是李煜一類的皇帝。反觀曹丕,即便稱帝之後他的行為也很有節制,並沒有什麼縱慾好酒的不良記錄。從自制力上來看,曹丕就穩穩的壓著曹植。

    再看看團隊,支援曹植的人是丁儀、丁廙、楊修、孔桂、邯鄲淳這就是一群寫寫文章,玩玩遊戲的二代組合,可能楊修厲害一點吧,但毫無政治智慧。再看看曹丕的團隊,賈詡、崔琰、司馬懿、陳群、桓階、邢頤、吳質、賈逵,這些人基本上都是在政治或軍事上有一定影響力的人,很多人在整個歷史上都能算的上人才。從這兩個團隊來看,曹丕就甩了曹植不知多遠。除了這兩個明面上的團隊對比,曹丕還有一點要遠遠高於曹植,就是他可以很好的維繫宗室之間的關係,和他的叔伯兄弟都能很好相處,但反觀之曹植好像只跟那幾個人玩。這點其實很重要,因為在曹丕這一代曹家有很多出類拔萃的人才。而且曹丕跟很多文人的關係都很好,這點只在曹植之上,不在曹植之下,從他因紀念王粲而學驢叫就可以看出來,這個人是個比較有親和力的人。

    再看一下能力,曹植這個人,在我的印象中除了文學好像還沒什麼突出的能力了,要說有那可能就是喝酒喝的比別人多。可曹丕不同,他從小跟曹操身邊習武練劍,十歲開始就跟著曹操上戰場了,可以說他是從刀槍中滾出來的,他是懂軍事的,不是曹植這樣有俠客夢的人可比的。而且曹丕也在可以說一步步的從官場走上來的,比曹植也更知道怎麼做官,怎麼為政。曹植是一個詩人,這點毋庸置疑,但他也只能是一個詩人,因為在他的身上看不到任何的政治能力和政治智慧,所以他在和曹丕的爭鬥中輸了,但輸的不怨。

    那麼,結論出來了,如果從之前曹植的表現來看,他不會比曹丕更有能力。所以曹植根本無力去改變三國的結局,還是我開篇說的那句,割據結束是必然的。即便把曹丕換成了曹植,只是結束割據的人會不會是司馬的問題,但依舊不會是曹魏。

  • 3 # 書中有生活

    我將從歷史的假設、人物的性格、可能的推演,三個部分來進行分解。

    歷史的假設

    歷史是在一個時間段,或者一個時間點,當時所有人共同作用產生的結果,所以當我們設計改變一個歷史人物狀態的時候,其他的歷史人物也應該同時發生改變。

    人物的性格

    這個問題裡面,需要分析的人物有3個: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

    作為具備選擇大權的人,是一個劃時代的梟雄,文治武功皆為上上之品,而且心思細密。從文才角度出發,曹操是欣賞曹植的,但是從治國角度來看,曹植的心性和城府,顯然不夠看,這也是歷史上曹操為何最終選擇了曹丕的原因。

    曹丕:

    自幼文武雙全,博覽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並稱“建安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

    由此可見,其文才不遜於曹植,而氣度尤勝之。

    曹植:

    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 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

    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

    文學批評家鍾嶸亦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 並在《詩品》中把他列為品第最高的詩人。

    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由上可知:

    1.曹操是一個盡公不顧私的人,所以在選擇上選擇了對國家更為有利的曹丕。

    2.曹丕是一個有明確政治抱負的人,所以成了曹魏的開國皇帝。

    3.曹植是一個風雅士子,多愁善感,文思悠長,而與之齊名之人,皆不擅於立於朝堂。

    可能的推演

    如果假設曹操選擇曹植作為繼承人,那麼歷史的發展會有如下三種推斷:1.曹植繼續挾天子以令諸侯,圖求王霸天下,而非一統天下,司馬家計程車子勢力會因此得到支援,但是核心會有司馬氏直接轉為曹植本人,而三國並存期延長。

    2.曹植因對甄宓之愛,同其兄直接衝突,導致曹氏分裂,諸侯並起,三國時代直接轉為戰國時代,明不聊生。

    3.曹植繼位後,性情轉變,大興文化,鼓勵百工,從此曹魏富庶,夜夜笙歌,而軍力不及曹操時期的萬一。而後可參考宋徽宗、陳叔寶的境遇。

    總而言之

    1.歷史是不會因為個人而改變的。

    2.不管三國的結局如何,最終還是會走向大一統,因為人心向一,百姓期盼安居樂業。

    3.曹植不合適治國理政,因為即便是才高九鬥,也未必能夠君臨天下。

  • 4 # 大健新農達人

    就按題幹假設一下曹植當了繼承人。曹植自小非常聰慧,才十歲出頭,就能誦讀《詩經》、《論語》及先秦兩漢辭賦,諸子百家也曾廣泛涉獵。他思路快捷,談鋒健銳,進見曹操時每被提問常常應聲而對,脫口成章。曹衝死後,曹植最受寵愛。曹植虛華俗麗,自視清高,能文不善武,整日飲酒頌詞,並沒有過多的軍事抱負,是十足的偏科生。 一旦成為繼承人,肯定會重用身邊的文人雅士,而那些豐功偉績的人受到的是輕視。滿朝上下必然動盪不安,沒過幾天安穩日便會死於非命。

  • 5 # 金點讀書

    如果曹操選曹植做接班人,曹魏政權可能會毀在曹植手裡。因為曹植本人雖說是才華極高,但在政治發麵就是個小白,說不好聽點就是根本不懂治國之道。那時,曹植就喜歡和文人交往,並且放蕩不羈,不會把國家大事放在心上。蜀吳聯軍等外敵不斷進攻,再加上司馬懿鷹視狼顧,所以曹植很快就會失去對國家的控制,從而導致亡國。

  • 6 # 谷老師

    曹植在政治能力方面顯然比不上曹丕,如果曹植繼承了曹操的魏王,丞相職位,曹氏集團將長期執政下去。

    曹植不會馬上篡漢,曹植在思想上要有一個轉變的過程。在大臣的擁戴下,在兒子曹志的勸說下,曹植最終還是要篡漢的,在魏國治理的初期,曹植治理的效果應該比不上曹丕,但曹植的壽命應該比曹丕長15年左右,這就保證了魏國政局的穩定。他的兒子曹志,是有政治理想的人,但是能力水平一般。繼承皇位後,在政績方面不會比曹植好多少,但魏國的實力會逐漸增強,最後滅掉蜀,吳兩國,實現全國的統一。

    由於司馬懿是曹丕的老師,屬於曹丕集團的人物,曹植稱帝后,不會重用司馬懿,也就不會發生高平陵之變,更不會有司馬氏建立的晉朝了。

  • 7 # 曹老師xixi

    如果曹操選擇曹植作為繼承人,那曹魏會提前進入晉朝興盛的“魏晉風骨”之風氣,在文治武功不會超過曹操,甚至次於曹丕很多。

    先對比曹丕曹植周圍的主要幕僚,曹丕的主要幕僚是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司馬懿和陳群都是大佬級別的,就不多說了,吳質和朱鑠在內政上也是一把好手,除此之外,曹真曹休夏侯尚也都是曹丕的嫡系。再看曹植的主要幕僚是丁儀、丁廙、楊修,都是一群誇誇其談之人,其中丁儀還是攪屎棍,崔琰自殺、毛玠獲罪、徐奕遭毀,丁儀兄弟都功不可沒,尚書何夔評價丁儀為奸險之心的人。這無疑於有曹植這個靠山和曹植的縱容,如果曹植上位,可想而知會就會出現奸佞專權,另外圍繞曹植周圍的將軍沒有一個,都是文人墨客和酒鬼。

    再對比曹丕曹植自身,曹丕的愛好是權謀,正因為如此,為了專權,更有動力去奮鬥,去改革,去擴充套件,因此收復了荊州三郡,收復的西域,也剿滅的青徐割據和北方少數民族勢力,經濟文化國力更上一層樓。再看曹植的愛好吟詩作樂,早在曹操在的時候,就因為酗酒不僅闖入司馬門亂了規矩,並且還貽誤軍機誤了大事,這樣隨性的人如果登上了大魏,那不是宋徽宗就是李後主。

    所以分析而得出,如果曹植上位,就會出現奸臣專權,朝野混亂,不思進取,貪圖享樂,要麼曹魏分裂要麼國土縮小。

  • 8 # 無月文化館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當初是曹植接過了曹操的衣缽,成為第二代魏王,那麼魏國一定更早滅亡。

    曹植不適合做君王

    曹植很有文采不假,卻沒什麼政治水平。

    在與曹丕的明爭暗鬥中,曹植幾乎一直落在下風。

    曹植可能怪曹丕陰險,但也該找找自己的毛病。

    附庸風雅,放浪形骸,比如約定的集合,卻夜裡貪杯導致集合吃到,這不怪他自己怪誰呢?

    曹植政治才能很低,又恃才傲物,這樣的人,在政治場裡只會處處碰壁,又不懂圓滑處事,到時候一定眾叛親離。

    司馬懿

    如果曹植接班,司馬懿可能更早發動篡位。

    曹操壓制了司馬懿,曹丕雖然能力不及曹操,但對司馬懿也是多加防範。

    換成曹植,到時候沉溺風雅,疏於治國治軍,一定會引起曹氏一門內部紛爭。

    最終給司馬懿一門機會,提前發動篡位。

    亂世需狠辣角色

    按曹植的性格,上位後一定推行仁政,

    但是三國正值亂世,仁政只是自欺欺人的避世做法。

    亂世之中,不做頭狼卻去做綿羊,這就是把自己送到狼群裡去的愚蠢做法。

    綜上,曹植不適合接班魏王,不然,魏國會滅亡的更早。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 9 # 孫郎談古

    三國的格局依然不會變,即使曹植做了君主,最後的大權還是會回到曹丕手上!具體原因還得先從曹操的幾個兒子講起。曹操手下有4個能幹的兒子:一個是擅於管理,精通政治權謀的曹丕;一個是最像曹操的武將曹彰;一個是擅於詩詞文采的曹植;還有一個是天才少年的曹衝。

    曹丕的頭號競爭對手

    曹丕作為嫡長子,本就是太子的不二人選。但是事實是,曹丕的太子之位並沒有那麼穩固,他的兩個弟弟:曹沖和曹植成了潛在的威脅。在曹操眼裡,曹衝才是太子的最佳人選。

    曹衝(字倉舒)最出名的故事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曹衝稱象”:有一天,孫權給曹操送了一頭大象,曹操想知道這頭大象有多重,就問身邊的官員,尋求測量方法,結果無一人能答出。這時,曹衝站出來說:“可以把大象放在船上,在船下沉的地方做上記號,然後用其它物品替代大象,讓船下沉到做了記號的地方,再稱出所載物品的重量,就能推算出大象的體重。”曹操聽後是大悅,立馬安排人去操作。

    因此,曹操很中意曹衝,常對群臣透露日後想傳位給他。但事與願違,就在曹衝十三歲那年,得了重病不治身亡。

    曹衝的死,對曹操來說是“不幸”,對曹丕來說是“汝曹之幸也”。為何呢?用曹丕的話說就是:“若使倉舒在,我亦無天下。”

    曹植出局的另一種可能

    曹衝的早逝,讓曹丕減少了一位競爭對手。但是,曹丕仍不敢大意,因為,他的弟弟曹植正以出眾的才華搶佔他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

    曹植字子健,年十餘歲,就能誦讀《詩經》、《論語》及辭賦數十萬言。曹植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出口成章,動筆成文”,那首耳熟能詳的《七步詩》便是曹植的傑作。曹植的文采天賦可以說在當時是無人能比,所以每次曹操在考驗諸子的時候,曹植都能援筆立成,深得曹操歡心。為此,曹操安排了丁儀、丁廙、楊修等人來輔佐他,準備立他為接班人。

    不過,曹植卻對這個接班人不感興趣。他作為文人,生性豪放,不愛受典規約束,經常是我行我素,讓曹操失望透頂。尤其一次酒後放縱,讓曹操徹底放棄了用他作為接班人的想法。

    值嘗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出。太祖大怒,公車令坐死。由是重諸侯科禁,而植寵日衰。《 三國志·任城陳蕭王傳》

    關於曹植的放縱,除了字面上的意思,我覺得還有另一種可能:曹植之所以放縱,是他有意為之。曹植這麼一個有才華,智商又高的人,豈能不知道他這樣做帶來的後果?既然知道,還這樣我行我素,那麼肯定是他故意的行為。

    為什麼呢?因為,他不想成為這個儲君,只想安靜的做一位才子,創作他的文學。曹植深知,如果他成為儲君,曹丕是不會放過他的。曹丕是一個有心計,有權謀的人。就在曹植因“放縱”受到曹操的冷落後,曹丕就很機敏的抓住機遇,成功搶奪到了“繼承人”的位置。史書載:

    文帝御之以術,矯情自飾,宮人左右,併為之說,故遂定為嗣。《 三國志·任城陳蕭王傳》

    曹植還沒有成為繼承人,曹丕就已經在處處盯防,時刻“找茬”。倘若曹植成為繼承人,那麼曹丕豈會甘心把“大權”拱手相讓?不來個“玉石俱焚”,也會讓曹植“身敗名裂”。

    另外,曹植主動放棄“繼承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不想讓曹操成為第二個袁紹。

    (曹)彰至,謂臨淄侯植曰:“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植曰:“不可。不見袁氏兄弟乎!”《 魏略》

    所以,與其說曹植“放縱”,倒不如說是他的機智。透過放縱引起過失,讓曹操對他失望,這樣就可以避免捲入“繼承人”的爭奪當中。而曹植把“繼承人”的大位拱手讓與曹丕,於公於私都是有好處的。

    總結

    即使曹操選擇了曹植作為繼承人,曹丕也會想盡辦法去奪回屬於自己的位置。而曹植也會為了保護自己,同時避免出現袁氏手足相殘的局面,把這個大位讓出去。

    所以,三國最後還是三國,不會有太大的改變,最多也就是上映一幕曹魏版的“宮斗大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四大詩王,宋是誰元是誰明清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