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這就不懂了
-
2 # 祁門小謝
原著中這樣寫:
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為國子監祭酒,族中男女無有不誦詩讀書者。至李守中繼承以來,便說‘女子無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時便不十分令其讀書,只不過將些《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等三四種書,使她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便罷了,卻只以紡績井臼為要,因取名為李紈,字宮裁。因此這李紈雖然青春喪偶,居家處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見無聞,唯知侍親養子,外則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而已。1、李紈真的讀書不多嗎?李紈出身很好,父親李守中是國子監祭酒。
國子監祭酒是幹啥的呢?就是國立最高學府的校長。
你說國立最高學府校長的女兒讀書不多,只認識幾個字,可能嗎?
她爹讓她只讀這三四種書,難道她真的只讀三四種書了?
正是寶釵說的,大人揹著他們看,他們也揹著大人看。
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
宮裁出處是團扇歌:
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
裁作合歡扇,團圓似明月。
這寄託著李守中對女兒的祝願,也間接性表現出李守中是一個很雅緻的人,至少他熱愛詩詞,他的這種隱藏的熱愛,必將影響女兒。後文李紈曾有起詩社的想法就可反證這一點。
紅樓夢裡有字的人不多,有字的兩個女子,一個是李紈,另一個是黛玉,黛玉字顰顰,當然這是寶玉起的。
如果李紈沒文化,何必有字?曹公惜墨如金的人,何必多寫這麼一筆?
已經很明顯了對不對?
李紈未嫁時受父親管制,不看其他書,難道嫁人後也不看嗎?尤其是她孀居的漫長日子裡,她一個人待著的時候能幹什麼?
所以不能單單從外人的一句評價裡單純地認為李紈就是略微識字的婦人,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就知道聽說畢竟是聽說,離實際情況差遠了。
就像黛玉進賈府,才說讀了四書,聽賈母說了一句“不過認得幾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馬上就改口說些許認得幾個字。
人家自己說自己認識幾個字、又不會作詩是謙虛,你跟著說人家沒讀過書,只認識幾個字,可笑不?
所以李紈讀書不多這個論述首先就不成立。
2、李紈在賈府的職責是什麼?
李紈的身份,有點像是輔導員。
她的任務就是照顧這些小姑子們,教她們做針線,學道理。
所以在這些活蹦亂跳的小姑子們要搞一個群體性小組織的時候,李紈作為輔導員,她必須為這個組織負責。
就像一個公司需要法人一樣,李紈必須,也只能是她們的法人,一旦出了事,發生問題,賈母王夫人等人首先要問責的是李紈。
所以李紈責無旁貸,她必須成為這個小組織的管理者,給大家打一個好頭,管理者的身份更便於掌控整個小組織,她不能也不敢讓這群小姑娘們出現偏差。
詩社這種組織有一定危險性,因為這是上升到意識形態層面的組織。
特別是女孩子寫詩,就更要留心在意,防止她們思想出現問題。
李紈作為輔導員,必須扛起大旗,以又紅又專的主流思想引導這些女子們,把握紅線意識,讓小姑娘們儘量不去觸碰紅線。
所以可以看到,李紈每次評詩,都是主打正能量詩歌,推薦符合主流意識形態的詩詞。
比如寶釵奪冠的:珍重芳姿晝掩門。
寶釵作為標準的封建時代的淑女,她的意識形態是非常符合當時那個時代的,所以也加倍受到李紈的推崇。
作為一個輔導員,李紈就是不想當也得當詩社的評委,小姑子們一旦寫出什麼不得了的東西,李紈跟著就得倒黴,所以全程控制,把一些不好的苗頭扼死在萌芽狀態。
3、李紈的個人鑑賞水平怎麼樣?詩社其實只認真辦了四期,蘆雪庵一回沒有認真評價,從其他的評價來分析李紈是否評價地得體。
海棠社
眾人看了(黛玉的詩),都道是這首為上。李紈道:“若論風流別致,自是這首;若論含蓄渾厚,終讓蘅稿。”探春道:“這評的有理,瀟湘妃子當居第二。”
菊花社
李紈笑道:“等我從公評來。通篇看來,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評:《詠菊》第一,《問菊》第二,《菊夢》第三,題目新,詩也新,立意更新,惱不得要推瀟湘妃子為魁了;然後《簪菊》《對菊》《供菊》《畫菊》《憶菊》次之。”
桃花社
眾人拍案叫絕(寶釵的詞),都說:“果然翻得好氣力,自然是這首為尊。纏綿悲慼,讓瀟湘妃子,情致嫵媚,卻是枕霞,小薛與蕉客今日落第,要受罰的。”
比如探春的《簪菊》裡有:高情不入時人眼,拍手憑他笑路旁。
李紈公平之處在於,她在評價之前說出了風格傾向,於是她的論述每次基本得到大家的一致贊同。
在海棠社的時候,寶玉就對李紈的評價表示過不滿,他私心是喜歡黛玉的風格,所以對寶釵奪魁表現出不滿。
這句話的潛臺詞是:你是社員,我是評委,我已經給出定論了。
不能再像寶玉這樣因為個人原因不服而爭論,這樣會導致詩社內部的不和諧,大家會為了第一第二產生出糾紛,對活動本身不友好。
可以看到幾次詩社活動,除了第一回寶玉有些微詞,後來大家每次活動都執著在作詩本身,而很少去關注排名。
所以李紈能不能勝任,還需要質疑嗎?
-------丸--------
-
3 # 君箋雅侃紅樓
李紈是金陵十二釵中唯一一個寡婦。這個出身金陵巨宦之家的女子,孃家是真正的書香門第。李紈從小被父親要求少讀書,不以學問為能。所以,當李紈上任大觀園詩社的社監(評委),很多讀者質疑李紈的能力。那麼,李紈真的不能勝任麼?顯然並不是!
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為國子監祭酒,族中男女無有不誦詩讀書者。至李守中繼承以來,便說‘女子無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時便不十分令其讀書,只不過將些《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等三四種書,使她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便罷了,卻只以紡績井臼為要,因取名為李紈,字宮裁。因此這李紈雖然青春喪偶,居家處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見無聞,唯知侍親養子,外則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而已。原文關於李紈在家當姑娘時的經歷交代的清清楚楚,主要有這麼三點令人印象深刻。
第一,李紈父親是前國子監祭酒。這是非常了不得的身份,等於全國最高學府的校長。是天下所有讀書人的老師。林如海高中探花很厲害,見到李守中同樣也要稱呼一聲先生。李紈出身這樣的家庭,起點太高!
第二,李家族中男女無有不誦詩讀書者。所有族人都能出口成章,吟詩作對。這種學習風氣,是《紅樓夢》中獨一份。李紈在這樣的家庭長大,耳濡目染都可以學習很多詩詞文章。
第三,李守中只令李紈學習《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等幾種賢女書。這也是出身最好的書香世家,李紈反不如薛寶釵林黛玉等會作詩的原因。
從原文看,李紈學習的不過就是那幾本教育女子的書籍。可問題是,李守中不讓女兒讀書,李紈就不讀書了麼?答案顯而易見是否定的。李家是書香世家,俯拾都是學問,隨處都是書籍。李紈讀書根本就不需要費勁。李守中所謂“不十分令其讀書”已經說的清楚,不是禁止讀書,而是不令上學請老師系統教育!
林黛玉五歲請了進士出身的賈雨村做家庭教師,奢侈程度令人髮指,可李守中是所有進士都要尊稱一聲先生,與李家相比,林黛玉的進士老師也不算什麼。林如海那麼支援林黛玉讀書,林黛玉進賈府之前,也不過熟讀了四書!賈家三位姑娘同樣上學,賈母的說法是“不過略識得幾個字罷了”。雖是謙詞,但事實是眾人上了十歲後都不再上學,每人都在家自學而已。
古代女子學習與男子不同。男子科舉可以一直上學。但女子有了男女之防後就不再上學,都是在家自學。林黛玉如此、三春如此、薛寶釵如此、李紈當然也如此。
薛寶釵曾就林黛玉讀禁書的問題剖白心跡:
先時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處,都怕看正經書。弟兄們也有愛詩的,也有愛詞的,諸如這些“西廂”“琵琶”以及“元人百種”,無所不有。他們是揹著我們偷看,我們卻也揹著他們偷看……就連作詩寫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內之事…薛寶釵透露自己小時候看禁書的事,完全能佐證李紈守著家中藏書不可能只讀那麼幾本書。她女紅結束後日常消磨時間都應該是讀書度過。父親不許她在詩文上用功太多,她的詩文也確實一般。不過,看李紈幾次評價眾人詩文,公道,公允。能夠一針見血抓出詩中精彩和不足,證明她的鑑賞能力非常強。
李紈道:“若論風流別致,自是這首;若論含蓄渾厚,終讓蘅稿。”探春道:“這評的有理,瀟湘妃子當居第二…” 李紈笑道:“等我從公評來。通篇看來,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評:《詠菊》第一,《問菊》第二,《菊夢》第三,題目新,詩也新,立意更新,惱不得要推瀟湘妃子為魁了;然後《簪菊》《對菊》《供菊》《畫菊》《憶菊》次之。”李紈道:夠了,夠了。雖沒作完了韻,剩的字若生扭用了,倒不好了……李紈笑道:逐句評去都還一氣,只是寶玉又落了第了。李紈在大觀園並非無所事事,教養幼子和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是她的責任。李紈堅持要當評委,當然是要稽核弟妹們的詩文內容,避免出現所謂“淫詞豔賦”被長輩追責。她當詩社評委責無旁貸!
李紈最厲害的不是當詩社評委,而是培養出賈蘭這個科舉成功的兒子。古代科舉極難,賈蘭能高中,自己努力是一回事,李紈國子監祭酒之家的系統性科舉教育才至關重要。李紈課子,比當個詩社的評委難萬倍,她能完美完成任務,足見李家底蘊之深。如果不是父親反對,李紈的才學絕不會輸給薛林二人,其實就算詩文略遜一籌,其他學問李紈未必就差。少年時覺得李紈很一般,越長大越覺得李紈了不起!您覺得呢?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
【石頭記】周汝昌校訂批點本80回本
【紅樓夢】通行本120回本
-
4 # 一抒己見
當然勝任。詩社的評委不一定多會作詩,有墨水、會點評就可以了。
李紈是金陵十二釵中唯一有字的女性,名紈,字宮裁,因為她父親李守中是個讀書人,曾經是國子監祭酒,當朝最高學府的校長,知識淵博。她和黛玉一樣,出生在書香世家,家族中的男男女女都是讀書的,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薰陶。雖然,他父親有些古板,只讓她學習一些古代的賢女,沒有像男孩子那樣去教育,但學問也不低的。家裡那麼多書,不說全部讀過,揹著父親也好,定是讀過不少的。從她的性格來看,她是喜歡讀書的人,喜歡自然博學。
她是怎麼當上詩社評委的呢?自薦!
李紈的才華比不上那些姐妹,她有自知之明,她不會作詩,又想湊這詩社的熱鬧,那就評詩吧。她不僅給自己起了一個號叫“稻香老農”,還給大才女薛寶釵起了號叫“蘅蕪君”。寶釵沒有意見,探春也說此號很好。對於起詩社,她是積極的,彷彿有了新生,生活有了新的趣味。她當上了社長,還為大家提供場地,偶爾遇見容易的題目,也會作上幾句。
他們作詩,李紈就相當於出題老師、監考老師和閱卷老師,她定下了每月的初二和十六為開社日期,給大家限韻,督促大家要定時交卷,還負責批閱試卷,排出名次。
寶玉有言,李紈雖然不擅長作詩,確是最會看詩和最公道的,她評閱優劣,大家都服。第一次的海棠為題,她說,論風流別致,黛玉為首;論含蓄渾厚,終是寶釵,點評犀利,探春表示贊同。
還有一點,小一覺得足可見李紈的才學,那就是她有一個高中科舉的兒子。李紈年紀輕輕就守了寡,一心照顧兒子,盼著他長大成才。上學靠老師,這放學就要靠家長了。在輔導兒子功課這方面,李紈是稱職的。所以,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賈蘭顯貴離不開李紈的教導,而這個與李紈的學識分不開的。
-
5 # 蘇小妮
大觀園裡起詩社,探春邀人,李紈進門的第一句的話即是:“雅得緊!要起詩社,我自薦我掌壇。前兒春天我原有這個意思的。我想了想,我又不會作詩,瞎亂些什麼,因而也忘了,就沒有說得。既是三妹妹高興,我就幫你作興起來。”
感覺李紈的這一段,資訊量好大。雅得緊,是她對這件事的欣賞。自薦掌壇,是她對管理詩社這件事上當仁不讓。前兒春天我原有這個意思的,說明她早就想這樣做了。李紈為什麼會這樣?很好理解,她平時的工作就是負責帶這些小姑子們的,如何讓她們的生活過得有聲有色,寓教於樂,怕也是她這位管理者份內的責任。
這是從李紈的職責來說的,那麼從李紈的能力來說呢?
李紈掌壇詩社,她的主要任務是什麼?組織人員,制定作詩的時間和每一場詩的題目,對詩作點評,當然,順便還跟王熙鳳要點活動基金。這事兒由她來幹,顯然比園子裡的姑娘們來幹更合適。
回到李紈究竟有沒有文化讀書多不多這個話題上,作者的話有的時候經常是要反著來寫的。薛寶釵讀了那麼多,可是當時的價值觀不支援女子讀書,而是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薛寶釵從來不以自己讀了多少書為榮,或以此炫耀。李紈亦是如此。她父親是當時國家最高學府的掌門人,族中男女無有不誦詩讀書者。這句話很明顯地交待了李家當時的學習氛圍,根本不像王熙鳳那樣女子真的不讀書。至於父親不十分令其讀書,那是因為對於李紈來說,即使讀再多書也不可以作為炫耀的資本,更何況在“女子無才便是德”是古代愚化女子的一種說教辦法,它的上半句是“男子有德便是才”。
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為國子監祭酒,族中男女無有不誦詩讀書者。至李守中繼承以來,便說‘女子無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時便不十分令其讀書,只不過將些《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等三四種書,使她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便罷了,卻只以紡績井臼為要,因取名為李紈,字宮裁。因此這李紈雖然青春喪偶,居家處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見無聞,唯知侍親養子,外則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而已。那麼李紈倒底有沒有才呢?我們看她對海棠詩的點評,李紈道:“若論風流別致,自是這首;若論含蓄渾厚,終讓蘅稿。”李紈直接點明,黛玉的詩風流別致,寶釵的詩含蓄渾厚,她不是含糊其詞去點評單說誰好誰不好,而是告訴大家,黛玉和寶釵兩人的詩各有什麼樣的特點,所以探春道:“這評的有理。”
看了這點評,你還會覺得李紈讀書不多,不能評稿嗎?果真如此,李紈說來來來,我讓賢,你來掌詩壇。
回覆列表
李紈短暫的婚姻生活使她在生命裡再也沒有團圓了。李紈惠心蘭質,如雪中紅梅“淡極始知花更豔”,這或許就是李紈人生寫照。在大觀園中,李紈選擇住在“稻香村”,稻香村在她的管理下處處顯出“竹籬茅舍”的農家風光,花草樹木李紈喜歡這裡田園風光。?當李紈接到探春關一十舉辦詩社邀請函,就毛遂自薦參加籌備工作。 李紈自覺文化程度不高,考慮自己不能做詩,取了個筆名“稻香老農”。她自已請大家到她的稻香村成立詩社,而且擔任詩社管理和評委!憑她是大嫂有利條件,拉贊助,抓管理使詩社得以辦好! 充分利用這個詩社,建立良好人際關係。不對之處請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