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廣元萬貫太陽能路燈

    偷渡陰平,是三國末期,曹魏滅蜀漢之戰中的一次決定性的軍事行動。

    鍾會所指揮的東路魏軍是主力,被蜀軍阻攔在險要之地劍閣,無法前進。魏軍西路指揮官鄧艾在攻佔沓中後,向鍾會建議說:“如果從陰平偷越,直向涪城,劍閣守敵必定回救涪城,大軍即可乘勢前進;如果劍閣守敵不撤,涪城空虛,定能攻下。”[1]鍾會接受這一建議,令鄧艾實施。

    陰平與劍閣相隔百餘里,是氐羌民族居住區,崇山峻嶺,很難行走,蜀軍也沒有設防。鄧艾從沓中出發,通過了陰平小道,直撲涪城。涪城守將馬邈面對從天而降的魏軍,不戰而降。魏軍從此迅速連下涪城、綿竹,逼近成都,劉禪投降,蜀漢亡。

  • 2 # 小夏日常生活

    我認為是錦竹之戰,原因如下!

    (諸葛)瞻自幼聰敏,尚後主女,為駙馬都尉。後襲父武鄉侯之爵。景耀四年,遷行軍護衛將軍。時為黃皓用事,故託病不出。當下後主從郤正之言,即時連發三詔,召瞻至殿下。後主泣訴曰:“鄧艾兵已屯涪城,成都危矣。卿看先君之面,救朕之命!”瞻亦泣奏曰:“臣父子蒙先帝厚恩、陛下殊遇,雖肝腦塗地,不能補報。願陛下盡發成都之兵,與臣領去決一死戰。”

    後主即撥成都兵將七萬與瞻。瞻辭了後主,整頓軍馬,聚集諸將問曰:“誰敢為先鋒?”言未訖,一少年將出曰:“父親既掌大權,兒願為先鋒。”眾視之,乃瞻長子諸葛尚也。尚時年一十九歲。博覽兵書。多習武藝。瞻大喜,遂命尚為先鋒。是日,大軍離了成都,來迎魏兵。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司馬昭發動滅蜀之戰,鄧艾率部越過陰平天險,奪取了江油城。後主劉禪大驚,大臣郤正推薦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前去迎敵。諸葛瞻隨即與兒子諸葛尚一起領兵出戰,最終雙雙在綿竹殉國。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諸葛瞻在出徵前對劉禪所說的“決一死戰”, 意為同敵人作一次你死我活的戰鬥,多用來形容某人對某事的一種精神狀態及兩軍打仗時對戰鬥勝利的渴望與決心。這也是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小說中提到的諸葛瞻奉命出兵抵抗鄧艾,是真實的歷史事件,發生在蜀漢景耀六年(公元263年)。不過,對於鄧艾的突然出現,諸葛瞻的表現並非如小說中所描述的那樣果斷而堅定。期間,諸葛瞻出現了一個嚴重失誤,導致佔據急轉而下,為蜀漢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這個記載出現在《三國志·黃權傳》中,原文是這樣:“(黃崇)隨衛將軍諸葛瞻拒鄧艾。到涪縣,瞻盤桓未進,崇屢勸瞻宜速行據險,無令敵得入平地。瞻猶與未納,崇至於流涕。會艾長驅而前,瞻卻戰至綿竹。”

    結合《三國志》相關傳記的記載,這個事件的經過與結果是這樣:劉禪下令諸葛瞻率部攔截鄧艾大軍後,諸葛瞻率部火速趕到了成都東北的涪縣。但到達涪縣之後,諸葛瞻莫名其妙地停止前進,轉而就地駐紮。這一舉動讓蜀漢尚書郎黃崇萬分焦急。他多次找到諸葛瞻,提醒他應立即前進並搶佔有利地形攔截鄧艾。諸葛瞻卻猶豫不決,沒有采納黃崇的建議。黃崇再三勸說,急得流下熱淚,但仍未打動諸葛瞻。

    諸葛瞻在涪縣裹足不前之際,鄧艾大軍卻並未放緩進攻的腳步。在拿下江由後,鄧艾揮師南下,由江由沿左擔道急行軍,不久之後便抵達涪縣城下。經過一番激戰,諸葛瞻放棄涪縣退守綿竹並最終在綿竹陣亡。

  • 3 # 老陳通史

    決定蜀漢生死的戰役其實有兩個,第一個是偷渡陰平,第二個則是綿竹之戰;這兩個是一個是打開了大門,一個是快要打破屏障,正因為偷渡陰平才能產生綿竹之戰,最後導致後主劉禪投降!

    首先來說偷渡陰平:鄧艾從無人區的大山開山劈石,抄小道從陰平偷越,然後直達涪城,然後迅速攻佔了涪城,說是攻佔其實是沒費一兵一卒,人家馬邈自動獻降,史書上說是被下破膽,然後綿竹之戰才戰死了諸葛瞻父子,演義裡面說,馬邈投降,其妻子因羞愧難當,自殺而死,這真是天上地下之別!

    再來說綿竹之戰:綿竹之戰諸葛瞻父子戰死,但是歸根結底之所以會被殺,還是其指揮能力沒有得到其父的真傳,所以才會有此一敗,綿竹之戰應該說是蜀漢的最後一戰,此一戰之後後主投降,自從昭烈皇帝經驗的最後一點大漢政權全部覆滅,不過最後後主劉禪被封為安樂觀,頤養天年!

  • 4 # 蕭子北反彈琵琶

    鍾會,鄧艾伐蜀,蜀漢亡。

    這一系列戰役,就是滅蜀漢的,而戰爭目的也達到了,劉禪投降,蜀漢滅亡。

    景元年間,司馬昭以姜維屢屢犯邊,計劃派大軍討伐蜀漢,群臣都認為不可,獨獨鍾會認為可行,於是司馬昭決定伐蜀,派遣鄧艾,諸葛緒,鍾會三路伐蜀,以鍾會為主將統領大軍十餘萬。

    鍾會大軍開拔,派遣許儀(曹操保鏢許褚的兒子)為先鋒,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結果鍾會的馬掉入坑中受驚時,鍾會不顧諸將求情,堅持將許儀斬首,諸將悚然。

    魏國三路大軍一路高歌猛進,蜀漢只能據點防守。鍾會大軍和姜維相持劍閣,無法突破,糧草運輸困難,進退失據,欲返回。這個時候偏師鄧艾已經偷渡陰平,一路收降蜀漢軍馬,圍攻成都。蜀漢劉禪失去抵抗意志,學他的伯伯劉璋,不讓成都百姓遭受戰火之苦,投降鄧艾。並下詔姜維令其投降,姜維見大勢已去,將符節交與鍾會,向鍾會投降。

    平蜀之後。鍾會和鄧艾居於蜀中,鍾會認為手下兵精將廣,欲反,先誣陷鄧艾謀反,將鄧艾裝上囚車,押往京師。搬掉了礙腳石。鍾會統領了入蜀的所有魏軍。但是也得到司馬昭駐軍長安的訊息。

    於是鍾會對親信手下說:僅僅抓獲鄧艾,司馬昭知道我一人就能做到,他領大軍而來,必是發現異狀,我們應當迅速出發。如果順利,可以得到天下。如果不順,還可以退回蜀地學劉備偏安一隅。自以淮南之戰以來,我從未失策,已遠近聞名。我這樣功高名盛的情況,哪能有好的歸宿呢?”

    這樣本就有反心的鐘會,是不反也得反,不反,司馬昭也不會給他好果子吃,司馬一族對付有潛力謀反的人,一向是,你不反,就逼得你反,總之要消滅一切潛在威脅。

    於是,鍾會舉兵反叛,奈何手下諸將,家屬都在魏國,並不跟其一條心,只有姜維想亂中復國。堅決支援鍾會反叛。結果還未出兵,鍾會和姜維就被殺了。成都也亂成一鍋粥。姜維妻小,關羽家族都被殺了。

    鄧艾部下想追上囚車,迎回鄧艾。衛瓘指使田續殺掉鄧艾父子,師纂等也被殺。因鄧艾被定有謀反之罪,鄧艾在洛陽的諸子也都被殺,其妻和諸孫流放西城。

    最後衛瓘約束諸將,成都之亂方平。

    可憐鍾會,鄧艾滅蜀大功,最後卻身死族滅,不得善終,只留後人空嘆息。

  • 5 # 94310417小云

    滅蜀之戰是三國演義中畫龍點精的神來之筆,劉禪昏睡無能,姜維沓中避禍。才令司馬昭父子有機可剩。派出了大將軍鄧艾鍾會,諸葛緒三路大軍分兵進剿,鍾會大軍被姜維阻於劍閣關下幾個月寸功未建,但吸影了蜀國八萬大軍,分身乏術,無心它顧。/另一路三萬餘大軍在鄧艾父子統領下另闢溪勁,偏道遠途翻山越嶺,厲經千難萬險經陽平關,直取成都平原,馬超子不戰而降令成都門戶大開,劉禪令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為大將領七萬兵馬迎擊鄧艾,然必僅鄧艾乃久經殺場神將,以區區萬餘名偏師遠盾之士僅打敗了塗有虛名的富二代。等待劉禪的只有服手貼耳恭恭敬敬了,只好萬般無奈獻上戶口表章,令人去劍閣下令投降。陽平關之戰成就了一代名將鄧艾,也令鍾會大怒叫屈,姜維就坡下驢,投了鍾會,有演義了一場二士爭功,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千古絕唱。

  • 6 # 笑看三國風雲

    公元263年,鍾會和鄧艾率領二十餘萬人討伐蜀漢,蜀漢接戰不利,接連敗退,最後鄧艾兵行險著,從陰平小道直入成都,逼降劉禪,至此立國四十三年的蜀漢滅亡了.在整個滅國之戰的過程中,蜀漢到底有沒有機會挽救於危難之中呢?我覺得應該是有,雖然前期有很多次機會被浪費掉了,但是戰爭進行到最後,還是有一次機會可以做到避免蜀漢覆亡,這次就是諸葛瞻的綿竹之戰,我們一起仔細分析。

    綿竹之戰的背景。

    此時的蜀漢接連吃敗仗,但是局勢並沒有到危亡的關頭,只要有一個合格的統帥恰當的排程,還是可以避免蜀漢傾覆的。

    第一,司馬昭的意圖。

    曹髦意圖討伐司馬昭被殺後,司馬昭又立了一個新君,這個新君倒是很聽話,三天兩天要給司馬昭加九錫,進封晉公,但是司馬昭沒有實打實的戰功,實在不好意思接受這份大禮,勉強接受恐怕人心不服,所以司馬昭需要找一個突破口,正大光明的接受這份榮耀。吳國不是很好惹,畢竟魏國水軍戰鬥力不強,就拿總在騷擾邊境的蜀國開刀。

    從八月出兵,到這年十月的時候,鍾會和鄧艾沒有辜負司馬昭的期望,一路過關斬將,捷報頻傳。司馬昭接受了先前推辭的官職和爵位,把晉公和相國,還有九錫一股腦的接受過來了,司馬昭真正達到了出兵的目的。

    第二,鍾會軍受阻於劍閣,糧草不足。

    鍾會在劍門關進退維谷,這個關口實在兇險,易守難攻。在姜維,張翼和廖化大約五萬人的防守下,鍾會十餘萬人那是一籌莫展,帶來的糧草加上關口繳獲的糧草都快吃光了。城門是攻不下來,如果再不退回去,可能就要吃土了。而且漢中的樂城和漢城還橫亙在那裡,一旦糧絕不退,前後夾擊,鍾會軍覆滅的日子指日可待。才打兩個月糧草就不濟,可見當初伐蜀之戰就根本沒有打算打長久之戰,只想撈點好處,好處得了就立即回去,因此糧草數量也就滿足兩個月時間。

    鍾會糧草不足,準備撤軍了,但是鄧艾不願意,勞師動眾就是為了力取功名,此刻回去,鍾會封官進爵是跑不掉,但是鄧艾就不一定了,誰讓他出生貧苦呢?固執的鄧艾抱著不成功就成仁的壯志,輕裝偷渡陰平,過江油關,直到涪城下。

    此時的鄧艾完全抱著必死的狀態一路前行,沒有支援部隊,也沒有後援糧草接濟,一切靠戰場繳獲。如果沒有戰場繳獲,那麼鄧艾怎麼辦呢?蜀漢危險,鄧艾其實更危險,看誰撐到最後。

    諸葛瞻的昏招。

    歷史沒有記載諸葛瞻到底從成都帶了多少人,但是從成都後來反應看,諸葛瞻這次出征應該把成都絕大部分人馬都帶過來了,這才造成劉禪連城牆都守不住。由此可見,諸葛瞻的人數應該不會低於鄧艾和田章合兵數量, 但是諸葛瞻昏招跌出,斷送了蜀漢最後自救的機會。

    第一,諸葛瞻進駐涪城。

    涪城不僅只是一座城,它是由許多險關組成的,是進入成都的第一道關口。守涪城不能單純只守城池,需要結合其他的關隘一起形成掎角之勢,互相支援,這樣就能夠阻斷對方的攻勢。以諸葛瞻的兵力來看,要做到這點應該不難,但是奇怪的是諸葛瞻沒有這麼做,即使在黃崇的苦勸之下,他也不為所動,根據《資治通鑑》記載:

    尚書郎黃崇,權之子也,屢勸瞻宜速行據險,無令敵得入平地,瞻猶豫未納;崇再三言之,至於流涕,瞻不能從。

    諸葛瞻也許在心底看不起一個父親投降魏國的黃崇,也許來自琅琊諸葛內心自豪,覺得自己完全可以擊敗草根鄧艾吧。諸葛瞻就是不願意駐守險隘關口,先鋒部隊和鄧艾進行野戰,很快就敗下陣來了,連涪城也守不住就退回綿竹。

    第二,諸葛瞻的綿竹之戰。

    綿竹是成都最後的一道防線,失去了綿竹,成都就敞開了大門,鄧艾其實很懼怕諸葛瞻閉門不出,一旦屯兵堅城下,鄧艾軍耗不起,一旦姜維夾擊,鄧艾就危險了。鄧艾很瞭解出自名門的諸葛瞻脾氣,就寫信給諸葛瞻說:“如果你投降,我就上奏你為琅琊王。”這是在侮辱諸葛瞻,司馬昭還只是是一個剛封不久的晉公,公爵怎麼可能封你為王?諸葛瞻沉不住氣,撕書斬殺來使,出門列陣而待。

    第一個回合中諸葛瞻小勝,但是第二個回合中諸葛瞻徹底輸光了本錢,連城門也不回一心想戰死,他死了倒是很清靜,可就苦了萬千百姓,還有辛苦打下來的蜀漢江山社稷,但是諸葛瞻沒有想那麼多,只想著成全他萬世名聲。

    第三,諸葛瞻戰敗的後果。

    諸葛瞻出征的時候,劉禪是給予他極大的希望,整個成都城也是懷抱極大的期望,他擁有諸葛亮的血脈,人們同樣認為他擁有諸葛亮的才幹,能夠受命於危難之間,挽救社稷於傾覆之間,但是諸葛瞻徒有虛名,白白浪費了蜀漢最後的機會,也破滅了成都人最後的防線。根據《資治通鑑》記載:

    漢人不意魏兵卒至,不為城守排程;聞艾已入平土,百姓擾擾,皆迸山野,不可禁制。

    心裡防線被突破後不是想著逃命就是投降,哪裡還想到會抵抗呢?諸葛瞻失敗了,心中的支柱就倒了,整個成都城癱瘓了;人們開始逃跑了,城牆也圍不住他們,真的人心散了,劉禪也沒有辦法。

    總而言之,在蜀漢存亡的最後關頭,諸葛瞻沒能夠守住蜀漢最後的底線,其實只要他不再失敗,能夠牢牢守住涪城和綿竹前線的關隘,假以時日,聯合劍閣的姜維就可以擊退孤軍深入的鄧艾。可惜歷史沒有如果,綿竹之戰只能夠留給後人無盡的惋惜。

  • 7 # 桓m3

    電視劇《軍師聯盟》播出後廣受追捧,劇中曹丕為打壓宗親,採納了陳群、司馬懿廣納天下英才的建議。有兩個人脫穎而出,一個是鍾會,另一個是本文的主人眾鄧艾。

    鄧艾,三國後期魏國將領。文武全才,無論治理地方還是帶兵打仗頗有建樹。最為得意之作偷渡陰平,逼近成都,迫使劉禪出城投降,立下不世功勳。

    按理鄧艾是滅掉蜀漢的第一功臣,為何還會被司馬昭滿門抄斬呢? 司馬昭劇照

    公元263年正月,司馬昭想進級晉公,加九錫。為名正言順進爵,必須有一個拿出手的功績,所以徵蜀就成了勢在必行的頭等大事。但是鄧艾不識時務,屢次犯言,強調徵蜀時機不成熟。礙於鄧艾有著非常豐富的抗蜀經驗,又一真在前線作戰。沒有因為這次勸諫把他拿下來。但另一個將軍鄧敦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了,在誓師的那天還在聒噪,結果當場就被斬殺祭旗。可謂是殺雞給猴看。

    鄧艾劇照

    徵蜀過程中,鄧艾突發齊想,上書給司馬昭, 建義偷渡陰平,直逼成都。這個作戰方案和當初司馬昭制定的方案是相違背的,且在沒有得到司馬昭的回覆下, 鄧艾直接行動了。帶領部分精銳部隊,偷渡陰平,奇襲江油,於綿竹大破諸葛瞻,攻下綿陽,兵臨成都,蜀後主劉禪向魏軍投降,立下了傳世的奇功,成為中國古代史一大戰略案例!但是此戰因鄧艾的臨時抗命已在司馬昭心裡留下了陰影。

    進入成都後,以天子名義封劉禪為驃騎將軍,私自封賞蜀漢官員, 還把自己的手下發到各地為官。又上書給司馬昭說,將士已經疲憊不堪了,應該就地休息,不能繼續伐吳,並且應該把劉禪放在蜀地封王,這樣吳人就感德而歸。這樣令司馬昭忌憚的話說出來,令司馬昭認為鄧艾專權自用,不聽調令,自行封賞,擁兵自重。司馬昭怎麼可能允許鄧艾在外面籠絡人心並擁兵不回?所以在鍾會的告發下,鄧艾有謀反企圖。司馬昭抓到機會,便一舉拿下鄧艾,把鄧艾打入大牢,最後鄧艾滿門抄斬。

    縱觀鄧艾一生,在戰爭中料敵先機,始終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在與姜維的數次交戰中未嘗敗績。其偷渡陰平一役,堪稱中國戰爭史上歷次入川作戰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為軍事史上的傑作而載入史冊。 作戰中又能身先士卒,陰平偷襲戰中,他以氈自裹第一個從崖上滾下,處處作出表率,手下部隊才上下同心,莫不盡力,取得一系列的勝利。但鄧艾雖善於作戰,卻不善自保。 落得一個慘烈下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人的慾望達到了,就要炫富呢?這是什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