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果沒有慈禧的話,光緒的政績能高過明治嗎
3
回覆列表
  • 1 # 圖文繪歷史

    司馬遷有句名言:不知其人,視其友。意思是想了解一個人,看看他身邊的朋友便知道,清朝光緒和日本明治同時作為年輕的皇帝,光緒18歲親政,明治16歲登基,但兩人走的是相反的道路,最後國運也不一樣。其實應該把同治跟明治比,兩人才是一個時期的,同治也曾親政過,而且正值社會動盪,處處用兵,又有洋務派大臣效命,是個抓權改革好時候,奈何爛泥扶不上牆,哎!

    漫長的幕府時期日本天皇是虛位,沒有權力的,直到明治天皇重新奪取權力時,距離上一任天皇掌權已過去一千多年。

    打慈禧手上過的幾個孩子,同治、光緒、溥儀,都沒有生育能力,匪夷所思。

    於是這群維新派整天圍繞在皇太子睦仁身邊,學習西方的文化禮儀,教其槍術、劍術,培養野蠻武力精神,有時候天皇官邸儼然睦仁的演兵場,所以這種情況下睦仁皇太子膽兒越來越肥,心越來越大,成長為維新派需要的人物,於是1867年日本發動倒幕運動,孝明天皇死亡,睦仁皇太子即位為明治天皇,他立馬奪得權利,開始改革新政,史稱“明治維新”。

    翁同龢教出的同治、光緒兩皇帝,無一不是外表拘謹、軟弱,內在任性、叛逆。

    反觀咱這邊的光緒皇帝,身邊圍繞著一群什麼人?阿臾奉承、小心翼翼的這樣一批人,並且從小在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威嚴下匍匐長大,更是對慈禧敬如神、畏如虎,在慈禧面前唯唯諾諾,大氣不敢出,對外養成了剛愎自用的性格,決定一件事情反覆無常,慈安死後,完全成為慈禧手中傀儡。當年明治天皇維新是,先奪權,維新準備,一批人支援,最後成功;而光緒是,沒有權利,沒有準備,沒有大臣支援,說好聽點是百日維新,實際上是光緒自導自演的一出遊戲罷了。

  • 2 # 蘇綻

    日本明治維新能夠成功,而清朝的戊戌變法最終失敗。光緒皇帝與明治天皇之間的差距,絕不是中間隔著一個慈禧這麼簡單。

    戊戌變法的時候,光緒皇帝已經25歲了,且已經當了20年的皇帝。雖然光緒皇帝並不擁有實權,但是20年的皇帝生涯,光緒皇帝的影響力還是比較大的。此外,在戊戌變法之初,擁有實權的慈禧太后本來還是支援光緒皇帝的。

    而反觀明治天皇,明治維新的時候,明治天皇還只是一個16歲的孩子,並且還是剛剛登基為天皇的。而明治天皇登基的時候,除了有名義上的號召力,實際上也並沒有掌握到實權。幕府失敗以後,日本的實權其實掌握在日本各個藩的實力派手中。換句話說,在明治維新的時候,明治天皇其實是一個如假包換的傀儡,其能夠動用的權力遠遠低於光緒皇帝。

    更何況,在戊戌變法的時候,英國、美國、德國、日本等列強幾乎是全部支援光緒皇帝的,反對光緒皇帝的列強幾乎沒有;而明治維新時期,對明治天皇提供支援的只有英國,其他的諸如法國,反倒是還支援幕府勢力的。

    因此,在變法之初,光緒皇帝的處境其實是遠遠好於明治天皇的。

    光緒皇帝最終失敗,其根本點並不在於慈禧。而是當時的整體情況決定的。首先,戊戌變法之時,清朝的守舊勢力非常強大。而變法,首當其衝就是要觸及到這些守舊勢力的利益,這些勢力才是阻擾戊戌變法的根本勢力。甚至連慈禧本人,也是在這些勢力的活動下放棄支援光緒變法的;此外,參與戊戌變法的人物級別太小,勢力太弱。整個戊戌變法,幾乎沒有一個朝廷大員參加,前前後後一直是那幾個小人物在行動。而這幾個人,官職最大的如譚嗣同等,僅四品小官而已,其他的則更小了。更何況,戊戌變法之中的很多人,比如康有為等人,說得直接一點僅僅是投機人士而已。

    相比較之下,日本的維新力度就要強太多了。根本上,那些倒幕的實力派,都有維新圖強的意識,代表的是一大群新的既得利益者的新訴求。當日本的幕府失敗以後,日本維新的阻力,也就非常小了。當然,這個成功,其實並不等同於明治天皇的成功。

  • 3 # 文史叢讀

    當然不是差一個慈禧的問題,而是當時兩個國家政治制度、階級力量對比、思想方式上有這很大的不同。

    首先是政治制度,日本天皇大多數時候只是作為一種象徵,幕府將軍掌握著實權,而幕府將軍只是作為一種盟主的地位,因為地方是由諸侯大名來掌控的,大名名義上歸服幕府將軍,類似於周代的諸侯國。而大名也分很多種,又原本就跟著幕府將軍(這裡說的是德川家族)混的,還有是戰敗後被迫降服的,這些被迫降服的被稱為外樣大名,如薩摩藩,他們地處邊遠(西南諸藩),不受待見,但也與西方接觸最多,工商業較發達。所以外樣大名們一方面能認識西方的先進性,一方面又有倒幕性,後來成為倒幕運動的主力之一。而看清王朝,中央集權君主專制,再加上滿洲貴族特權集團,地方先進勢力很難撼動清王朝。

    在階級方面,日本的武士制度在幕府後期已經衰落,很多下級武士甚至連飯都無法吃飽,而武士又作為一種軍事力量存在,生活的窘迫使他們迫切希望改變現狀,加入到了尊王攘夷的倒幕運動中去,這樣很容易實現暴力變革。而清王朝時期下層多為農民,下層中的精英是讀書人,他們除了在武裝上不如清朝政府軍,很多舊知識分子甚至並不想推翻清朝,因為他們還想靠科舉出人頭地。作為統治階級的的官僚地主,有錢有兵,農民運動很難打破,即便打破在沒有先進思想指導下他們也不知道怎麼建設新社會,可能還會走王朝的老路。

    在思想方式上,日本國土狹小,資源匱乏,憂患意識強烈,他們向來崇尚強者,崇尚實用主義。而清王朝坐擁廣大疆域,自命為天朝上國,即時多次戰敗,還是一心想維護現狀。再加上光緒帝同意變法,很大程度上還是想透過維新派爭取權力,至於他奪權成功後會做多大改變又很難說。

  • 4 # 淺廢

    No,日本變法遠不及大清變法來的徹底。大清的變法

    一、向外學習(大量外派學習,比日本多)

    二、大量採購精先武器(北洋艦隊亞州第一)

    三、學習西方經濟,民營企業

    四、廣修基建,規模大於日本。

    大清變法最終不及日本明治維新,隔的是李鴻章與伊騰博文。

    一開始,北洋航隊打的日兵不敢出海,伊騰博文知恥後勇,終於在甲午海戰滅了北洋艦隊!為何?北洋成員軍餉,噸位,艦艇數還大於北洋海軍,為何失敗,在於人!

    伊騰博文籤馬關條約未能賺錢(為國要了2億白銀),李鴻章先生籤馬關條約能返點(讓大清國出2億)。李鴻章死後家產無數計,每子有份,皆為鉅富!

    日本明治維新三傑及伊騰博文經變法後日本強了,中國大清變法後維新派鉅富(李家,翁家富得不得了)。

    再申明,慈禧並非一個善類,她是想戰勝列強與日本的,只是每一次都打敗了,她不得不認輸。不存在為了過生日,不給北洋艦隊銀子。北洋艦隊的銀款有,都要求買最好的,但買回的是最差的,為什麼?朝延撥個幾萬兩,買戰艦,你非要從中貪個萬兩,怎能有好貨。不是列強不賣,是有貪汙,報價低了。清兵也有槍,只是還抽大煙。慈禧想法是先買最好的武器武裝自已,實施的重臣是先填飽自已,餘下小錢買個樣子。

    慈禧在歷史上是個反動人物,但反動並不愚蠢,壞分子也愛武力!只是下面全貪汙,出外學習成了官員子女專利,開工商成了官商勾結,採購軍備成了香餑餑,修基建正好挖別人祖墳撈錢,這還變法?就是變著法撈錢,能成才怪。

    史治不正,諸法皆廢!

  • 5 # 暢享江蘇

    這不是一個慈禧的問題,是一個國家制度上蛻變的問題,中國的封建社會在清朝光緒年間已經瀕臨崩潰,生產方式已經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而日本明治維新正是在這種意識下迅速的改變贏得了正確的方向,中國和日本本身國情有相似也有不一樣的地方,因此兩國的差異不能僅僅因為慈禧太后一個因素而改變

  • 6 # 聽風過已雲開霧散

    歷史往往是驚人的相似,日本明治維新之前也發生過,本來日本也是閉關鎖國的,但是終究還是被西方國家的尖船利炮開啟國門,而後日本勵精圖治,以圖國家改革中國改革和日本改革時間相差無幾,但是日本的改革是以西方國家的之長補短,而中國改革是悲哀的此改革從上至下從未通徹,光緒帝的政治目光也被鎖在紫禁城裡,無力迴天

  • 7 # 淮西一哥

    有人說李鴻章是罪人,有人說曾國藩殺人不眨眼。光緒和明治他兩就沒法比,日本人的優點就是比我們齊心。別看我們人多,缺點很快就暴露出來了,改革首先要改變這個集團企業文化。如果這個集團的內在“文化”不能改變,所有口號都是扯淡。變法是新的。但是這幫實施的人利益有沒有被觸碰到?口號都會喊,落實很難的。有人說換人實施,你能把所有人都換了嗎?不現實,也許換來是一幫餓狼。一兩個人在那種環境下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失敗只是時間,何況我們李大人也是心知肚明。

    日本人的執行力我認為比我們好,這點還是值得學習。他兩隔著可不是一個人,是千山萬水。所以說我們沒必要在這裡糾結曾經的失敗,知恥而後勇。既然我們的老師沒有教過我們,人家給我們上上課很正常的。希望我們以後再也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 8 # 滅霸的1響指

    光緒差的不是明治,因為我們與日本的制度與發展程序不同,他中間差的是一個趙光義或劉詢。做人要麼狠,要麼忍。兩點都不行卻還幻想著掌握最高權力,他的命運是必然的。慈禧雖然沒有什麼文化,但卻是個狠腳色,對權力平衡與人性的弱點看的很清楚,所以利用滿清權貴集團的利益先幹掉肅順,後贏了奕忻,手段相當老到。如果光緒那樣的提前掌權的話,估計大清都挺不到1911年。在天時地利都未成熟時,就憑康有為幾個巴拉巴拉的一通忽悠,大腦一熱竟然想奪權了?不光害了戊戌六君子,還害了自己,所以當了廢君也不冤枉他。

  • 9 # 遠古的風

    當然,由於慈禧的存在,光緒就只剩下嘆氣的份了。

    中日兩國近代史上,都受到了西方列強的侵略,都被迫簽訂過不平等條約,兩國面對危急關頭,都進行了變法,但日本的明治維新成功了,中國的戊戌變法卻失敗了。而主導這兩次變法的兩個關鍵歷史人物:光緒與明治,在歷史上起的作用,就不能劃等號了。

    光緒,名義上是大清王朝的皇帝,但實際上卻是一個控制得嚴嚴實實的傀儡、一個讓人同情的受氣包。他面對中國的危機,進行變法,試圖挽救危機,變法圖強,然空有報國之志,無奈沒有堅實的臂膀,沒有振翅騰飛的羽翼,他主導的戊戌變法僅歷103天就慘遭失敗。

    明治十四歲即位時,面對的是一個內憂外患、危機四伏的國家,但傳神命運之神似乎更傾向於他,他領導的維新變法獲得空前的成功,並一舉讓日本成為東方強國,躋身列強於行列,他的成功讓光緒都及維新派都非常讚賞,甚至維新派曾欲請伊騰博文來大清擔當顧問。

    光緒與明治,兩人的童年處境都不好,但光緒長年蒙受巨大的心理陰影。明治天皇的童年時,是日本幕府統治末期,將軍和幕府操控一切,天皇被架空,權利被剝奪殆盡。但光緒的處境更悲劇一些,少年時每日面對慈禧呵斥,稍不如意,不是鞭撻,就是罰跪,不說讓他起來,就不敢起;見了慈禧如見老虎一樣,這樣的童年,對他的心理及身心都造成了巨大影響,讓他養成想自強又懦弱動搖的矛盾性格,明治則在武士們的精心塑造下成為果敢勇武、具有強烈武士道精神的新型天皇。性格決定命運,是至理也。明治天皇的老師,武士西鄉隆盛,被稱為改變日本歷史的人

    兩人學習內容有很大差異。光緒六歲上學,他的老師主要教他讀書識字、四書五經,學滿文,蒙古文,偶爾也學一些騎射,這些人雖然具備很深的傳統思想文化修養,卻對世界形勢、近代文明知之甚少。同時由於慈禧暗中盯梢,光緒害怕又厭惡,學習效果就打折扣了。而明治的老師大多有過留洋經歷,文武兼備,有的本身就是武士,他們全心全意教他學西方科技、思想各種知識,尤其注重學劍術、馬術、角鬥術等,到二十歲的時候,明治已經由一個文弱書生變成了崇尚武功、爭強好勝的武士。人們見到那時的天皇照片,腰挎戰刀,目光堅毅,冷酷,性格決定命運,不久,明治就向大清揮舞屠刀,戰爭機器一旦開啟就停不下來了。作為國君來說,童年的成長經歷,對其日後執政能力有最強影響。

      兩人身邊的力量相差天壤之別。大清的官僚如榮祿、袁世凱等掌握兵權,他們主要看慈禧的臉色行事,因此光緒身邊的追隨者就康梁那幾個沒有實權手無寸鐵的軟弱書生了,而日本天皇的追隨者是擁有實權和武力的武士集團,並全力擁戴天皇。而擁有強大後盾的明治天皇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志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這是兩國變法為什麼一成一敗的主要原因。                

  • 10 # 酩饕餮

    東方封建帝國之間爭雄,影響因素有國力,精英人才,帝王決策隊團,帝王智慧性格,皇帝智識性格培訓背景等等。工業革命後,僅僅靠精英人才不能決定整體軍事力量對拼後的勝負,個體代表不了整體。國家之間的對決,第一精神文化方面,不僅僅是勝者王候敗者寇層面的優越感、自信感。民眾和士兵的尚武精神方面,日本士兵士官有武士道精神信仰,對士兵的補給和軍薪不被剋扣,大清兵士不被重視,僅靠嚴酷的軍法只能平時有效,卻沒有士氣,眾多被提升的軍官沒有足夠治軍事作戰能力貪生怕死,一但接外敵潰不成軍。

    日本傾全國之力供給日本海軍,任用有能力的軍事人才,去自尋決勝戰機。

    李鴻章不過把北洋水師管帶當自家忠奴,北洋艦隊不過是合理撈錢的方式,丁汝昌從來沒有想到日本人敢會與大清北洋艦隊發生戰爭,這樣的人根本不配去指揮北洋艦隊,但是……,設錯他是忠厚的人,忠厚於李鴻章,這樣的人因為心理沒有戰略預見能力,浪費了天預卻不取的一次機會,一次發生在日本北洋艦隊水兵與日本士兵的衝突,一次完全可以把日本海軍破碎到江戶時代的好機會,真是對敵對勢力太厚道了。日本海軍司令一直都在羨慕並警懼,同期去英國學習的眾多的中國學員的才華和能力。八旗子弟愛享樂並非重要,重要的是沒有去學習西方先進科技,再能吃苦練弓馬也比不上步槍大炮。

    如果李鴻章有眼界能多重視一下北洋艦隊,在給養方面,考察視別調整任用海戰強的人才,大清有不敗的機會,李合肥不是左宗棠,也不是曾國藩。

    日本皇帝深識下克上的道理,對日本百姓善待。大清的精英管理層對民眾就只有奴役手段。

    面對西方文明的衝擊,日本文化精英用心真實實踐吸收並光大王陽明儒家有益的思想內容,在文化文明交流激盪中,深深發展自己文明根脈,在文明進步過程中不被迷失自己,權貴們不是隻知一味貪鄙,精英不作偽不迷失自己,士兵尚武重視榮譽,百姓豐足,太難失敗了。(多說二句,多少方舟子之類的,迷失了自我,不知道自己幹了什麼,各地方農產品特產種子基因,不是千百年的文化物質珍貴遺產嗎?轉基因會滅絕了它們的!為什麼不去保護?他為什麼不知道?)

    差距大的是,兩國主政及基層精英層的貫性思維。差距大的關鍵節點,是李合肥和盛宣懷有智慧卻貪鄙成性,使北洋必敗。成就不了左宗棠那樣的中流砥柱和力挽狂瀾的逆天能力。

    差距大的是,康有為就是個偽裝聖人實際不如婊子的騙子,康有為對清朝的破壞力比李鴻章還強大,因為康的行為後果,直接終結了所有良好的變革開端,光緒卻沒看透看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感覺今年樹上結的桃子很少,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