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
2 # 歷史文堂
李牧是戰國時期趙國的猛將,與白起、王翦、廉頗被稱為戰國四大名將,那麼李牧一生有哪些成就呢?
李牧一生共有兩大功績,第一是抵抗匈奴。李牧在抵抗匈奴時,從不與匈奴正面對抗,因此被朝廷認為膽小,不敢與匈奴正面對敵,最後被趙王調回都城,派了新武將接替李牧的位置,可惜派去的新武將屢次被匈奴擊敗,造成邊境損失過大,。無奈之下,趙王不得不重新啟用李牧鎮守邊疆。在時機成熟時,李牧用計,暗步奇兵,一舉殲滅匈奴十萬餘人,使匈奴元氣大傷,多年不敢在犯趙國邊境。
第二是抵抗強秦。在秦國攻打趙國時,趙國被打的節節敗退,眼看就要打到都城了,情急之下,趙王只好調回最能打的李牧,李牧也不負眾人所望,多次擊敗秦國,秦國王翦知道李牧厲害,此戰不能強攻,便使用離間計,花錢在城內散佈謠言,謊稱李牧通敵,時間不久訊息便傳到趙王那裡。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沒想到趙王真的中計了,便將李牧騙回都城抓了起來,將其殺害。李牧一死,趙國的最後一道防線也就此瓦解,秦國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便將趙國滅亡。
一代名將落了個如此悽慘的結局,只怪趙王昏庸無能,最終導致趙國滅亡。
-
3 # 歷史淘沙
李牧是戰國末年趙華人,和白起、王翦、廉頗稱為戰國四名將,李牧最大的功績就是北部抗擊匈奴和西部抵禦秦國。
1.北抗匈奴
李牧在駐守雁門郡的時候,匈奴經常前來騷擾,李牧就下令在匈奴來襲的時候,任何人不得與匈奴交戰,就這樣匈奴多次來襲都沒有收穫,雁門郡也沒有任何損失。但是匈奴人卻認為李牧膽小,就連李牧的手下也認為主帥懦弱。
有一次匈奴又來襲擊雁門郡,俘獲了大量的牛羊,匈奴單于聞訊大喜,於是率領大部隊來襲擊雁門郡,結果卻大敗而歸。此役共擊斃匈奴十多萬人馬,依附匈奴的襜襤、東胡和林胡等遊牧民族,或者被滅或者降服,匈奴從此十多年不敢靠近趙國邊境。
沒錯,之前的小規模襲擊正是李牧用來引誘敵人的計謀。將士們遇到匈奴襲擊就趕緊躲起來,本來就窩了一肚子氣,又因此而受到獎賞,就更想打一仗了。李牧趁機利用將士們的氣勢勤加訓練,設下埋伏,果然取得了巨大戰果。
2.西卻強秦
秦國在取得了長平之戰的勝利之後,在公元前234年再次派桓齮進攻趙國,秦軍很快就攻下了趙國四座城池,趙王急忙派李牧從北邊雁門郡南下攻擊秦軍,李牧率軍到達宜安之後,認為秦軍連續獲勝,士氣正盛,如果此時與秦軍交戰勝負很難預料,於是在宜安堅守不出。
秦軍桓齮認為趙軍是用堅守的方法讓秦軍不得前進,秦軍遠道而來不能打持久戰,於是率軍攻打肥累,引誘趙軍來救,然後在運動中消滅趙軍。李牧認為敵軍進攻而我軍救援,這樣會受制於人,犯了兵家大忌,而此時秦軍大營空虛,因此趁機快速出兵佔領了秦軍大營。李牧認為秦軍桓齮必定率軍來救,於是設下埋伏大破秦軍,十萬秦軍全部被殲,秦將桓齮畏罪逃往燕國,李牧因功被封為武安君。
李牧和同時期的其他三大名將一樣,從來不打無準備之仗,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必定置敵於死無葬身之地,可能這就是大將風範。
-
4 # 榮耀歷史
李牧,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國最後的支柱,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唐朝列為武廟六十四將之一、宋朝列為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那麼備受歷代推崇的李牧到底有多大能耐呢?
李牧一生兩大敵人:匈奴和秦國,前半生幾乎都在北方邊境與匈奴鬥智鬥勇,後半生則是在邯鄲周圍疲於奔命應對秦國如潮的攻勢。
成就一:北卻匈奴趙國北方邊境與匈奴接壤,一直面臨著外族入侵的威脅,所以趙國一直在北方雁門等地屯有重兵,李牧就是其中一員。
李牧的出現在史書上的時候已經是趙國北方邊軍的最高長官,他應對匈奴的計策很簡單,做好防禦工事,然後擦亮眼睛,一旦看到匈奴來攻,馬上全員躲進防禦工事,持續了好幾年,匈奴人都懵了,每次興師動眾來,然後在李牧面前舉行一場“閱兵式”後空手而歸,搶不到資源的匈奴人也開始過起了苦日子。
感到疑惑的還有趙王,他不滿李牧縮頭烏龜式的做法,認為有損趙國面子,便撤換了李牧,新任將領瞭解趙王的需求,到任不久後便主動出擊匈奴,大敗而歸。這位趙王就是把堅守的廉頗撤換為激進的趙括導致長平戰敗的趙孝成王,看來還是沒有吸取教訓。
趙王無奈請回李牧,這次李牧改變了策略,一方面他加強訓練,另一方面讓人到處放牧吸引匈奴人,每次一接觸就假裝失敗。匈奴人膨脹了,趙軍在他們眼中已經不值一提,於是率大軍入侵,哪知李牧已經埋伏好大軍,一戰擊殺匈奴大軍,從此十餘年內匈奴不敢再接近趙國邊境。
成就二:西抵強秦公元前233年,趙王緊急把李牧從北方邊境召回,此時趙國的局勢已經非常危險。
廉頗因為不滿趙王奪了自己大將軍的位置,已經投奔魏國,趙奢、藺相如等名臣也都逝去,朝中無大將,恰恰此時秦軍來攻,在武城等地已經擊殺10萬趙軍,兵鋒直指邯鄲。
李牧臨危受命卻又臨危不懼,他敏銳地分析秦軍無法打持久戰,於是拿出看家本領“防守反擊”,堅守營寨。秦軍無奈,希望透過攻打肥下引誘趙軍救援,李牧不為所動,等秦軍主力前往肥下之後,率軍出擊秦軍營帳,此時秦軍只有少數留守部隊,大敗。
李牧再次分析秦軍必定回救,在必經之路上埋伏重兵,再次大敗秦軍,史書記載斬殺秦軍10萬,是秦軍少有的慘敗,李牧也因此被封為武安君。
第二年秦軍再度兵分兩路氣勢洶洶來攻,李牧制定了“北攻南守”的策略,南面由司馬尚嚴防死守,自己率軍主動進攻北面秦軍。李牧率軍猛攻,擊退背面秦軍後立忙回師,與司馬尚夾擊南路秦軍,最終秦軍撤退,再次無功而返。
武安君的魔咒戰國時期有四大武安君,分別是白起、蘇秦、項燕和李牧,武安君似乎是一種魔咒,其主人的下場都比較慘,李牧也不例外。
兩次進攻受挫,秦王嬴政大怒,準備了三四年後,便命王翦率大軍再次進攻趙國!王翦知道李牧不好對付,他的“防守反擊”太剋制秦軍了,秦軍長途作戰要的就是速戰速決,所以李牧不除,秦軍會再次失敗。
於是反間計登場,秦國重金賄賂郭開(誣陷廉頗吃頓飯上三回廁所導致廉頗未備啟用),讓其散步謠言李牧打算投降秦國,昏庸無能的趙王很容易上當了,他撤回並斬殺了李牧!!!
高興壞了的秦華人發動猛攻,很快攻破邯鄲,俘虜了昏庸的趙王,名義的趙國滅亡,趙國公子嘉逃到北方代地稱王,作為趙國延續,幾年後也被滅亡。
所以史學界有“李牧死,趙國亡”的說法,很多時候強大的敵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昏庸無能的豬隊友。
李牧一生的履歷是完美的,面對兩大強敵,他都是勝利者。他是趙國的頂樑柱,因為有他的存在,趙國多存貨了十幾年,這根頂樑柱塌了之後,趙國轟然倒地!
李牧無愧乎戰國四大名將!
-
5 # 史道驛站x
李牧(?~公元前229年),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一起被稱為‘’戰國四大名將‘’,李牧之名威震四方,他在戰場上的英姿勃發,戰功卓著,他和廉頗老將軍都是趙國的屏障,可惜兩人都被一個名叫郭開的小人給害了。
李牧的戰功很多,但最主要表現在兩次大戰役上。一次是破匈奴之戰,另一次是肥之戰。李牧一直被趙王委派在北方邊境駐守,抵抗匈奴,匈奴這個遊牧民族從來都沒有消停過,經常騷擾邊境,他們在馬背上生活,來去迅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來時如狂風暴雨,流動作戰能力很強,實在也沒有很好的辦法對付他們。
李牧在邊境上安營紮寨,平時只是操練兵馬,從不主動出擊,去打擊匈奴,就算是匈奴來犯,李牧也會號令士兵退回營中,不與匈奴正面衝突。匈奴來了就躲到營中,匈奴走了就出來操練,平時烹羊宰牛讓士兵們吃好睡好,如此一來,匈奴也說李牧是怕死鬼,不敢出戰,連趙王也開始懷疑李牧的作戰水平。
於是趙王決定換人,換上的將軍上任三把火,直接同匈奴對決,一而再,再而三的面對面同匈奴作戰,結果是趙軍損失慘重,趙王感覺事態嚴重,又讓李牧上。這次李牧學乖了,稱病不能去。趙王再三懇請,李牧倒是答應了,不過提出條件說必須按他的思路做,趙王無奈應允。
李牧重新上崗後,一如既往,該吃吃,該喝喝,匈奴來了就躲,匈奴走了就練兵,匈奴也不再把李牧的軍隊當回事。在感覺練兵差不多了的時候,李牧命令一小股兵力前去誘敵,同時他佈下口袋,等匈奴大部隊鑽進口袋,李牧命令收網,一舉殺死匈奴十多萬人。接下來滅了襜襤,把東胡西胡全部收拾了,單于逃遁,從此以後許多年匈奴都不敢再犯趙國邊境。李牧這次的戰爭堪稱經典,是中國戰爭史上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經典戰役。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肥之戰,公元前233年,此時嬴政還是秦王,嬴政野心勃勃,一心想滅掉六國,肥之戰可以說是李牧率趙軍全殲秦軍的夾擊戰。公元前234年,秦將桓齮率兵大敗趙軍後,又趁熱打鐵出兵奔赴趙國都城邯鄲,趙王無奈急調李牧回來抗擊秦軍,李牧率軍在宜安附近同秦軍對峙。老戰術不出兵,堅守城壘,以此來消耗秦軍士氣。桓齮無計可施,他設計去攻打肥這個地方,企圖誘使李牧前去增援,可他太天真啦,李牧是誰呀?這樣的小把戲還看不出來嗎?李牧派人隨時探明情報,當聽聞秦軍主力去肥之後,營中空虛,李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拿下秦軍大營,俘獲了全部留守士兵和戰利品。李牧認定秦軍必會前來救援,於是他在路上設下埋伏,秦軍路過時兩邊夾擊,十多萬秦軍全部被殲滅。這就是著名的肥之戰,看來李牧真是秦軍的剋星,把圍魏救趙之計用得淋漓盡致。
公元前229年,秦大將軍王翦率兵攻打趙國,趙國的總指揮是李牧,這本來是兩大戰神的巔峰對決,戰爭一直處在相持階段,誰也沒有絕對優勢能打贏這場戰爭。王翦知道李牧不好對付,於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趙王遷本來就是個沒有作為的君主,而且他竟然還重用曾誣陷廉頗的郭開,秦國用重金收買郭開,這小子不辱使命,在趙王遷面前說李牧和司馬尚計劃謀反,按說這話不信也沒事,可趙王遷就是個豬腦,不假思索的就做出了決定,立即讓趙蔥取代李牧,李牧雖有不甘,拒交兵權。可最後在昏君趙王遷和小人郭開的謀劃下,被捕殺了,一代戰神落此下場,真是讓人難以理解。沒有了李牧的趙軍,在王翦的強大攻勢下,潰不成軍。公元前228年,王翦率兵攻取邯鄲,趙國滅亡。
所以後人有評價:‘’李牧死,趙國忘‘’。看來有一定的道理。
-
6 # Fin晴天會下雨
李牧將軍是戰國時期趙華人,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李牧戰功顯赫,獲封武安君,主要成就是破匈奴,敗秦師
李牧本身趙國北境的良將,長期駐守在雁門郡防禦匈奴,他每天宰殺幾頭牛犒賞士兵,教士兵練習射箭騎馬,小心看守烽火臺,多派偵察敵情的人員,對戰士待遇優厚。邊境的官兵每天得到賞賜可是無用武之地,都願意打一仗。於是李牧就準備了精選的戰車一千三百輛,精選的戰馬一萬三千匹,敢於衝鋒陷陣的勇士五萬人,善射計程車兵十萬人,全部組織起來訓練作戰。同時讓大批牲畜到處放牧,放牧的人民滿山遍野。匈奴小股人馬入侵,李牧假裝戰敗,故意把幾千人丟棄給匈奴。單于率領大批人馬入侵。李牧佈下奇兵,張開左右兩翼包抄反擊敵軍,大敗匈奴,殺死十多萬人馬。滅了襜襤,打敗了東胡,收降了林胡,單于逃跑。此後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城鎮。
公元前233年,桓齮率軍東出上黨,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趙國後方,攻佔了赤麗、宜安,進攻趙的後方,直向邯鄲進軍,形勢危急。趙王遷從代雁門調回李牧,任命其為大將軍,率所部南下,指揮全部趙軍反擊秦軍。
李牧率邊防軍主力與邯鄲派出的趙軍會合後,在宜安附近與秦軍對峙。他認為秦軍連續獲勝,士氣甚高,如倉促迎戰,勢難取勝。遂採取築壘固守,避免決戰,等待敵軍疲憊,再伺機反攻的方針。桓齮認為,過去廉頗以堅壘拒王齕,今天李牧亦用此計;秦軍遠出,不利持久。他率主力進攻肥下,企圖誘使趙軍往援,俟其脫離營壘後,將其擊殲於運動之中。李牧洞悉敵情,不為所動。秦軍主力去肥後,營中留守兵力薄弱;李牧乘機一舉襲佔秦軍大營,俘獲全部留守秦軍及輜重。李牧判斷桓齮必將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擊敵人,將主力配置於兩翼。當正面趙軍與撤回秦軍接觸時,立即指揮兩翼趙軍實施鉗攻。經激烈戰鬥,大破秦軍。
趙王遷四年,秦王嬴政再次派秦軍入侵,秦軍兵分兩路攻趙,以一部兵力由鄴北上,準備渡漳水向邯鄲進迫,襲擾趙都邯鄲,主力由上黨出井陘,企圖拊邯鄲之背,將趙攔腰截斷,進到番吾,因李牧李牧率軍抗擊,邯鄲之南有漳水及趙長城為依託,秦軍難以迅速突破。李牧遂決心採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方針。他部署司馬尚在邯鄲南據守長城一線,自率主力北進,反擊遠端來犯的秦軍。兩軍在番吾附近相遇。李牧督軍猛攻,秦軍受阻大敗。李牧即回師邯鄲,與司馬尚合軍攻擊南路秦軍。秦南路軍知北路軍已被擊退後,料難獲勝,稍一接觸,即撤軍退走。
但是李牧的結局是悲慘的,秦施反間計用重金收買了趙王遷近臣郭開,昏庸的趙王遷聽到謠言,不加證實,立即委派宗室趙蔥和顏聚去取代李牧和司馬尚。一直信守“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重視獨立行事權的李牧接到這道命令,為社稷和軍民計而不從,趙王暗中佈置圈套捕獲李牧並斬殺了他。
回覆列表
李牧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名將,在當時和白起,王翦,廉頗四人被稱為“戰國四大名將”李牧對於趙國來說可謂是意義重大的,一直都流傳著“李牧死,趙國亡”的說法。那麼李牧都有哪些成就呢?
根據歷史的記載可以吧李牧的生平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李牧鎮守邊疆抵抗匈奴,在記載之中早先的李牧鎮守雁門郡對防備匈奴有著重要的意義。而李牧對待士兵也是很優待的,不過李牧並未和匈奴交戰反而是匈奴每次入侵李牧就命令士兵點起烽火臺收攏人馬躲到營壘固守,因而多年過去損失都很小,然而他的舉動卻被看做是膽小為此趙王多次責備不過李牧依舊如故,最後趙王發怒吧李牧調回去了,而派人接替了李牧的位置不過沒多久就大敗了,無奈趙王有啟用李牧,而李牧依舊故技重施。
如此多年李牧才開始收攏精兵,加強訓練,打造了很多精良的裝備,而後用計,暗布奇兵最終殲滅了匈奴十萬人馬使得匈奴多年不敢入侵。
第二階段就是和秦國的對抗了公元前246年李牧被調回之後出使秦國,簽訂盟約。迎回了趙國質子。而後到了公元234年的時候秦軍派遣桓齮進攻平陽,使得趙軍大敗被殺十萬士兵。使得趙國陷入了危機之中,趙王急忙的調回李牧統領軍隊抵抗秦國。而後李牧大破秦軍被提拔為武安君。不過時隔一年之後秦軍再次來襲,而趙國在李牧打的帶領之下再次擊退了秦軍。
不過李牧最後的結局卻是悽慘的,本為一代名將為趙國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最終卻被王翦的離間計所殺,只能感嘆趙王昏庸了。而在李牧死後秦軍大破趙國最終於公元前222年滅了趙國。
而在歷史上人們對李牧的評價確是很高的,在唐朝時期被追封為古代六十四名將之一,到了宋朝有名列七十二名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