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落紅數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也都多多少少對自己的家鄉瞭解一些我來說說我的家鄉黑龍江省蘭西縣。

    先說說我家鄉名字的由來,“蘭西”這個蘭西的取名跟一條河有關就是呼蘭河,在黑龍江前些年有這麼一個縣叫呼蘭縣,現在變成哈爾濱市的呼蘭區了,當時有條河穿過呼蘭縣流入松花江,呼蘭縣因呼蘭河得名而蘭西縣因在呼蘭河以西而得名。

    蘭西縣距離黑龍江省會哈爾濱之有100公里左右,有哈黑公路穿縣而過交通非常便利,地勢平攤,典型的黑土地,農作物的種植也多種多樣我就不一一列舉了但是有一樣農作物你一定要記住就是亞麻,蘭西縣的亞麻產量一直高居全國首位固有“中國亞麻只鄉”之說,主要支柱產業也都跟亞麻有關。特色小吃榆林筋餅全國文明,還有民間養殖的黑土豬被譽為東北民豬肉香味美有機會可以去品嚐。

  • 2 # 人文中國陝西版

    陝西旬邑趙家村:

    相傳,伯夷的後裔造父是周穆王的駕車大夫,因平叛偃王有功,被封於趙城(今山西洪洞縣北)。宋朝末期,受到金族、蒙古族的侵擾,迫使南遷。元統一中國後,南遷稍有緩解,但中原人口仍處於南密北疏狀態。約明永樂年間,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此時,趙氏家族的一小支,從山西遷至三水縣原底鄉趙家屯莊溝內,挖掘窯洞而棲,他們歷盡艱辛,開墾荒地,一直到了清朝末年人員增多後形成村落,後來經過幾次由溝內向平地搬遷,“趙家屯莊”成了正式村名。

    直至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了簡便稱呼而得名“趙家大隊”。 1983年更名為“趙家屯莊大隊”。1984年6月政社分設時,在原“趙家屯莊大隊”基礎上建立了“趙家屯莊村民委員會”,又改稱為“趙家屯莊”。20世紀90年代後重新更名為“趙家村”。

    70年代前後,趙家村養牲口的人較多,平時用牲口套上架子車,拉糞、拉土、拉木頭、拉糧、搞生產,農閒時節搞副業,一度被周邊村鎮稱為“毛驢架子車村”

    80年代開始,在全縣率先發展栽植,是第一個種植蘋果的小康村,是旬邑縣蘋果致富的領頭羊。

    1990年綜合評定為“陝西省首家第一個優質蘋果基地”

    1995年建成了全省第一優質蘋果示範園。

    1996年9月,趙家村被評為全省優質蘋果示範園第一名。

    時過境遷,趙家村可能已被人們忘記,隨著各級政府政策的實施,周圍村莊村容村貌、生活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趙家村已經黯然失色,可他曾經帶動全縣人民群眾致富的事實永遠不會被歷史所忘記。

    趙家村之子

    概 述

    常懷思念情,永存感恩心,傳遞正能量,弘揚真善美。為了弘揚陝西省旬邑縣原底鄉趙家村人執著堅韌、仁義孝道的精神,文史資料《趙家村之子》一書,由村內人員自發組織編寫,填補了村裡史料的空白,更是趙家村發展進步的里程碑。從2009年策劃開始,到2014年初出版,歷時4年,發信函、郵件數百封,奔波行程數萬裡,拍攝照片數千張,耗資數萬元,特編本書,書內體裁佈局,與村志、縣誌大體相當,人物部分打破“生不立傳”之說。書內收錄記載的內容為:趙家村簡史、人物、大事記,附錄、恭賀作品五部分組成。薄古厚今,簡史部分涵蓋區位村境、組織沿革、村落變化等;人物部分涵蓋老游擊隊員、知識分子、革命軍人、烈士、幹部、好媳婦、好公婆、等諸多方面,共110人,人物排列順序不論職務高低、輩分及年齡的大小,根據其對家鄉的關愛、感情、學歷、資料送交時間等方面,綜合平衡、排列。本書對收錄的人物不收任何費用,不拉贊助,不謀利益,除部分送往省、市、縣有關部門參閱外,於2014年121月26(古歷2013年臘月26日)趙家村人每戶一本免費發放。

    文史資料《趙家村之子》

    基本資訊

    書 名:趙家村之子

    作 者:趙福養

    出 版 社:大眾文藝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頁 碼:258

    編 撰 組

    顧 問:鄒少陶 吳 斌

    名譽主任:趙志修 趙京陽

    主 任:趙會民 趙俊峰

    委 員:趙仰雲 趙文博 趙小軍

    主 編:趙福養

    編 務:代豔麗 萬炎旬 趙文利

    趙小平 趙阿明 趙文敏

    趙海軍 趙一凡 趙二凡

    趙海霞 趙佩佩 趙文芳

    目 錄

    第一編:趙家村簡史

    第二編 人物春秋

    第三編 大 事 記

    第四編 附 錄

    第五編 恭賀作品選

    資 治

    《趙家村之子》一書,使我們“前有所稽,後有所鑑”;盛世修志,功在當代,惠澤無窮。 《趙家村之子》一書可幫助地方官員瞭解地方山川地貌、風土人情和人文歷史。志書是考察一地地情的工具書,很多中央領導到地方考察都要先檢視地方誌。如習近平同志談修志工作:“我來寧德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府志、縣誌。要馬上了解一個地方的重要情況,就要了解它的歷史。瞭解歷史的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志,這是我的一個習慣。過去,我無論走到哪裡,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地方誌,這樣做,可以較快地瞭解到一個地方的山川地貌、鄉情民俗、名流商賈、桑麻農事,可以從中把握很多帶有規律性的東西。”

    存 史

    《趙家村之子》一書,是全面記載陝西省旬邑縣原底鄉趙家村歷史的一個重要載體,可以全面盤點鄉村地理、歷史、經濟、風俗、文化、教育、物產、人物等方面的狀況,追溯鄉村的歷史淵源,填補文獻空缺,總結鄉村發展程序中的經驗教訓,特別是較詳細地記錄現當代鄉村發展變化情況。可以說是十分珍貴的歷史遺產,有著特殊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學術價值,具有其他書籍不可替代的功能。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化,還有城市化程序的加快,有些村落已難以看到舊有的痕跡,昔日田園相望的農村景象已被高樓大廈所替代等等。鄉村的飛速鉅變,迫切地要求我們把各鄉村的人文書寫下來、保留下來,以便激勵子孫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爭取更大的業績。 《趙家村之子》一書,一方面可以記錄傳承鄉土社會的風俗人情;另一方面又細緻反映了當代鄉村演進的過程,為社會學研究儲存了第一手資料。

    興 利

    《趙家村之子》一書,是人民方誌人民寫,人民方誌寫人民,不僅為政府和各級領導者提供了用志材料,而且為社會各階層、為廣大群眾提供了各自所需的材料。

    文化交流

    無論是地方開發,吸引外資,還是發展與其他地區的全面關係等相關方面,往往都要對該地方進行全方位的考察研究,而鄉村志作為鄉村優秀文化的載體,是最好的鄉村地情書,交流功能更加突出,可以起到友誼的橋樑和紐帶作用。 《趙家村之子》一書,是一項十分重要的鄉村文化建設工程,是鄉村地域文化的集大成者,作為一種文化軟實力,促進著地方經濟發展。《趙家村之子》一書,真實地反映好當地各方面的大文化狀況,記述本地地域文化與其它地域不同之處、特色之點,呈現出了強大的發展效益和潛力。

    教 育

    《趙家村之子》一書,是在正確的意識形態的指導下,弘揚社會主旋律,宣傳時代精神,為社會主義服務和為廣大群眾服務,有利於鄉村人們繼承優良的歷史文化傳統,不忘過往,勵精圖治。 《趙家村之子》一書,以特別生動翔實的材料為村民提供熱愛家鄉的生動教材,正確而又適度地調動人的戀鄉戀地情結,既可教育今人,又可啟迪後代。特別是,如果一個地方有著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內涵,鄉民有著淳樸的古風,一代代前赴後繼追求和諧幸福的精神,《趙家村之子》一書,就更具教育、啟迪作用。

    警 示

    《趙家村之子》一書,具有黨委領導政府主持的“官書”權威性,透過對反面典型的記述給人們以警示,可以正確引導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

    立 傳

    《趙家村之子》一書,為當地古今名人,為對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等發展有卓越貢獻者留名立傳。 《趙家村之子》一書,的編纂,以“以人為本”主線記述,可以打破“生不立傳”之說,入傳人物不以“生”、“死”為論,以入傳標準為依據,主要看其對社會歷史發展所起的作用及其影響。同時,留名立傳形式也可以打破“傳、錄、表”的模式,不侷限以往只表現個體人物的傳表形式,而增設表現群體的“人才志(篇)”等多種形式體例展開。

    反映普通人生活

    《趙家村之子》一書,與縣誌、省志不一樣,《趙家村之子》一書,充滿著濃厚的鄉土氣息,可以反映普通人的生活、情感。當地群眾可以從中瞭解鄉村情況,熱愛自己的家鄉,建設自己的家鄉。 《趙家村之子》一書是村莊發展、變化的歷史見證,所記的村情村事是村民看得見、摸得著的日常生活事例,這裡有政治生活、經濟活動、文化娛樂情景,村民感到特別親切,特別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 3 # 墨米的生活

    我是江蘇宿遷人,說實話,對於系統的宿遷歷史不知道,但是對於我們那有兩個東西,大家肯定都熟悉,一個是我們的楚霸王,一個便是洋河酒。

    畢業後一直在外,家鄉的很多路都不認識了,有時候還需要導航,實在慚愧。一次在上海的地鐵站看到了宿遷的廣告,心宿宿,情遷遷,激動的拍一張。

    其實宿遷有很多不錯的地方,宿遷駱馬湖的蟹不比陽澄湖的差。宿遷的三臺山是阿姨們的最愛,在那一條圍巾,一個pose,阿姨可以拍一天照片。說說楚霸王,很多人知道是因為是鴻門宴或是烏江自刎,對於我們宿遷來說,那是條漢子。項王故里現在建設的也很好,有塔有水有古建築有城牆,有故事,還有我們踏著七彩祥雲的大英雄,去一次你會感受霸王的英雄氣概。

    說說洋河吧,怎麼說呢,酒廠就那麼一個,供應著全國的酒,哈哈哈,可想而知,不過小廠生產的酒也是酒,哈哈哈~洋河營銷做得還是可以的。據說之前是因為他們的地推進入飯店吃飯,點洋河酒,店家沒有,地推就說,你們這飯店不行呀,連洋河酒都沒有。至此,各家開始訂起來,洋河也就出了名。

  • 4 # 草堂禪趣

    甘肅臨夏,也稱河州,是我深深眷戀的故鄉。這裡自古以來就是華夏民族繁衍生息、創造奇蹟的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

    大禹治水、絲綢要道、茶馬古商經營、唐番西域文化遺留的古韻古風,如今依然四處可見,令人神往,踏著過去先民們勤勞創造不休的土地,你會深情迷茫,欣然沉浸在這片迷人的西域土地而忘懷昔日的憂傷。

    臨夏,古稱做河州。大河緩緩流淌而過的文明古風之地。如今更是煥發出奪人眼目的光芒。經過多少世紀歲月的雕琢和洗禮,這裡的人文、環境、文化、時尚、美食和獨具特色的花香萬里的底蘊早已經和原有的古風唐韻融為一體,日益凸顯出奪人眼目的西域風情和宜居樂土的地域風格。

    河州,在上古時期就是一個熱帶雨林地方。後因戰亂而漸漸砍伐掉生長在這裡的鬱鬱蔥蔥的原始森林所有的樹木,經過上萬年的砍伐,對大自然的肆意破壞之後,氣候漸漸發生了轉變。由原來的熱帶雨林氣候變成了現在的溫帶陰寒乾旱氣候。常年少雨。氣候乾燥。

    在更遠古的世代,臨夏這裡就是好多古動物活動、繁衍生長的地方。古動物化石在臨夏,這個地方不足為奇。這裡的鄉民們多少世代以來,就一直在乾枯無雨大深山中不停地挖掘著那些古動物化石。把它就稱作是“龍骨”。那些龍骨的軀體十分龐大,一個就有加長的東風貨車那樣長,那樣子高大。龍骨可以治癒好多疾病。所以,過去鄉民們一直在不停地挖呀挖,挖了幾千年都不知道這個龍骨的真正價值。後來三十年前,人家國外的古動物化石研究科學家才知道這個珍寶竟然還在我們家鄉大山裡面有那麼多。震驚世界。

    龍古,就是古動物化石。是地球在四、五千萬年以前的地質、氣候、生物、大氣和地球所有物種生成、聯帶、生物鏈、海洋、土壤等等情況研究的第一手珍貴證據和活化石。

  • 5 # 三師苑

    月是故鄉明。家鄉對於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終生難忘的。

    我的家鄉洛陽市高新區延秋村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位於洛陽市區最西端,洛水之北,西接宜陽縣牌窯村,村南邊是省道鄭盧公路,交通便利,民風淳樸,古蹟頗多。

    延秋一名,相傳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所賜。而村子與武皇相傳說的故事,則是婦孺皆知,傳說千年至今。

    “延秋”一名由來已久。宋代哲理大師邵雍在《宿延秋莊》一詩中就有記載,延秋村中古寺碑文“洛城西南四十里有古延秋鎮。”延秋,在歷史上隋唐皇家園林__……西苑的西南隅,上世紀七十年代興修水利時曾挖出磚石條,經洛陽市考古專家鑑定為隋唐皇家園林牆基石遺址。

    “延秋”的來歷則與武則天有有直接的關係,世代均居住延秋,年過七旬的魏慶文老生,也是一民辦教師,他同延秋小學退休老校長付健莊老先生共同講述了,當地輩輩口授流傳的,武則天與延秋的故事。

    延秋村北有一溝一寺,溝稱龍池溝,寺稱“龍潭寺”。相傳一年夏天,武則天駕臨西苑,至龍池溝避暑,此地遠裡皇宮,山清水秀,鳥語花香,與錦屏十二峰隔洛河水相望,實為避暑之聖地。武則天在龍潭寺附近度過了整個夏天,愜意無比。也有說,武則天的面首張小寶領旨籌建的第一個“天堂”,就在龍潭寺邊上的雙鼓山上(因有二個形如大鼓的土隊而名,),後因電火燒燬。酷暑已過,秋風已涼,武則天樂不思蜀,留戀此地美景,不想回京都皇宮,對迎駕回宮的大臣說到,回宮尚早,延至秋天,傳旨延秋,(也為說延長秋天之意)。

    而今,龍潭寺旁的雙鼓山(因有二個形如大鼓的土堆而名,今天尚存在),上土堆裡扒出的烏黑炭化的“火燒麥”,也證實了這個傳說。

    “火燒麥”,我自己就曾多次扒出,每次扒出三五十粒很正常。和現在的小麥形態一樣,只是個頭較小。

    “火燒麥”,的由來和傳說是這樣的,也就是當時的名臣狄仁傑見武皇長時間不回宮,擔心長時間荒廢國事,便命手下暗自燒掉雙鼓山上的糧倉,使武皇無奈回宮。沒有完全燒掉的小麥,碳化後不回腐爛,雖經歲月滄桑,仍然存有。自此,龍潭村旁的村莊以“延秋”為名,流傳至今。

    龍潭寺池中有五色金魚,自古延秋“龍池金魚”為洛陽八小景之一,有關龍池金魚的傳說很多,傳為天然所生,一百條從來不多不少。但是換地方金魚就會死掉,當年無惡不作的日子鬼子侵略中國到洛陽時,也到龍潭寺,並用手榴彈炸死池中金魚,炸燬龍潭寺。現有寺院為建國後重建,五色金魚得以重生。

    據村人來布周,魏廣恩兩位老人講,延秋,村名的來歷也有其他傳說,但也與武則天有關。

    延秋位於西苑之西南角,武皇出入西苑常經一門稱“迎秋門”,“迎”和“延”在形和聲都有類似之處,口誤之時,二字相混“迎秋”演變“延秋。

    延秋村中古寺有碑文記載:“洛城西南四十里有延秋鎮”。延秋,在歷史上隋唐皇家園林~西苑公園的西南角。考古也有園林牆基遺址,並確定為隋唐西苑園林園牆基所在。

    相傳武則天在當年長住後,龍潭寺周圍後來也就成了廟會村落。根據延秋村中清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的碑文記載,這裡曾是晉,陝,豫客商雲集的交易中心,是洛陽西南最繁華的經濟重地之一,號稱“小洛陽”。集日農曆縫四縫八,上世紀集日達高峰,我們經常“趕集”,那時的情形真可謂“人山人海,”。服裝百貨,土雜,牛羊,豬娃交流達到空前繁榮。

    如今的延秋,泰元小區拔地而起,便民超市,大小遊園,文化廣場,幼兒園……城裡有的,這裡也有。這裡的人們都過著和城裡人一樣的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太子李承乾並非無能之輩,為何被其父李世民廢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