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峰峰說史
-
2 # 奔跑的蝸牛灬
李承乾為唐太宗長子,長孫皇后所生,因生於承乾殿而得此名。在唐太宗即位之後被立為太子,時年八歲。
李承乾年少之時深得太宗皇帝喜愛,唐太宗既讓名師教導太子,又讓太子在他出巡之時代理國政,在李承乾生病之時一向不信佛道的唐太宗請來天竺高僧來為太子祈禱。
隨著李承乾年歲增加,漸漸患上了足疾,患上足疾的李承乾開始叛逆,不循法度,唐太宗便派十多位老臣前去與太子談論教育,試圖將其引回正道,卻不得李承乾接受。而此時魏王李泰因完成《括地誌》,深得唐太宗寵愛,受到太宗皇帝的大肆賞賜。
雖然太宗皇帝從未有過廢除太子之心,但是李承乾卻怕魏王李泰搶了他的太子之位,心急之際糾結黨羽密謀篡位,後由於紇幹承基告發未行動便失敗。
事後太宗皇帝並未處死李承乾,而是將他流放黔南,後死在那裡。
-
3 # 採菊東蘺下
李承乾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嫡長子。他出生在太極宮承乾殿,被爺爺李淵賜名“承乾”,一年後被封為恆山王。可以說從小就被寄予了厚望。
李世民即位後就冊立8歲的李承乾為太子。他年紀雖小可是聰明能幹,深得唐太宗喜歡。為了培養他成才,唐太宗選了人品才學都是一流的李綱、于志寧、杜正倫等大師來教導輔佐他。併為他提供許多鍛鍊執政能力的機會。
唐太宗對這個嫡長子充滿了希望,才12歲就下詔令李承乾“宜令聽訟”“令承乾斷決”,每次自己離京,都讓李承乾監國。一心想把他培養成未來的明君。
開始時李承乾“丰姿峻嶷,仁孝純深”,對待老師也恭恭敬敬。對待軍國大事頗能聽斷,幹得相當出色。
可是後來長孫皇后去世了。李承乾失去了母愛,也漸漸失去了管束。再加上騎馬摔傷了腿,變成了一個瘸子,他開始變得不安,自卑,人生漸漸偏離了軌道,做的事情一件比一件叛逆。
李承乾開始和宮女在宮中尋歡作樂,後來居然喜歡上一個男童。李世民知道後大為惱火,將男童殺了。結果李承乾在東宮設了靈堂,幾個月不上朝,時不時緬懷祭奠,傷心哭泣。他的老師們一個個勸諫他,卻惹得他性起,不僅不聽還想謀害老師。
暗殺失敗後,李承乾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勾結了漢王李元昌、都尉杜荷、侯君集等想先下手為強起兵逼宮。可哪裡是李世民的對手。
參於叛亂的杜荷、侯君集等人被殺,李元昌賜令自盡。對李承乾,李世民實在不忍心,被貶為庶人,充軍到黔州,鬱鬱而終。
-
4 # 四季文史
太子李承乾並非無能之輩,為何被其父李世民廢黜?
主要是由於李承乾自己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導致李世民對這位已立太子心灰意冷,所以將其廢黜。
一、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的太子李承乾。李承乾是李世民的長子,在8歲時便被立位太子,也深得李世民的喜歡。然而,後來由於自己腿部疾病,加上性Grand SantaFe來越怪戾,對師長不敬,與兄弟們不和,對父親也陽奉陰違,甚至幹出刺殺老師的出格事情。對於這一切李世民看在眼裡,覺得這位太子心術不正,讓他傷透腦筋。
在左思右想之後,李世民覺得李承乾不適合再當太子,欲撤之。作為一代皇帝來說,李世民還是很有遠見卓識的。思忖很久之後,覺得自己另外一個兒子李泰很適合當太子,欲立之。然而,訊息很快傳到太子李承乾黨羽的耳朵裡。李承乾向來不是吃素的,打算“逼宮”,把事情做個了斷。然而由於事情敗露,逼宮失敗,導致李承乾和李泰兄弟倆結怨越來越深。如何是好,李世民一時手足無措。
二、不想重蹈覆轍的李世民。我們知道,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了同胞李建成,而奪得太子的皇位,算起來李世民的做法,跟現在兒子們的行為頗為相似。李世民也心有餘悸,不想讓歷史重演,更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們交惡、內訌。
就在李世民欲立新太子而舉棋不定的時候,他的一位重臣長孫無忌給他出了主意。經過長孫無忌的提醒,李世民才想起來另外一位皇子更適合當太子——九皇子李治,也就是後來的唐高宗。李治與李承乾、李泰是同母同胞兄弟,屬親手足。李世民為什麼要選李治呢,因為李治宅心仁厚,聰穎好學,也不善鬥狠,為人比較正直,也一直深得李世民的愛護,而且相對來說李治具有一代君王的氣質和城府,最主要的是選擇李治,也能緩和李承乾和李泰之間的矛盾。
其實,在長孫無忌心裡,推薦李治也是有私心的。因為不論是李承乾還是李泰當太子,對自己都不利,因為他們都有自己成熟的黨羽,在他們面前沒有什麼好地位,與其這樣,還不如推薦新的太子,以後好投靠也好掌控。
就這樣,父親和皇子們在經歷一番明爭暗鬥、腥風血雨中,把李治推上歷史舞臺。正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三、重立太子,歸於太平。由於大唐盛世的延續,自李治上臺以來,雖然沒有大的作為和豐功偉績,但總的來說依然延續了大唐盛世的狀況,可以說李治雖然無功可圈,但絕對是無過之人。
換言之,如果當初李世民選擇李承乾或者是李泰來當皇帝,也許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或大動干戈、內戰不斷,又或是兄弟相殘、宦官專權,這都不好說。也許李世民到後來想想都後怕,也不禁為自己的“明智之舉”而慶幸。
李世民:太子仁孝,公輩所知,善輔導之!李世民:汝能孝愛如此,吾死何恨!呂思勉:只有高句麗……高宗乘其內亂,把百濟和高句麗先後滅掉。突厥西方的疆域,本來是很廣的。其最西的可薩部,已和東羅馬相接了。高宗亦因其內亂,把他戡定。分置兩個都督府。其所轄的羈縻府、州,西至波斯。唐朝對外的聲威,至此可謂達於最高峰了。(對此您怎麼看呢,歡迎關注和點評。)
-
5 # 北冥說史
李承乾之所以被廢黜,原因有多方面,其中刻板嚴厲的皇家教育導致了李承乾性格的兩面性;意外的腿部受傷讓李承乾心裡充滿自卑,進而行為扭曲;李世民對李泰的寵愛也讓李承乾充滿危機進而鋌而走險,把自己推上絕路。
我們透過史書瞭解到,李承乾8歲時就生性聰明,才思敏捷,唐太宗也很喜歡他。李世民不能處理政事的時候,李承乾代為處理,很識大體。妥妥的一個明君苗子呀。
時年八歲,性聰敏,太宗甚愛之。太宗居諒暗,庶政皆令聽斷,頗識大體。《舊唐書·李承乾傳》
那麼,李承乾又是如何一步步自毀前程,走上反叛道路,進而被廢去太子之位的呢?我們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一、李承乾自小就被按照皇帝的模板培養,承受過多壓力,進而形成人前人後兩種截然相反的表現
李承乾可以說是含著金勺子出生的孩子,他是李世民和未來長孫皇后的第一個兒子,出生於太極宮承乾殿。
李世民給兒子起了這個名字,是很有深意的,“承乾”的表面意思是“承繼乾坤,也就是繼承皇位”。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李世民不僅有奪取皇位的意思,還對這個兒子寄予很大的希望。
也正因為如此,李世民當了皇帝之後不久,就立李承乾為太子,遍選名師按照皇帝的標準培養他。
李世民先後為李承乾選的老師有李綱、孔穎達、於世寧、魏徵等人。這些老師沒有一個不是博學多才、品行端正、剛正不阿的人。
其中李綱先後擔任過隋朝太子楊勇、廢太子李建成的老師,現在又來教導李承乾。像李綱這樣的大儒,張口閉口都是君臣父子之道,如何孝順侍奉父母,義正言辭的,讓人肅然起敬。
貞觀四年,拜太子少師。……又令輿入東宮,皇太子引上殿,親拜之。綱於是陳君臣父子之道、問寢視膳之方,理順辭直,聽者忘倦。《舊唐書·李綱傳》
只是李承乾剛剛八九歲的孩子,掙貪玩的年齡,整天灌輸的都是這樣的思想,時間長了必定心生逆反。
(李承乾劇照)
李世民給孩子選擇好的老師沒有錯,錯就錯在有些拔苗助長了。沒有按照一個孩子的生長規律,循序漸進得施加教育。
李承乾的另一位老師張玄素更是剛直的讓人無語。李承乾一個這麼小的孩子有些貪玩。張玄素就說:老天不會偏愛任何人,只輔佐有德行的人。如果違背了天道,會被人和天神都拋棄。
皇天無親,惟德是輔,苟違天道.人神同棄。《舊唐書.張玄素傳》
這話說得就有點過分了,說得直白點就是:你不好好幹,以後會不得好死。
誰家的孩子有這麼強的承受能力呀。李承乾不堪重負,又不敢反抗,因為他還有一個英明偉大的“天可汗”在督促著他快速進步,成長為一個合格的接班人。
就這樣,李承乾一個五好少年就被父親和老師逼成了人前一套,人後一套的兩副嘴臉。就像所有強勢父親教育下的孩子一樣,李承乾在上朝的時候,就言辭懇切地說著忠孝的話,回太子宮的時候,就跟一幫子小人遊玩。有人勸諫,他就假裝聽從意見,沉痛地認錯,掩過飾非,讓提意見的人感動地跪在地上,出來後還稱讚太子賢明。
臨朝,言諄諄必忠孝,退乃與群不逞狎慢。左右或進諫,危坐斂容,痛自咎,飾非辯給,諫者拜答不暇,故人人以為賢而莫之察。《舊唐書.李承乾傳》
等到唐太宗發覺的時候,李承乾已經如同一棵長瘋了的野草,再也不能對李承乾加以控制。
所以,李世民看到李承乾已經開始長歪的時候,選了更多的天下知名的人士來輔佐太子,這些人每次直言勸諫李承乾,李世民都要賞賜給他們金錢和絲織品。
李世民的意思是磨礪李承乾,卻沒想到這其實在啪啪地打李承乾的臉呀。
後過惡寢聞,宮臣若孔穎達、令狐德棻、于志寧、張玄素、趙弘智、王仁表、崔知機等皆天下選,每規爭承乾,帝必厚賜金帛,欲以厲其心。《新唐書.李承乾傳》
看到李承乾,我們想到了另外一位跟他頗為相似的人物,就是清朝康熙皇帝的第一個太子胤礽。
胤礽剛出生一歲就成了太子,最初的時候也被認為聰慧好學、能力突出,可在康熙皇帝的壓制下,最終行為放蕩,導致被廢黜。
所以,李承乾的被廢,李世民的過高期望,以及超出年齡階段的刻板教育要佔很大因素。
二、一次意外導致的腿上殘疾,讓李承乾心裡自卑,性格扭曲
李承乾原本是個相貌英俊的美少年,不知道什麼原因腿部有了毛病,不能利索行走了。這對於一個立志要成為君主的肯定是一個重大的打擊。因為你見過哪一個君主是個瘸子呢?
所以即使李世民並沒有廢黜李承乾的想法,李承乾自己心裡已經極為自卑,並且患得患失,以至於開始變得扭曲。
我們就看到了一個極為荒唐的李承乾,他在宮中養男寵稱心,扮演突厥部落酋長,讓手下打扮成突厥人的樣子住氈房,造紅色的旗幟,跟漢王李元昌玩打仗的遊戲。手下有不用心的,重的打死,輕的弄成太監。
東宮有俳兒,善姿首,承乾嬖愛……又襞氈為鎧,列丹幟,勒部陣,與漢王元昌分統,大呼擊刺為樂。不用命者,披樹抶之,或至死,輕者輒腐之。《新唐書.李承乾傳》
之前的李承乾,雖然也貪玩,但都可以容忍,但他腿有了殘疾後,性格扭曲變態,讓人難以容忍。他甚至說:假如我當了天子,一定想怎麼辦,就怎麼辦?有敢勸我的人,我就殺了他,殺他五百人,看誰還敢勸我。
嘗曰:“我作天子,當肆吾欲;有諫者,我殺之,殺五百人,豈不定?”《新唐書.李承乾傳》
可以說,一次不知原因造成的腿病讓李承乾變成一個殘暴瘋狂的人。這樣的人當了皇帝,肯定是大唐的災難。
三、李世民對魏王李泰的寵愛,讓李承乾感到了危機,因此才要造反謀奪皇位,最終被廢黜
李世民雖然在之前並沒有廢除李承乾的意思,但他對李承乾一母同胞的魏王李泰的過度寵愛,不僅讓李泰和他的手下有了爭奪太子之位的想法,更讓李承乾感到了盡在咫尺的危機。
李世民很喜歡李泰這個聰明有才華的胖兒子,他對李泰的封賞甚至超過了李承乾。
泰撰《括地誌》功畢,表上之,詔令付秘閣,賜泰物萬段,蕭德言等鹹加給賜物。俄又每月給泰料物,有逾於皇太子。《新唐書.李泰傳》
李泰已經成人,李世民不僅不讓他到封地去,還讓他住在武德殿。武德殿就在太子東宮的西面,緊緊相鄰。
這種不符合規矩的做法,遭到了褚遂良、魏徵等人極力反對。
(李泰劇照)
李泰看到李承乾腿有毛病,父親又寵愛自己,就起了爭奪太子之位的想法,他拉攏了一幫大臣,這些人也感到李泰很有希望,就開始幫他拉幫結派,勾結朝廷大臣,串聯賄賂。朝廷的文武百官也都根據自己的判斷,選擇要支援的人。
時皇太子承乾有足疾,泰潛有奪嫡之意,招駙馬都尉柴令武、房遺愛等二十餘人,厚加贈遺,寄以腹心。黃門侍郎韋挺、工部尚書杜楚客相繼攝泰府事,二人俱為泰要結朝臣,津通賂遺。文武群官,各有附託,自為朋黨。《新唐書.李泰傳》
可以說,正是李世民的曖昧態度讓李泰有了野心,讓朝廷大臣變得分裂。更讓李承乾感到了危機,他才孤注一擲,準備造反,殺掉李泰,並且逼迫李世民下臺。
所以,李承乾陰謀敗露後,他才哭著對李世民說:我是太子,為什麼要造反呢?只不過是被李泰逼迫,才跟一些大臣謀劃一個保全自己的辦法。
承乾曰:"臣貴為太子,更何所求?但為泰所圖,特與朝臣謀自安之道。《新唐書.李泰傳》
李世民反思了自己的做法,也認為李承乾說的對,但李承乾要謀反的想法以及他平時的所作所為已經遭到了大臣們的普遍厭惡和反對,他已經不能當太子了,只好廢黜。
為了保住李承乾的性命,李世民還在大臣的建議下,沒有立李泰為太子,而是立了相對仁慈的李治。
四、從李承乾被立為太子到被廢黜,做家長的都要引以為戒
李世民對李承乾的教育超過了他的年齡階段所能承受的壓力,導致李承乾陽奉陰違,行為越來越偏執;
同時,李世民對幾個兒子沒有一碗水端平,過於偏愛李泰,也使李承乾走上絕路。
李承乾腿部的毛病影響了心理,作為家長的李世民沒有用關愛去化解,才讓他變得扭曲。
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遵循教育規律,不要拔苗助長,對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問題要多關注,及時發現,及時化解。
回覆列表
這完全怨不得李世民,是李承乾自己作死!
實際上李世民從來沒有真的動到李承乾的太子位,李世民再不滿還是容忍了李承乾的各種胡鬧比如搞左道,祭奠被賜死的男寵,長期不上朝,搞暗殺等等。甚至還不停鞏固李承乾的太子位,讓魏徵當老師,讓三品嫡子全部去東宮侍奉,親口表明不會考慮廢太子。但是架不住李承乾自己使勁作死,最後還要謀反,作為帝王唐太宗夠容忍這個太子了,作為父親面對一個要謀逆的兒子,對比另一個立馬被處死的兒子,只是廢了李承乾太子位,重立太子還考慮要保護他的命,這李世民也是仁至義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