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妨就叫它使用者名稱
-
2 # 江湖小曉生
我覺得太史公將項羽的個人形象,描繪的實在是太偉大。這直接導致了項羽像神一樣地被銘記在了歷史上,我就不信項羽臨死的時候,所說的那些話還能被記下來,難道他身邊有史官幫他記錄嗎?這一切不過是後人傳言或者是太史公杜撰的罷了。
項羽暴虐不堪,實在是不得人心。項羽是在劉邦之前就一統天下的人,但是他沒有稱帝,而是按照春秋時期的做法啊,給自己封了個霸王,其他人則也各自有封地。不過項羽冊封封地的時候,很多人都不滿意,都認為不公平,這才引發了後來的爭端。項羽本人也比較暴虐,他擊敗章邯以後,坑殺了二十萬的秦軍降卒,使得秦國境內的老百姓家家戶戶都失去了兒子和丈夫,他們對項羽恨之入骨。
進入咸陽城後,他不管手底下人燒殺搶掠,他本人甚至將阿房宮付之一炬,所帶的兵馬簡直殘暴無比。所以你要是認為他是一個大英雄,那就大錯特錯了。他的確有英雄的一面,不過殘殺百姓和無辜降卒,絕對不是英雄所為。
項羽根本考慮不到江東父老對他的態度。項羽當時都已經殺紅了眼,自己怎麼帶兵衝出去都不知道,還要去考慮江東父老怎麼看待自己?想都不用想的。當時江東能夠出來打仗的青年,早就被項羽帶出來了,所以江東壓根就沒多少可以幫助他重新起事的人馬。再說了項羽這個人在天下的名聲已經臭了,他坑殺二十萬人,就是最血腥的事情。
項羽乃召黥布、蒲將軍計曰:“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軍夜擊阬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史記》你能容許你家裡人手裡沾滿鮮血嗎?顯然不能,就算是江東父老,也絕對不會再支援項羽。如果他這麼想,就說明他實在是太天真了。項羽不是一個天真的人,所以他絕對考慮不到江東父老對他的看法。事實上那艘船絕對是太史公編纂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襯托項羽的偉大之處。
項羽如果擔心連累江東父老的話,那他當初應該稱帝。項羽也不會擔心連累江東父老,因為大漢朝一統天下以後,江東子弟也就成了劉邦的子民。難道劉邦自己會坑殺自己的子民嗎?劉邦不像項羽這麼笨,他不會坑殺自己的百姓。如果項羽真的擔心江東子弟的安危,當初在一統天下以後,應該直接登基做皇帝,而不是做什麼楚霸王。
項王自立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史記》他做霸王的意圖十分明顯,那就是想要打仗。只有霸王才可以隨便干預各國的軍事戰爭。他看誰不爽或者為了調和各方面力量,他一定會發動戰爭,這才是他的目的。他善於打仗,所以也喜歡打仗。如果真的做了皇帝的話,可能就養尊處優沒有仗打了。他不斷打仗對江東父老來說本身就是一種傷害。
項羽之所以不走,是因為無路可走了。項羽是很少去考慮自己下一步該怎麼走的,他總認為自己天下第一厲害,根本就不可能有人能夠戰勝他。所以他不去思考以後的事情,現在的事情就夠他折騰的了。在垓下戰敗的時候,他顯然也沒有為自己做好下一步的打算,他甚至都不相信自己已經戰敗了。所以壓根就沒有考慮過是不是應該要退回江東,找機會重新來過。
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義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史記》《史記》後面對項羽的描述實在是太偉大的,把他描繪成了一個不屈不撓的硬漢子。的確是這樣,他只是一個硬漢子,卻不是一個會思考的英雄。所以他在兵敗垓下的時候,壓根就沒有出路。不會有小船在千軍萬馬跟前帶項羽離開,這只是太史公的一廂情願而已。我感覺太史公就是項羽的腦殘粉,否則不會把他寫得如此偉大。
總結:項羽根本無路可逃,更不會去想江東父老的態度。 項羽嗜殺成性,這麼多年的戰爭生涯,讓項羽充滿了殺戮之心,他坑殺二十萬降卒的時候,就已經將自己的形象定格在了歷史上。項羽在垓下已經殺紅了眼,壓根不會去考慮江東父老對自己的態度,當時的江東父老對項羽其實也比較失望,畢竟項羽殺戮新太重。早在一統天下的時候,項羽就應該稱帝,而不是選擇作為霸王,這是對江東父老最大的回報。可是他沒有這麼做,因為他喜歡戰爭,喜歡證明自己的強大,所以他寧可做霸王也不做皇帝。項羽兵敗垓下以後,壓根不可能有小船前來接他,他之所以不走是因為他沒有任何路可以逃走,這只是司馬遷一廂情願的想法罷了。 -
3 # 西門不帶刀
項羽真的是沒臉面對江東父老了,但並不是因為他的戰敗,而是因為他確實做了很多缺德的事,我們先不說他坑殺20萬秦軍降兵的事。我們今天只說他為了得到權力做的三件見不得人的事:用三個事例來說明:項羽在江東的起家史,是見不得人的暗殺史和兵變史。
1.為了爭權,暗殺會稽郡守殷通秦二世元年7月,陳勝吳廣開始造反。到9月份的時候,會稽郡守殷通找到項梁,準備一起造反。(在這兒要說明一下殷通與項梁的私交非常好)
殷通對項梁說:“現在江西全部反了,這是老天要亡秦,我聽說先發制人,我也準備造反,讓你和桓楚來當將軍”
項梁說好,我們把項羽先叫進來,讓他把這個訊息告訴桓楚,項羽來到太守府,第1件事就是拔劍把太守的頭砍了。於是項梁拿著殷通的人頭帶著他的官印,封自己為會計郡守,徵得了精兵8000人。開始了造反的第1步。
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老項家做人做事太不地道了,如果說殷通是為了鎮壓他們起義而被殺。那我們會說老項家反抗秦朝暴政,逼不得已而起義。現在是殷通準備帶著老項家在一起起義,但老項家為了奪權,竟然把人給殺了。下作!
2.為了爭權,暗殺卿子冠軍宋義楚懷王讓宋義當上將軍,項羽為魯公,次將,范增為末將讓他三人帶兵去救趙國。
宋義作為楚國的統帥考慮的肯定是楚國的利益。當時秦趙在鉅鹿鏖戰,宋義帶兵,在安陽逗留46日不進。他要的是秦趙雙方兩敗俱傷(我們相信任何一個以自己國家利益為首的人都會這麼做)。而項羽殺了宋義,帶兵去救齊國。
如果我們只說到這兒,我們很多人都會覺得項羽是個大英雄,心中有天下。但少校再說下面四個細節,大家就會覺得,項羽真不那麼君子。
細節1:暗殺宋義。項羽是在早上去給宋義請安的時候,在帳中暗殺了宋義。
細節2.假傳聖旨。殺宋義後,項羽對部將說,宋義與齊國陰謀一起來反對楚國,楚王讓我殺他。
細節3:擁兵自立。項羽殺了宋義後,馬上自封為上將軍(代)
細節4.斬草除根。項羽派人到齊國去,把宋義的兒子暗殺了
這4個細節環環相扣,心狠手辣,暗殺奪權。大家說項羽還是英雄嗎?他還有臉面對江東的父老鄉親嗎?
3.暗殺楚懷王,喪失江東人心公元前205年10月,項羽悄悄的讓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吳芮(rui),臨江王共敖,暗殺楚懷王,把他沉到江中淹死。(資治通鑑漢紀一)。楚懷王熊心,當時是天下義軍共主。被尊稱為義帝王。項羽為什麼要殺他?
原來這裡面有這樣一個原因:當時楚懷王給天下立了一個契約:誰先攻佔了咸陽,就飛就封誰為秦王。後來劉邦先攻進了咸陽,按理應該封劉邦為秦王(封地在關中,易守難攻,土地肥沃)。但項羽怕劉邦做大,就把劉邦封成了漢王,管理巴蜀及漢中之地(這是窮困的地方,窮山惡水)。
大家問楚懷王,到底要怎麼辦?楚懷王就說了一句,按原先約定的辦(那就是要封劉邦為秦王),於是項羽大怒,就讓人暗殺了楚懷王!
從上面三個事例我們可以看出:項羽在江東地區的無論是士子之心還,還是人民之心,還是帝王之心全部失去了。他徹徹底底成了一個獨夫,所以當後來他被劉邦打敗,逃跑至烏江時,確實沒臉再回江東,只能自殺以謝罪。
-
4 # 長城說歷史
筆者認為兩者都不是。
自項羽從垓下之戰失敗後,被逼到烏江邊上。讓一個曾經霸氣外露的項羽,對自己的失敗有些失望。那他為什麼不坐船到江東,而後東山再起,真的無臉見江東父老嗎?
一:項羽失敗後,不想連累屬下將士項羽兵敗後,不想讓眾將士受連累,對將士們說,我死後你們拿著我的人頭,去漢王劉邦哪裡領上賞,我相信漢王不會為難你們。
項羽這樣做想讓將士們活命,不想因為自己,而連累出生入死的將士們。看出項羽的豪邁的氣魄,捨去自己換取跟著自己的將士們。
因此,項羽便拿起寶劍,在烏江自刎,這樣壯舉被歷史所記載。
二:項羽的自尊心,導致烏江自刎對於項羽這樣豪氣沖天的英雄,打起仗來所向披靡,有萬夫不當之勇,然而自己兵敗了,跟著自己的將士也剩無幾,心裡感到無比的愧疚,也傷自尊心。
項羽想起來了,自己的虞姬離自己而去,將士們大多也因這次戰役而犧牲,想到這些以後,心裡更加的自愧不如,還有些難過。
在很多事情閃現在他的腦海中,讓他想起了輕生的念頭,所以,最後項羽拿起劍在走到烏江邊上自刎。隨著他的自刎,一切都結束了。
三:張良設計謀,導致項羽自刎項羽在來到烏江以前,張良派人到烏江邊,在一個棵大樹上面刻上“項羽死於比”這樣的字,然後在上面塗上甜汁,而後引來螞蟻在上面。
當項羽來到此地便看到螞蟻組成的“項羽死於比”的字,讓項羽感覺老天都要亡他,看到此種情況,心裡想自己是沒有機會了,所以,導致他烏江自刎。
張良抓住了項羽的心裡,比較瞭解的性格,所以就用了此計,讓他自己處理自己。他知道劉邦會放過項羽,如果放了項羽,劉邦就不可能統一天下了。張良一心為主,反映了張良的忠心。
-
5 # 長島男爵
項籍由始至終沒有把江東父老當自己人,8000子弟兵沒聽說誰當大官的,項籍手下都是他的老鄉團(下相附近,江淮一帶),江東人就是個打工命流血流汗就有份,吃香喝辣沒份,試問這種情況下項籍怎麼敢過江東?
項籍集團還有一個重量級的成員范增是安徽人,可以說由始至終就沒得項籍信任過,後來受猜忌辭去,不久病死了,這麼巧搞不好是項籍暗殺的,暗殺這事項籍做起來可以說輕車路熟。
ps:
項家起兵的地方吳中,也就是今天蘇州一帶,屬於江(蘇)南。
而項家老巢下相位於今天的宿遷,其他功臣基本上都是江淮一帶,屬於蘇北。
其他西楚重量級大員如周殷(大司馬)、曹咎(大司馬)、季布(將軍)找不到籍貫地。
除此之外高層還有諸項:項伯(左令尹)、項襄(將軍,後降漢王)、項莊、項聲(將軍)、項他(柱國)、項焊(將軍)、項冠(將軍)。
西楚政權是以項氏家族為核心,下相附近同鄉為延伸,其他地方為邊緣的政治集團。
項籍帶著8000江東子弟出戰,吃香喝辣沒份,死傷殆盡,還想回江東?不怕被江東父老追砍嗎?
-
6 # 扶蘇有酒
《題烏江亭》只是杜牧的一廂情願,垓下之戰項羽大勢已去,漢朝統一在即。項羽就算回到江東,有人支援的話也只能偏安一隅,拿什麼和統一的漢朝對抗。對於題主這個問題,我認為不會牽連江東父老的,剛統一的漢朝,是正需要人心的時候,我想劉邦不會在江東大開殺戒,殺害手無寸鐵的江東父老的。而項羽的確是無臉再面對江東父老了。
第一,當年起兵,殺死殷通也不是明志之舉。
殷通也想趁陳勝的餘輝,聯絡項氏一塊起兵,誰料到項氏父子不是屈居人下之輩,反殺殷通,自己做了江東首領,號令江東8000子弟兵起義,這就是項家軍的家底。
第二,江東子弟兵出生入死,卻成全項羽的貴族夢。
項羽確實是史上第一猛將,以4萬之力滅秦軍主力,一戰成名。按理說,下一步該當皇帝了,項羽的做法卻是當霸主,恢復成戰國的模式,這底下兵將做何感想,一個個跟你出生入死,到頭來成全你項羽的貴族夢,還不如當皇帝,分點食邑來得實際呢?這使一部分江東子弟兵寒心。
第三,垓下之戰,拋棄主力,自己帶幾百騎兵溜了。
垓下之戰,四面楚歌時拋棄楚軍,自己帶幾百騎兵開溜,你要是為了楚軍著想你為什麼不直接投降劉邦,這樣也能保全楚軍的性命,大可不必逃命。作為一名英雄,拋棄主力實在不是他的作風,這一點夠讓人嗤之以鼻的,怎麼有臉再去見江東父老呢?人家交給你時,都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戰敗不要緊,要頭來你卻要拋棄他們,楚軍在江東的父親兄弟能不寒心嗎?
《史記》說江邊有條船專門等著項羽渡河,我看十有八九是司馬遷編的。司馬遷對項羽推崇倍至,給他列本紀,編這些是讓項羽更顯得英雄一些,死得更有臉面一些,我還是認為他是無臉面對江東父老,也無法再得到江東的支援了,死反而才能解脫,才是最好的歸宿。
-
7 # 蔣熠峰
楚霸王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力大無比,勇猛無敵,鉅鹿之戰時以破釜沉舟之師以少勝多,大破秦軍,生擒秦國大將王離,此一戰成名,被戰國群雄擁為上將軍,推翻秦朝建立西楚政權。
縱觀項羽短暫的一生,出身將門世家,英武神勇,年少成名,從江東起義以八千子弟兵為基礎,東征西討,在戰火中不斷擴大和壯大勢力,樹立了赫赫威名,巔峰時期建立一方政權,可見其雄心壯志,膽識和手段非同一般,在當世可謂人中之龍,但最終卻被劉邦打的落花流水,落得功虧一簣,一代霸王以自刎的方式於烏江邊悽慘落幕。
出身將門之後,賦予項羽與生俱來的英武勇猛,年少得志,讓他又擁有了藐視天下的優越感,最終因為自負而聽不進忠言,從鴻門宴一事就可以看出端倪,一時義氣婦人之仁,沒有聽從亞父范增的諫言將劉邦殺之,放劉邦一條生路活生生演繹了一出放虎歸山的戲碼,後來兵敗垓下,敗走烏江的事實也證明範增當時氣急所言:“小子不足以與他圖謀大事,奪取將軍(項羽)天下之人,一定是劉邦”。
項羽最終於垓下大敗,而大敗他的人正是當初在他帳下效力而不得志的韓信,韓信為他設計了十面埋伏,層層追殺不停,在最後關頭,心愛的女人虞姬為了不連累他,也自殺身亡,香消玉殞,一生順境,百戰沙場,從未嘗試過失敗的霸王終於體會到連自己的女人都保護不了的心碎,在最後突出重圍來到烏江邊時除了烏騅馬外身邊在無一兵一卒,回想當初從江東楚地帶領八千子弟兵渡江時的風發意氣,在看眼下孤身一人的處境,大敗的沉痛打擊讓心高氣傲的他無法忍辱偷生,也無任何顏面面對江東父老和世人,唯一的交代只有一死了之,可悲亦可嘆!
回覆列表
因為項羽根本不得民心,他要是回到江東,恐怕會被父老抓起來送給劉邦,唉,既然回不去了,不如說點騷話,找點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