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家長幫幫幫

    首先,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的不當行為,自己的情緒就先上來了。因此家長需要控制幾點:

    1、不要對孩子的哭鬧,太在意

    在孩子哭鬧的時候是情緒特別激動的,家長這時候不要試著去給孩子講道理、溝通,這些都不管用他全部都聽不進去,只是沉溺在自己的情緒當中。家長在這個時候不要去特別關注孩子的哭鬧,應該繼續做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在發洩,他的情緒發洩夠了,自然就會慢慢的冷靜下來,冷靜下來家長在去給孩子溝通會比較容易。

    2、不要衝動遇事冷靜,搞清楚狀況

    家長上了一天的班很累回到家,看到孩子把廚房弄的特別亂,然後直接吵孩子把孩子吵哭,實際情況是孩子看到媽媽還沒有到家,就像給媽媽煮泡麵,沒有想到最後把廚房弄的這麼亂。有一些事情不是你眼前看到的就是事實,你要搞清楚狀況之後再吵孩子也不遲,忍耐下他會遇見孩子給他的最美麗的驚喜。

    3、不要讓孩子的情緒,影響到你

    家長遇事要保持冷靜,但孩子哭鬧發脾氣哄他不管用的時候,家長經常會:訓孩子,朝孩子大叫大嚷或打孩子。這樣往往會傷害到孩子,這種訓斥會讓孩子的哭鬧越來越嚴重,家長越是生氣,孩子哭鬧就越厲害。要冷靜理智的去溝通這樣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

    家長在孩子哭鬧的時候應該怎麼辦?

    1、家長帶孩子去超市孩子想要一個玩具玩具,但是你拒絕了孩子的請求。這時候你要給孩子解釋一下說“上次媽媽剛給你買的玩具,和這個玩具是一樣的,已經有的就不要在買了”家長在給孩子解釋的時候不要帶自己的情緒在裡面,要心平氣和的給孩子解釋。

    2、孩子不管因為什麼原因哭鬧發脾氣的時候,你要蹲下來和孩子在一個高度去給孩子解釋,居高臨下,會讓孩子有壓迫感。在拒絕孩子一件事情的時候,可以給孩子另一個選擇,例如“這個玩具雖然不能給你買,那媽媽帶你去吃冰激凌好不好”。

    3、孩子在遇見一件事情發脾氣的時候,家長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忘記自己剛才發脾氣的原因,找到更吸引他的東西,他的脾氣也自然就會消除。

  • 2 # 紫楥

    對孩子大吼大叫是我們多數家長的做法,因為孩子的行為讓我們生氣,感覺孩子太不聽話了。

    其實很多時候是我們大人錯了。

    一、在孩子0-2歲和2-6歲的時候應該多注意孩子的成長敏感期。

    建議看一看孫瑞雪寫的《捕捉兒童敏感期》,讓我們瞭解到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有他生長髮育的敏感期。比如孩子喜歡捏軟東西,拿起香蕉不吃,而是用手揉捏成稀巴爛的泥,搞的手上、身上全弄髒了。大人這時候會很生氣,難免會阻止孩子的行為。

    如果懂得兒童敏感期,就知道,這個時間段孩子處於動作敏感期,喜歡用手,用腳去體驗,探索者這個新奇的時間。

    還有口腔敏感期,語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等等。如果在敏感期內孩子得不到很好的發育,對孩子將來成長是有不良影響的。

    二、對孩子大吼大叫很容易,但結果卻不好。

    最近我在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裡面講到,懲罰孩子實際上剝奪了他從內心深處對自己錯誤行為的反省過程。

    不要把孩子看作麻煩的製造者,要把他們當作解決問題的積極參與者。

    三、代替懲罰孩子的方法很多,下面幾個可以試試

    1.請孩子幫忙

    2.明確表達強烈不同意的立場,但不攻擊孩子。

    3.表明你的期望

    4.提供選擇

    5.告訴孩子怎麼彌補自己的失誤。

    6、讓孩子體驗錯誤行為的自然後果。

    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明白孩子為什麼鬧騰。也讓孩子知道你的感受和需求。用溫和的方式對待孩子比大吼大叫更有效點。

    希望對您有所啟發,感謝閱讀,祝愉快。

  • 3 # 芯媽心語

    應該沒有。

    任何一種經驗都是在實踐中獲取的。養娃也是一樣。

    想想生孩子之前,哪個女人會帶孩子?哪個女人的一雙手不是柔軟細嫩、柔若無骨的纖纖玉指?

    只有孩子落地之後,女人才成為媽媽,這時候才開始學習如何養育一個孩子。

    所以,慢慢來。

    有一天孩子長大了,你忽然發現自己這麼有耐心、知道他為什麼哭、明白他的需要、瞭解他的喜好,掌握他的習性。

    所有的媽,在養娃的路上,都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

    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耐心,學會控制情緒。

    不要指望這麼小的孩子會聽懂你的話。

    你喊破嗓子,也僅僅只是嚇到了他;而如果想維持這個效果,你下一次必須用更大的聲音去吼他。

    所以,不能再大聲吼孩子了。

    他可能會認為這是媽媽的日常,久而久之,你會發現效果越來越差;而你自己的情緒會在吼孩子的過程中越來越暴躁。

    溫和下來。不讓孩子做的事情,堅決制止;給他培養規則感,大哭大鬧時抱抱他,對於孩子以哭鬧要挾,要挺住,第一次成功之後,後面小孩子就會明白哭鬧的辦法不好使。

    總歸就是,態度溫和、保持溫笑、絕不讓步。

    堅持一段,試一試吧?

  • 4 # 小曉樣兒

    一、首先,有沒有沒跟孩子喊過的家長?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跟孩子喊過的家長,不僅有,並且應該是普遍現象。

    也就是說,沒有不跟孩子喊的家長,如果有人說從來沒有,那一定是騙人的!

    其主要原因就是,只要是孩子,沒有不調皮搗蛋的,不懂事,簡單就是孩子的代名詞。

    父母跟孩子每天相處,期間的摩擦不斷,縱然再有愛,總有哪一塊區間,會激發親子之間的矛盾。

    比如孩子要某樣東西,父母出於對健康,或者覺得沒必要的考慮,不給!

    此時的孩子會怎麼樣做呢?孩子們每天跟父母朝夕相處,他們知道父母的痛點在哪裡,哪怕再小,孩子也有這個直覺,不要不相信。

    因此,孩子們是會生氣的,他們在發怒時,就會在語言、行動上,直踩父母的痛點,以達到發洩、或者是其他的目的。

    此時,父母能不吼孩子嗎?

    能夠做到不喊的又有幾對父母?

    答案顯而易見,幾乎沒有!!!

    二、其次,都是怎麼教育的呢?

    1、以身作則,培養孩子的感恩心。

    一般來說,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素質比較高,孩子就會存在感恩之心。

    比如,

    父母不闖紅燈;

    在公眾場合購買東西要排隊;

    不傷害小動物以及植物,比如中國爬樹大媽就是一個反面例子。你不愛惜周圍的一草一木,孩子就會跟著學啊,今天不愛惜草木,對大自然不敬畏,不感恩,明天就不會愛惜父母的付出。

    這是因為肆意破壞,已經成了習慣嘛,孩子沒有感恩心,也很自然。

    2、父母先控制住心神,給自己一個冷靜期間。

    往往喊、吼這個動作出來之前,父母都是感覺到了痛、以及無措的表現。

    建議父母控制住自己的心神,給自己一個冷靜期間,這個期間,父母可以在心中默默數數。

    給自己的情緒命個名:傷心、火大、悲傷、憤怒……等等。

    一般來說,透過這個過濾程式,人的情緒都會得到緩衝和平穩,然後再說話。

    用這個方法,需要特別提醒父母的是,往往你的情緒,並不是一次緩衝就可以搞定,需要多次。

    3、與孩子定一個約定。

    孩子2歲的了,正是關鍵時候,俗話說得好,3歲看老!

    好習慣的形成,正面的引導,在這個時期都是最好的。

    建議與孩子定一個雙方達成的約定。

    比如,孩子生氣時,你可以讓他先畫一朵小花或是小草,即使是線條也好,反正把情緒先畫在紙上,再溝通。

    同時,父母也要這麼做,起碼畫1分鐘吧。

    然後,相互交換看和點評對方的情緒,達到緩衝和轉移情緒的目的。

    這是好辦法之一,我有時就是這麼做的,有效,有用,還有趣。

    另外,還有許多其他的一些方式方法,你可以自已創造。

    在這裡,由於篇幅和時間有限,就不多作介紹了。

  • 5 # 小米粒育兒

    哈哈,面對兩歲的熊孩子,逼得家長已經使出“河東獅子吼”的絕招了。可能開始的時候孩子被老爸的“內力”給鎮的一愣一愣的,可是時間久了孩子就不吃這一套了,反而他會變本加厲的吸引大人的注意力,彷彿爸爸的“河東獅子吼”是相當好玩的一件事。

    兩週歲被過來人稱作“可怕”的時期,一般孩子進入了兩週歲都會變得與可愛不沾邊,那是真正的不可理喻、“貓狗都嫌”的熊寶寶啊!伴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孩子會變得非常自我,凡是都要喜歡自己來,“我怎樣怎樣”、“不”、“不行”是寶寶的口頭禪,一旦自己的意願得不到滿足就會撒潑打滾、大哭大鬧。也許我們認為這是孩子在和我們對著幹,無理取鬧。其實這只是孩子的獨立宣言,是他們認識自我方式。家長要做的不是打罵,而是幫助孩子認識自我。

    —冷靜對待孩子的熊行為,不發火,不打罵(針尖對麥芒只會兩敗俱傷)

    —尊重孩子的意願,不強迫孩子做不願意的事情

    —學習育兒知識,理解孩子的心理。

    孩子進入了兩歲,大人一定做好心理準備。因為“可怕”的兩歲剛剛過去,“恐怖”的三歲就會尾隨而至。加油吧!勇敢的寶爸寶媽們!

  • 6 # 一諾媽聊育兒

    在中國大多數家庭當中,特別是孩子還小的時候,媽媽充當著養育者的責任,爸爸只是起到輔助作用甚至是一個指揮者。由此可想一個媽媽帶孩子一天下來勞累的狀態,父母也是人,不是神,也是有情緒的個體,因此難免對孩子喊叫訓斥。

    就我周圍認識的幾個做幼師工作的媽媽,家裡一樣有過雞飛狗跳的階段。所以這位媽媽也不必太自責內疚,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接納真實的自己。

    但並不是說從此就可以無所顧忌的喊叫孩子了。很多家長動不動就對孩子訓斥,是因為能夠接納孩子的行為太少,接納程度太低。

    我在我女兒兩歲之前,沒有看過任何關於幼兒發展心理方面的書籍,養育孩子完全憑藉感覺:最大的來源是自己兒時被養育的過程。在女兒用手探索這個世界敏感期時,這也髒,那也髒;這也不能碰,那也不能碰。經常是乾點事情,一回臥室一片凌亂,忍不住對孩子訓斥。

    等到女兒經常半夜做夢哭時,我幡然醒悟:“我不能再按以前的老方法和任由自己的心情來養育孩子了。”於是開始看各種育兒書籍。在明白孩子成長階段的特徵和心理後,心態一下子平和了好多,再看到類似的事情:如玩水、玩泥巴、跳泥坑、刷碗玩、在外面地上爬等等,很自然而然的接納了。

    教育孩子是一個太大的話題,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的。在此給出一些書目,建議想和我一樣做改變的父母看一看。孫瑞雪三冊《捕捉兒童敏感期》、《愛和自由》、《完整的成長》。李雪的《當我遇見一個人》。國外著作:托馬斯.戈登《父母效能訓練》、簡·尼爾森《正面管教》、馬歇爾·盧森堡《非暴力溝通》。

  • 7 # 快樂庭院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沒有跟孩子喊過的家長,但是在孩子的成長中,很多家長都有過對某些問題的憂慮。

    隨著年齡的漸長,隨著學習的積累,我在不斷反思自己的所見所聞:

    我身邊既有從不和孩子喊的父母;也有把孩子從小喊到大的父母。

    從不和孩子喊的父母養的孩子都是那麼地孝順、有出息,讓父母為之自豪;從小喊到大的孩子卻是問題頻出、不聽話、逆反、和父母對著幹、幹什麼都難成,一直到自己成家生兒育女了,還不能讓父母省心。

    這是為什麼?

    1,孩子和父母學

    和一位從不和孩子喊的長者聊天,她告訴我:“爹媽不能和孩子喊,他小孩還不懂得什麼,他會和爹媽學習,告訴他什麼是好的,要做什麼就行,要誇他,尤其是幾歲的時候。”

    和老人一起分析身邊的幾個案例,基本上都是子承父母業,也就是孩子對父母唱的那句歌詞“長大後我就成了你”,一點兒不假!

    2,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

    老人小學都沒有讀完,但是她的人生經驗的確勝過了書本。她告訴我“家長得懂一點兒孩子的心理,比如我們家······”。

    老人現在幫忙兒子帶孫子,她告訴我自己孫子是越誇越好,有時候自己用積木拼插出一輛車,來告訴說“奶奶,你看我拼的車,嗚——”,老人就會表揚孫子對他表示讚賞!還說出鼓勵的話“你拼的這麼好,我看你以後能當個發明家!”聽了奶奶的真心表揚,孩子當然很滿足、也很高興、並且還會做的越來越好。

    的確這樣,不要說孩子,幾乎所有人都如此,喜歡聽好話、聽鼓勵的話。

    3,有時候家長需要反思自己

    家長又工作又要顧及孩子,事情比較多,不過也一定要想想。

    這位老人不認識很多字,可是很會思考,她告訴我,自己和幾個閨女聊天時,常勸他們: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你別吵他,先問他想幹什麼?知道他咋想的。孩子是越吵越不聽,吵他還讓自己很生氣,孩子有孩子的想法,他聽你的,得讓他想通了,他就聽了。

    老人還說,我們不能要求孩子什麼都聽家長的,那樣他就沒有了自己的自由,也不行的。

    4,小孩子好奇,有自己的思維

    孩子的世界,大人不懂,越是年齡小的孩子,家長也越不容易知道。

    小女兩歲左右,中午睡覺的時候忽然大哭,我抱起她哄她,她邊哭邊說:“小波壞,小波不好!”當時她不能一次完整描述一件事,在安慰她的過程中,從她斷斷續續的描述中我知道了原因:她做了一個夢,夢見小波(天線寶寶中的小波)來了,把媽媽平時洗衣服用的洗衣粉拿走了,自己給他要,他不給,拿走就不給了,媽媽洗衣服找不到洗衣粉了,她要不回來,就給氣哭了!

    這個夢,也許大人聽了覺得好玩、有意思,可是對於孩子來說,對於夢中的孩子來說,這就是真是感情的表達。我們細想一下,可曾能體會到孩子的那份感情?

    最後我們回到題主的問題:

    兩歲的小娃娃,你如覺得他頑皮,可能孩子個性本就頑皮;

    還有就是小孩子本就 是生命力極其旺盛的階段,只要醒著、不生病,他們就要發洩他們的精力,這也是他們的成長;

    做為媽媽,的確是很累的,媽媽不僅要照顧孩子的衣食起居,還有家裡更多的事務,也許還有工作和各類的親朋好友之間的應酬。

    孩子只需要好好成長、好好發洩自己的精力就行了,不過他們由於對於這個世界的無知,所以就需要父母不斷地費心、看護、糾正等,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

    我們改變不了孩子成長的自然過程,不過我們可以調整一下自己看問題的角度、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順應孩子的個性去引導、去幫助他。

    就如有的家長說生女兒以後嫁到別人家去了,自己真是捨不得,有兒子的家長有擔心養了兒子以後去老丈人家裡住,自己就失去了兒子,真的很讓人傷心!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養了女兒的家庭,女兒結婚後,自己就多了個兒子,養兒子的家長在兒子結婚後就多了女兒,這樣獨生子女就變成了兒女雙全,這是讓人欣喜的事情!

    所以,別再老吼孩子了,是你自己的問題!試著從上面四點想一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皇馬主場大比分輸給阿賈克斯,到底是什麼原因,c羅離開真有那麼大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