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經濟學
-
2 # 舊事酒濃1935
沒有搞好民生,一大堆苟捐雜稅和勞役重賦使老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則揭竿而起。秦帝國就是商君製造的用來統一天下的戰爭機器,當敵人還在的時候,他可以透過不斷的征討其他王國來為自己國家輸血,搶錢搶地搶女人,人人像打了雞血一樣只想上戰場拼命,一次又一次的戰爭勝利果實使國內的矛盾被掩蓋,秦帝國堪稱世界最早的軍國主義國家,搶完了六國滅了就征討嶺南,嶺南搶完了搶匈奴,當四海八荒都征服了,這臺戰爭機器就沒有了繼續運轉的動力。這個時候內部矛盾本來就突出再加上原來那些被搶的六國後代積怨深重,一爆發就完了。
-
3 # 狼群講歷史
公元前221年建立的秦朝,最終僅僅只存在了14年,便被各地的起義者們聯手滅亡。
但講道理的話,作為中國第一個大一統帝國,能夠調動全國的資源,擁有數十萬戰無不勝的秦軍勁卒,怎麼可能在短短的十幾年內就被推翻?
可以說,正是因為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權制,造就了秦朝的建立。但也是因為高度的中央集權制,造就了秦朝僅僅十幾年的統治。
總而言之,就是秦朝在統一全國之後,為武力征服而建立的制度,並沒有及時的向政治征服而轉變。
可以說,沒有商鞅,就沒有後來的秦王掃六合。
戰國初期的秦朝,用兩個字形容,便是窮和弱。若不是正好讓秦孝公碰上商鞅,還不知道秦國要再過多長時間的苦日子。
和其餘六國相比,東方六國由於發展的比較早,內部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利益集團,嚴重的影響制約著國君的權力。
但秦國不一樣,他的內部利益關係較為簡單,這就令秦國能夠更加容易的進行著中央集權,將國內的資源全部用於戰爭。
因此,商鞅的變法是十分激進的,他讓秦國國君的支配能力更強,集權程度更高。並且為了能夠統一六國,商鞅一開始就想著要把秦國打造成一臺完美的戰爭機器,讓秦國的每一個人都成為這臺超級戰爭機器的一個零配件。
商鞅的變法主要有這4點。
1,在地方上實行郡縣制,在地方上實行什保制度。不僅加大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更是讓人們相互監督。
2,控制糧食的流通,並限制人口自由流動。這就導致農民只能待在自家的地裡種糧食,並且將糧食上交。也就是說,商鞅變法讓農民的存在就是為了生產糧食。
3,實行軍功授爵制。不想種地也可以,可以去參軍,依靠軍功來獲取爵位。
4,吸引東方六國的人們前來秦國發展。
依靠著這4點,秦國國力大幅度增強,能夠在短時間內集結數十萬大軍進行長途作戰,並能調動足夠多的資源為大軍提供後勤保障。
可以說,正是依靠商鞅變法,這讓秦國的戰爭效率大大提升,將整個國家變成一臺戰爭機器,從而爆發出其他六國都無法比擬的優勢。於是,秦朝便這麼的建立起來了。
但是當戰爭結束後,這套制度還適用於和平時期嗎?
秦始皇認為是適用的,於是就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這就導致了民間乃至朝堂之上的很多人不滿。
依靠著對社會的控制力,秦始皇能夠在短時間內調動大量民眾去修長城、修宮殿,去調動一切社會資源。在這種戰爭結束後還要繼續過著戰爭時期的生活,老百姓們的心情自然是很不爽的。
而且別忘了,秦朝之前實行的都是分封制,秦始皇手下有很多文臣武將們盼望這秦始皇能夠分給他們一塊地,讓他去當諸侯王。
但由於實行了郡縣制,這讓很多文臣武將,很多掌握實權的人們不高興,因此他們也紛紛盼望這秦朝滅亡從而恢復分封制。
如果秦始皇能夠多活個幾十年,也許依靠他的威望是可以維持秦朝的穩固。但由於秦始皇英年早逝,二世胡亥又啥都不懂,這就讓被壓迫虐待的人們,已經渴望恢復分封制的人們意識到了機會。
要知道,六國被統一之前,人們是十分自由的。結果統一之後,人們要被秦朝的什保制度所控制著,這自然會遭到民眾反對。
而且,秦始皇依靠中央集權制完成了統一,為了維持他的統治,他就必須保持統治階層的忠心。所以即便統一六國結束戰爭,秦始皇還是需要從民間獲取大量財富來獎賞統治階層。
秦始皇沒有意識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依靠苛刻乃至殘酷的中央集權制,秦始皇從民間獲取了大量資源和財富完成統一。在完成統一後,秦始皇不想著恢復社會建設,大力發展民間經濟,而是進一步的壓榨民間,繼續從民間汲取民脂民膏,自然會失去百姓的擁護,最終走向滅亡。
-
4 # 匍匐的前行著
第一:秦法嚴苛
秦國經過商鞅辦法,確立了耕戰體系,這個體系就是為戰爭進行服務的。秦法對人民非常殘酷,各種身體上的刑罰,如割鼻,斷手等,同時有連坐制度,一人犯法,全村受罰。在秦國統一六國後,人民思安,秦法已經不適用於當時的國情,秦王朝依然在維護這樣殘酷的法律,肯定會遭到人民的反對。
第二:民力濫用秦王朝在統一六國後,修建了很多重大工程,長城、阿房宮、驪山陵墓等,這些工程征伐的徭役人員在百萬人以上,國內進行耕種的人員只有老弱,糧食供應嚴重不足,同時無休止的徭役嚴重壓榨人民,人民都活不下去了。
第三:驕傲自大秦統一六國後,統治者可以說“驕傲自大了”認為自己的功勞超過了“三皇五帝”,聽不進忠言逆耳了,同時宦官權力過大,竟出現了“指鹿為馬”的事情。
-
5 # 落日鶩飛
一.秦統一六國
1)商鞅變法:在政治、經濟和軍事方面都進行改革,使秦國的國力大大增強,而且為秦國統一中原奠定了重要基礎。
在政治方面:
1.沿用郡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廢除貴族世襲特權
3.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
4.嚴明法度,禁止私鬥
在經濟方面:
1.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2.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者可免除徭役
3.統一秦國國內的度量衡
在軍事方面:
1.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並賞賜土地和僕人。
2)都江堰的建設:為秦國創造了一個強而有力的大糧倉
秦國為了佔據楚國,先攻下了原蜀國地區並在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將都江堰變為由渠首和灌溉網兩大系統工程構成的重要建築,都江堰發揮出防洪,灌溉,水運的作用,在都江堰建設完畢後,岷江附近號稱為天府之國。
3)軍事上的遙遙領先:擁有先進的技術,鑄造人可擔任法律責任,遠端武器機械簡單,優良有效的作戰手段
秦青銅劍: 剛出土時那把劍已經被其他文物壓彎了,考古人員拿開文物後,那把劍變直了並且發出一長串響亮的聲音。經過後期研究發現這就是鉻鹽氧化”處理方法。這種技術直到現代才被發現。秦國沿用先進的鑄造技術,其武器的堅硬度和柔韌性以及抗腐蝕性大幅度上升。
秦戈: 在一些已發掘出土的武器上有鑄造人的姓名,如果武器出現問題事後可以依法追究鑄造人責任,再按秦法處決。從而保證了秦國兵器的優良
秦弩: 在當時是一種先進的遠端射擊武器。弩機機械簡單,一般士兵就可安裝。
秦的作戰方式: 弩箭部隊先向前,並連續射箭,等敵人陣腳亂的時候騎兵部隊和戰車部隊左右包抄,主力軍正面迎敵。慢慢的就把敵軍包圍,並逐一消滅。
4)統治者優秀且能力:統治者的能力和用功程度,為秦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秦始皇自平定嫪毐之亂後,真正獲得了實權,可謂是非常有實力有能力的君主。
秦始皇在繼位後明天要讀120斤奏摺,可謂是一位非常用功的君主。
秦國正因為有了最為徹底的變法,有了大糧倉,有了卓越的軍事實力以及優秀的君主等一些原因使秦帝國能從六國中脫引而出統一六國。
秦的滅亡1)秦始皇暴政:
1.秦始皇焚書坑儒:學者和思想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前提,秦始皇一下與兩者結下樑子,秦帝國是不會有好的發展。
焚書:秦始皇燒燬東方六國(楚,趙,衛,燕,齊,韓)的一些關於儒家思想的書籍以及一些其他思想書籍,只留下一些關於植樹和秦法的書。
結果:與東方六國的學者發生矛盾
坑儒:儒家思想本來就有禁止君主暴政的內容,秦始皇焚書已經是暴政行為,於是被儒家學者所指點,秦始皇因為此事發動坑儒事件。
結果:與儒家學者發生矛盾
僅我個人認為,秦始皇焚書坑儒並非完全是壞事,秦始皇的本意是為了統一思想-----法家思想,秦始皇只不過是方法用的太過激的而已。而且秦始皇也已經多次忍讓儒家學者,在多次忍讓後秦始皇才有舉起了法家大旗的。
2.秦二世的統治:沒有合適的領導人代替秦二世,沒有有才能的大臣把持朝政,國家運轉癱瘓
把與自己有王位爭奪風險的全部殺死,包括秦始皇的大兒子扶蘇,直接造成秦國沒有適合且有能力的領導人領導帝國發展
把真正有才能的大臣全部坑殺,導致朝廷裡沒有有才能的大臣
秦二世不理朝政,秦國是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一切權利都掌握在皇帝手中,而秦二世又不理朝政,直接導致帝國各方面運轉癱瘓。
3.過於嚴格的秦法:使人民受到極大的壓迫
秦朝實行的法律非常嚴苛,民眾稍有不慎就會犯法,而且一人犯法,親族和鄰里也會受到牽連。當時的刑罰極為殘酷,單是死刑就有車裂,腰斬,活埋等10種。
4.義務勞役:給予民眾很大的壓力
秦始皇曾經征服十幾萬人眾修建長城和驪山陵以及阿房宮,給予民眾很大的壓力。
5.陳勝吳廠起義:秦帝國開始土崩瓦解
在如此壓迫之下,終於有民眾起義了,在陳勝吳廠的起義下雖然失敗了,但是促進了秦帝國的土崩瓦解
6.楚漢之爭:進一步使秦帝國土崩瓦解
西楚霸王曾經燒燬阿房宮,而漢王劉邦是親手葬送秦帝國的人。
綜合兩點裡秦帝國統一六國和土崩瓦解的原因,如有錯誤請您指出,如有遺漏請您補充。
回覆列表
一、郡縣制的超前
秦始皇統一天下,威震宇內,成為千古一帝,並推廣郡縣制,收天下之兵器入庫,造12銅人,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個功績站在後世看無論如何高的評價都不為過。但是,對於公元前220年來說這是一個早產的制度,一直到約200年後漢武帝后期中國才真正實現了郡縣制。按照秦朝的文化傳統,地理條件,交通網路速度,資訊傳遞速度,強行推行郡縣制,中樞的命令也不能及時傳遞到地方,且地方的物質力量也不能及時中轉到中樞,很大一部分耗費在路上,不能形成國力,且造成地方上弱勢,兵力財力不足,當山東六國叛亂髮生時,地方無力平叛,中樞命令和力量也要很久之後才能到達,後世站在上帝視角看知道了某地發生叛亂,但是歷史的當時,中樞可能並不知道,沒辦法及時平叛。
二、秦國傳統軍功貴族同王族、山東六國投奔人士玉石俱焚
商鞅變法後,秦國形成了一股最強大的勢力——軍功貴族。山東六國朝堂勢力加上王族才能和他們分庭抗禮,所以王族和六國勢力一直在積極打壓軍事貴族,但是隻要天下未一統,他們的勢力基本盤就牢不可催。
早在秦昭襄王時期,白起被逼自殺後,軍功貴族大本營藍田大營,將士吶喊三天,要求誅殺山東人士出身的丞相範睢,否則不歸營地。中樞為平息軍功貴族的憤怒讓範睢背了黑鍋,此後中樞積極培養啟用山東六國投奔的以蒙氏和李氏為代表的軍事將領,王族和軍功貴族的裂痕越來越深。統一戰爭時,始皇防備軍功貴族王氏,統一戰爭後始皇讓蒙氏蒙恬擔任軍功貴族大本營藍田大營的統帥,王氏任副職,可以想象兩者矛盾有多深。
始皇死後趙高取得了軍功貴族的支援,二者利益交換,趙高才能輕易的在藍田大營擒拿蒙恬,誅殺扶蘇,此後王氏擔任藍田大營的統帥。在取得軍功貴族支援之後,在朝堂上蒙毅,李斯根本不是對手,任剮任殺,秦二世淪為傀儡,指鹿為馬。說白了,趙高是軍功貴族的代言人,屠殺秦王族和山東六國的朝堂勢力,就是軍功貴族對秦王室一百年以來的憤恨發洩,統一以後的教訓,讓軍功貴族也不想積極平叛,所謂養寇自重,結果操作不當遇到狠人項羽,最後大家玉石俱焚!
三、北擊匈奴,南征百越,國防壓力大
1、北擊匈奴。秦國統一中國之後,匈奴也剛好短暫的統一了草原,隨著秦國兵團南下和東進,匈奴趁機佔領了肥沃河套地區,實力迅速壯大,威脅關中安全,如芒在背,這是中樞不能容忍,隨後中央組織30萬兵力北擊匈奴,並命蒙恬修長城防備匈奴。
2、南征百越。南方楚國滅亡後,百越地區騷擾故楚地區,中樞組織關中60萬兵力南征百越。始皇死後,東方六國看到中樞兵力空虛,趁機叛亂,中樞只能命令章邯組織囚徒平叛,由此可見中樞兵力空虛到何種地步。
四、中央財政崩潰
一個帝國崩潰都是從財政崩潰開始的。從統一戰爭到修長城,修驪山阿房宮,始皇陵,北擊匈奴,南拓百越,中央財政已經崩潰,叛亂髮生後,中央實際上已經無財力平叛,帝國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