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司馬情1
-
2 # 曹宗國
蘇東坡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歐陽修對此文章的內容與風格之美十分激賞,以為必然是他的學生曾鞏寫的.為了避免招人批評,他把本來列為首卷的這篇文章,改列為二卷。
第一名是章衡。有宋史記載為證。
“嘉祐二年丁酉(1057年)科 登進士第388人: 【狀元】:章衡,字子平.建州浦城縣人.嘉祐二年進士第一人,授將作監丞、湖州通判.仕至寶文閣待制、集賢院學士、知鄭州. …”
-
3 # slx孔雀東南飛
公元1056年的三月份,父親蘇洵帶著二十一歲的蘇軾和十八歲的蘇轍從四川走向京城。
同年的秋天,蘇軾和蘇轍先在開封參加了鄉試,兄弟二人皆高中,蘇軾還獲得了第二名的成績,第一名是個叫做章衡的文人。
第二年春天,兩人繼續參加省試,這場考試,閱卷者是當時的文學界權威歐陽修,也是大主考官,而主持科舉考試的考官是宋詩的“開山祖師”梅堯臣。
歐陽修做學問,一向是“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學以致用。
他根據《大禹謨》中“罪疑惟輕,功疑惟重”這兩句話,為考生擬了個策論題目《刑賞忠厚之至論》。
在唐宋時代,考試是考你做學問的情況,即一個人一旦出來做官謀事,真要做出一番事業的道理,這個叫“策論”。“策”就是一個計劃,你對國家政治看到某一點,寫一個計劃,就叫“策論”。
因蘇軾在考卷上胡亂用典,讓閱卷官梅堯臣犯難,不得已上呈主考官定奪,這才有了歐陽修妙眼識才,在眾多的考卷中發現了這篇與眾不同的文章,其要點說:“皋陶為士,將殺人……”
那時候的考卷都是密封的,歐陽修越看越覺得這篇文章寫得好,思想也好,便猜想這個考生大概就是自己的那個門生曾鞏的手筆,唯有自己那個出色的學生,才能寫出這樣好的文章。
歐陽修本要給他第一名狀元,但為了避嫌,怕惹來外人說閒話,就“忍痛割愛”,將這份卷降為第二名。
考生及第後,都要拜座主,就是“拜恩師”了。
歐陽修一看,奇怪了,及第的第二名並不是自己的那個得意門生,而是個四川人,叫蘇軾(蘇東坡)的人。
談話之後,蘇東坡就要走了,歐陽修扯住他說,你慢點,我問你,你寫的文章,“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出自哪部書?
因為歐陽修讀了那麼多的書,可從沒有在哪本書上看到過這樣的文字。蘇東坡笑了,說:老師,實在對不起,那是學生“想當然”信手寫來的,不在“本”上。
歐陽修一下愣在了那裡,他不覺眼前一亮,感到既驚喜又佩服,心說這個年輕人太優秀了,他的想象竟與《大禹謨》“罪疑惟輕,功疑惟重”之道不謀而合。
後來蘇軾便拜在歐陽修的門下,師生情誼深重,共同締造了不少千古佳話。
透過這件事我們也可以看出,歐陽修的是位剛正不阿、舉賢避親的人。
歐陽修後來曾對自己的兒子說道:“十年後將不會有人再記得我歐陽修了”。
蘇軾也確實不負眾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但我們也不會忘記歐陽修這位伯樂,因為沒有他當年的賞識,蘇軾也不會有後來這麼大的名氣!不是嗎!
其實當年這屆科舉產生了中國三位文學大師,即蘇軾、蘇轍和曾鞏,而且還產生了兩位大思想家,一位是程顥,一位是張載。而這次榜上有名的進士竟然有九位先後官至宰相。
而最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此次科舉的狀元竟然不在以上人物之列,而是被蘇軾贊為“百年無人望其項背”的章衡。
章衡1057年當上狀元后,他歷任長史、汝州、潁州。
蘇軾任杭州知州,我們現在知道西湖的治理主要功勞是蘇軾,修建的西湖大堤被命名為蘇堤,以此來紀念蘇軾的功勞。然而,大家或許沒有想到,最先提出治理西湖的是章衡,而且蘇軾在治理西湖時章衡也是大力相助。修築蘇堤,主要功勞還在章衡,不僅有首倡之功,還有鼎力相助之功。
而後章衡出使遼國,當時遼主看他是一介文人,便有意讓他下不來臺,在酒宴時提出射箭助興。章衡當仁不讓,連發幾箭,箭箭破的,令遼主對他刮目相看,也為北宋保住了顏面。
章衡平生只有一首詩存世:
《送程給事知越州》 北宋•章衡
雅留威愛在南昌,又拜新恩指舊棠。
一節帝頒嚴使旆,十州人喜擁壺漿。
彯纓自結凝旒眷,攬轡思澄插筆鄉。
劉晏有材將大用,豫章樓上急飛觴。
這樣的水平與蘇軾相比遜色很多。
他能當上狀元要麼就是當時考場上超水平發揮,要麼就只能說皇帝的喜好確實和一般人不一樣。
章衡雖然寫詩水平一般,但蘇軾對他卻是很服氣的。蘇軾評價他時卻說:“平之才,百年無人望其項背”。
-
4 # 如若天風
《自由體詩》
——(蘇軾趕考)
人之才學分時段,少年蘇軾不怎樣。
一到中年往後走,經歷逼他臺階上。
-
5 # 海納百川233699882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雲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年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是《念奴嬌·赤壁懷古》。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首。蘇軾的豪放之作。2000年,法國的《世界報》從1001年到2000年終評選了12魏千年英雄,蘇軾成功上榜。蘇軾的水平可見一斑。那麼就是這樣一位大文豪在當年科舉考試時卻考了個第二名,平心而論,以他的水平,考第一是板上釘釘的事兒啊!這是為什麼呢?
事情的真實情況是這樣的:當時的主考官是歐陽修,也是一位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批閱試卷時看到一個考生的試卷文章題目是《刑賞忠厚之至論》這個題目很刁鑽,得有很豐富的歷史知識還得有一定的理論水平,才能把這篇文章寫好。當時的主考官是當朝的翰林院學士文壇領袖歐陽修看到了蘇軾的考卷。不由得讚歎,這作文寫得真太好了,立論高遠層次清楚文字精煉老道頗有些大家風範。歐陽修把文章給幾個副考官看了看,意見比較一致,覺得這個人應該拿第一名。歐陽修拿起筆來,準備給他點第一名。筆拿起來還沒落下去,就琢磨這文章寫的太好了,肯定是我的弟子曾鞏寫的。歐陽修一想,這問題很嚴重啊,這要是我給我的學生得了第一,將來傳出去豈不是說我們師徒之間相互串通徇私舞弊嗎?這不行,我的名聲和我的學生的名聲都毀了,我得大儀義滅親、忍痛割愛。於是乎,蘇軾寫了一個第一名的文章,被主考官判為第二名。
不巧的是第一名正是歐陽修的徒弟曾鞏。
-
6 # 詩書家國05
蘇東坡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歐陽修對此文章的內容與風格之美十分激賞,以為必然是他的朋友曾鞏寫的.為了避免招人批評,他把本來列為首卷的這篇文章,改列為二卷,結果蘇東坡那次考試是名列第二。
嘉佑二年蘇軾同榜的狀元是章衡 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字子平
中狀元后,通判湖州,值集賢院,默默十年後,改鹽鐵判官,同修起居注。因對三司總理財政提出建議,被貶知汝州、潁州。熙寧初年(1068),回京任太常寺,上疏建議編輯《厚陵集禮》,以傳後世作為依據,被神宗採納。曾出使遼國,於宴會上施展射技,發發中的,顯示出文武兼備才略,贏得遼國優厚待遇。章衡擔心學者不知古今,編寫了《編年通載》,神宗閱後稱善,賜之品服。後任吏部流內銓,剖析人才銓選制度利弊,多次上疏與宰相爭辨,言“衡為朝廷大法,並非個人恩怨”。使宰相從其所言,時名聲大振。不久,知通進銀臺司,值舍人院,拜寶文閣待制,知澶州,曾請朝廷允許百姓販鹽,但如泥牛入海,未得迴音。改成德軍時,因朝中同僚犯案受牽連,被免官。元祐中(1086—1094),歷知秀、襄、曹、蘇州,復以待制知揚、廬、宣、潁州。章衡歷事三朝,享年七十五歲。
-
7 # 是聖宇呀
蘇軾何許人也想必我不用多說大家也清楚,他的詩文才氣拿第一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可是為什麼造成了他在科舉考試的時候屈居第二呢?
這就要說說當年科舉考試的主考官了–歐陽修。歐陽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當時文壇的巨擘。當時文壇上流行華麗工整的駢文,歐陽修等人不滿於駢文的卑靡拘謹,而是憑藉自己豐富的學識,以效法先秦兩漢的古人為手段,力圖打破當時陳腐的文風,推行“古文”。這也就是為什麼歐陽修十分賞識蘇軾的原因之一了,蘇軾的文章豪放不拘一格、別出心裁很符合歐陽修的口味。那麼為什麼在主考官是歐陽修的情況下,蘇軾還得了第二呢?
當時蘇軾科舉考試寫的是《刑賞忠厚論》,文章一掃文壇遺留的拘謹之風,自成一派。主考官歐陽修一看到這篇文章就愛不釋手,文章風采正中他的下懷。正當歐陽修要將這篇文章推為第一的時候,他轉念一想不對,這篇文章寫得這麼好,應該是我的徒弟曾鞏寫的。要是讓我徒弟拿了第一名,還不落了人家口舌,說我們師徒二人徇私舞弊,敗壞我們二人的名譽。歐陽修這樣一想,小手一抖這篇文章就只好屈居第二啦。
你以為這樣就完了嗎?沒有呀,後來歐陽修知道了這篇文章並非是自己徒弟曾鞏寫的,而是蘇軾寫的,內心很羞愧呀,讓蘇軾屈居第二了。
歐陽修私底下見了蘇軾一面,徹徹底底被蘇軾的詩文才氣所折服了。他給當時文壇另一位掌舵者梅堯臣寫通道:
“讀(蘇)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這是一個極高的評價了,當時歐陽修在文壇的分量可想而知,這樣便把蘇軾推薦出去了。
同時這一句話,也是成語"出人頭地"的出處啦。
-
8 # 佟進義2168
簡單說來就是由歐陽修的大公無私鬧出的一個佳話,由於封名閱卷,歐陽修誤把蘇軾判斷為他的弟子曾鞏,師傅叫徒弟的試卷屈居第二,開封后一看捲上落款不是他徒弟曾鞏,卻是蘇軾,驚駭不已,而後與十八歲的蘇軾面談後更是佩服蘇軾,後叫蘇“出人頭地”。
-
9 # 淩河岸柳
宋代科舉考試分解試、省試和殿試。在省試的時候,21歲的蘇軾作的《刑賞忠厚之至論》獲主考官歐陽修賞識。誤認為是自己弟子曾鞏的文章,歐陽修為了避偏向弟子之嫌,提筆判定該文定為第二名。結果一揭榜,文章作者卻是蘇軾,非歐陽修弟子。第一名是李實。這一故意,並未暗淡蘇軾的文學星暉。
-
10 # 拾月文化
蘇軾是繼歐陽修之後,宋代又一傑出的文壇領袖。其在詩、詞、文方面,並駕齊驅,均達到了極高的造詣,代表了宋代文學乃至中國古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在書法、繪畫等藝術領域,領銜古今。此外,在水利、烹飪等方面也作出了歷史性貢獻。蘇東坡論文學成就,彪炳千古;其人生態度,也成為後人仰止尊崇的典範。
蘇軾的文風清新灑脫,豪邁奔放,極具創新風格,與歐陽修所倡導的詩文革新的方向如出一轍。1057年,蘇軾在其父蘇洵的帶領下,與弟弟蘇轍共同出川入京,應試科舉。而當年會試的主考官便是文壇領袖歐陽修,歐陽修繼承了唐代韓愈的古文理論,倡導平實文風,開創並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此次會試題目為策論《刑賞忠厚之至論》,而蘇軾的文風,令主考官歐陽修、試官梅堯臣觸目驚歎,直聲稱讚。這樣的文章取第一名,乃當仁不讓。卻不曾想,陰錯陽差地變成了第二名,這恐怕還要從歐陽修的另一位愛徒曾鞏說起。
曾鞏,同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幼天資聰慧,少時讀書,便能出口吟誦,文詞富有氣魄。青年時期結識王安石,並拜師歐陽修。但當時科舉主試時文,而曾鞏以策論為長,故屢試不爽。直至嘉祐二年(1057年),歐陽修主持會試,設命題以古文、策論為主,詩賦為輔,曾鞏如期應試。據說試後閱卷中,歐陽修與梅堯臣見有一文章,文風出眾,語言淋漓,說理透徹,與自己倡導的文風相輔相成。心想這不正出自於文章自然淳樸,卻典雅溫厚、說理通透的學生曾鞏之筆嗎?文章無可厚非,卻礙於是自己人,只能避嫌,忍痛割愛,將這份原本數一的卷子,取為第二。卻不曾想,拆封後竟發現試卷的作者並非自己的愛徒曾鞏,而是蘇軾。就這樣,蘇軾便遺憾地與會試頭名失之交臂。但此後歐陽修一直對蘇軾這位弟子獎掖有加,並稱其文章“以後可獨步天下”。蘇軾也始終未辜負歐陽修的期許,名聲大噪,成為一代文學巨匠,而享譽千古。
蘇軾考中進士,而當年皇帝親臨殿試中,獲得進士及第第一名(即狀元)的人,名為章衡。但其是否為此前歐陽修主持會試中的第一名,仍無明確的史實資料可考。章衡,雖說文學成就不及蘇軾的分毫,卻是文武雙全之才,其歷史政績也當無可非議。
皇帝親臨的殿試中,章衡以“運啟元聖,天臨兆民”作為文章開頭破題之句,被主考官擬定為第一,並上呈宋仁宗。仁宗看後,喜笑顏開,欽定為狀元。章衡任職期間,出使遼國,以文武兼備之才,贏得遼主的讚賞及特別優待。在朝耿直明辨,不畏權貴,不附言趨勢,一心為人民謀福,得到老百姓的擁戴。與蘇軾更是親密同事摯友,蘇軾在任杭州知州時,修築“蘇堤”,後人為念其功,故命其名。但這項工程建築最初的倡議者,並非蘇軾,正是其好友章衡,並派數百船隻鼎力相助於蘇軾。
蘇軾贊其為:“子平(章衡之字)之才,百年無人望其項背”。宋徽宗趙佶稱其:“內德溫純,外容莊重,翰苑詞宗,國家樑棟”。其實此次科考中,不僅有文壇巨匠、“唐宋八大家”之稱的蘇軾、蘇轍、曾鞏,還有宋代理學的兩位奠基人物程頤和張載,以及呂惠卿等具有相當歷史貢獻的人物,都名列榜中。因此,這次科考遴選的人才輩出,光耀千年,被稱為“千古科考第一名榜”。雖然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監試,但這些才子的選拔,終究離不開會試主考官歐陽修的慧眼識英雄,尤其這位了不起的千古曠世全才蘇東坡。
回覆列表
蘇軾當年參加科舉考試,主考官歐陽修誤認為是弟子曾鞏所作,本想給他狀元,為了避嫌使他得了第二,據說本該的第二的章惇成了第一。但這只是傳說,沒什麼可信的證據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