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學微末
-
2 # 星夜的眷戀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兵首先攻入咸陽。為此他親赴向項羽請罪。楚軍設宴款待,宴會之中項莊、樊噲舞刀弄劍,這就是流傳千古的——鴻門宴。陳平向劉邦暗中報信,說霸王已埋伏刀斧手,劉邦留下車輛和隨從人馬獨自騎馬脫身,,4年後垓下之戰項羽自刎烏江。
那麼放走劉邦,項羽究竟是對是錯呢?
一:項羽自身稱的上是性情中人,他不會象劉邦那樣惺惺作態,項羽敢愛敢恨,光明磊落,義薄雲天,不屑於玩弄陰謀詭計,這樣的心胸氣魄是項羽放走劉邦的一個理由。
二:“先入咸陽者為王”,這是名義上最高領導人楚懷王的旨意,也是天下諸侯的共識。劉邦入咸陽雖然有運氣的成分,但無法否認他滅秦的功績。項羽不能失信於天下,況且劉邦主動放棄了關中稱王,把咸陽拱手相讓給項羽,使得項羽沒有任何理由殺劉邦。因此他才不理范增的多次暗示,才寬容了樊噲的不恭甚至產生了英雄相惜的情感!
這充分體現了項羽是一位合格的軍事大家,他卻不適合當一位君王,一個合格的君王必然是位優秀的政治家,而項羽並不具備成為政治家的能力。
-
3 # 半瓢清酒
從歷史事實來看,項羽沒有把劉邦殺掉是個愚蠢的決定,但我認為也可以從另外的角度考慮項羽當時的動機。
項羽有稱霸之心,無統一之志
細細研讀史料,我們就會發現,項羽作為楚國貴族後裔,他的祖先世世代代為楚將,祖父項燕為楚戰死。項羽起兵反秦,有大丈夫建功立業的豪情,也有一股濃烈的復仇之情。當“秦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時,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也。”似乎他有囊括四海之志,然而從後面看,項羽有的只是稱霸天下,如商周天下共主的志向。”這從項羽鴻門宴以後的行為可以看出:
《史記 項羽本紀》載:項王見秦宮室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思想的天花板決定了人生的高度。只念富貴歸家的項羽,此時只是怨恨劉邦搶了自己滅秦國的風頭,奪了數不盡的財寶。所以當劉邦隻身赴宴、曲意奉承時,只有爭霸之志的項羽,自然興不起斬殺一個臣服者的心思。
-
4 # 明月清風閣
項羽在鴻門宴時不殺劉邦有三個原因,而上面這個問題我想直接可以用三個人對項羽的評價便可以解惑。范增:“豎子不足與謀!”
劉邦:“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韓信:“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先說一下這三人之間的聯絡,范增為楚軍謀士,被項羽尊稱為亞父,鴻門宴上就是他極力勸諫項羽趁機殺掉劉邦。韓信本是楚軍中的執戟郎中,屢次向項羽獻計不被所用,轉投劉邦,在蕭何的力薦下被劉邦拜為漢營大將軍。
下面簡單說一下事情經過;
項羽和劉邦在楚義帝面前約定,先到達咸陽者者為王,劉邦趁項羽與秦軍交戰之際輕車簡從迅速到達咸陽滅亡秦朝,而項羽知道後面對劉邦這種投機取巧的行為自然勃然大怒,要率軍殲滅劉邦。范增便藉此趁熱打鐵說:“劉邦在沛縣時遊手好閒,貪財好色,如今卻和以前大相庭徑,可見此人志向不小啊!”接著有說了一些煽動的話,意思就是快點除掉劉邦,而當時項羽坐擁四十萬大軍,實力遠遠碾壓劉邦。這件事被項羽的叔叔項伯知道後趕緊告訴了張良讓他逃命,因為他們有故交。當時張良在劉邦帳下,又把這件事連夜告訴了劉邦,劉邦大驚失色,便拖中間人項伯送去好禮,並和項伯訂為兒女親家,項伯自然在項羽面前多多美言。
項伯回去後就把劉邦表忠心訴苦水的一番話說給了項羽,又說劉邦現立了大功,我們卻去攻打他,這是不講信義啊,借這個機會好好對待他”項羽聽後便答應了。第二天劉邦僅帶百人前來給項羽賠禮道歉,一番表忠心和大義凜然的話後,又說這是有小人從中作梗。項羽告訴劉邦這個小人是曹無傷。然後項羽便留下劉邦吃飯,期間范增多次暗示項羽殺掉劉邦,項羽一直猶豫不決。無奈,范增又讓項莊前去舞劍助興趁機刺殺劉邦。項莊入帳舞劍後項伯知道來意,便拔劍和項伯對舞,掩護劉邦。頓時宴會氣氛十分緊張,張良見此便去帳外告訴樊噲,樊噲大怒,衝進帳內質問項羽為何這樣做云云。項羽十分難堪,劉邦早已經看出來其中的微妙關係了便藉口上廁所,然後把禮物拖張良送於項羽和范增自己腳底抹油火速開溜了!
事後范增氣憤的說將來奪取你項羽天下的人就是劉邦,我們都會是他的俘虜,你小子實在是不值得和你共謀大事!簡單概括,忽略了一些細節,見諒。項羽的要面子為他日後的烏江自刎埋下了惡果。從古至今很多文人墨客都感嘆項羽的優柔寡斷,讓他錯失良機。當時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當時並沒有絕對的能力兼併所有諸侯,或許在鴻門宴時他想的是把劉邦培養成自己的親近勢力,效忠自己,將來遏制或者攻打其他諸侯,就像後來項羽利用秦降將章邯來制衡劉邦那樣!
這些我們已經不得而知,這些也只是筆者的個人猜策。倘若筆者猜測的是真的,那項羽也是愚蠢至極,范增已經把劉邦入咸陽後的所作所為告訴了項羽,項羽卻沒有看出來劉邦真正的企圖,他怎會甘居人下!綜上所述:
項羽當時沒殺劉邦是愚蠢至極。至於為什麼不殺有三個原因:
一、要面子,恐天下人恥笑堂堂項羽言而無信,輸不起。
二、項羽當時真的想拉攏劉邦為自己所用。
三、或許殘暴異常的項羽在當時突然動了隱測之心變得婦人之仁起來,顧及當年的表面兄弟之情吧!
看似愚蠢的項羽其實還是有精明之處的,但對比厚黑的劉邦,顯然還是差遠了!
-
5 # 雨夜v風聲
如果從歷史演化到最後來看,確實項羽沒有在鴻門宴上沒殺劉邦,是不明智愚蠢的行為!但這是事後諸葛亮說法。
在當時歷史情景下沒準項羽放過劉邦,既不是婦人之仁,也不是政治智慧,只是現實考量。 滅秦的勢力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項羽這種六國貴族出身;另一種是劉邦、英布這種草莽之流。
在鴻門宴那個年代,主流觀點是滅秦之後,恢復六國。劉邦約法三章,秋毫無犯,被認為志向遠大的證據,然而這些特徵在那個年代,遠遠比不上一個尊貴的血統。
因此,當時最被項羽看在眼裡的對手,是那些出身高貴,而又實力強大的諸侯王。 當時從哪個角度看,劉邦都不具備當項羽對手的資格。論實力,論出身,劉邦跟項羽隔著十萬八千里。他充其量只有一個趁亂先滅秦的功勞。
所以沒有威脅的人就是夥伴,劉邦也是項羽最想要拉攏的物件。
-
6 # 晚亭與落霞同暉
"鴻門宴"一詞,早已婦孺皆知。是一種居心叵測、暗藏陰謀、甚至殺機的一種宴請。直到現在人們對一些另有目的的赴宴,仍會半開玩笑的說,你這設的不是鴻門宴吧?
鴻門是個地名,此典岀自兩千三百年前的楚漢之爭。
當時推翻秦朝統治的有兩支主力軍,一支為劉邦己屯兵霸上的十萬漢軍;另一支則是己佔居咸陽的四十萬大軍。
天下未定,一山難容二虎。項羽的高參范增獻上一計,宴請劉邦。若他不敢來,就有了進兵聚殲漢軍的理由;若他赴宴,可乘機殺之,永繼後患。
劉邦聞言,一時沒了主張。張良安慰到,我己有萬全之策,可保大王無虞。於是劉邦、張良、樊噲君臣如期赴宴。劉邦一見項羽,首先謙恭卑微的說,我雖僥倖先入咸陽,但安民封庫,退居霸上,專候大王到來,從無二心。
便本來怒火中燒的項羽頓時削弱了大半。甚至認為自己想殺劉邦是不義之舉,自己多慮而己。於是把酒言歡,敘起了共同起兵、盟誓結義的兄弟之情。
這下可急壞了范增,見項羽遲遲不摔杯,就讓項莊持劍以舞劍助興之名,乘機殺掉劉邦,劍劍直逼劉邦。張良的好友一一項羽的叔父項伯忙持劍起身,對舞起來,用身體護住劉邦。
劉邦見狀,以小解為名,中途隻身逃席。范增聞言,大罵項羽:豎子不足為謀!今後與大王爭天下的就是劉邦此人。
項羽勇猛過人,被後人視為一個悲壯英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就是準確的點評。但他的小仁斷不可取。失去了江山一統的大好時機,最後落個烏江自刎。
以史為鑑,開國領袖在渡江之前就告誡人們要: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
7 # 花貓劉雨昊
個人感覺項羽在鴻門宴上沒有殺劉邦是一個愚蠢的行為,可能當時的項羽感覺劉邦什麼都不如自己,吃個飯殺了他有點丟人,還可能感覺劉邦這個人不成氣候,一直會是自己的小弟,所以沒有殺他。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鴻門宴,起因是劉邦攻破咸陽,項羽非常生氣,於是想攻打劉邦。但是他的叔父項伯,和張良很好,偷偷的告訴了張良。於是,劉邦告訴項伯說自己不敢背叛項羽,項伯又傳話項羽。第二天,劉邦來見項羽,向項羽謝罪,又對他說,咱們合夥打秦國,但是我也沒有想到自己能先進關中,於是,兩人開始飲酒。范增叫來項莊讓他舞劍趁機殺掉劉邦,項莊剛拔起劍來,項伯也拔劍起舞。最後,劉邦假裝上廁所逃走。
在鴻門宴上,主要的體現了項羽和劉邦兩個人的性格差異,項羽剛腹自用,自大。他一直看不起劉邦,一直以為劉邦是一個好色酒肉之徒,不配與他爭天下,所以,不管范增怎麼勸他都不信。而劉邦則完全不同,他能屈能伸,能在關鍵時刻認慫,而明哲保身,後續待發。另一方面也體現出了劉邦的用人之道,自己雖然不是太厲害,但是身邊的人卻一個比一個厲害。鴻門宴不僅僅是一個精彩的故事,而且很多地方也值得我們深思,值得我們學習。一個人的性格對人的影響多大,西楚霸王可能是我們在眾多的失敗者裡,我們最支援的一個人。歡迎大家討論。
-
8 # 依稀說史
劉邦進入關中以後。他的心態和想法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內心已經把自己當成關中王。他認為關中已經是自己的囊中之物,所以他才會命人守住函谷關,毋納諸侯。這個時候,劉邦的帝王之心已經昭然若揭。可能當時除了項羽和項伯這對糊塗叔侄不知道,其餘諸侯都知道劉邦的野心。但是項羽沒有意識並及時扼殺住劉邦的帝王之心。
劉邦進入關中擊敗秦軍以後,劉項兩家共同的敵人已經消失。項羽不清楚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的真諦。他不知道朋友隨時可以轉變為敵人,敵人也可以隨時轉變為敵人。項羽、劉邦由於共同的敵人已經消失,他們已經由昔日的盟友即將轉變為可能的敵人。但是項羽卻沒有看出來。他還認為他和劉邦是盟友。
總之項羽有千萬個理由除掉劉邦。可是項羽卻沒有殺死劉邦。最終項羽被劉邦逼死,輸掉了楚漢之爭,也輸掉了皇位。從最終結果上看,項羽無疑做了一個最蠢的決定。他錯過了唯一一個不用戰爭就可以殺掉對手的機會。
我們再來看一下為什麼項羽會饒劉邦一命。
首先,項羽要殺劉邦並非因為他意識到劉邦是自己的敵人,非殺不可。他只是出於劉邦阻撓他進入函谷關的憤怒。因生氣而要殺人,只要他的氣消了自然殺人的慾望就消了。項羽要殺劉邦無外乎感覺自己的面子受到創傷,劉邦給了他面子,他的創傷也就彌補了。劉邦親自到鴻門謝罪,已經讓項羽找回了面子。此時的項羽還怕因為殺劉邦在天下人面前失面子,他又怎麼會殺劉邦呢。
其次就是項羽被他的傻叔叔項伯忽悠了。項羽不知道項伯早就已經把訊息透漏給劉邦,而且和劉邦達成兒女親家。項羽非常相信他叔叔。在鴻門宴上沒有聽從範亞父的建議,而聽信項伯的鬼話,最終錯過了殺劉邦的機會。
第三,項羽認為他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接下來,他只想重新分封諸侯,建立屬於自己霸業。因此,他只想把精力放在秦始皇后人身上,他不想把精力放在盟友身上。
第四,他沒有意識到劉邦的野心,也沒有意識到敵人和盟友已經轉變。鴻門宴上,項羽放過了劉邦,不久他卻屠殺嬴氏一族。也就是說,在項羽看來秦朝後裔還依然是他的敵人,
第五,也許項羽根本就沒有把劉邦當盤菜。當時那麼多諸侯,劉邦的實力並不突出。項羽相信他想什麼時候解決劉邦,就可以解決劉邦。沒有必要非要在這種情況下解決劉邦。從當時的實力上看,劉邦確實不夠項羽收拾。劉邦也確實處於項羽為刀俎,自己為魚肉的情況。
其實項羽輸掉楚漢之爭也不能全怪鴻門宴上沒有殺掉劉邦。他的失敗源於一個又一個錯誤的疊加,眾多錯誤促成項羽失敗。鴻門宴上沒有殺掉劉邦只是他錯誤的開始。
-
9 # 拙見歷史
項羽在鴻門宴上,沒有殺劉邦,我認為這是一種愚蠢的做法。
放過劉邦,就等於放虎歸山,才有後來的項羽被迫自刎於烏江。不過,後來者也有人讚揚項羽行事光明磊落,不拘小節,當然也正是這些所謂的大男子主義,讓他錯失了良機,直接促使了他的失敗。
一場鴻門宴,對於當時的項羽來說,他要的是劉邦對他以表忠心,臣服於他的權威。而在宴會上的劉邦確實也是做到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大男子主義的項羽是絕對不會再下手了。這只是其一。
其二,在鴻門宴上,共飲的不僅僅有劉邦項羽,還有許多參與對秦的將士。項羽不可能在他們面前殺人,一不能以德立威,一旦被人傳出項羽不愛將士這些話來,使得他本人在以後的將士面前難以服眾,面子上過不去。
其三,此時的項羽所有的軍隊約有40萬人,而劉邦的軍隊實力不如他的十分之一。對他來說,不構成威脅。
其四,項羽太重情義。劉邦與項伯結成親家,是為了脫困。而項伯卻當真了,多次為劉邦說話,一步一步的擊潰項羽的提防心。
其五,對於此時的項羽來說,他認為能威脅他奪得天下的並不是劉邦,而是秦朝的後世子孫。因此,劉邦服軟倒是順了他的意。
回覆列表
為什麼項羽會放走劉邦呢?要知道項羽如果不放走項羽,就不會有烏江自刎的事情發生,更不會有漢朝的建立,所以說項羽是自己作死的,那麼項羽為什麼要放走劉邦呢?很多人認為,項羽放走劉邦是因為自身原因,我們都知道項羽出身貴族,貴族嗎?難免帶有驕縱之氣,對於比自己弱的對手,自然是看不起的,並且項羽還特別喜歡講規矩,風度,畢竟這是貴族禮儀,所以當項羽知道劉邦想稱王時,很是生氣,決定要滅了劉邦,但是劉邦早早的就派人來請罪了,並保證到:我無心征戰天下,可以說劉邦把自己的地位放的很低,項羽也就不計較了,不然自己的大將風度怎麼辦?這有依據,但肯定不是全部。
項羽放走劉邦,應該是關係親密的問題,我們要知道項羽本身是個念舊的人,而劉邦和他以前是同僚,共同作戰,屬於兄弟部隊,再加上曾經立下過契約,共分天下,並且劉邦能做大完全是因為項羽,因為劉邦是靠項家軍做大的,可以說沒有項羽就沒有劉邦。
而且最主要的是,項羽雖然因為劉邦進入關中想要抗拒諸侯,而攻打劉邦,但也僅僅是攻打,而不是殺劉邦,要知道他們不僅是同僚,兄弟部隊,同時也是親家,因為項羽的叔父已經和劉邦結為親家,而且進過調解,劉邦願意讓出關中,於是項羽念及舊情,便放過劉邦,但是范增不願意啊, 因為范增知道這天下諸侯劉邦的威脅最大,雖然項羽也知道,但下不去手啊,畢竟當初是親密無間的戰友,並且劉邦很上道,把最大的功勞讓給了項羽,所以項羽便不殺劉邦了,但范增在宴席上暗示很多次,直到項莊舞劍的事情發生,項羽還是猶豫了。
當然,項羽放走劉邦是形式上的考慮,畢竟劉邦雖然進入關中為王,但是劉邦也很從心的說道,一切為項王之功,再加上劉邦的軍隊和項羽的軍隊戰鬥力更本就是天壤之別,項羽打劉邦直接軍隊碾壓過去就是,沒有必要用鴻門宴這種計謀,畢竟這樣對歷史上的留名不好,而放走劉邦呢?不但能獲得反秦盟主的聲望和地位,也能青史留名,何樂不為呢?
但是,也正是因為念舊,鴻門宴上的自大,才導致後來的烏江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