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描述;白骨路於野,千里無雞嗚。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1187032307

    世人怎麼這麼難讀懂曹操,不是世人讀不懂曹操,而是世人讀不懂自已。是世人的心態各異,我們用什麼心態、用什麼觀點、站在什麼角度看一個人,他的狀態就各不一樣。比如我們心情好,在這種情況下,平常有點毛病的人看上去卻覺得這小子還蠻不錯的;如果以一種觀點去看人,你以一個好的觀點評價這人,那這個人定是優秀的,沒有瑕疵;你以一個壞的觀點去看這個人,那這人肯定是個頑劣的人,通身是毛病。站在最高統治角度看,毛澤東主席把曹操和孔子、秦始皇、朱元璋並列,認為他們都是對歷史貢獻巨大的人,封建統治階級評價曹操是奸臣,亂世之梟雄。千百年來對曹操的評價褒貶不一,都取決於世人的立場。

  • 2 # Ray徐徐

    曹操是什麼樣的人?我個人認為他是一個集英偉與殘忍,爛漫和務實,悲憫情懷也無法掩飾他在政治鬥爭的無情。

    早期的曹操應該算是漢朝的忠臣,他打擊亂法權貴,為興復漢室積極參與討董,這在他的文章讓縣自明本志令都說,他希望死後墓碑上能刻著漢大將軍曹侯之墓。

    但各地軍閥的嘴臉和表現把曹操的理想打得稀里嘩啦,中期的他意識到權利的重要性,於是他走向了爭霸的道路。連他自己都說這時候的他已經沒有退路,即使他願意交權也不敢交。

    到了晚期,他內心已經赤裸裸的想取代漢朝,但內部的反對聲音非常大,連老戰友荀彧都不能接受。於是他只能做周文王。

    曹操的英偉在於統一北方,發展經濟,並消除了北部邊境的蠻族勢力,漢末亂世在他手上終結,皇帝的權威雖然大大削弱,但至少人身安全還能保證。但這個過程中他對於反對勢力非常殘忍,並波及到很多無辜人士。

    他的文學造詣非常高,詩人都是爛漫的。但曹操也非常務實,他很明確的對反對者說如果沒有我,天下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你們叫我交權,我絕對不交,因為我得罪的人太多,一旦交權,必然被害。

    他對於失敗的沒有威脅的對手有著天生的悲憫,陳宮,沮授,審配他都想留用,但被拒絕後為了防止潛在的威脅,立刻無情處死。

    我想曹操為什麼有很多爭議,這和他的性格分裂有關係,但他是一個大英雄應該是確認的

    題主舉的三句文字分別來自蒿里行,龜雖壽,短歌行。但這三首詩的寫作年代曹操沒有交代,下面我嘗試分析時間點。

    蒿里行原文如下: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詩作背景是東漢靈帝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死,少帝劉辯即位,何進等謀誅宦官,不成,被宦官所殺;袁紹袁術攻殺宦官,朝廷大亂;董卓帶兵進京,驅逐袁紹、袁術,廢除劉辯,另立劉協為帝(獻帝),自己把持了政權。

    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袁術、韓馥、孔伷等東方各路軍閥同時起兵,推袁紹為盟主,曹操為奮威將軍,聯兵西向討董卓。然而這支聯軍中的眾將各懷私心,都想借機擴充自己的力量,故不能齊心合力,一致對付董卓。當董卓領兵留守洛陽以拒關東之師時,各路人馬都逡巡不前,惟恐損失了自己的軍事力量。

    據史載,當時無人敢於率先與董卓交鋒,曹操對聯軍的駐兵不動十分不滿,於是獨自引領三千人馬在滎陽迎戰了董卓部將徐榮,雖然戰事失利,但體現了曹操的膽識與在這歷史動盪中的正義立場。不久,討伐董卓的聯軍由於各自的爭勢奪利,四分五裂,互相殘殺起來,其中主要的就有袁紹、韓馥、公孫瓚等部,從此開始了漢末長期的軍閥混戰,造成人民大量死亡和社會經濟極大破壞。

    這首詩的創作時間我認為應該是曹操晚年,因為有3個時間節點需要注意。

    公元190年,諸侯討董。

    197年袁術在壽春稱帝,這些史實在本詩中出現。

    在這中間的194年,曹操因為父親被徐州陶謙的部下殺害,於是由此討伐陶謙,最讓人詬病的就是曹操進攻的路線上幾座城的平民都被屠盡,殺死約10萬的平民。

    這解答了很多人的疑問,為什麼曹操進攻孫權不在江蘇打,而把戰場放在安徽,兩湖。一方面是平定劉表,劉表的大本營在兩湖,另一方面就是徐州本地的平民基本被曹操殺光了,根本無法承擔大軍作戰的後勤需求。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意識到穩定的後勤才能支撐大規模的內戰後,改變了之前對於黃巾起義的政策,從單純的殺滅轉變為安撫,並在這年正式屯田。如果本詩是公元197年期間寫的,我想曹操心沒有這麼大,對於發生在3年前自己做的壞事視而不見。而晚年以回憶錄的方式寫這首詩的可能性比較居多。

    第二首龜雖壽的原文是: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百度裡專家的說法是公元208年赤壁之戰之前寫的,當時曹操53歲,他攻滅袁紹,平定烏恆後南下征討劉孫,一時間志滿意得,躊躇滿志的背景下寫的。

    這種說法挺有道理的,但年齡上看曹操在12年後去世,53歲也並不老,因此暮年的說法不太成立,反而詩歌通篇流露出光陰荏苒,怡福永年的意思,如果說是曹操晚年在銅雀臺寫的似乎也能說得過去,因為這時候曹操的雄心壯志應該是代漢。

    最後一首詩是短歌行,原文如下: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很多專家說這首詩寫於赤壁之戰後,羅貫中說的橫槊賦詩不被他們認可,是小說家言。他們說詩中出現了很多憂,苦,是打了敗戰後的感嘆。

    我個人認為他們沒有讀透歷史,曹操早年的時候,遇到的失敗並不少。追董卓被徐榮擊敗,討伐陶謙老窩被佔,征討呂布在濮陽差點被火燒死,宛城之戰大兒子侄兒遇難,官渡之戰前期被袁紹壓著打,如果沒有許攸這個帶路黨結局如何還不好說。說他受夠了苦是沒錯的。

    赤壁之戰後三國鼎立的格局已經確定,他憑何敢在詩中說天下歸心。三國演義雖然虛構的地方比較多,但歷史事件的發生年份沒有任何錯誤。因此我更相信羅貫中。

    很坦率,短歌行和觀滄海我現在還會背,確實喜歡這兩首詩

  • 3 # 融皓科技掃地僧

    很多人說難讀懂曹操,我認為其實不難——我這是事後諸葛亮,如果把我和他放在同一時代,同一平臺,我也會戰戰兢兢的,畢竟曹操的脾氣實在很難琢磨。而他又手握生殺大權,稍不留神,腦袋搬家了都不知道為何。

    如果在事後分析的話,從曹操做的那些看似匪夷所思的事情中,結合起來看的話,還是不難發現其中的邏輯的。

    比如說曹操夢中殺人。據史在:曹操生性多疑,經常憑空幻想別人想要殺他,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這個人有被迫害妄想症。他就對他的侍從說:我喜歡夢裡殺人,我睡著的時候,你們千萬別靠近,否則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這不有一天,他被子掉地上了,侍從上去想把被子撿起來給他蓋上。

    我也說這個侍從不長心,曹操三令五申多少次了,還記不住,非得上去找死。他還沒靠近,曹操突然起身拔劍,一劍刺死了,然後又爬上床繼續睡覺,跟沒事人一樣的。就是這樣,曹操夢中好殺人的事情就流傳開了。

    這事看似荒謬,其實是曹操在作秀。眾所周知,曹操能出名,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刺董。他原本是想刺殺董卓的,後來沒成功,但是刺董的勇武之名得以遠揚,成了曹操起家的重要資本。

    曹操掌權之後,身居高位,深知想謀害他的人不在少數。為了防止自己用的這招,被別人用在自己身上,就弄出了這麼個事情來以防後患。

    用一條侍從之命,換自己睡覺時間的太平,看似荒謬,實則英明。

  • 4 # 看遍山川

    記得小時候聽父親講過笑話,說三國時諸葛亮是定計謀讓對手上當的,司馬懿中計的時候才知道恍然大悟,而曹操總在末流,中了計要隔幾天才醒悟。但凡看戲時,小孩子價值觀簡單,總問哪個是壞蛋,大人手指頭一戳,那個“白鼻子奸細”是壞人,曹操是“庸才,本領一般般,而且是個壞蛋”就這樣被一代一代傳承下去了。

    都說曹操不仁,篡漢,可細細想來有些事兒還是挺有意思的。《禮記》裡早就寫過天下為公,有德者居之,皇帝輪流做,明天到我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英雄莫問出處。怎麼到了曹操身上都不談了呢,難道普天下人都看人下菜碟?這裡頭深糾起來就有些複雜了,可能有點傳統道德價值觀和社會心理學的味道在裡頭。

    從遠的講,武王伐紂,雖然有夷齊不食周粟,但他伐的是公認的暴君,老百姓歡欣鼓舞,沒有人認為武王是篡周。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中國,也沒人說他篡了哪門子朝代,因為周朝經過春秋戰國早已禮崩樂壞,篡了拉倒。而高祖斬白蛇起兵奪天下名義之正前無古人,是推翻暴秦百姓拍手稱快的事。

    兩漢之間有個不被史家承認的王莽新政權,這王莽倒是篡漢不錯,但轉瞬即逝,也沒在老百姓嘴裡嘮叨個沒完。司馬家代了曹魏,唐又代了結束南北亂世的隋。反正今天我篡了別人的,明天有別人篡了我子孫的,一路下來到朱重八作為漢人政權太平了兩百多年的大明王朝被滿清替代,一朝是真正“亡天下”了,漢衣漢俗漢發都推倒重來,反清復明口號喊地振天響,可也到頭來就這麼回事兒。若干年後也樂得作奴才了,大家都安貧樂道,也沒人死磕著說誰篡了誰,甚至到民國剪辮子要恢復漢儀了反倒那幫人死活不肯了。

    好像就是跟曹阿瞞耗上了,從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到如今,哪怕曾經官方定性他是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幫他翻過案,他還是個奸雄典型,篡權專家形象。

    不好意思,在下有點扯遠了,這也是一點感性認識,還沒達到理論層面。

    我們再來追根溯源下,也按時間順序來。三國時曹操執政是以法家為理論依據的,刑法嚴厲,這和傳統儒家思想,道德標準相不通,鎮壓異己的手段相當殘酷,殺孔融,董承等,在當時就引起同代人的非議。

    裴松之註解《三國志》時,在為《三國志~武帝紀》作注時,大量引用吳人所著《曹瞞傳》,一看這書名就知道這是本貶損曹操的書。裴松之的註解無形中對“尊劉貶曹”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展開了曹操奸詐和殘暴,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奸雄面目,這也是後來羅貫中寫《三國演義》塑造曹操形象的基礎輪廓。

    到了唐代由於安史之亂的爆發,使強大的唐帝國失去了往日的安逸繁華,士人的政治理想在兵災,在後來的藩鎮割據中破滅。由此對“奸臣”安祿山的痛恨也影響到其經歷相似的曹操,在唐代對曹操就加深了“奸臣”的印象。

    “尊劉貶曹”思想在宋代已經相當鮮明,蘇軾在《東坡志林》中記載北宋說書人說三國故事的情形,“聞劉敗則涕,聞曹敗則喜,知君子小人之澤,百世不斬”。

    隨著北宋的滅亡,南宋又開始被金,元不斷威脅,呼喚正統的聲音再一次在民間掀起高潮。這時是帶有明顯的民族情緒的發洩,借正統說,借“尊劉貶曹”來強調漢政權的延續合法性,因為軍事上的失敗老百姓無能為力的。在理論上由於南宋程朱理學泰斗朱熹從儒家正統角度出發,也順應民意,在《通鑑綱目》中將蜀漢視為正統,以朱熹的身份和影響力,幾乎在史書上蓋棺論定曹操是“篡逆”的了。

    元代時,因異族統制,漢人文人士子的上升通道少之又少,甚至徹底失去了社會地位。淺斟低唱的唐詩宋詞變成了嘈雜喧囂直抒胸意的元雜劇。而其中不可言明的民族情緒,在評話,雜劇等藝術樣式裡充分地表現出來。《三國志平話》就誕生在元代,關於三國故事的元雜劇就有好幾十種,很多素材都被後來羅貫中所照單吸收,元代是“尊劉貶曹”最激烈的時期,這是由時代背景決定的。

    怎麼樣來認知曹操,羅貫中作為作者的本意究竟為何,這是個學術問題,學術界也觀點紛呈,夠寫好幾章論文的。

    大致有認為羅貫中貶低曹操是出於儒家的“王道”,“仁政”思想,也不是什麼封建正統觀念,既寫他的軍事才能,又寫他的極端利己主義,羅貫中是出於儒家思想批評曹操的不講信義仁德而不是純粹出於正統觀。而不講仁義道德,發展到極致必然是殘暴和姦詐,而有必要塑造他的對立面劉備,一個講究綱紀,愛民如子,仁義道德,愛惜人才的明君形象。兩個人物相互襯托,在寫曹操“壞”的同時,又不忘表現他的軍事政治才幹,這樣人物才能有血有肉,形象豐滿,能讓獨者感覺到人物的立體感,更加相信書裡的這個曹操是真實的。

    有一句話是這麼講的“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曹操的“名氣”當時就有了,在歲月變遷中形成了各種藝術形式,在改朝換代中賦予了各種道義載體,又揉和了滾滾紅塵中老百姓的感情因素。

    僅管是幾度“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還是個人心中自有一個曹操吧。

  • 5 # 雪狐圭垚

    謝邀!世人對曹操的評價褒貶不一,對曹操反感的人主要集中在挺漢一族,而贊曹操後主要是透過對史的瞭解,知道曹操是個啥樣的人才讚的。不過在民間說曹操是奸雄的人大有人在。我認為其實曹操是提替他的兒子曹丕背了黑鍋,如果沒有曹丕篡權這一節的話,我相信曹操在人心中不過就是漢朝一權臣而矣。當然名聲要好的多,甚至說有可能在歷史說曹操是漢末名相也有可能,曹丕的篡漢使曹操再多的努力也付之東流,人們都會習慣地認為曹操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給他兒子曹丕打基礎,更或著說當時的曹操不是不想,而是不敢了。至古到今,我們都說我們自己是漢人,就連咱們說咱們自己都是說:我是漢族!可見大漢王朝在古今之地位是其他任何一個朝代都無法取代的。人們對漢的情己是深深地扎入了每個人的神經之中了。而曹操父子恰好就在這一環節中做了些不利於自己名聲的事,那麼被世人罵就是再正常不過了,更何況曹操還說出那種極自私的話來。還有就是“挾天子以令諸候”,關於這件事,曹操如果處理好了,則名垂千古,但要處理不好的話,那就不好說了。這可能也是曹操至死不稱帝的原因吧!但我認為曹操應該作為漢之名相載入史冊的。畢竟他對漢朝還是有貢獻的!至於曹丕的所做所為,這不能記在曹操的頭上。世人都是站在“漢”的角度上看曹操的,而曹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漢”的。角度決定了評價。再次謝邀!

  • 6 # 四川達州人

    曹操是複雜的人物,不能單獨以好人,壞蛋,或者大奸臣做非黑即白的判斷。

    曹操是壞人嗎?

    穩定北方,屯田以收攏百姓,那就是大功德。

    曹操是好人嗎?

    公然盜墓,屠城,甚至食人,顯然是大壞蛋。

    曹操是忠是奸?

    別的不說,光是首創討董,奮勇作戰,就說明這是個心繫漢室的忠勇之將。

    當然,鴆殺后妃,殺害皇子,故意讓繼承人去奪取皇位,顯然是個大奸臣。

    曹操是大軍事家,大政治家,大文學家。是統一北方,恢復生機的重大貢獻者。

    故意讓兒子代漢那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總不能把權力交還皇帝,自己家族被滅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征剿方臘成功後,為何武松不回朝廷受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