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羅大羅二成長記
-
2 # 芥末學堂
孩子看到好看的好玩的玩具自然是無法抵禦誘惑的,但芥末覺得我們作為家長要保證頭腦清醒。
美國弗吉尼亞學者說:留給孩子的玩具應該是5個。
為什麼呢?
因為低於5個,孩子可能會出現自卑心理;超過5個,不僅會讓孩子分心,而且會限制他們的創造力。
玩具少的孩子注意力更集中,芥末給您說個事例。
一對父母帶著孩子回鄉下,女兒忘記了帶玩具,只從兜裡找到一個魔方。
無奈之下,她只好捧著魔方玩,傍晚快回到家時,她居然把魔方的三面顏色都轉齊了,高興得直蹦。
而在此之前,魔方買了一年多,也上過魔方課,但她都是偶爾拿起來 ,轉一會兒就放棄了。
再說一個調查。
英國牛津大學心理學教授凱茜·茜爾娃,曾花了數年時間,對3000名年齡在3~5歲之間的孩子進行跟蹤調查。
結果發現:玩具太多容易分散孩子們的注意力,而當他們精力不集中時,就不能更好地學或玩。
選擇多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並且更容易放棄。
從而證實,玩具少的孩子創造力更高
太多的玩具,不僅會干擾孩子的選擇,也會限制孩子的創造思維。因為他們心裡會有依賴:比這個玩具更好玩的玩具還有很多。
經常自己製造玩具的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想法和點子一定會特別多。
當他們在社交中體會到成就感,會更容易在無玩具的條件下獲得快樂,也就更願意與人交流。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巴里·施瓦茨曾在他的書中提到:
幸福意味著擁有自由和選擇,但更多的自由和選擇並不能帶來更大的幸福,相反,選擇越多,幸福越少。
芥末建議您,如果家裡已經有很多玩具時,我們可以先把玩具分門別類後,留3-5個玩具給孩子玩,並多陪孩子一起玩,鼓勵孩子多動腦子。
等到孩子確實玩膩了,再換幾個玩具給他們玩。
孩子可以任性,但家長們要保持理性。
-
3 # 圍裙媽媽寧璨
該買的一定給孩子買,不該買的堅決不給買,讓孩子知道需要才給買
三歲的孩子已經能聽懂大人的話了,家裡已經有很多同樣的玩具,還要買,首先這種要求就是錯誤的。家長如果同意買,那孩子以後還會提類似的要求。比如文具,有很多了,看到類似的還要買。這種行為有3個錯誤點
第一:寵溺孩子,沒有原則性
第二:浪費。從小就讓孩子學會浪費,對於未來的生活會有很多壞處的。不會算計著過日子,有可能讓孩子未來過上窘迫的生活。
第三:浪費資源。現在資源匱乏,已經有了的玩具還要買,就會加大了產品的原材料浪費,不利於社會資源的最佳化。
從小培養孩子購物的自控能力,對未來有很多益處。
因此,遇到這種情況一定不能給孩子買。讓孩子從小就養成需要就買,已經有的類似的玩具,文具還有其他物品不能買。養成一個好習慣對於孩子終身受益。
-
4 # 檸檬遇上姜娃娃
關於孩子買玩具的問題,我覺得要視具體情況買。如果家裡已經有很多玩具了,孩子見到好玩的又想買,買回去就玩一兩天又不感興趣了,這種情況下不要輕易滿足孩子的慾望。
孩子三歲前,給孩子建立規則很重要,沒有任何規則,孩子想要什麼非得哭鬧,大人也會很被動。
我閨女現在兩歲半,從小我給她買的玩具不多,她對玩具的興趣也遠比不上對繪本故事的興趣濃。有時帶她出去超市,她摸這個又想買,摸那個又想買,我只是偶爾滿足她,而且一次只能買一樣,讓她自己在幾樣東西里選一樣。
不滿足她的時候我會和她一起分析原因,她也有過哭鬧要東西的時候,透過哭鬧的方式我很少妥協她,如果她鬧的東西有必要,我也等她不哭了才給,然後告訴她,哭鬧解決不了問題,也鬧不來玩具。
現在的閨女,想要什麼東西很少會哭鬧,如果我不答應她會問我為什麼不可以,我跟她解釋她就不會非要鬧了。有時,我說家裡已經有了,再買就浪費了,她就會問我,等家裡的壞掉了可不可以買,我告訴她可以考慮。但一定要告訴孩子愛護自己的玩具,如果故意損壞以後是不能買的。
對於孩子特別想要的東西,如果家裡並沒有,最近也沒有買有玩具給他,可以適當滿足孩子的需求。
如果僅僅是看到別人玩自己也想玩,這種情況下最好不要輕易滿足孩子的需求,容易讓孩子養成隨波逐流的習慣,當然很有必要買的可以適當考慮。
總之,孩子的玩具不宜買太多,如果經濟條件比較好的,買有很多玩具在家裡,可以收起來一部分,每次放出來幾種就可以,讓孩子反反覆覆地玩,孩子會自己摸索著怎麼玩出更多的花樣。一次放太多玩具出來,誘惑太多,孩子反而不知道玩哪種,玩的過程也是三心二意,一會玩一種,不利於孩子專注力的培養。
對孩子而言,最好的玩具不是買來的,如果能和孩子一起動手做玩具最棒,又可以鍛鍊,又有成就感。
其實,越低齡的孩子最渴望的不是玩玩具,而是父母的陪伴,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
5 # 美小護喵喵媽
三歲的寶貝已經有攀比意識了,對新鮮事物特別好奇,特別是別的小朋友手中的玩具。
家長們不是孩子一張口就必須給孩子買,應該視具體情況而定。
一、不是為了攀比,而是為了更好的融入小夥伴們遊戲氛圍,且價格不貴,這個可以買!
比如在小區裡或廣場時,很多小朋友都在玩吹泡泡,泡沫飛機等,孩子受到感染想要加入他們。如果孩子沒有主動要求,大人在一旁看著就好。當然,只有手中有玩具的孩子才會得到更多小朋友們的追隨和玩樂。如果自家孩子被過於冷落,家長可主動或被動提出給孩子買一個玩一下,畢竟價格不高,還能收穫很多快樂!
二、孩子僅僅因為玩具在某個小朋友手中,全然不顧家中已有類似玩具。存在嚴重的嫉妒攀比心理,不論價格高低,不買!
孩子的童年離不開玩具,而玩具的本質是能夠給孩子帶來快樂,不是孩子用來佔有和攀比的。
大人在拒絕孩子的時候可苦口婆心的說教一下,因為家中已有,或者說這不會是你喜歡的玩具型別。如果孩子聽進去了,適當表揚下寶寶。如果沒聽進去,並選擇哭鬧等撒波方式抗爭,不必理會,直接帶離現場就好。回家後告訴孩子,用哭鬧等方式要脅家長不是一個想得到玩具的正確方式!
三、家長們應學會迴圈利用舊玩具,來給孩子帶來二次或更多次新鮮感!
三歲的孩子雖然已經開始記事了,但在玩具這個問題上,家長依然可以使用金魚效應來節省大量的金錢。
有很多時候,因為疼愛,因為孩子表現的好,家長們給孩子們買了大量玩具,其中不乏幾百甚至上千的玩具。可孩子熱了兩天就不理會了。讓家長們有很不划算的感覺,更有肉疼的無奈。
把孩子不玩的玩具保管好,放置在孩子看不到找不到的地方,過了一個月再一件件拿出來,那時候你會發現,甭管孩子是否發現這些玩具是否面熟,他們對於你報以的是無比熾愛的目光。
-
6 # 一流爸媽
三歲孩子看見小朋友的玩具,她就要買,平時去商場看見玩具也不是非要買,該不該滿足孩子的要求?
首先,不應該立即答應孩子給他買小朋友一樣的玩具。三歲孩子的是非觀念還沒有完全建立,如果他每次看到其他小朋友有玩具就要求家長買,而家長每次順利答應的話,就有可能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形成嚴重的攀比心理,而且會心安理得的認為家長必須要付出以滿足他這種攀比心理。所以要從小打消他這種攀比的念頭,讓壞習慣消除在萌芽狀態。
我小兒子今年也是三歲,馬上上幼兒園了。在小區裡玩的小朋友都喜歡手上帶個玩具,女孩子常帶的是玩偶、布娃娃,男孩子常帶的是小汽車、滑板車等。雖然自己也帶著玩具,但是就是喜歡別人的,也不願與人交換玩,開始時也是吵著讓我們新買。我帶兒子玩的時候,由於明確拒絕過他的兩次請求,所以後面再跟我一起玩的時候就不會跟我提要求。但是我老婆帶的時候就會隨口答應,然後回家就會在網上搜了買來,買了兩次之後,他就形成了跟他要的習慣,他很明白誰會滿足他的要求,所以就總想媽媽提要求。後來我老婆也看出這樣不行,就連著拒絕了他兩次,再後來就好的多了,基本不會鬧著找我們要別人一樣的玩具了。
其次,在拒絕他的同時,可以跟他提出條件,讓他達到一定的要求才會再買。實際上因為老是拒絕孩子提出的要求的話,也不全是好事。因為孩子老是被拒絕就會有挫敗感,會影響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所以我們可以跟孩子約定,你要買這個玩具可以,但是你要達到怎樣的要求後才可以買。比如三歲的孩子需要獨立吃飯、如廁了,如果孩子這方面做得不夠好的話,可以提出要求,如果達到這個要求,則可以買。這樣買來的玩具對孩子來說是透過自己努力得來的,既學會了某項技能,又得到了心儀的玩具,他也會有成就感,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同時也讓孩子明白並不是所有要求都能輕易滿足的,只有透過自己的努力才能爭取到。
所以,如果孩子看到別人的玩具就鬧著買的話,不能立即答應給他買,那樣會促使他形成攀比心裡。要透過讓孩子滿足一定條件後再買,讓孩子從小懂得要想得到,就需要努力付出才行。
-
7 # 蟲媽養蟲寶
三歲孩子看到別人的玩具,他都想要。這只是孩子的好奇心作祟而已,只要看到自己沒有見過,沒有玩過的東西,他都想要。可是等到這個東西到手了,你會發現孩子並沒有那麼喜歡。所以建議是孩子自己喜歡的玩具,女兒可以滿足。但是看到別人的玩具他就想要這種情況,不用滿足他。
如果滿足他一次,下次他還要。別人的玩具他只是沒有玩過,感覺別人玩著很好玩的樣子,所以他也想一探究竟,等滿足了他,他就是三分鐘熱度而已。可以這麼告訴孩子:別人有的玩具都是別人喜歡的,你的玩具都是你自己喜歡的。咱們不一定要別人喜歡的。如果你有真正喜歡的,可以考慮買一個。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主見,也不會讓孩子感覺有求必應。
總之就是,滿足孩子你也給他個理由,為什麼可以滿足他;不能滿足他也給他個理由,讓他知道為什麼不可以。這樣子孩子心裡就會有概念了,什麼是合理的,什麼是不合理的。
-
8 # 小芒果育兒教育
三歲的孩子看見小朋友的玩具,她就要買,平時去商場看見玩具也不是非要買,該不該滿足孩子的要求?
很多小孩子看見別人的玩具都會去要,有些會吵著要父母買,有些會直接去搶別人的玩具!感覺很多孩子都會有這樣的習慣,看見別人的玩具就想要,但是等到父母真正買回來後,又會扔在一邊,並不會很喜歡玩!
其實這樣的情況在我們大人身上也是這樣,看見別人有的東西,如果是我們喜歡的東西,而自己沒有,我們也會失落,也會去羨慕別人,也會想擁有!
大人也不需要因為這個而責怪孩子,因為這個是人之常情,更何況是三歲的孩子呢?
所以,如果是孩子真的喜歡的玩具,可以考慮適當的買,但是不能每看到一個就買一個,這樣讓孩子太容易滿足,容易養成不好的習慣。喜歡的東西這麼容易得到,以後不懂得感恩!
很多孩子只是看見別人有自己就想要,但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因為喜歡而想要,可以跟孩子好好溝通,並不是所有的玩具都要買回來!
所以,對於這些玩具,父母應該酌情考慮,該買的可以買,不該買的就不要買!
-
9 # 王雲育兒育己
該不該滿足?買或者不買?都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可以和孩子說:“寶寶,你特別喜歡這個玩具對嗎?媽媽也覺得這個玩具非常好。”讓孩子覺得媽媽理解我的感受,媽媽愛我。
等孩子的情緒安定下來以後,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把孩子吸引到她喜歡的事情上去。讓孩子有愉悅的心情,快樂地做自己喜歡的事。如果孩子長時間的記著這個玩具,這說明她是真喜歡,陪著寶貝去買一個唄。
當孩子的渴望得不到滿足,有情緒的時候,媽媽要會傾聽孩子。要注視著孩子的眼睛認真傾聽她說話,及時的給予反饋,也可以重複它說的話,讓孩子明白媽媽是懂寶寶的。幫助孩子說出她自己感受,例如:我很生氣,很傷心,很難過等。
我家二寶小時候,有一段時間,看到別人的玩具,都想買。晚上睡覺前,到了我們一起編故事的時間,今晚編“小兔子和玩具的故事”,內容是:小兔子喜歡小狐狸的玩具,要媽媽買,媽媽沒有說買或者不買?和小兔子聊天,小兔媽媽媽媽講,不同的小動物都有自己的玩具,如果看到別人的玩具都買的話,那小兔家就是玩具店了。孩子知道小兔子就是他,他也就明白了不能看到別人的玩具有就買的道理哦。
和孩子一起編故事,讓孩子自己思考這件事,該怎麼去做?我家寶貝,他有自己的想法,還會給你驚喜,他的小腦子靈活,像小陀螺一樣可以快速的旋轉,有了他的參與,每一個故事都是精彩的故事。
買不買玩具是養育孩子過程中一個“小事件”。作為父母能夠運用貼近孩子的,孩子喜歡的方式,例如:“編故事”“做遊戲”等,讓孩子在生活中很自然的明白一些道理,比教育孩子有用的多!
-
10 # 陪寶寶寫日記
孩子看到別人的玩具自己就想要,這是很正常的心理,有些家長可能會用“延遲滿足”來對待孩子,實際上我覺得給不給買得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看。
一般來說,1-3歲的孩子已經開始萌發了自我意識,比較以自我為中心,這個時候的孩子,沒有“你”“我”的概念,他們認為自己喜歡的東西就要據為己有。題主說的這個孩子我覺得還是相對比較好的,對“你”“我”的概念已經有一點點明確了,我覺得對於孩子正常成長髮展來說是件好事,他內心想要這個東西不是直接去搶或者去要,而是要求自己媽媽給買,這說明他已經懂得“我的”和“你的”的行為區別。
對於孩子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分兩個方面來看:
1、如果是家裡有的
如果是家裡已有的玩具,孩子看到別人有自己也想要,家長可以提醒他家裡有,告訴他回家就可以玩了,或者告訴他下次出來玩時帶著,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孩子還是這樣說得通的。
如果孩子說不通,此時家長可以轉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讓他不要把心思放在對方的玩具上,自然就不想要了。
當時的情況孩子之所以想要買,有可能只是看到別人玩自己也想玩,但又不知道這種情況下該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所以用“買玩具”來試圖讓大人看到他的心思,幫他解決“想玩”這個問題。
2、如果是家裡沒有的
如果是家裡沒有的,你的經濟能力允許的情況下不是不可以幫孩子買,這個視情況而定,有的家長還會有策略性地給孩子提出“條件”,比如吃飯不好好吃的孩子,近一週如果能在規定時間內吃完飯,可以作為獎勵買給他。
回覆列表
三歲的寶寶活潑又可愛,他們對一切接觸到的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水汪汪的大眼晴忽閃著探索的光芒。
當寶寶牽著父母的手走進超市,琳琅滿目的商品立刻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可是他們不知道想要擁有這些東西就要付錢。這時,我們可以給寶寶輸入"付錢"的概念,想要東西就必須付錢,而不是想拿什麼就拿什麼,初步給他慾望加以限制。
當然,經濟條件好的父母,對孩子的正常購物要求允以滿足。如果經濟條件有限,那麼我們可以和孩子商量,如果寶寶表現好,可以獎勵他幾件或一件禮物,這樣寶寶就不會在商場隨意亂拿東西,而是有針對性的去選擇自己想要的禮物了。
三歲寶寶對世界求知性很寶貴,我們要善加引導,讓他們擁抱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