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家4561
-
2 # 路遙lgy
謝謝邀請!許攸原是袁紹的手下,由於自己家人的犯了錯誤,被審配下了監獄。官渡之戰他給袁紹獻計,讓袁紹出奇並襲擊許昌!袁紹不聽。許攸情急之下投了曹操,曹操大喜,說他好比張良投劉邦!許攸獻計要曹操偷襲烏巢!曹操採納並親自去燒了烏巢!結果袁紹糧倉被燒,導致官渡之戰的大才!建安七年,袁紹病逝,兩個兒子互相爭權自相殘殺!曹操攻下鄴城,又取了冀州,許攸立了不少功勞!許攸就開始驕傲自大起來!一次當眾人的面對曹操說,阿瞞,沒有我,你能的冀州城嗎?曹操尷尬一笑!再一次是遇到許褚進城,許攸說沒有我你們安能進城,許褚說,我們也有奮力殺敵啊。許攸說你們皆是匹夫…………!許褚大怒一刀砍殺之! 許褚提許攸頭見曹操!曹操深責許褚!由此可見曹操也是很反感許攸的!許攸貪功自大,且貪財狂妄使自己失去領導信任,最終丟了性命!
-
3 # 陶短房
袁紹出身高貴但有“內傷”(袁氏家族四世三公但袁紹是庶出,僅因過繼給叔父才平流公卿,暴得大位,他同父異母的嫡弟袁術對此嗤之以鼻,他自己也有心理陰影,因此表面愛士、惜才、寬容,實際上特別注重維護自己的身份和權威,對危及這一點的人和事十分敏感和忌刻。時人荀攸評論他“外寬而內忌,用人而疑其心”,臧洪說他“希冀非望,多殺忠良以立奸威”(他本人就被袁紹殺害),稍後的陳壽說他“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也就是說,他的寬厚、和藹、愛士是表面的、有條件的,而且這種表面和有條件,是稍有政治頭腦者不難看出的。
許攸是漢中平六年(公元189年,這年有四個年號,為方便起見用中平)起跟隨袁紹的,這時袁紹剛和董卓鬧翻,“橫刀而出”,後來被董卓為息事寧人扔了個渤海太守,尚且是仰食於人的起步階段,此後他曾多次給袁紹出主意,也多次碰軟硬釘子,至官渡之戰(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兩人已共事逾十年,作為功名之士的他對袁紹的脾氣應該有很深刻的瞭解,當然不會採取可能置他於險地的態度。事實上即便在官渡之戰中他的進諫也是很講究時間、分寸的,不像田豐、沮授那樣愣,審配鄴城告變是一個意外因素,非許攸進諫時所能預料,且即便如此袁紹也不過斥責了事,甚至發現他逃亡也並未特別在意,這些都表明許攸在袁紹身邊的一貫謹慎——事實上除了個別性格人物,袁紹身邊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的表現,像審配這種實際上很有個性的人,在袁紹生前都是非常小心沉穩的。
而他投奔曹操後情況則大不相同:甫到曹營形勢險惡,不立驚人之語難以圖攻,不立大功難以取信,等大言而後果然立功,就很容易不自覺地將這種非常態當作常態,結果陷於險地而不自知。
歷史上的許攸是被曹操直接殺死、而非被許褚擅殺的,而罪名不僅有態度狂妄,還有擅權自重,表明審配當初告他子侄胡作非為並非純屬誣告,這種做法在青、徐.州這樣的勢力犬牙交錯地區(看看陳登、臧霸在曹操時代的待遇就明白了),曹操是可以容忍的,但冀州是曹操吞併袁紹後的核心根據地,鄴城是許昌之後曹操“霸府”的新大本營所在,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許攸和曹操少時同學,兩人是發小關係,這容易讓許攸放鬆戒備,在曹營不似在袁紹身邊那樣自斂。但他實際上從投奔曹操(200年)到死於非命(真實歷史中發生於204年),不過短短三四年時間,也就是說,他其實並不瞭解已成為大司空的那個曹操,卻誤以為“不是外人”,狂妄犯忌、自蹈險地而渾然不覺,又何足為奇?
-
4 # 江山如畫5965
許攸在袁紹那不狂妄,為什麼反水後卻狂妄了。許攸,曹操,袁紹他們是發小,後來許攸成了袁紹的大謀士,他與郭圖,田豐一起輔佐袁紹,出謀劃策,在很多戰爭中都取得勝利,使袁紹兵強馬壯,版圖不斷擴大,所有這些成績,許攸都應為首功。我個人認為如許攸不反水曹操,曹操赤壁之戰沒有贏的可能性,歷史也許被改寫。
許攸因侄子吞軍錢而被捕入獄,怕自己走田豐之死的老路,最主要原因知道自己也是個貪官,就投奔了曹操,當時曹操光腳丫迎接許攸的到來,很是高興,徹夜長談,許攸向曹操洩密袁紹軍情,存糧之處烏巢,用火攻燒烏巢,又出計決漳河水倒灌冀州城,奪取了冀州,才使曹魏大勝。從此袁紹一蹶不振,後被曹魏消滅。許攸跟著曹操東打西殺,出謀劃策,建立很多功績。
許攸雖聰明過人,智謀超群。但他狂傲不羈,仗著與曹操發小,又覺得自己有才,有時,當著眾人面稱曹操小名曹阿滿,酒後與人說,沒有他,官渡之戰就不能取勝,冀州城還是袁紹的。這樣曹操的將領很是反感他,謀士們也忌恨他。曹操就暗示人殺了他。
曹操殺他原因,一是仗與曹操關係,信口開河。二是此人貪財太重,在袁紹那就貪軍款。三主要是袁紹對許攸很器重,在那享榮華,卻背判主人。在關鍵時刻洩密,給戰爭無法挽回的損失。他的性格使然,又加上這些毛病,曹操怎麼能不殺他呢?
-
5 # 奧143035043
居功自傲.人一但走向人生巔峰.不能好好把控自己.就得完蛋.許攸不管怎麼說都是靠背叛舊主得到的這一切.得到了不該得到的得到.就得失去不該失去的失去 最終他失去了生命.
-
6 # 一起來觀史
許攸為什麼投奔曹操後狂妄自大,招來殺身之禍?主要情商太低袁紹和曹操、許攸小的時候常在一起玩耍,也就是發小,袁紹其家族出過四世三公,家族的威望很高,勢力也大。所以在小的時候,許攸也就高看他一眼!後來許攸投奔了袁紹,袁紹為人疑心重,志大而無謀,並且沒有主見。當時跟隨袁紹的謀士還有田豐,沮授等,但是袁紹的謀士之間也分黨結派!誰也不服誰,也不能在一起共事,都想擠壓對方。以至於許攸跟隨袁紹的時候很多好的建議也沒有被袁紹實施!所以許攸再袁紹那裡功勞也有,但是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功勞!許攸也是聰明人,也不想因為自己的狂妄,而落得口舌招來殺身之禍!許攸為什麼投奔曹操後狂妄自大,招來殺身之禍?主要情商太低後來因為許攸的家裡出了一些事情而受到牽連,被有目地的人告到袁紹那裡,袁紹很是生氣,並且也有了跟許攸的離析!許攸感覺自己在袁紹那裡攀升無望,這樣下去自己馬上也會受到懲罰,於是投奔了曹操。跟了曹操後,立即獻計使得曹操曹操以寡敵眾大敗袁紹大軍;這次戰爭的意義很大,是關乎曹操生死存亡的事情,並且也奠定了曹操日後的統一北方,官渡之戰以後袁紹已經沒有了能力給曹操抗衡。所以這個功勞是十分大的,至少在那個時候來說這個功勞是可以比擬曹操的所有謀士將領的。許攸為什麼投奔曹操後狂妄自大,招來殺身之禍?主要情商太低所以,許攸沾沾自喜,感覺自己有了大作為,使曹操以幾萬人大勝袁紹幾十萬大軍,感覺誰也比不過他。如果曹操沒有他,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又仗著自己跟曹操是發小,給自己找存在感,常常不分場合直呼曹操乳名。屢屢如此引起了曹操的反感,最後被曹操殺了!其實許攸的狂妄是來自當時跟袁紹的時候鬱郁不得志,壓抑的!終於有一天,有人用了自己的謀略,打了大勝仗,看我多厲害,所以見人就說:“這都是我的功勞”;許攸為什麼投奔曹操後狂妄自大,招來殺身之禍?主要情商太低功高蓋主是每一個上司最忌諱的事情!見人就這樣說,你讓曹操怎麼想你呢?你又想幹什麼呢?也足以看出許攸的致命的弱點就是情商太低了,在曹操軍營中還有一位情商很低的謀士,最後也被曹操處死了!這個人就是楊修,楊修猜出曹操要撤軍,於是見人就告訴收拾東西,準備撤退!眾將不明白於是去問曹操,曹操一聽,楊修竟然揣摩自己的心思,並且擾亂軍心,於是就把楊修殺了。這個楊修死的比許攸還虧!所以一個人不僅要有智商,也要注重自己的情操,多與人交流,鍛鍊自己的情商,不要事事都和別人爭,學會感恩,學會謙讓!
-
7 # 法外狂徒王二
許攸頂級謀士,為何如此狂妄作死,世人都覺得可笑,你等凡夫俗子,豈能明白大師的用意?許攸明白曹操破了袁紹,自己也就沒什麼價值了,而且曹操手下謀士甚多,也都不在他之下,況且是一個背叛了自己主公的謀士,曹操不會再重用他,故借許褚之手,給曹操留下一個心胸狹窄之名,若不然以他的頭腦怎麼會酒後胡言亂語送死呢?
-
8 # 薩沙
三國中最狂妄無知的投機小丑:貪心糊塗送了命的許攸
他本為袁紹帳下參謀,併為袁紹獻上過不少奇策妙計。在官渡之戰最為緊張的對峙時刻,許攸因家人犯法被收捕而對袁紹懷恨在心,連夜投到曹操的帳下,並帶去了烏巢存糧和袁軍口令等關鍵情報,為曹操偷襲烏巢成功並擊敗袁紹立下了大功。不過,賣主求榮的許攸並未能得意多長時間,在曹操平定冀州之後不久,他就因自恃其功而屢吐狂言,最終因有人告發而被處死。
有些人覺得曹操這是過河拆橋卸磨殺驢,而且心無容人之量,僅僅因為幾句狂妄的話便痛下殺手,也不想想人家之前的功勞。其實,曹操真的是因為氣量狹小才殺的許攸嗎?曹操一代偉人,無論心胸氣量是三國時代首屈一指的,不然他也成就不了統一大半個中國的偉業。別的不說,就連張繡這種就曾經先降後叛,身上揹負著他老曹家好幾筆血債的人,曹操都能毫不記前嫌,難不成許攸幾句小小的狂言老曹就容不下?其實,許攸之死更多是出於政治上的因素考慮和他自身的一些原因,而非僅僅是因為他居功自傲的行為。
據史料記載,許攸字子遠,少年時代便進了東漢政壇為官,與袁紹、曹操等人交好,並參與了很多的政治活動。董卓亂京過後,許攸跟隨袁紹到了冀州,成為其帳下謀士,在袁紹與公孫瓚開戰期間曾力勸袁紹與曹操結成聯盟,免除了兩面作戰的後顧之憂;到後來袁曹兩軍對峙官渡之時,又曾獻計輕騎突襲許昌,斷曹操的後路……應該說,許攸這個人還是很有幾分才能的,他知進知退,形勢判斷準確,而且頗具謀略水準。然而,許攸的才華水平也僅限於此,他終究是缺乏政治眼光和前瞻性,所做的一切更多都是從自己的利益角度出發,人品也不咋樣。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早在漢靈帝中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84年,許攸就曾幹出過類似於董卓的“換皇帝”之舉。他與冀州刺史王芬、沛國公周旌等人密謀要廢掉靈帝,改立合肥侯,還勸曹操一起參與起事(曹操未同意)。事情敗露過後,王芬等人畏罪自殺,許攸則揹著謀反的罪名亡命江湖,躲避著朝廷的追捕……只是後來靈帝病死,何進立少帝攝政,十常侍亂宮,董卓進京……東漢朝廷像戲臺子一樣,臺上的大戲一部連著一部,各方勢力都在爭權奪利,哪裡還有空去理會許攸這種逃亡在外的小人物?許攸也藉此機會摘掉自己“朝廷欽犯”的名頭,投到袁紹麾下為謀士,要不然這頂帽子要壓得他永世無法翻身。
說白了,許攸所一直在做的都是投機,而且這一次他確實投對了人。許攸的到來使得曹操倒履相迎,他帶來的情報令曹操在原本並不佔優的官渡對峙中逆轉取勝。隨著烏巢的糧草被燒,原本軍力和後勤佔優的袁紹大軍也迅速崩潰,倉皇中逃回冀州。這時候的許攸應該怎麼辦呢?最聰明的做法是,好好在曹操帳下打工,為其出謀劃策,並利用自己家族在北方的影響力,為曹操收服北方四州做好應有的工作。同時,許攸還必須要保持謙和的為人和圓滑的行事手段,畢竟在河北人士看來,他的腦門上刻著“叛徒”二字。雖然當著面不敢指責他幹賣主求榮的事情,但私底下肯定會在背後戳著他的脊樑骨痛罵。
然而,許攸卻自峙功勞高,覺得曹操能打敗袁紹拿下冀州,都是靠他許攸一人。他眼中完全沒有“低調”二字的概念,反而還越來越輕慢和驕狂,就連對主子曹操,許攸也是毫不避諱自己的態度,經常在公共場合稱大呼其小名……曹操雖對此頗有芥蒂,不過也沒有到下手除掉的地步,覺得許攸也不過就是一介愛口出狂言的儒生,念他之前有功便不跟他計較了。不過,許攸繼續縱容家人貪贓枉法,毫不客氣地為自己的家族索取利益,在家族勢力範圍內有包攬地方大權,甚至有了擁兵自重的趨勢,這點就很難為曹操所容忍了。是的,老曹已經對許攸動了殺心,但又怕背上“害賢”和“殺功臣”的罪名,所以這事對他來說很難辦。曹操一直在等待機會和理由,終於等到有人告發許攸,等於是給了老曹一個臺階下,就可以毫不留情地對許攸痛下殺手。
靠著投機起家的許攸,最終死在了自己的投機舉動上。其實投機二字並非是貶義詞,三國時代稍微有點名氣的人都多多少少玩過投機這套把戲。關鍵在於,投機也需要對於形勢的把握和判斷,不然就遲早玩完,而許攸恰恰是不明白這一點的。在官渡相持的時候,許攸的利用價值是無限大,而官渡之戰過後,他的價值就明顯降低了。這個時候許攸明顯是高估了自己,高估了自己和曹操曾經的舊識關係,高估了自己在曹操麾下的作用,高估了自己之前的豐功偉業……對於政治家來說,你以前立下多少功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的你能為他創造多少價值。一旦你帶來的危險大於你所能創造的價值,那麼他會毫不猶豫的除掉你。只可惜,死到臨頭的許攸還是沒有想通這一層厲害關係,他不明白為什麼當初他立下那麼大的功勞,曹操那麼歡迎他,甚至在歷史上留下了“倒履相迎”的佳話,最後結果卻是這樣……
官渡之戰以前,荀彧就曾評論過袁紹麾下的眾謀士,其中給過許攸一句“貪而不知”的評價,大概意思是指許攸貪圖利益,雖然有一定才能,做事卻不夠明智。從後來發生的事情看,這四個字的形容十分貼切,許攸真的是貪功,貪名,貪財樣樣佔全,空有一些才能在身,做事卻完全不知道分寸。所以說白了,許攸熱衷於投機,卻並非是個成功的投機者,甚至連投機小人都算不上,頂多算是一“投機小丑”。對他這樣的人來說,身首異處的結局是必然的,問題僅在於遲早而已……
PS:《三國演義》上說,許攸是因為和曹操的首席護衛許褚起了衝突,被後者一怒之下殺死。當然這只是小說的劇情,在《三國志》中只提到有人告發許攸的行為,卻並未指明是誰。不過,書中許褚說的那句:“吾等千生萬死,身冒血戰,奪得城池,汝安敢誇口!”,卻是很好地代表了老曹軍中上下(包括曹操本人)對於許攸這號“恃功狂放者”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
所以,演義中的曹操在得知許攸被殺一事以後,也沒有處罰許褚,只是在口頭上“深責”之,完全是心照不宣的態度。之後,曹操還要以公候之禮厚葬許攸,並在許攸的葬禮上痛哭流涕,絮叨以往舊情,表示不忘之前官渡之戰中所立下的功勞等……當然,曹操的目的不過是藉此機會,在天下人面前再炒作一次,表達自己的痛失賢才的遺憾,以籠絡人心。說白了,這也就是一場帶有政治性質的表演……
-
9 # 碧水青山0
在袁紹那裡老老實實的原因:
一、上上下下的同事都知道他人品不好,貪財、放縱家屬。
二、有把柄在袁紹手裡。
三、在袁紹手下排不上號,不被重要用。
四、袁紹貴族出身,不願與他為伍。
故在袁紹那裡大氣都不敢出,哪敢吹牛放肆?否則前途、甚至性命難保。
在曹操那裡就不一樣,一切罪名成了美名,因為貪的是袁紹的錢,害的是袁紹的名,損的是袁紹的利。
另外,早期的曹操用人不拘一格,胸懷大度,對罵他的禰衡都不想直接殺,何況對只是一個吹牛的人,怎麼可能會動殺機?
他吹牛的目的無非就是想說,自己重要,自己功勞無人可比,目的就是為日後貪圖錢財鋪路!
只可惜機關算盡、反誤了自己的卿卿性命!
料定求賢若渴的曹操會對自己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千算萬算,沒算到出生入死的許褚是大老粗,沒那麼多彎彎腸子。沒算到,自己的價值用完了,自己的性命,只換得曹操對兇手許褚裝模作樣的一句責備。
與許褚比,許攸沒有半點分量。與同是投靠曹操的低調的賈詡相比,許攸差遠了!
回覆列表
許攸和孟德是同窗,他能稱孟德啊瞞很正常,後被許褚殺之,孟德也不能為此重罰許褚,人以被褚殺死就是再折罰許褚有啥用,許褚忠心無人能比,孟德知得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