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二棧

    古人的生活條件到底有多苦,這個還真說不上來,因為咱沒有見到,道聽途說的也不一定準確。咱就不說古人了,我父親是1962年出生的,現在快60歲,就說說我父親小時候開始記事的那個年代生活條件到底多苦吧。

    一、吃

    民以食為天,吃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我剛剛記事的時候,就覺得總也吃不飽。那時候的物質生活實在是太貧乏了,大家一塊種地,掙工分分糧食,我們家孩子多共6個又都是女孩,勞力少掙的工分自然少,父親在外上班工資少,還得養著年邁多病的姥姥,母親靠給人家做衣服掙點工分貼補家用。

    小時候的我身體瘦弱,營養不良,極度挑食,現在想想那時候就是缺鋅。現在他們經常還有人跟我開玩笑說,你父母都長得都不矮,你怎麼長那麼矮?我呵呵一笑,其實也不是太矮吧,女人1米57小巧玲瓏剛剛好。

    那時候一日三餐吃什麼呢?

    早上玉米麵糊糊,玉米麵窩頭或者貼餅子,那時候的玉米麵不像現在加工的這麼精細,都是用加工磨自己手工磨面,很粗糙,吃到嗓子處轉好幾個圈就是咽不下去,那種感覺至今記憶猶新。外加上一盤鹹菜或蝦醬,鹹菜就是純鹹菜切成條直接上桌,也沒有油。蝦醬就是蒸的純蝦醬,放點蔥花也沒有雞蛋可放。中午有時候蒸菜糰子或者野菜餅,這指的是夏天還好一點,到了冬天連野菜也沒了,午飯就和早飯一樣了,也是窩窩頭或貼餅子、鹹菜、蝦醬,幾乎天天如此一年到頭不見白麵白米的影子。

    晚飯會變得好一點,因為在農村比較重視晚飯,主食並沒有改變,菜品和湯有時候會發生改變。在碗裡面加上玉米麵放點蔥花、鹽,再倒點水和起來蒸一蒸,就是絕口的美味,我們叫它面子醬。吃著玉米麵饅頭就著面子醬,那是一天中最享受的時刻。

    一日三餐大概如此,因為我那時候太小,這些食物對我來說經常是難以下嚥的,以後父母都說就是我因為吃的太少了,而耽誤了長個兒。

    二、穿

    對於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時候穿的補丁衣服,那時候太窮了沒有錢 ,當然也就買不了新衣服,通常是給大姐買新衣服,然後二姐三姐跟著穿,到了老四我這兒衣服差不多就破了。然後娘就找點碎布把衣服的洞補上給我穿,娘在遠近是出了名的巧手,她會把碎布剪成一個花樣然後把衣服洞補上,看起來不像補丁倒像是一個藝術圖案。

    還有鞋子,大拇腳趾頭經常是在外邊。因為小時候長得快,鞋子很快就穿著小了,小了也得湊合著穿,於是大拇腳趾就把鞋子頂出了窟窿。冬天也沒有太厚的棉衣,記得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教室裡也沒有爐子,窗子上也沒有玻璃,外面寒風凌厲,凍得我直打哆嗦,手都拿不住筆沒完成作業,被老師訓了一通,委屈的哭了。

    三、住

    那時候住的都是土房子,有一天聽老公聊起他小時候的住房,他家好不容易蓋了三間土房,但是到最後實在是沒有錢來買窗子和門了,就用玉米秸稈把窗子和門堵上,冬天屋裡都是結冰的狀態,就這樣堅持了兩年後才把門和窗子安上。

    我們小時侯上學教室裡沒有桌子和板凳,都是用土坯壘的臺子做桌子和 板凳,然後在外層貼上報紙。那時候教室也少,老師也少,於是我們一二五3個年級的學生在一個教室,二四年級在另外一個教室,老師給一年級講完再給二年級講,然後是五年級,我記得上二年級的時候就也跟著聽五年級的課,那時候真的是素質教育,跳著年級聽課,現在還真辦不到呢。

    四、行

    那時候根本見不到汽車、摩托車、電動車,偶爾能見到一輛腳踏車,那在村裡也絕不是一般的家庭。去哪裡都是靠腳量,記得去50裡地以外的姥姥家,也是一步一步的走了去。一直到我14歲的時候,我們家有了第一輛腳踏車,那種欣喜勁比現在買了小汽車還高興的多。

    以上寫的都是70年代初的事情,以後的80年代90年代到21世紀,中國農村和城市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寫到這裡我腦海中不僅出現了一首歌:《歌唱祖國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勝利歌聲多麼嘹亮 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 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越過高山 越過平原 跨過奔騰的黃河長江 寬廣美麗的土地 是我們親愛的家鄉 英雄的人民站起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恭喜兄弟訂婚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