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甲乙丙丁戊

    總體上來說還算大唐有為之君,因為在安史之亂,唐朝政權岌岌可危的時候,接過唐玄宗遺留下的爛攤子,承擔起平定叛亂的責任,重用郭子儀,李泌,高仙芝李光弼等大唐名將平定叛亂,並一舉收復首都長安和洛陽,為最終取勝取得條件,死後僅僅六個月後安史之亂最終被平定,大唐王朝轉危為安,在這一點上唐肅宗功不可沒。但又因為重用宦官李輔國,程元振等奸宦敗壞朝政,為後來宦官專權埋下了伏筆,最後還死在李輔國和張皇后爭權奪利的政治鬥爭之中,所以這位皇帝一生也挺可悲的。

  • 2 # 首創新視界

    唐肅宗李亨地地道道的昏君

    唐朝自唐玄宗李隆基之後,就再沒有一個皇帝能站出來,大都是平庸之輩。

    安史之亂爆發後,李隆基還在逃難路上,李亨看著事情鬧大了,就把老爹擼了下來,自己當上了皇帝,開始收拾這個爛攤子。

    好在還是有一些牛人,比如郭子儀、李光弼、李泌等一些舊臣和老將。在這些牛人的輪番攻擊下,安史很快扛不住了,最後終於被補刀。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安史之亂被平定,安史內部問題起了不小的作用。

    那時候坑爹還是很稀有的事,但凡有都值得拿出來說一說。

    安祿山因為喜歡小兒子,沒考慮到其他兒子的情緒,結果被二兒子安慶緒給殺了。

    史思明看著隊友死了,氣憤不過殺了安慶緒,結果史思明也走了安祿山的老路,被兒子史朝義給殺了。

    安祿山和史思明這一對兄弟雖然沒什麼大本事,但被兒子坑了的爹,在下面混也沒什麼顏面啊。

    換個其他的人當皇帝,靠著舊臣老將的猛烈攻擊,再加上安史兒子的問題,安史之亂也攪不起多大的浪。

    如果非要說李亨是平定安史之亂的最大功臣,也勉強算吧,郭子儀給他。可是他做的錯事,給唐朝的頭上狠狠的來了兩錘子,唐朝的“六味地黃丸”肯定是不會放過他的。

    一、重用宦官,舊臣老將全下崗

    這些宦官天天在李亨面前哭哭啼啼的,這眼淚全流進李亨腦子裡了。誅殺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建寧王,罷免了李光弼,休了郭子儀。忠於大唐,為大唐奉獻的人全被他給糟蹋了。

    結果宦官專權,整個朝廷內的勢力全掌握在了李輔國和張良娣這兩偽娘手裡。給大唐的滅亡留下了極深的烙印。你看看他乾的好事!

    二、潘鎮滋生,飲鴆止渴

    為了平定安祿山這個節度使勢力,認命了一大批的節度使,節度使這個權力越來越大,越來越不怕皇帝,越來越喜歡鬧事,越是鬧事就認命更多的節度使。

    本來潘鎮都在邊疆,在李亨同志的不懈努力下,全國到處都是潘鎮,一不開心就造反,反觀朝廷裡一個能打的都沒有,是越來越慫,這些潘鎮就像蛀蟲一樣,不斷的侵蝕著大唐王朝的的後半身。

    唐朝後期都在為李亨買單,都是在應付各種各樣的叛亂,最後實在吃不消了,就滅亡了。

    憑著這兩條罪狀,說他是昏君,他也沒理由不承認了吧。如果他能繼續重用那些舊臣老將,有上李世民一半的能力,唐朝就是掉下懸崖也能救回來了吧。

  • 3 # 慧言歷史妙語古今

    李亨是唐玄宗的第三個兒子。他的功過是非後世爭議不斷,可謂功過參半。

    a,功是功,不能因過而去其功。

    第一,學業有成,鎮邊有功

    玄宗李隆基特意為諸王子選派了師傅教其學業,李亨有幸以賀知章、潘肅、呂向、皇甫彬等名士為侍讀,他的文化知識與素養提高很快。 開元十八年(730年),奚、契丹等少數民族進犯唐朝,李亨帶兵討伐契丹等兵的入侵。開元二十年(732年),李亨遙率諸將大破奚、契丹等部落的兵馬,因為此功,李亨被加封為司徒。

    第二,打出了大唐王朝堅決平叛靖亂的大旗。

    他登基之日,正是安史叛軍攻陷兩京之後;他眼見大唐帝國由繁榮昌盛轉向衰弱,安史之亂的混亂政局,給他個人提供了施展拳腳的舞臺。

    唐肅宗是位亂世天子,他繼承了唐天寶盛世的成果,在致力平叛的同時嘗試,畢竟打出了大唐王朝堅決平叛靖亂的大旗。訊息傳到叛軍佔領區,極大地鼓舞了當地的抵抗運動,從政治上扭轉了唐玄宗出逃後全國平叛戰爭的被動局面。

    第三,肅宗任用名將郭子儀、李光弼,借用回紇兵,乘機反攻。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九月,唐肅宗命郭子儀,與河東節度使李光弼等九節度使60萬軍隊圍攻相州,討伐安慶緒。參加作戰的九節度使中,郭子儀、李光弼戰功最多,威信最高,先後於至德二年(公元757年)6月、10月收復西京長安、東京洛陽。

    唐肅宗在四海近乎分崩離析的嚴峻時刻,在靈武舉起平叛的大旗,給全國臣民的復興帶來了希望,各地又重新點燃了報國抗敵、誓死與叛軍決戰的熊熊火焰。

    b,過是過,不可因功而掩其過。

    第一,寵信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使”,統帥大軍、總攬全域性。

    肅宗不願把軍權交給郭子儀,所以不設主帥,只命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使”,統帥大軍、總攬全域性。安祿山部將史思明率部13萬趕來救援安慶緒。於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與唐軍展開激戰,魚朝恩根本不懂兵法,不知用兵,致使唐軍大敗,魚朝恩將相州失利的責任推到郭子儀身上,肅宗不明是非,罷免了郭子儀兵權。

    第二,肅宗開始信用宦官李輔國、程元振等操縱軍政大權,宦官勢力日益囂張。

    此時,史思明自稱大燕皇帝,並於同年五月,從李光弼手中,奪取了洛陽,在朝中,自魚朝恩之後,肅宗開始信用宦官李輔國、程元振等操縱軍政大權,宦官勢力日益囂張。 肅宗同時又寵信皇后張良娣,縱容她干預政事。張皇后和李輔國起初連成一片,結為一黨。後來,張皇后恨李輔國專權,欲謀立越王李係為嗣君,張皇后、李系與李輔國、程元振開始對立。  

    第三,肅宗優柔寡斷,因受驚而病死於長生殿

    公元761年四月中旬,肅宗患病,接連幾個月不能上朝視事。四月,玄宗病死,他悲慟不止,病情加劇。李輔國、程元振命令黨徒將太子監視起來,李輔國假傳太子的命令,鼓動禁兵入宮將皇子李系投入獄中。張皇后逃入肅宗寢宮躲避。李輔國帶兵追入寢宮將張皇后拖出宮去。肅宗因受驚而病情陡然轉重,又無人過問,當天就死於長生殿。

    我們不能用非黑即白、先入為主的思維來看待歷史,對唐肅宗李亨也是這樣,功是功,過是過,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是也。

  • 4 # 貝貝127554956

    李亨當太子是相當窩囊的,但是他的貢獻也是不可磨滅的。在自己的父親糊塗的時候,他扛起了保家衛國的大旗,這是值得尊重的。

  • 5 # 彼岸歷史

    李亨遠談不上明君,距離昏君倒是很近——他沒有成為昏君的主要原因是他身邊有個李泌。

    證據之一:識人不明。公元757年7月,與唐玄宗李隆基在馬嵬坡分手的李亨在朔方軍治所靈武繼位,是為唐肅宗。9月,李隆基非常“識時務”地派人把傳國玉璽和任命檔案從四川送到了靈武,李亨從此名正言順。來人當中有一個人叫房琯,不僅表現的才高識廣,而且慷慨激昂,讓捉襟見肘無人可用的李亨大為欣慰,當即賦予重任:任宰相,然後把剛剛組建起來的一點家底全部交給此人,反攻長安,打響帝國反擊第一戰——李亨把他當成了白起,遺憾的是他只是個趙括——10月20日—23日,僅僅四天,房琯全軍覆沒,幾乎隻身而回,新皇帝交了上任後的第一筆學費。

    證據之二:目光短淺。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二月,唐肅宗李亨從靈武東遷鳳翔,正式吹響反擊戰號角。此時,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帝師和布衣宰相李泌提出了一條重要戰略:不再糾纏於一城一地,派郭子儀李光弼直搗叛軍老巢范陽——李泌此議大有來頭:安祿山從起兵之日起,就根本不像一個志在天下的人,從范陽到洛陽再到長安,他所做的就是燒殺搶掠,然後把搶到的東西全部運往大本營范陽,彷彿他的造反不是為了天下,就是想搶點東西,如果老巢被攻破,幾年的辛苦經營毀於一旦,叛軍就有可能心理崩潰而導致土崩瓦解。李泌敏銳地看到這一點,所以才有此議。遺憾的是,李亨並沒有這份戰略眼光和胸襟,他的目光僅停留在收復兩京、做正兒八經皇帝的“面子工程”上。結果是在反覆拉鋸戰中唐軍在消耗、叛軍得到喘息,最嚴重的是,藩鎮在自我壯大,最終尾大不掉,終唐之世也沒有徹底解決。

    證據之三:輕信婦言。唐和漢有一個共同點:女人和太監干政。漢代主要是太后幫著孃家人撈實惠,而唐代卻是因為男人不爭氣,造就了武則天、韋皇后和武惠妃之流與皇帝爭輝。而李亨遇到的是一個姓張的良娣,這個女人雖不如武后,但遠比韋后和武惠妃更心機深沉,不僅讓李亨逼死了自己最英武有為的三子建寧王李倓,還陰謀發動廢掉李豫的政變,只是棋差一招,事敗後被殺。

    證據之四:寵信宦官。李輔國,策劃、參與並主導了馬嵬坡之變,後來透過除掉張良娣等行動一步步上位,最後竟然把李亨也玩控於股掌之間,印信、詔書、任命、禁軍……全在李輔國手裡,可以這麼說,在李亨的最後幾年裡,李輔國一直在代行天子職權。魚朝恩,鄴城之戰,幾乎是可以決定叛軍命運的一戰,結果李亨不僅不設元帥,反而派魚朝恩監軍,在這個不男不女的傢伙干涉下,唐軍大敗,而罪過全部被推到了郭子儀身上,結果是魚朝恩毫髮無損,郭子儀被免職。

    所以,綜上所述,李亨和明君一詞毫無瓜葛,和昏君倒是有的一拼。

  • 6 # 我和女帝有個約會

    首先,唐肅宗李亨幼年坎坷,青中年深受李林甫和楊國忠所針對,登基之前一路謹小慎微,戰戰兢兢,此非一般人所能為之,而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者必有大志,故安史之亂前,因為時局所困,龍游淺灘遭蝦戲,李亨雖有一定的勢力,但朝不保夕。直到李林甫死後,安史之亂開始,光明乃現。

    其次,安史之亂開始,玄宗出逃到馬嵬驛,李亨發動政變,殺死楊國忠,逼死楊貴妃,矛頭直指玄宗,因禁軍統領陳玄禮的倒戈,玄宗得以保全。但是李亨從此處分兵直入隴西,開始登基平叛天下。龍歸大海。

    最後,李亨選擇繼承人的直覺遠高於其前代幾位帝王,繼任者代宗李豫頗有中興之主的才幹,不能不說李亨的眼光還是可以的,李氏天下從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就開起了一個不好的頭,這個不好的習慣一直延續下來,到李亨這塊算是有所改善,然而盛極而衰,宦官亂政,非三言兩語所能說清,不如清茶淡酒,沐浴黃昏。

  • 7 # 史海尋蹤

    唐肅宗李亨(711~762年),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三子,昏不昏先不說,他能當上唐皇,這一路是幾多心酸,幾多眼淚。

    艱難的登基之旅

    李亨還沒出生時,就經歷了生死關頭,母親楊氏懷他時,其父李隆基剛被冊封為太子,當時李隆基有位大敵——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也是李隆基的小姑。兩人斗的正緊,李隆基擔心太平會以太子耽於女色來整治他,便想把尚在母腹中的李亨流掉,再三糾結還是作罷。

    李亨長大後被封為陝王,他是在太子李瑛被廢殺後,才得以立為太子。就這樣,當時的權相李林甫和之後的楊國忠,因想扶植自己的勢力,屢屢想搞掉李亨。可笑的是,為了控制李亨的勢力,他老子玄宗對此不聞不問。

    事件的轉機在安史之亂時期,756年,安史叛軍攻破潼關,唐玄宗外逃,到了馬嵬驛時,李亨派心腹宦官李輔國前去拉攏禁軍首領陳玄禮。兵變中權相楊國忠父子被殺,楊玉環也被逼得香消玉殞。

    兵變後李隆基去了四川,而無法繼續同行的李亨則去了靈武,繼而在李輔國、杜鴻漸等人支援下,搶了他老子的皇位,自行登基,又派人入川告訴李隆基,您已經升作太上皇了。

    登位後的李亨

    唐肅宗李亨很可憐,當了皇上也沒過上好日子,平定安史之亂是頭等大事,先是藉助西域、回紇打了個大勝仗,而後又以宦官魚朝恩監軍吃了個大敗仗,並聽信魚朝恩讒言,將兵敗歸咎於郭子儀,罷其兵權。

    肅宗李亨深受宮鬥之害,權相李林甫、楊國忠輪番整治他,致使登位後重用宦官魚朝恩、李輔國、程元振這些“自己人”。甚至讓宦官們掌握了兵權,自肅宗後,唐朝開啟了宦官專權的時代。

    總評:唐肅宗是位亂世皇帝,並非昏庸無救之君,但其重用宦官是其最致命的敗筆。如果說玄宗李隆基是大唐由盛轉衰的轉折點,肅宗李亨則是又狠狠踹了一腳,讓大唐徹底墮入萬劫不復。

  • 8 # 樂羊子說

    李亨是上位時,他爹李隆基正被幹兒子安祿山追殺的滿世界跑。臨危受命,被趕上去頂替他爹空下的位子,做了唐朝有限公司董事長一職。

    上位後,李亨一心想改變內患外亂的爛攤子,就謀劃著收復失地,重振山河。先是重用郭子儀、李光弼收復長安、洛陽,但又怕他們功高震主,再後來的一系列戰鬥中,派宦官監軍,搞的軍心不穩,失敗多次。

    李亨疑心重,謹慎,膽小怕老婆,他老婆張皇后有野心想參與政事,他也不勸阻,搞的宦官一派很不高興。形成了皇后和太監爭權奪利的怪事。

    按理說,後宮與太監是不能參與國家大事的,在肅宗一朝,先有魚朝恩,後有李輔國,這兩個禍害,把唐朝軍政大權一手抓,殺大臣跟碾死螞蟻一樣容易,禍害無窮。而他自己也是眼爭爭地看著強勢的太監殺死自己的兒子、老婆,驚嚇過度,孤零零死於長生殿。

    綜合看,李亨的一生過的是謹小慎微,膽顫心驚,連年的國內起義叛亂,讓他生性多疑,不敢把權利交給任何一個軍界之人,反而便宜了太監,太監一變態,他昏庸無能的性格就暴露無疑了。

  • 9 # 胡曉白

    好,我們來看下官方正史給他的評價

    《新唐書》中對唐肅宗李亨的蓋棺定論:“贊曰:“天寶之亂,大盜遽起,天子出奔。方是時,肅宗以皇太子治兵討賊,真 得其職矣!”天寶年間,安史之亂驟起,天子逃出國都。正當此時,肅宗以皇太子身分總掌軍旅,討伐逆賊,真太適合他的職份了!

    所以唐肅宗李亨那也算的上是挽大廈之將傾!

    早在安史之亂爆發前,太子李亨曾對玄宗說,安祿山有反骨,請求將其誅殺,年老昏聵的玄宗不聽。果不其然,安祿山反了。

    天寶十五年,玄宗逃離長安,行至馬嵬,老百姓擁到街道上,把路給堵住了,老百姓也是慘,悲聲而泣。

    “皇帝你們不能走呀,執意要走也行,好歹把太子留下來討伐叛賊!”

    玄宗答應了,然後讓高力士傳口諭,讓太子回去討伐叛賊,真是一個好皇帝好爹。

    討伐叛賊要有兵呀,可嘆的是玄宗並沒給李亨多少兵力,要想打仗,就要靠自己招募兵馬,就這樣邊招募邊打仗。

    安史之亂就像是一個火藥引子,引爆了李唐王朝的各個隱藏的危機,大小叛亂,接踵而至,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還有外部吐蕃,党項,大食,波斯等趁著唐朝內亂,藉機入侵犯邊。

    肅宗李亨,啟用著名將領郭子儀,李光弼等。這才穩定住局面。

    評定叛亂的戰役,打的十分之慘烈,普通的將士百姓,死亡不計其數。

    《新唐書》中記載的臨陣戰死的大獎李紹光,王祚,王伯倫等等,太守戰死者有數人。

    這些人都相當於現在的高階將領,高階官員,戰役中,大把高階幹部都戰死,嚴峻形式可想而知。

    慶幸的是,安祿山,史思明,窩裡反,安慶緒殺死自己老爹安祿山,史思明又殺死吞併安慶緒,最後,史思明被自己兒子史朝義殺死。

    當然了,知道李亨終其一生,平叛也沒有最終勝利,啊,時也命也。

    另外肅宗李亨實行節儉政策,減輕徭役,租賦、應繳絹帛,禁止向宮中進獻珠玉、寶鈿等奢侈品,放出宮女三千人。

    雖然後期放權給宦官,以至於宦官做大,那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所以個人看法,李亨是一個有才能的皇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簡述自由競爭引起生產資本集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