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孫子兵法講武堂
-
2 # 瘋狂的石頭猴
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人,感覺這也是一種生活的資本,讓自己更相信獨立能帶給自己更多,指望別人給自己什麼是不現實的,不以自立者怎能立?父母給我們的,朋友給我們的,親人給我們的,那些都不如自己去做來的踏實,來的實在,靠自己的雙手創造自己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那和鹹魚有什麼區別呢?
-
3 # 娑婆記
“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古人說的話,都很有深意的,表面上看看是這個意思,其實卻不是這個意思,今日覺得是這個意思,明日又變卦了,汗。對於這句的意思理解,就來簡單聊聊吧。
1、出處
這句話是出自於漢·韓嬰的《韓詩外傳》中。句中的“望人”是指期望別人的意思,“恃人”是說依賴,依仗別人。這兩句話的大意是告訴我們:期望別人來幫忙,往往等不到;依賴別人的,往往不會長久。強調的是要要靠自己,靠自己的努力獲得,要學會獨立自主。
2、故事
春秋時期有一次,魏文侯與大臣狐卷子在一起聊天談話。談論的話題說到信任人、依靠人的問題時。
魏文侯突然問狐卷子:“你說,如果自己的父親很賢明,能不能依賴他呢? ”狐卷子聽了,搖了搖頭說到:“不能依賴。”
那魏文侯接著又問:“要是我的兒子很賢能,那能不能依賴我兒呢? ”
狐卷子依然搖了搖頭說:“那也不能依賴啊。”
魏文侯覺得很奇怪,又繼續問道:“如果我的兄弟很賢能,那總能依賴他了吧。”
狐卷子還是很肯定地說到:“還是不能依賴! ”
魏文侯有點急了不耐煩了,繼續問:“如果大臣們很不錯也很賢明,能不能依賴?
狐卷子笑著回答說:“不能,絕對不能。”
魏文侯真生氣了,臉色大變大聲地對狐卷子說:“我問你的人,你都說不能依賴他。那你告訴我,我到底能依賴誰呢,能可靠?你得幫我說清楚! ”
3、原因
狐卷子不慌不忙心平氣和的對他說,你看歷史上做父親的沒有比堯更賢德的人了吧,但是最後呢,堯的兒子丹朱卻被放逐了,說明了什麼,說明丹朱並不能依賴他父親的賢明而不被放逐啊!
在舉個,要說兒子賢能,當今世上超不過舜了吧。可他瞎眼的父親和兒子象合謀殺害舜而被拘禁了,可見兒子也不能依賴啊。狐卷子說到這兒,看看魏文侯沒表示反對,就來勁了繼續說道:“兄弟也一樣,兄弟也不能依賴。瞧瞧這對兄弟,舜雖然身哥哥,但他的弟弟象不是被放逐了嗎?身為弟弟的周公很賢明沒錯,但他的哥管叔不是也被殺害了嗎?
湯和武王原本是殷紂王和夏桀的臣子,最後不也正是他們親自討伐了殷紂王和夏桀啊,
所以說大王,您想要當個明君,想治理好這個國家,那麼就必須從自己開始,依賴別人是萬萬不可以的 ”
故事說完了,很受啟發吧,有這麼一句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沒錯想做事成功需要朋友的幫忙與支援,說的一點都沒錯,但是這裡說的依賴和幫忙是兩回事情哦,不能搞在一起,如果你依賴被人只能處處受他人控制擺佈,難以自主。一但別人不想幫你了,你不就完蛋了嘛,所以說做事做人要立足於自己,要學會自力更生,只有這樣路才能長遠。您認為呢?
-
4 # 棲哈丶
應邀談點個人認識和理解。欲成事者,完全指望依賴別人,這種消極心理和態度確實不足取。這其實就是毛主席的哲學思想。即內因和外因的關係問題。毛主席說"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這句話就強調了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是內因。也就是一個人自身的努力。
但是,任何觀點都不是絕對真理。辨證來看,有利的條件,即外因,在事物發展變化過程中仍然有推動作用。例如我們改革開放中的吸引外商,引進外資,引進先進的技術裝置。對外交流中的各個方面的合作共贏。都是內因和外因有機結合的極好例子。
國家的建設與發展,家庭個人的事業成長,都是這樣。完全脫離外部環境,固步自封,或者完全依賴外援,喪失自我的作法,都違背了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根據自身的實情,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隨時調整,隨時修正,這才是可取的方略。
-
5 # 本然堂講席
樓主好!古人這兩句人生總結語的背後,含義豐富,可從多角度解讀。簡析如下,供參考。
【1,強調人際關係的“矛盾性”】
“望人”也是“旁觀”,“恃人”也是“靠人”,都是處理人際關係的方法之一。此法本身是自相矛盾的,卻易被忽視,故古人將之作為教訓而點明。為何?旁觀者只顧看別人,樂道他人,而容易忘記自己也可能犯相同的錯誤、經受相同的遭遇,從別人的現實中無法吸取教訓。“見人不見己”的矛盾性易使人內心失去未來自救和避禍的智慧,不懂眼前所見人是自己的老師;未來在命運上還不如眼前所見的這個人,就叫“不至”。同理,“靠人而不靠己”的矛盾性易使人內心忘記危險,埋伏危機,對未來可能降臨的失敗缺乏警惕,導致必被害,就叫“不久”。
【2,強調人際關係的“覺悟性”】
觀人事的成敗而不自覺,仗人事為靠山而不自醒,是所有人的通病,即老話說的“觀人易,觀己難;無勢不靠易,有勢不臨難”。世事無常,命運沉浮,求人不如求己,靠人終究落空,因此,人貴自知,事貴自省,“善向內覺”是人生第一智慧,是成功的先決條件。
【3,強調人際關係的“危害性”】
人心不同,求利必爭;爭則常伴小人,鬥則必然互害。故人際關係的本質容易變成相互利用的“交易”,一舉一動的背後都藏著刀光劍影。人無害人心,卻有防人意,是一種常態。若深究起來,遇苦遭難都是別人強加的嗎?實際都是從自心不設防開始的,自己不犯錯,別人豈能加害?因此,這兩句話都是推人內心自護的警鐘語。
【4,強調人際關係的“獨立性”】
人的心理發育與身體發育不同步,內心的成熟度往往決定交際的成敗;不論關係親疏,與人都保持一定的距離,既有利於自心的清醒,也有防禍的作用,是古之成大事者的老經驗。遍觀周邊,閨蜜易成仇人,家親易成敵人,同事裡最信任者易變成最危險者,反倒是與關係一般的人最容易持久相處,為何會這樣?是因為親近容易使人失去理智性和獨立性,“無話不說”的不設防狀態容易誘發小人生僥倖心,暗中謀利,瞞天過海。越是身邊人越有誘惑性,雖不一定都是歹人,卻也越使人失去品格獨立性,變的盲從失智。觀人易被之同化,靠人易生依賴心,都是“迷失自我”的表現。
【5,強調人際關係的“長遠性”】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與標題兩句話是一個意思,為何?眼見的不一定為實,需要時間檢驗人事的真偽;所靠的不一定為安,需要時間檢驗人事的禍福。“望人不至”是因沒見到人的真面目,“恃人不久”也因沒見到人的真動機,故通常對人事不能下太早的結論。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對人是否抱有慎心,對己是否抱有克心,是衡量人能否成熟的尺子。
【6,強調人際關係的“教育性”】
在交往時,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以人為師”,說“三人行,必有我師”,認為一切社會來往都是教育和教學的過程,非常有遠見。“望人不至”是因望者不以人為師,也就不覺悟“別人其實在身教自己”的深意。同理,“恃人不久”也因恃者不以人為師,也就不明白“靠人,就永遠長不大”的淺顯道理。可見,只要懂得“人人都是自己的老師,都在時刻教育自己”,進步也永遠是進行時,沒有終點,而並非只在書本里和課堂上才能得到,是飛速成長的捷徑。
【7,強調人際關係的“迷惑性”】
人天生看不到自己的面目,而忘記自己;人天生逐安逸,貪圖享樂,而忘記靠人終將落空,這些教訓往往不是人無智慧,而是迷失在人際關係的虛假裡,不能識破。常見“口蜜腹劍,兩面三刀;騙子善忽悠,毒蛇有張畫皮”,都因“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的緣故。人易被人欺,更易自欺;“望人不至”是眼高手低,“恃人不久”是立無根基------說白了都是“人生錯覺而自迷”的結果。
總之,這兩句話的引申義是教育人要“自警、自省、自立、自強、自救、自覺、自智、自愛”。人自明,才善交;人自尊,才為友;人自慧,才立身。反之,人自昏,事自敗;人自愚,事自禍;人自害,事自兇。命運都是自作自受,怨不得別人。
-
6 # 乾獻月
"望人者不至,持人者不久"。這句出自巜韓詩外傳》中記載魏文候問孤卷子的話。釋意:期望他人往往難以得到,依賴別人常常不會長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言:"滴自己的汗,吃自已的飯"。這就是做人要懂得一個真理,靠自已努力出來的財富和成就才是長久的。
如今市場繁榮,成功人士層出不窮,這對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是個鞭策。我們走在路上,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書寫的就是用自巳的雙手,打造出屬於自已的天地。
人生價值並不是公平平等分配的,絕大多數的人愉快地度過著平凡的一生。
成功與失敗終要經過不懈的奮鬥和冼禮,得出的結果不一樣。而收穫的往往是積累。誤出了道理,積累了經驗,找明瞭方向。
不要過度地依賴自以認為的靠山。父母,親人的成功是他們努力的結果。帶給你只是短暫的喜悅,只有透過自身打就,才能創造輝煌的明天。
-
7 # 樹德漢碩
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這話深含人生哲理,很值得思考玩味。昨天我就答了:孃家屋住不久,親戚飯吃不老。意思有相同,只是換了個說法,用不同的表達方式而已。都是強調做人要奮發圖強,自信,自主,自立,自強,不要凡事求靠人,依賴人的,自立自主自信自強才是最好。靠山山會倒,靠水水會流,靠人人會走,還是求靠自己最方便實惠又長久,強大自己才是硬道理,寄望別人,求靠依賴他人都危險下實穩的。
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意思是:期望他人(幫助)往往難以得到,依賴別人(支援)常常不會長久。言下之意是,不要把希望寄託在他人身上,總想求靠依賴他人。做好自己,從自身做起,求靠自己,強大自己才是最好。這話出自漢代韓嬰的《韓詩外傳》。是說魏文侯與大臣狐卷子談話,後面引出“君欲治,從身始”這六出,意思就更明顯明瞭。
人生社會,總處於矛盾當中,一點不寄望人,不求靠人是做不到的,但也不可什麼都求人望人賴人靠人,強大自己,自求自靠才是最好。為人處事,要會觀察會思考,有覺悟,知危害,會分主次輕重緩急,辨真假正邪善惡好壞吉凶,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如此,才可做好。現在一些人養成了壞習慣壞性格脾氣,懶惰惡勞,怕苦怕難,好樂好奢,不自謀出路,不自信不自立不自強,什麼都想寄望人求靠人,這是很危險的,有的被父母長輩寵愛溺愛慣了,廿幾三十多了還不自立,還要啃老,這不危險嗎?快醒醒,儘快自立自強吧!
-
8 # 喬老爺讀歷史
“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這句話一方面具有樸素真理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有偏見的一面。為什麼這麼說呢?
“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期望別人的,往往等不到;依賴別人的,往往不會長久。這句話強調的是要靠自己,靠自己的努力,因而說這句話具有樸素真理的一面。這句話出自春秋時期的一個故事。
春秋時期,有一次,魏文侯與大臣狐卷子在一起談話。在談到信任人、依靠人的問題時,魏文侯問狐卷子:“你說,如果自己的父親很賢明的話,能不能依賴呢? ”狐卷子聽了,搖了搖頭說:“不能依賴。”魏文侯接著又問道:“要是自己的兒子很賢能,能不能依賴呢? ”狐卷子仍然搖了搖頭說:“那也不能依賴。”“假若自己的兄弟很賢能,能不能依賴呢? ”魏文侯繼續問道。“還是不能依賴! ”狐卷子很肯定地回答。魏文侯有些不耐煩了,但還是問了一句:“如果大臣們很不錯,那也不能依賴嗎? ”“當然不能依賴!"狐卷子回答得更加堅定。
魏文侯有些生氣了,他變了臉色,大聲地對狐卷子說:“我問你這麼好幾 種人,你都說不能依賴。這也不能,那也不行,那還能依賴誰呢?為什麼就不能依賴呀,你得說清楚! ”狐卷子面對魏文侯的質問,既沒驚慌,也沒有生氣。他很平靜地解釋著, 講出了自己的看法。
狐卷子舉了一些歷史上的亊例進行說明。他說"父親的賢明總不會超過堯吧,可堯的兒子丹朱卻被放逐了,丹朱並不能依賴父親啊!要說兒子賢能,那就超不過舜了。可是舜的父親瞽瞍卻被拘禁了,可見這兒子舜也不能依賴呀! ”狐卷子說到這兒,見魏文侯沒表示反對,就接著說:“兄弟也是不能依賴的。舜是哥哥,他的弟弟象不是被放逐了嗎?作為弟弟的周公是很賢明的呀,他的哥哥管叔不是被殺了嗎?湯和武王原本都是夏桀和殷紂王的臣子,結果不正是他們討伐了夏桀和殷紂王麼?我說的都是有歷史事例作證的。”
魏文侯聽後,臉上的表情緩和了下來,就沒有再質問了。狐卷子這時看了看魏文侯,嘆了口氣說:“大王呀,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您要想治理好國家,還是得依靠自己,哪能依賴別人呢? ”魏文侯似乎明白了一些,他默默地點了點頭,什麼也沒有再說。
“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這句話也就是出自這個故事,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凡事不要依賴他人,要立足於自身的努力。這樣,才能讓自己始終處於主動的地位, 才不需要看別人的眼色,才能自主自立自強,事業的發展也才會長久。
“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這句話有偏見的一面是指,當下的時代和社會依靠單打獨鬥已經很難做成功一件事情,不管從事任何行業和任何崗位,都離不開他人的理解、支援和配合,都離不開依靠整個團隊或者組織的奮鬥。假如片面理解“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這句話,就會認為做事情只能依靠自己單打獨鬥,不會也不敢去爭取他人的理解、支援和配合,這必然難以成功。所以,當下對“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這句話的正確理解應該是這樣: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但同時也要積極、主動爭取他人和整個團隊的理解、支援和配合,這樣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其實,自古以來開創江山的帝王哪一個不是這樣做的呢?比如劉邦、朱元璋。我們這個時代的成功者,如馬雲、馬化騰等等企業家,又何嘗不是這麼做的呢?
-
9 # 原來秦春月
望人者不至,因人算不如天算。恃人者不久,因代代有過去,新轉代代又回頭。人的確實是這樣,倚靠人不能一直,恃寵而驕傲自大狂妄。唯有人心倒轉回來,倚靠人,不如心中倚靠耶和華,面前為好多。
-
10 # flyingorange飛橙
人生在世,需要有點自己個的精氣神。你的財富是繼承來的,因你不明白此中生財之道,及箇中艱辛,故不長久。如你碗內之餐,雖無魚無肉,卻憑雙手勞動獲得,吃的卻是香甜。你有什麼可期望的,有什麼可依賴的呢?只有自己。
回覆列表
與《孫子兵法》中的“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意思差不多。
不要指望別人,指望外界改變,靠自己,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