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eekwe
-
2 # 小司馬講史同為抗金名將,岳飛中年被趙構賜死,韓世忠卻得善終——年老病故於臨安。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造就了二人的人生結局大不相同。
第一點、岳飛四次北伐,屢立戰功,受到了朝中同僚們的妒忌。以至於他身陷囹圄之時,少有人替他開脫說話。
第二點、 岳飛性格耿直,三番五次提及要收復失地,直搗黃龍,迎取徽、欽二帝還朝,這讓時任皇帝趙構很惱火。壯志未酬時,岳飛還屢次上書朝廷懇請解除其軍職,歸田而居,這讓還想利用他的趙構很傷心。君臣二人可謂矛盾重重,不可調和。
第三點、 金朝統治階層視岳飛為眼中釘、肉中刺,他們暗中勾結南宋“議和派”,伺機報復一心抗金的岳飛。
第四點、 岳家軍內部生有間隙,讓人利用,岳飛被牽連其中,不得脫身。
第五點、 雖然韓世忠也力主抗金,收復失地。但他因對趙構有救駕之功,宋高宗對他網開一面,不加計較。晚年,韓世忠口不談兵,辭官悠遊西湖自樂。
第六點、 韓世忠比岳飛年長13歲,在朝中威望比岳飛要高。就連秦檜都對趙構說:“臣嘗語世忠、俊,陛下倚此二大將,譬如兩虎,固當各守藩籬,使寇不敢近。”可見韓世忠在朝中之地位。
-
3 # 子由拍案驚奇
南宋一朝,有中興四將之說,其中嶽飛與韓世忠,皆位列其中,尤其抗金事蹟,至今傳揚不絕。
岳飛是相州湯陰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湯陰縣,他出生於公元1103年,也就是北宋時候的崇寧二年。
建炎二年,為公元1128年,25歲的岳飛遇到生命中的貴人宗澤,此時的宗澤正是任天下兵馬副帥、東京留守,知開封府,組織力量抗擊金兵。慧眼識人的宗澤用岳飛為將,岳飛在宗澤的麾下,心情愉悅,與金兵拼殺,十三戰皆捷。
從此,在南宋的抗金隊伍中,岳飛的隊伍越戰越強,岳家軍的旗號令金兵膽喪。
南宋建炎四年5月,為公元1128年,當時的越州為皇帝行在,押解俘虜的岳飛在這裡第一次見到了宋高宗趙構,就坦誠的向皇帝建議,趙構隨即重新任用了岳飛,在皇帝的視線裡,岳飛的軍事才能得以凸顯;
宋高宗趙構賜御書“精忠岳飛”錦旗給岳飛,並補充擴大他的軍隊。直到岳飛揮軍北向,收復襄陽六郡,震動朝野,高宗趙構驚歎“朕雖素聞岳飛行軍極有紀律,未知能破敵如此”。
岳飛因功除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
後來平定楊么,兩度北伐,威名遠揚。
韓世忠是延安人,也就是今天的陝西綏德縣人,韓世忠大岳飛13歲,他18歲從軍,駐在地是西北地區,與當時的西夏兵經常發生戰鬥,表現勇敢,但是沒有被真正的論功行賞。
韓世忠也頗能隱忍,安之若素。公元1121年,也就是宋宣和三年開始,韓世忠開始河北一帶堅持抗金斗爭,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威震金兵。
南宋建炎三年也就是公元1129年三月,將官苗傅、劉正彥對朝廷不滿發動兵變,脅迫宋高宗趙構把皇位讓給自己三歲的兒子。
韓世忠籌集兵馬,鎮壓叛軍,救出了趙構。得到宋高宗的高度信任,確立了自己在南宋將領中的威名和地位。
此後,韓世忠率軍先後有圍困完顏宗弼的黃天蕩之戰,大儀鎮大捷等著名的抗金戰役。其中大儀鎮大捷被稱之為南宋“十三處戰功”之一,甚至有人認為這是南宋中興武功第一。
回到問題中來;
“岳飛和韓世忠,同為南宋名將,為何人生結局相差太大?”
岳飛從少年時期起,酷愛讀書,常負氣節,其中最喜歡的是《呂氏春秋》。而岳飛的性格也是以忠孝二字當先,用當代的語言來概括,那就是岳飛是個有底線,講正氣的人!
從立下的軍功角度來說,岳飛與韓世忠都是當時南宋朝廷的頂樑柱級別的人物,但是,他們的人生結局卻是如此的不同!
宋高宗趙構何嘗不知道岳飛是個大大的人才?後人有詞曰“蓋當初依飛何重,後來何酷?”
是啊?當初欽賜手書“精忠岳飛”錦旗的不是皇帝本人嗎?這一切究竟是怎麼漸變的呢?
宋高宗趙構一生也算坎坷顛沛,特別是經過了靖康之變之後,厭倦了兵戈狼煙,他寧可低了名頭,也想要猥瑣發展的天下承平,而岳飛隨著自己的位高權重,只憑著忠心赤膽,以為皇帝還是以前高度信任自己的皇帝,就披肝瀝膽,誓言北伐金虜,恢復中原!這在客觀上就不斷阻攔甚至障礙了宋高宗趙構與金和議的局面,說白了,成了絆腳石了!
再加上軍事上兼有的不聽排程,動輒掛冠而去的書生意氣,一廂情願的上奏建議皇帝立儲君,特別是這個建議趙構立儲君之事,應該對趙構刺激很大。
南宋建炎三年發生的兵變,苗傅、劉正彥就是逼迫高宗趙構讓位給自己三歲的兒子,此事殷鑑不遠,岳飛說這番話是憑著赤心肝膽,但是趙構是絕對再接受不了別人再提這種事了!
再加之南宋朝野上下,與金和議已定,這時候的岳飛,言來語去當中,與同官,甚至與皇帝趙構的書信當中,往往有微言不遜之處,這些積累到了最後,就是解不開的死結!
而韓世忠一生,在抗金斗爭中一樣是勇猛無敵,這個人是西北漢子,讀書不多,從軍之前,人送綽號“韓潑五”,啥意思呢?也是個經驗老道,混社會的,及至日後,軍旅當中一刀一槍拼出來的功名,他與岳飛不同的是,處事很穩健,中興四將當中,他是最受宋高宗趙構信任的人。文人的習氣在韓世忠身上看不出來有絲毫的痕跡,當年苗傅、劉正彥搞政變,逼著趙構讓位,本來沒有多少實力的韓世忠四處組織軍兵,一切低調進行,直到叛亂者放出韓世忠夫人,派使者信心滿滿的來見韓世忠的時候,韓沒片刻猶豫,斬殺使者,撕毀偽詔,發兵入宮,救出趙構,趙構耳語韓世忠,告訴他宮中的中軍統制吳湛也是主要的叛亂者,韓世忠聲色不動,就在吳湛領兵前來迎接韓世忠的時候,兩人示好拉手之際,韓世忠陡然發力,竟然捏斷吳湛的手指,喝令手下,當即拿下吳湛,旋即將這些人斬於市曹。韓世忠之臨機沉穩,於此可見一斑。
岳飛在南宋、偽齊、金國都威名赫赫,與敵作戰也經常短兵相接,以一當百,其為文、作詩詞往往慷慨激昂,忠心貫日月!但是,缺乏隱忍,不能妥協。
這些,恰恰與韓世忠相左。所以,一個是與宋高宗皇帝不同步,一個是曉得明哲保身,還能怎麼說?性格就是命運!
-
4 # 江北陸遜
原因還真不好說。
要說人情世故,岳飛還真不是某些人所認為的那樣,是個智商高情商低的白痴,其實岳飛深通為人處事之道。
比如,西軍名將,後來的四川置制使吳玠,在防範金軍入侵蜀口,反攻河洛都立有大功,為兩宋之交的名將,但此人脾氣不好,與其他將領關係都很差,唯獨對岳飛很服氣:
家無姬侍。吳玠素服飛,願與交驩,飾名姝遺之。飛曰:「主上宵旰,豈大將安樂時?」卻不受,玠益敬服。簡單解釋一下,岳飛身邊沒有妾侍,吳玠認為這樣配不上岳飛這樣的統兵大帥的身份,送給他一個美女,裝扮得花枝招展,滿身名貴飾品,連人帶錢送到岳飛府上,卻被岳飛拒絕。不給面子,吳玠反而更加服氣岳飛。
而岳飛與韓世忠的關係一開始也並不是後來那樣的肝膽相照,韓世忠最初是看不上岳飛的,覺得岳飛年紀輕輕就和自己平起平坐很不舒服,也讓岳飛連騙帶哄成了密友。
至於與小氣摳門的張浚,精於算計的劉光世下屬酈瓊等人,都成了好友。這麼左右逢源的人,你說他不懂人情世故?
相反,韓世忠倒有點不通人情世故,更耿直一些,甚至有些時候像個莽夫。這是一個脾氣很直的漢子。喜歡的可以把命交給你,不喜歡的,比如中興四將之一的劉光世,韓世忠一怒之下甚至要帶兵和劉光世火拼開片。
至於主戰,岳飛是主戰派,韓世忠也不是和平使者搖白旗的慈眉善目的老奶奶,他甚至更加出圈,直接欲伏兵擊殺金的議和使者破壞和議,而岳飛只是抗聲上奏打嘴仗而已。
而個人認為除了完顏構不願迎回二帝給自己帶來麻煩之外,更重要的是,趙九妹失去了規復中原的信心,他與秦檜達成了共識,我也不想什麼規復中原了,保住長江防線,守住半壁江山,做我的太平天子,安安穩穩更好。
所以岳飛韓世忠這樣的主戰派其實是因為路線鬥爭成了反動派的。而此前看起來頗為聽話的岳飛,卻在秦檜再三拉攏之下,不識時務,甚至給韓世忠通風報信:
世忠軍吏景著與總領胡紡言:「二樞密若分世忠軍,恐至生事。」紡上之朝,檜捕著下大理寺,將以扇搖誣世忠。飛馳書告以檜意,世忠見帝自明。俊於是大憾飛,遂倡言飛議棄山陽,且密以飛報世忠事告檜,檜大怒。翻譯一下,秦檜想殺韓世忠給一眾猴子看,想讓岳飛和張俊分掉韓世忠的軍隊,韓世忠部下景著發牢騷,秦檜就將其逮捕想造韓世忠的謠,結果岳飛通知了韓世忠。韓世忠緊急面見趙構洗清罪名。
岳飛這一舉動卻得罪了張俊和秦檜,反過頭來,估計秦檜覺得岳飛不識抬舉,又夠分量,殺雞給猴看,自此,岳飛就離鬼門關更近了一步。
而趙構秦檜之所以只殺掉岳飛,是因為他們並不想大開殺戒,只要警告所謂的主戰派不要打橫炮,干擾其制定的所謂大政,議和保住南國半壁江山即可,畢竟還得靠這些將領來保衛這半壁江山。攻可以不攻,守還是要守的。全殺掉,半壁皇帝也當不成了,那如何使得?
只不過,本來想殺韓世忠的,岳飛基於義氣所為,自己成了那個倒黴的出頭鳥。
這世道。
-
5 # 月明如昔
謝邀,我是日月千年依舊。讀史可以知興替,明得失。所以背下來是沒有用的,要去提煉,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典型的性格決定命運,當然也可能是命運造就性格!很早我們就知道他背上“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母親的殷切希望,或許成為他後來這麼痛恨金人的原因之一!
公元1127年,靖康之恥,北宋覆亡,康王趙構在南方登基為帝,是為宋高宗,之後幸賴中興四將的輔佐,南宋艱難開局。能並列為中興四將,戰功肯定都有!而韓世忠和岳飛都是中興四將之一。我們都知道岳飛先後在紹興四年,紹興六年,紹興十年大破金軍。柺子馬,鐵浮屠都不在話下,更讓金軍名將金兀朮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韓世忠既然能和岳飛同列中興四將,戰功也並沒有差到不可逾越!他在北宋末期投軍,先抗擊西夏,南宋立國之後,同樣在黃天蕩之戰中痛擊過金兀朮,更主要的是在苗劉兵變憑藉一己之力救過趙構!
那麼兩人的結局我們就能理解了:同樣戰功赫赫!一位救駕有功、一位但求迎回二聖,威脅當今天子地位;
同樣不滿天子寵臣秦檜。一位低調行事,但求不附和;一位拿出實際行動給趙構多次進言!
對陣金軍,同樣戰功赫赫,一位絲毫不留餘地;一位懂審時度勢。
換成你是趙構,你會做什麼決定?岳飛之死,性格使然!
岳飛也是被神化的一位名將,其實和其他三位中興名將各有千秋。每次我看到岳飛不死,能否滅金的言論,真的是覺得不可理喻!對於他比其他三位名將出名的原因,只是因為他死的比較悲壯,所作的《滿江紅》家喻戶曉,我們華人又普遍對弱者抱有同情心而已!
-
6 # 大飛哥愛歷史
說起岳飛和韓世忠,二人與張浚、劉光世並稱為“南宋中興四大將”,他們都是出生於普通農民家庭,都是從一名普通計程車兵一步步成長為南宋的高階將領。不同的是,在正史記載中,岳飛戰績更為突出,洞庭湖一戰,岳飛滅了楊么,1134年岳飛收復襄陽六郡,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1140年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收復故土指日可待,但是以宋高宗和秦檜為首的主和派,連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飛撤軍,岳飛在萬般無奈之下,被迫退軍,十年之功,廢於一旦。之後秦檜奉宋高宗的旨意與金國簽署了“紹興合議”,合議達成之後,岳飛在大理寺獄中被殺,其子岳雲和部將張憲被斬首,可憐一代名將落得如此下場。岳飛作為中興四大將中下場最悲慘的一個,究其原因,除了宋高宗和秦檜的苟且偷安,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其中他自身的一些原因也是促使宋高宗對他下毒手的重要因素。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性格過於剛直,近乎於愚,做事情太過主觀,對朝廷的政策不滿意就撂挑子,辭官回家,不會變通,成了小人誣陷他的藉口。
二、岳飛辭官後,軍隊由部將張憲統領,這支有著強悍戰鬥力的軍隊,只聽從岳飛的指揮,朝廷根本沒人能指揮的動,這才是宋高宗最害怕的事情。加上秦檜等人的誣陷,宋高宗想起他的祖宗宋太祖當年跟岳飛的情況何其相似,擁兵自重,自古是為將者之大忌,岳飛不可能不明白,他的軍隊英勇善戰,被稱為岳家軍,事實上讓外人看來這支軍隊就是岳飛的私人軍隊,宋高宗他能不怕岳飛造反嗎?當年的苗劉兵變仍然令他心有餘悸,若是岳飛的軍隊造起反來,整個朝廷恐怕沒有一個人有能力鎮壓,於是宋高宗對岳飛下了殺心。
三、史學界流傳說是岳飛干預立儲之事引起了宋高宗的反感,二人徹底決裂,大飛哥不這麼認為,岳飛之所以被殺,真正原因就是朝廷對他的忌憚,“紹興合議”簽署後,宋高宗和秦檜也看到了金華人的戰鬥力,他們吃不了南宋,現在雙方勢均力敵,有岳飛在就打破了這種平衡,所以為了維持這一種相對的平衡,岳飛必須死。
至於韓世忠,比岳飛年長,也是戰功卓著,早年在陝西鎮守,“靖康之變”發生時韓世忠已經是一名高階軍官,後來苗劉兵變時,韓世忠主動出擊,救宋高宗於水火之中,深得宋高宗信任和賞識,被視為心腹之臣。後來在黃天蕩差點活捉金兀朮,因戰功被封為三鎮節度使。韓世忠為人正直、性格平和,雖然對朝廷合議有意見,但是久經官場的他還是選擇隱忍,知道皇帝的意思不可改變,後來岳飛被殺後,韓世忠為岳飛鳴冤,最終換來一個莫須有的罪名,韓世忠看到岳飛慘死,大好形勢被放棄,他辭官回家,閉門謝客,至此不再過問政事,被封鹹安郡王,得以善終。
從這裡可以看出,韓世忠相對於岳飛來說,他的性格剛直處又帶著平和,久經宦海,知道何時該進何時該退,這也是韓世忠即可以善終又可以名揚天下的原因。
回覆列表
首先談岳飛,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他是忠義的代名詞,一心精忠報國,最後卻落得一個被皇上殺掉的命運。可能我都會為岳飛不公,可是他自身沒問題嗎?我記得黃曉明版的《精忠岳飛》裡的趙構殺我岳飛的時候說:“非卿不忠,非朕不明,你的公道在這裡,朕的天下也在這裡”,殺岳飛,表面秦檜,實則趙構。趙構並非不是不知道岳飛是忠秦檜是奸,可不得不殺。那為什麼?因為岳飛一心想迎接二帝,要知道,如果真的讓岳飛把趙構前面的兩位皇帝迎接回來會是什麼場面?三個皇帝,必然內亂。也就是說,岳飛忠的不是趙構,忠的大宋。甚至在岳飛去救二帝的時候趙構下旨都不聽,這不是公然的抗旨嗎?
再說韓世忠,和岳飛一樣都是南宋名將,但是對趙構來說不同的是,韓世忠於他確實有恩,確實救過他命,而且他知道急流勇退的道理。
總得來說,還是岳飛不懂人情世故。或許他懂,只是為了心中的一份正義,不願去懂,我想,這不也是我們千百年來歌頌他的原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