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萬畝福田
-
2 # 毛琳Michael
小米的商業模式是投資人雷軍引領下創立的,藉助網際網路和學習蘋果的軟硬體結合讓小米成功開闢新品類。
一、奠定了價效比下的最安全的選擇定位小米以價效比起家,手機和米家都形成了所謂價效比的概念,特別是小米手機承諾只要5%的硬體利潤,即使此後小米的配件和米家生態已經不便宜。但8年的品牌沉澱讓小米行成了價格下最安全的做法,你想買1500的手機,找小米就好了,價格便宜而且效能卓越,當用戶想要買手機或者米家產品時,你不知道怎麼選擇時選擇小米就好,是最安全的做法。
二、學習蘋果的軟硬體模式,從軟體賺錢,硬體留住使用者小米是學習蘋果和魅族生態的產品,從蘋果處學習了軟體為基礎+硬體發展的模式。同時用飢餓營銷炒熱品牌,從魅族則學習了營銷和粉絲的做法,更加強化了品牌。
更重要的是軟硬體對於小米的影響,小米透過軟體黏住使用者,但透過硬體留住使用者,又不從硬體賺錢,轉而透過軟體內廣告,遊戲生態來賺錢。從某種意義上,小米才是真的網際網路公司,羊毛出在豬身上,狗來買單。
三、米家生態鏈的做法讓產業豐富雷軍的投資邏輯是把敵人弄的少少的,把朋友弄的多多的,所以江湖人稱雷不群。但也說明雷軍的左右逢源,透過一系列生態鏈企業的順為投資,小米成功的積累了一大批的合作伙伴並且是控股的合作伙伴,目前更是形成了米家的產品形態,最終小米生態鏈逐步上市也會為小米帶來豐富的回報。
-
3 # 閆躍龍
我覺得小米商業模式上有三個亮眼之處:
1,當然是價效比、價效比、價效比!雷軍這次在招股書中總結為: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當年的小米手機,就是用極高的跑分,但是讓使用者驚喜的價格,來快速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2,從手機到IoT。顯然,這是為了抓住將來,手機時代終歸是要讓位於物聯網的,在物聯網時代,萬物互聯,這個時候,僅靠小米一家是不可能做萬物的,所以,小米改變了商業模式,走生態的路線。透過投資、入股的方式,賦能給小的創業公司,然後共同做大連線。
3,網際網路服務。這是雷軍有底氣說自己的硬體綜合淨利潤率始終不超過5%的原因,表面看小米是一個手機公司,其實是一個網際網路公關,在這次招股書中可以看到小米的MIUI月活使用者已經達到了1.9億,未來小米真正賺錢的可能不是硬體,而是透過雲服務、廣告服務等網際網路服務來賺錢。
-
4 # 看見光
小米的出現,改變了中國產智慧手機高價局面,打破了廠商定價的壟斷行為,開啟了網際網路手機的新時代,也將“入口之爭”引向了白熱化的局面。
經過8年的創業,小米為國內商業模式提供了一些值得參考的模式,特別是在網際網路服務和使用者思維(粉絲)上提供了有益的參考。總結起來,有如下一些:
1.品質保證與親民價格並不背道而馳小米手機一開始,就定位為價格親民的“高性價比”手機,其1999元的經典定價,獲得了最早一批米粉的喜愛。小米的“價效比”一時間成為了人們熱議的話題。
最近,雷軍乾脆利落地向外界宣佈,小米硬體產品綜合淨利潤率永遠不超過5%,多出部分,將返還給使用者,這遠低於蘋果、三星和華為的淨利潤率。
有人認為,小米開創了中國產手機基於使用者定價的策略機制,打破了智慧手機廠商單方壟斷定價的傳統,從而使得整個行業得到了改善,讓使用者使用到了高性價比手機。
2.注重使用者運營 粉絲經濟精細化運營小米手機一開始,最主要是透過MIUI社群運營,獲取大量的米粉使用者之後,才推出了第一款手機,每一次都以米粉為核心,注重使用者運營。
在使用者運營上,小米率先推出了“粉絲經濟”概念,大力推進“米粉”精細化運營,比如打造“米粉節”、授予米粉一種光環和榮譽,從而精細化運營,每一款產品都有米粉的影子。
小米不僅有“米粉節”,還透過請“米粉”吃年夜飯、每次釋出會提及最多的是“米粉”朋友,開展各式各樣的“米粉”活動,其目的就是採用粉絲精細化運營模式。
3.深度最佳化安卓系統 MIUI系統是典型成果在小米之前,不管是大名鼎鼎的三星,還是中國產佼佼者的酷派等,都是基於安卓原生系統的手機研發,只注重硬體開發,忽視了軟體應用層面的開發。
小米看到了安卓系統深度最佳化的可能性,第一次大膽地將其進行最佳化,從而使得使用者感覺耳目一新,推出了MIUI系統,力推簡潔、大方、實用、流暢,大獲成功!
從小米的MIUI之後,華為、樂視、魅族、360、努比亞、錘子等手機廠商,也跟進了自家基於安卓系統深度最佳化,從而完美嫁接了自家的商業模式!
4.開創了網際網路手機先河 打造loT生態平臺在營銷上,小米將網際網路因素應用到了極致,透過網際網路平臺、技術實現了網上訂購、服務與連結使用者一條龍服務,從而奠定了小米網際網路手機的地位。
基於網際網路營銷模式,小米不斷拓展生態業務,逐漸向大生態鏈發展,透過生態鏈產業融合,構造loT生態平臺,實現小米產業化多元佈局。
這是現代企業發展的重要之路,構築屬於自身主要產業的周邊產業,從而完善生態系統,增強競爭力!
-
5 # 三易生活
近日,IDC釋出了2018年第一季度的全球智慧手機市場資料。繼前一年的整體衰退之後,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智慧機出貨量再度下跌2.9%。但是,當整個行業一片“哀鴻遍野”的時候,小米的表現卻再度帶給了大家驚喜。
單季度出貨2800萬臺,以8.4%的市佔率躍升至全球第四位,這些都還不算最主要的。真正驚人之處在於當絕大部分競爭對手業績下滑時,小米卻創下了相比去年同期(市佔率)大漲87.8%的巨大進步。
說得通俗一點,就是當大家都在為了促銷而苦苦掙扎時,小米卻繼續一路熱銷,相比去年銷量將近翻了一番……
為什麼會這樣?隨意問一個小米手機使用者,得到的回答可能會是“價格良心、配置高”一類模糊的描述。但小米董事長雷軍此前在新品釋出會上的一次驚人表態,卻可以視作是官方對於小米手機熱銷原因的主動“揭秘”。
按照雷軍在釋出會上的說法,小米董事會批准了一項決議,“從現在起,小米正式向用戶承諾,每年整體硬體業務,(包括手機及IoT和生活消費產品)的綜合稅後淨利率不超過5%。如超過,我們將把超過5%的部分用合理的方式返還給小米使用者。”
值得注意的是,“5%”的承諾並不是小米未來才會履行的規劃,而是小米自創始以來的產品哲學的持續體現。因為就在南方都市報近日披露的資料中顯示,小米2017年整體淨利潤54億,相比於1146億總收入,淨利潤率僅有4.7%。這甚至還不只包括了硬體部分的利潤。
更進一步地說,“5%”的承諾也不是小米只針對短期的產品策略。既然已經作為決議由董事會透過,並且宣佈,那就意味著小米有將其一直執行下去的準備,而這個時間也不是一年兩年,甚至不只是十年二十年……
雷軍的決意和小米的競爭力
近日在雷軍的一篇題為《小米是誰,小米為什麼而奮鬥》的公開信中,回憶了小米創業初期的故事。他表示,“在2011年初,小米迎來第一次年會時,我向在場的全公司100多名員工和他們的家屬們說,我們要做出效能、體驗都最好的智慧手機,只售300美元——當時主流的智慧手機售價普遍在600美元以上。”
在雷軍看來,將好東西越做越便宜,其實並不是小米的發明,而是大量偉大的公司所具備的共同特徵。當然,對於小米來說,更具體一點的說法是“始終堅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
如何才能感動人心?首先是要求產品本身的品質、體驗要能出類拔萃——比如說,開創了“全面屏”的設計風潮,讓中國產手機第一次被全球數家美術館收藏,得到海內外一致讚譽,這自然是“感動人心”的最好例證。除此之外,在手機裡裝配更高效能的主控、內建效果更好的相機、帶來可玩性與實用性都更佳的AI助手,這些提升消費者體驗的舉動同樣能夠讓使用者上手之後帶來“感動”。
在產品品質“感動人心”的前提下,小米又是靠什麼來實現“價格厚道”呢?雷軍拿襯衫和鞋舉了個例子。他表示,“一件成本15美元的襯衣在中國的商店裡要賣到150美元,定倍率有驚人的10倍。一雙鞋要加5到10倍,一條領帶加20多倍,這樣的例子舉不勝數。”
雷軍可以理解加價的理由並非商人貪婪,而是過高的中間損耗。但他不能理解的是,當傳統商家希望降低價格的時候,往往只盯著自己生產線上僅佔10%的生產成本,卻“從不向無謂耗損的那90% 運營、交易成本開刀……”
正是基於這一發現,小米才開創了新零售的銷售模式:電商、小米之家、甚至是小米的自建物流體系都為“厚道的價格”立下了功勞。如果大家有機會去逛逛小米位於深圳的旗艦店,看到店內五塊可以“無需店員,點選即下單”的超大觸控式螢幕,看到無需店內庫存,現場“掃碼購買,送貨上門”的創新銷售方式,就能對小米消滅中間環節,降低最終售價的“新零售”有更深刻的認知。
“大動作”在即,我們期待著怎樣的小米?
首先,任何一個有常識的人都知道,企業上市的基本訴求是為了募集資金,擴大再生產。對於目前的小米來說,它已經是全球第四大智慧手機制造商,其MIUI系統坐擁1.9億月活躍使用者。此外,小米更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消費類IoT(物聯網)平臺、囊括旗下超過1億臺小米、米家智慧家居裝置……但是,這就夠“大”了麼?
其實是不夠的——如果要成為一家如雷軍所期望的“偉大企業”,小米除了一如既往地推出價格厚道的科技產品外,還需要進行大量的基礎投入、技術積累、供應鏈經營……比如說AI技術、自研處理器,這些都是要用錢的地方。
除此之外,很多人可能知道,小米至今為止已經成功地推廣了“小米模式”,圍繞著手機配件、智慧硬體、生活消費產品三層產品矩陣,投資了多達90餘家的生態鏈企業,改變了上百個行業,讓大眾消費者能夠買到更多設計精美、科技含量高、價格實惠的消費電子產品。而未來,這個數字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這既是小米做大做強的方式,也同時是小米做大做強的最終目的。
正如雷軍所說:“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請和我們一起,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
6 # 問題小明
小米為發燒而生
2010年,雷軍做出了一個決定, 要完成一個完整的手機體系,而騰訊,阿里,百度都不曾涉足的手機制造領域,就可以讓小米佔領制高點。這一刻雷軍為小米選對了方向,小米要成為手機制造+軟體開發以及網際網路服務的綜合性科技公司。
雷軍的網際網路思維為小米的成功奠定了基礎,讓使用者花最少的錢用最好的手機,信價比是小米的第一亮點,低廉的價格為小米贏得了市場。所以雷軍說,小米手機的淨利潤永遠不超過5%。在銷售上小米經常使用飢餓營銷的模式,很多產品剛推出來,就算有錢都不一定能搶的到,那自然是奇貨可居,而米粉們也更願意等。
而最新訊息,小米手機剛剛拿下全球80%市場份額,躍居全球第四大手機生產廠商。小米的成功絕不是偶然,是一代小米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更與成千上萬個米粉的支援是離不開的。
-
7 # 雄風投資
小米即將在香港上市,這是對小米和雷軍的認可,也是小米繼續發展壯大的一個重要助力器。作為股民,應該關注和研究小米的招股書,也許裡面存在著投資的啟示。
投資是一場旅行,在旅途,遇見您。
一,小米商業模式的亮點。
1,專注、極致、快,這五個字雖然簡單,但卻是小米的經營理念。專注於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將產品和服務做到完美,並且非常快速的完成所有的工作。雷軍給小米確定五字秘訣,讓小米從成立至今,實現快速的增長。
3,優秀的公司賺利潤,卓越的公司贏取人心。這是小米商業模式的一個重要亮點,小米透過提供優質和低價的產品,讓客戶越來越喜歡小米,愛上小米,心屬小米。
4,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與小米一起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總會發生。小米招股說明書裡面的這句話,讓我很感動,也很尊敬小米,這就是小米商業模式的力量。
二,小米和人生。
小米,即將上市,造就一個優秀的奇蹟。人生之中,我一直認為,要向小米學習,用心做產品,用心做服務,所有事情都盡心盡力,那麼就將問心無愧。
5月3日,小米提交招股書,正式申請在香港上市,中信里昂證券、高盛、摩根士丹利擔任聯席保薦人。
根據招股書草擬本資料,小米2017年收入1146億元,經營利潤122.16億元;2016年收入684億元,經營利潤為37.85億元;2015年收入668億元,經營利潤為13.73億元。
回覆列表
關於這方面,已經汗牛充棟了,當小米崛起時,就已經無數人在研究它的模式,都已經說得爛了。
後來(也就是去年的某個領袖論壇上),雷軍曾經自己總結了小米的模式:“鐵人三項”——硬體+新零售+網際網路。
新零售顯然是新加進去的,因為在小米開著線下“小米之家”時,馬雲還沒有丟擲“新零售”的概念。
等到馬雲丟擲概念,雷軍更加篤定地瘋狂開店(雷軍本來就很崇拜馬雲),尤其是2017年以來,進入爆發期。
換句話說,他從馬雲那裡得到了“理論支撐”,他原先也是模模糊糊覺得,應該多開小米之家。
現在,小米之家的坪效,只次於蘋果。有的地方甚至超過。
一、第一時期:低價+網際網路
小米以兩個特色崛起,並且缺一不可,一是低價,二是當時看來非常具有前瞻性的網際網路服務。
低價,可能是出於雷軍的某種本能,或者對華人消費習性的洞察(在中國,但凡依託低價的,都崛起了,比如前有淘寶、360的免費,後有拼多多,所以,在這點上,雷軍不算首創,他只是出於某種商業本能)。
但網際網路服務,這個絕對是具有戰略眼光的。
早期不叫“網際網路服務”,那時我們稱雷軍是“以網際網路思維賣手機”,實際其背後的深遠目標,就是網際網路服務。
二、第二時期:生態鏈、買買買
做手機的一大好處是,能夠實現快速的現金流回籠,並且迭代快,每年一更新的週期,產品線也可以鋪得很寬,這也是大家為什麼蜂擁做手機的原因之一(都是組裝,據說剛出來不久的王欣,也一頭扎進了做手機,唉,組裝手機的太多了,這就是中國無芯的悲哀)。
所以雷軍手握大把現金後,就開始買買買,構建自己的產品生態鏈。
到現在,雷軍旗下的小米生態鏈已經上百家,有的甚至比它還早上市,比如華米科技(今年2月份赴美IPO)。
雷軍狂買的背後,看似紛亂無章,其實大體是圍繞一箇中心點:“智慧家居”而展開。
雷軍為什麼這麼篤定地看好智慧家居?紛紛佈局上下游產品呢?
智慧家居,可能是下一個比較能夠完全重構產業場景的地方,所以它的體量驚人。
三、新零售時期
這一時期,也就是從馬雲丟擲那個概念後,雷軍的加速佈局線下小米之家的時期,未來,除了每個城市開店外,小米也開放了讓會員自己開店的許可權,甚至以小賣部合作的方式來展開。
但新零售,並不是講“多開店”就是新零售了,要對店本身的能力進行改造,包含軟硬體等,所以,這一塊是相當大的投入,同時週期也比較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