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楊毅338

    人格,是一種心理學上的用語,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用人格來表現自己的品質,風格等等,人格對於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被外界認同,肯定,讚揚等等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們往往非常重視人格。那麼人格怎麼定義呢?

    人格是一種具有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覺,情感,意志等機能的主體。它可以離開人的肉體,離開人所處的物質生活條件,而獨立存在在人類的精神文化維度裡。

    通常,我們評價,區分一個人,有一個標準,就是人格。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與他人相區別的獨特而穩定的思維方式和行為風格。它的獨特性,標籤化很明顯,有時候一眼就能看出他是怎樣的人。就是這麼的神奇。

    人格是指一個整體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和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

    人格是法律上做人的資格,是自然人法上的概念。是自然人主體性要素的總稱。人格在法律上不得轉讓和剝奪。

    民法領域的人格是指自然人主體性要素的總稱。人格關係是自然人基於彼此的人格或人格要素形成的關係。人格要素是自然人人身不可分離的,沒有直接經濟內容的要素,包括生命、身體、健康等物質性要素以及姓名、肖像、榮譽、名譽、隱私等精神性要素。人格在法律上基本不能拋棄、轉讓和褫奪。但是,榮譽權例外。依據民法通則和公司法等相關法律規定,法人也享有一定限度的包含名稱權、榮譽權和名譽權在內的人格權。法人的人格權可以依法拋棄、轉讓和褫奪。

    一個人的人格是在遺傳、環境、教育等因素的互動作用下形成的

    人格決定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因而是人生成敗的根源之一。當面對挫折與失敗時,堅強者能發憤拼搏,懦弱者會一蹶不振,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現。

    人格具有穩定性。個體在行為中偶然表現出來的心理傾向和心理特徵並不能表徵他的人格

    人格是由環境 遺傳,後期教育,自我學習,行動中形成的,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一般不容易改變。這裡面,遺傳是幾乎無法改變的,過去生存環境 教育,自我的觀念都是後天的,也就意味著具有可以從心理上改變感受,認知的可能。人格缺陷,偏執等等的,自己要進行反思,可以求助於專業人士,心理,精神上可以藉助親人(●✿∀✿●),朋友的鼓勵,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不良人格,走向成功!

  • 2 # 念魅75665790

    不同的心理學家,從不同的研究取向,對人格有不同的定義。有人把人格看成是習慣化的行為模式,有的看成一種控制行為的內部機制,也有的看成是個人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奧爾波特(1937)曾考察過五十個人格定義。迄今為止,沒有一個學者們一致公認的人格定義。以下是國內外一些專家的定義。

    * 個人的性格、氣質、智力和體格的相對穩定而持久的組成,它決定著個人適應環境的獨特性。(Eysenck,1970)

    * 能加以測量的個體差異的所有相對穩定而持久的維度的總和。(Byrne,1974)

    * 代表個人或人們的一般特徵,說明對情境的反映何以是持久的模式。(Pervin,1980)

    * 個人心理特徵的統一,這些特徵決定人的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並使他們與別人的行為有穩定的差異。(Mischel,1986)

    * 個體內在的在行為上的傾向性,它表現一個人在不斷變化中的全體和綜合,是具有動力一致性和連續性的持久自我,是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給予人特色的身心組織。(陳仲庚,1986)

    * 人格是個體在行為上的內部傾向,它表現為個體適應環境時的能力、情緒、需要、動機、興趣、態度、價值觀、氣質、性格和體質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動力一致性和連續性的自我,是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給人以特色的心身組織。(黃希庭,1999)

    人格的特性

    人格的整體性是指人格的多種成分和特質如能力、氣質、性格、情感、意志、需要、動機、態度價值觀、行為習慣等在人身上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密切聯絡的。人的行為不是某個部分作用的結果,而總是與其它部分緊密聯絡,協調一致活動的結果。各部分綜合成一個有機組織。由自我(self)進行協調和監控。最常見的精神病(schizophrenia)的就是精神內部分裂、統一性的喪失的結果。

    人格的穩定性是指個體的人格特徵具有跨時間和空間的一致性。即從時間上看,一個人的人格一旦形成就比較穩定,在其幼兒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有相當的一致性;從空間上看,一個人不管在家裡、在學校,還是在公共場所,其人格也具有相當的一致性。因此,我們描述一個人的人格時,總是指他經常、一貫的表現,而不是偶然、間或的表現。如某人具有處世謹慎的人格特徵,說明他一貫循規蹈矩,持事穩重。而偶爾他表現出的冒失,輕率,則不是他的人格特徵。人格的穩定性使我們可以從一個人兒童時期的人格特徵推測其成人時的人格特徵。

    另一方面,人格穩定性並不排斥其發展和變化。人格的穩定性並不意味著人格一層不變,而是指較為持久的一再出現的定性的特徵。人格變化有兩種情況:一是人格特徵隨年齡的不同表現方式也不同;二是對個人由決定性影響的環境因素和機體因素,如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的重大改變、喪失配偶、遷居異地等往往會使一個人的人格發生較大的甚至徹底的改變。三是意志堅強的人透過自我教育也可能塑造自己的人格,使其向理想的方面發展。不過人格的改變不同於行為的改變。行為變化往往是表面的,由不同的情景引起,而人格變化是更深層次的、內在特質的變化。

    人格的獨特性是指人與人之間的心理和行為是各不相同的。世界上很難找到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也很難找到兩個完全相同的人!人們在人格上的獨特性或差異性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個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

    強調人格的獨特性,並不排除人格的共同性。事實上,人格是獨特性與共同性的統一。人格的共同性是指某一群體、某個階級或某個民族在一定的群體環境、生活環境、自然環境中形成的共同的典型心理

    人格的社會性是指人格是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是社會的人特有的。社會化(socialization)是個體與他人交往中掌握社會經驗和行為規範、獲得自我的過程。它在很大程度上受社會文化、教育教養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可以說每個人的人格都打上了他所處的社會的烙印!不同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對個體有不同的影響,使人格帶有明顯的社會性。

    相關概念辨析

    個性(individuality):指人格的獨特性。它與人格的區別在於:其一,個性是指人的個別差異;人格則是對一個人的總的描述或本質的描述。其二,個性是相對與共性而言的,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有個性,但人格是對人而言的,其它事物或動物顯然不能用人格來描述。

    氣質(temperament):是個人生來具有的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徵。它與人格的區別在於:人格的形成除了氣質、體制等先天稟賦作基礎外,社會環境的影響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氣質僅屬於人格中的先天傾向。

    性格(character):是指個人的品行道德和風格。它是人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個人有關社會規範、倫理道德方面的各種習性的總稱,是不易改變的、穩定的心理品質。

    總之,個性是人格的獨特性,氣質是人格發展的先天基礎、性格是個人後天形成的道德行為特徵。

    人格的決定因素

    人格的遺傳生物基礎

    行為遺傳學研究(behavior genetics),也稱心理遺傳學(psychogenetics),是結合心理學和遺傳學的知識對個體身心變化進行系統的解釋的科學。主要方法有:家譜法、孿生子法、群體調查分析法、細胞遺傳學方法。目前有兩種研究取向:

    1、遺傳中心研究取向--從已知的遺傳條件探討起行為結果。

    2、特質中心研究取向--從有關的行為變數探討是什麼遺傳引起這些變數。

    生理因素的影響:腦與人格、生化物質與人格、身體外貌與人格。

    人格的環境基礎

    1. 胎內環境的影響

    最早的環境是子宮,嬰兒生長在充滿羊水的胎盤裡,透過臍帶從母親那裡得到養料。不同母親的子宮環境是不一樣的。有的母親很健康,有的則營養不良或受藥物影響。母親健康上的差異會深刻地影響子宮環境,從而影響新生兒的某些特徵。

    2. 家庭教育的影響

    個體出生後,最早接觸的環境是家庭。家庭中的各種因素

    從小與父母之一分開,或從小失去父母其中之一,會對兒童的人格和行為有重大影響。例如Provence和Lipton(1962年)的研究比較了育嬰院的嬰兒和自己在家中的嬰兒,發現1歲時育嬰院的孩子和成人的關係有障礙,很少對成人依附,並且語言落後,情緒冷漠等。

    3. 學校教育的影響

    學校教育對人格的形成和定型有深遠的影響。學校德育使學生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智育使學生掌握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育技能,促進智力的發展。課堂教育是學校教學的主要環節。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訓練學生習慣於系統的、有明確目的的學習,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可以培養堅定、頑強等性格特徵。體育不僅使學生掌握運動技能,也能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和勇敢精神。美育使學生掌握美的知識,形成一定的審美能力。透過對美的理解和欣賞,形成美的情操。勞動教育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度,建立良好的勞動習慣。校風也影響學生人格的形成。良好的校風、班風促使學生養成勤奮好學、追求上進和自覺遵守紀律等人格特徵;不好的校風會使學生形成懶惰、無組織、無紀律等特性。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是學生經常學習的榜樣。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人格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4. 社會階層的影響

    差不多每個社會都存在著社會階層。較高階層的人比較低階層的人擁有較多的物質財富、享受較多的教育並較能控制自己的命運。已經發現心理疾病與社會階層有顯著的相關。

    5. 社會文化的影響

    人民創造了自己的文化,又把自己置身於一定型別的文化環境中。人類文化是指全人類創造的文化,它是形成人性的決定性條件。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世世代代積累起來的,它陶冶著一個人的民族性。

    遺傳和環境的互動作用

    在個體發展的程序中,環境不斷地影響著人格和行為。人格的形成離不開環境的影響。但是個體對環境的影響並非被動地接受,而是主動地作用於環境。個體與環境的互動作用隨時隨地在進行著。人格的發展和表現是個體與環境的不斷互動作用的結果。個體與環境的互動作用有多種方式,在此討論三種幾乎作用方式,及反映的互動作用、喚起的互動作用和超前的互動作用。

    反映的互動作用:指面對同樣的環境,不同的個體會以不同的方式感受、體驗和解釋來反應這一環境。

    喚起的互動作用:是指個體的人格特徵和行為會引起周圍的人對他的特異反映。

  • 3 # 情感傳媒畢哥

    是個人的尊嚴、名譽、價值的總和。在社會主義國家,每個公民人格平等,人格尊嚴受到法律保護。人格是構成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的統合模式。它具有獨特性、穩定性、統合性、功能性。 人格是一個複雜的結構系統,它包括許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氣質、性格、認知風格、自我調控等多方面。

  • 4 # 阿信看見

    人格,就是一個人在生活中品德和能力的綜合體現。

    人們對一個人的人格認定,多半會傾向於道德品質,而忽略能力。

  • 5 # 自我認知123

    人格是個體在行為上的內部傾向,它表現為個體適應環境時在能力、情緒、需要、動機、興趣、態度、價值觀、氣質、性格和體質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動力一致性和連續性的自我,使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給人以特色的心身組織。人格是在遺傳與環境(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人的身體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關於人格原來有環境決定論和遺傳決定論,現在基本形成共識遺傳和環境都會對人的人格形成產生影響),隨著人的成長髮展形成的典型的內在心理(含情緒)品質與外顯行為特徵。這些特徵組成一個結構化的有特性的系統,顯示為典型性和差異性以及系統性。有人認為人格是氣質加性格,也有人把性格和人格認為是同等的概念,人格的定義沒有一個完全統一的,我自己不建議在這上面太糾結,因為氣質也是內在心理和外顯行為整體顯示。

    人格的各種特性解釋如下:

    1)獨特性,是指表現出來的一個人典型的行為和特徵,表明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人之間人格具有相似性(特質理論流派就是根據相似性歸納總結出來的),但絕對不一樣,每個人在心理活動和外在行為都一定有自己特異性的表現,有與人不同的地方。

    2)穩定性 ,穩定的心理品質和行為表現才是人格定義的元素,是一個人在相同的環境或刺激下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反應和行為特點。穩定性有兩種含義:(1)穩定的相對性,人的人格或人格的某一方面一旦形成比較穩定,不易改變,但又不是不能變;已經發生的案例表明強烈的外在刺激可能改變人的人格的;(2)人的人格的穩定性不同的時間空間下,不同情境下是穩定的,有跨情境的穩定性和持續性。正因為人格的穩定性一個人的行為和心理是相對可以預測的。

    3)系統性,人格的系統性或統一性,首先人格的組成是複雜,動態的人格元素組(心理品質涵蓋了感知,思維,記憶,情緒情感,意志,意識等多個方面),不同元素按一定的秩序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個人格系統,是整體的,不可分割的。不同元素之間匹配良好是正常健康人格的條件,否則就會出現產生精神障礙和行為失控,所以系統性(統一性)也是必要的,一旦破壞就會 出現問題,出現心理衝突,這種統一性是動態的,每個人都會有心理衝突或矛盾的時刻,一般人都可以調整和調節,隨時保持這種系統性。

    4)功用性,人格是跟環境相關的,人格是不能脫離社會功能單獨存在的,所謂功能性是人格決定了一個人的社會活動方式,我們對外在環境的控制能力也與人格相關,人格還表現在對自我的控制約束上,性格(人格)決定命運 是有道理的。

          從人格的研究看,有很長的歷史,中國,希臘等國幾千年就有類似人格分類的說法和定義。如:希波克拉底的四液分類學說,孔子的上智,中人和下愚之說等等。當前有專門的人格心理學分支,從理論看當前主要分成如下幾大類:

    1)精神分析流派,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弗洛伊德,在他基礎上還有新精神分析流派,強調社會因素的影響;

    2)社會認知流派,強調人格的建構,自我認知因素的作用

    3)行為主義流派,從外顯行為角度研究分類,認為影響因素主要是環境;

    4)生物學流派,從腦生理的角度進行研究;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對人腦的認識越來越細,認知神經科學發展較快,可以理解為生物學派的發展和進步;

    5)人本主義流派,從自我需求出發進行研究,代表人物有馬斯洛,羅傑斯等;

    6)特質流派,從特徵角度進行歸納分類研究,心理測量的工具16PF的作者 卡特爾就是這個流派的,樂嘉也可以劃成此類;

    不管什麼人格理論都有其一套框架系統,都能從一定的視角解釋,分析和預測的人的心理特徵和行為,目前階段每種理論都不是完美的,都需要繼續研究和發展,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能把各大門派統一的更牛的理論出現,也許就沒有那一天,因為人心比宇宙還大,還複雜。人心可測,人心難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牛如何育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