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小王爺講歷史

    劉備最初是一心想匡扶漢室的,也是因為這個初心劉備身邊聚攏了眾多英雄好漢。隨著官渡之戰袁紹的慘敗,天下無人再能和曹操抗衡,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漢王朝實際的掌權者。劉備也漸漸的意識到,漢室王朝已經無望。所以他改變了初心,既然自己身邊有這麼多的能人義士,何不自己打下一片天地。這也是劉備打下四川之後並沒有急於北上討伐曹操,營救漢獻帝的緣故。但匡扶漢室的名義還是要用的,只有以這個名義,不管是伐魏還是伐吳都是明正言順的。

    作為劉備陣營,一心一意匡扶漢室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趙雲,一個是諸葛亮,趙雲和諸葛亮從始至終都是為了漢室王朝的。以至於趙雲到死也沒有一個正規將軍的封號,只是作為劉備的貼身保鏢派遣,地位遠遠低於關羽等人。諸葛亮六次伐魏,最終身死五丈原,為後世留下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美名,終其原因只是為了漢室江山。

    所以我認為不能劉備單方面評判劉備是否真心匡扶漢室,不管怎麼說,劉備對百姓還是最好的,蜀華人民也一直安居樂業。

  • 2 # 曺秀鈺

    劉備是不會為東漢傀儡政權賣命的。所謂匡扶漢室,一統天下是為了自己稱帝而已。

    以下三點可見一斑:

    1、傳聞涿縣樓桑村劉備家之東南處有一大桑樹,高五丈餘,童童如車蓋,相人說此家必出貴人。劉備還是小孩時指著此樹說我若為天子,當乘這樣的車蓋,連他叔父都覺得他將來有出息而時常接濟他。漢室中山靖王之後代,雖織蓆販屨也難掩壯志雄心。

    2、軍閥割據,相互吞併下,同樣是小集團的劉備、曹操、孫權各展其能,努力拓展自己的有生資源。為什麼曹操智高一籌,迎接四處落難的漢獻帝入許昌,從而獲得東漢政權的名義。難道劉備不知道嗎?如果接漢獻帝回洛陽,以皇叔名義輔佐,誥命天下,還是有許多州郡念及先帝皇恩的。再以討逆之罪興師討伐怠慢的軍閥鞏固東漢政權,可劉備是不會這麼做的。

    3、馬超、趙雲、關羽等為劉備出生入死,忠心耿耿。也許他們想和劉備一起為東漢效力,結果促成了劉備的私心。。。馬超不受重用鬱鬱而終,趙雲也不再親征掛帥,就連結義金蘭的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被人害死也只是“噫"一聲。。。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劉備卻藉以復兄弟之仇舉全蜀之兵直接向孫權開戰,忘赤壁之戰曹操大敗的前車之鑑乎?臨死前白帝城託孤也不忘為自己扶不起的阿斗兒作最安全的鋪墊。

  • 3 # 掌心記

    劉備作為三國時期志向遠大的梟雄之一,一生都在為自己的人生目標打拼,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蓋棺定論,觀其一生,我們可以發現劉備的人生志向,其實是分了三個時期。

    一、建功立業,封妻廕子,重振家世。

    三國時期,劉備一出場就是個織蓆販履之徒,在社會低層討生活,非常艱苦。但其母打小就向劉備講他有家世,祖上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根正苗紅的皇家血統,曾經非常的闊。所以打小起,劉備就有了建功立業,重振家世的人生目標。

    史書稱,劉備家院內的一顆大桑樹,劉備指著說:“我將來一定會乘坐這樣的羽葆蓋車。”後來有人理解說他想當皇帝,這肯定是後人的附會。

    劉備事從九江太守盧植,結拜關張二人,靠打黃巾,討董卓起家,亂世出英雄,當了劉豫州,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混成了”劉皇叔“,他的人生第一個小目標就這樣實現了。

    二、治國平天下,匡扶漢室,學劉秀。

    其實如果不是曹操專權,太跋扈,視獻帝為玩物,安安靜靜當一箇中興之臣,劉備的人生志向也就只會停留在”劉皇叔“這個層面了。

    可見,當看到曹操對獻帝的種種作派,劉姓天下要變天了時,作為皇室的劉備,在獻帝的鼓動下,中興漢室,重振大漢雄風的願望也越來越強烈了。才有了後來的衣帶詔,與曹操決裂,投袁紹、劉表,聯合孫權,赤壁大戰,攻佔益州,開始正面抗曹的奮鬥里程。

    這個時候,他的志向就是,作為皇室一員,象劉那樣為中興漢室打拼,但他此時的志向肯定不是自己當皇帝,而是幫忙獻帝出頭,順便犒勞一下自己,當一個漢中王。

    三、先當王,後稱皇,直接對標劉邦。

    公元221年,曹丕逼獻帝禪讓,自己稱帝后,劉備大哭道:“我大漢正統亡矣”。此時扶持獻帝,匡復漢室的夢想完全破滅。他覺得自己已經是漢中王了,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學老祖宗劉邦,接過漢室正統的衣缽,直接稱帝得了,反正這個旗號也只有自己舉了。

    所以縱觀劉備一生,其志向是從恢復皇室身份、匡扶漢室到自立稱帝,這一過程一步步轉變的。

  • 4 # 靖遠0204

    因為自己的姓氏,劉備一生都是以匡扶漢室為奮鬥目標。

    區別是,在面見漢獻帝之前,他是為了漢室正統皇帝,之後,他是為了自己。

    劉備稱自己為中山靖王之後,源自孝景帝一脈。我認為是可信的。當你瞭解中山靖王劉勝這個人後,你就會相信他沒有說謊。據《漢書》記載,這個漢武帝的異母弟弟別的愛好沒有,唯獨好酒色,活了53歲,聲譽不怎麼樣,但生育能力確實強悍,留下120多個兒子,比周文王的百子還多。從西漢景帝到東漢獻帝時期差不多有四百年,即使按照常規生育水平算下來,中山靖王的後代沒有八千也得上萬了吧。劉備要想攀龍附鳳,誇耀自己的身世,四百年前來那麼多名聲好的漢室藩王,他非得穿鑿附會到這個以好酒色而出名的劉勝身上?

    鑑於中山靖王劉勝名聲不好、兒子後代又多這兩點,我認為劉備沒有說謊。

    劉備年輕時師從經學大師鄭玄,接受的是儒家的倫理教育,君臣綱紀是國之根本,那些與朝廷皇室不相干的讀書人尚且懷揣著匡扶漢室的理想抱負,身為漢皇后裔的自己又怎能無動於衷呢?所以,他匡扶漢室的志向從那時就定下了。

    但面見漢獻帝之後,他的想法改變了。來到許昌後,他發現當今的漢室天下已名存實亡,當今的天子也不過是曹操手中的玩偶,自己勢單力薄,留下來,上不能救君王,下不能安黎民,早晚還要眼睜睜的看著曹氏篡奪漢室江山,身為高祖之後,自己何不跳出這個牢籠,號召天下英雄去開創一番大業,只要劉氏當皇帝,這不依然是大漢天下?

    於是,像光武帝一樣,劉備從扶立皇帝走向了自己稱帝的道路。

  • 5 # 山野老人

    1,劉備真的想一心匡復漢室嗎?

    我們看《三國演義》後,都有一個認識,就是劉備是真心實意地想匡扶漢室。對於這種認識,大多數人都是局外的吃瓜者,不明就裡。正如今天樂壇上蔣大為與朱之文的紛爭一樣,大家都只是一個吃瓜群眾,沒有幾個人人知道真相。

    綜合史料看,劉備只是借匡扶漢史為名,行爭霸天下之實,沒有半點誠意匡扶漢室!

    為什麼說劉備沒有誠意匡復漢室呢?我們從以下四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

    其一,根本不想與抗曹力量為伍。

    曹操在徐州打敗呂布後,挾持劉備到了許都,讓劉備見了漢獻帝。

    漢獻帝由此也認了劉備這個皇叔。認了皇叔,從內心裡找到了依靠,以為有了這個英雄皇叔在身邊就可以牽制為所欲為的曹丞相了。

    如果劉備真心實意的抗曹,匡復漢室正為天時。

    當時,在漢獻帝周圍也有為數不少的保皇派。如孔融、楊彪為代表的遺老派。特別是孔融,不但多次公開向曹操叫板,曹操出兵征討袁紹,他反對。出兵征討後來逃跑到荊州的劉備,他反對。曹操要殺楊彪,他反對。曹操娶了袁紹的兒媳,他也反對。

    除了這一批遺老派外,還有遺少派。如耿妃、韋晃、金禕、吉邈、吉穆之流。他們都以“吾素為漢臣,安能從賊,欲扶漢室”為大任,高喊“殺盡曹賊,以扶漢室”,糾集一切抗曹力量抗曹。

    另外,還有皇親國戚,如董承、伏完之流。董承是國舅,封為列侯,是車騎將軍。身邊還有太醫去平、侍郎王子服、將軍吳子蘭、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之流。

    朝廷之外,還有馬騰。這些都是鐵桿的反曹保皇派,他們都以死來向漢獻帝進奉忠義,這是人和。

    還有地利,劉備身在許都,身在漢獻帝身邊,如果是真心實意的匡復漢室,可以說此時的劉備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如果緊密的團結在漢獻帝周圍,以身在許都的便利條件,聚集這些忠心保皇,誓死抗曹的遺老派、遺少派、皇親國戚實力派,那麼就會形成一股強大的反曹擁劉的力量。到時,是剿滅曹賊,還是被曹賊剿滅難以預料,最少可以拼個魚死網破。但劉備沒有這麼做,也許是有賊心,沒有賊膽。董承拿著衣帶詔來找劉皇叔時,劉皇叔開始還推三阻四、支支吾吾。後來又千叮萬囑董承“切宜緩緩施行,不可強洩”。

    如果說劉備是真心實意地匡復漢室,這是第一個難得的天賜良機。可惜,劉備的心事根本不在匡扶漢室上,他只想千方百計的離開許都,逃離曹操的魔掌。他成天擔心害怕的是他已成為曹操的池中魚,網中鳥,他整天做的事就是到後院種菜,親自澆水,以此矇混曹操。

    其二,不敢與曹操為敵。

    劉備當時在許都的時候,曹操還是十分畏懼朝廷周圍的那股勢力的。

    程昱曾對曹操說:“今明公威名日盛,何必趁此時行霸之事?”

    曹操回答說:“朝廷股肱尚多,未可輕動,吾當請天子田獵,以觀動靜。”

    由此可以看出,曹操對朝廷還是懼怕三分的。

    田獵之後,曹操得出結論,當時的民心是向漢不向曹。曹操終其一生沒有取漢獻帝而代之也許與此次田獵有關。

    為什麼說劉備不敢與曹操為敵呢?

    田獵過程中,曹操縱馬直出,遮於天子之前,以迎受群臣將校“萬歲”的高呼聲。當時,關羽在場,要斬曹操,玄德見了,慌忙搖手送目,以此制止了關羽。這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就此除掉曹操,不說以後的事態怎麼發展,也可以昭示劉備匡復漢室的忠心。但劉備沒有做,沒有做的原因是懼怕曹操,懼怕擁侍曹操周圍的心腹。

    其三,忽視孫權的存在。

    後來劉備逃到了荊州,聯盟孫權,於赤壁打敗了曹操,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天下大勢。如果這個時候,鞏固孫劉聯盟,匡復漢室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時機。

    當時的孫權並沒有稱帝的野心,赤壁之戰勝利後,他十分賞識魯肅,親自出營勞軍,見魯肅至“權乃下馬立待之”。“眾將見權如此待肅,皆大驚異。權請肅上馬,並轡而行,密謂曰:‘孤下馬相迎,足顯公否?’肅曰:‘未也’權曰:‘然公何如而後為顯耶?’肅曰:‘願明公威福加於四海,總括九州, 克成帝業,使肅名書竹帛,始為顯也。’權撫掌大笑,同至帳中。 ”這是《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所敘述的內容,與《三國志·魯肅傳》的內容比較一致。

    儘管魯肅勸孫權“總括九州,克成帝業”,對此孫權只是撫掌大笑,不置可否,也許是心領神會,而心照不宣,但終究是不置可否。在此之前,魯肅剛到東吳,也曾與孫權說過同樣的話。“剿除黃祖,討伐劉表,竟長江之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孫權聽後只是說,“今盡力一方,冀以輔漢耳,此言非所及也。”我現在之盡力於一方土地,只希望用來輔佐漢朝罷了,你說的這些話,還不是我能做到的。說明此時的孫權還沒有稱帝的野心,既然沒有稱帝的野心,又幫助劉備打敗了曹操。劉備就應該正視這股力量,況且經赤壁之戰後的孫權看見劉備的力量在壯大,也有意鞏固孫劉聯盟,併為此做了兩件有實際意義的事情。一是借荊州於劉備以養其軍馬,圖其壯大。二是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了糟老頭子劉備,以此鞏固孫劉聯盟。從這個角度來講,孫權是劉備匡復漢室的一股強大力量,但劉備卻忽視了這股力量的存在。他不但沒有為鞏固孫劉聯盟繼續努力,反而過河拆橋,一是賴著荊州不還,一二再,再而三的找藉口,拒絕東吳的討要荊州的合理要求。二是派個剛愎自用,不懂統一戰線的關羽守荊州,致使孫劉關係一天天惡化,最後走到刀劍相向的程度。先是逼著劉備讓出了三郡,後是呂蒙趁關羽與曹仁相持襄陽之機,一舉奪回了荊州。而且使關羽敗走麥城,丟了性命。由此孫劉聯盟徹底瓦解,從劉備對待孫劉聯盟前後的態度可以看出劉備不是真心實意的匡復漢室。在被曹操打得無處安身的時候,到了孫權那裡,希望借孫權的力量抗擊曹操。在自己的實力發展壯大後就拋棄了孫權,而且還視孫權為對手,企圖徹底剿滅孫權,這種前倨後恭的態度,說穿了,一切都是為了自己,一切都是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匡復漢室只是江湖行騙的幌子。

    其四,匡復漢室是假。

    劉備奪取益州之後,又佔據了漢中,做起了漢中王。關羽此時乘勢進攻襄陽,沒有想到後方荊州被呂蒙抄了窩。關羽襄陽兵敗,一路敗走麥城,最後腦袋也被東吳端走了。

    後來,張飛見二哥被東吳端了腦袋,天天嚷著要替二哥報仇。劉備這邊又沒了動靜,脾氣更加暴躁,肆無忌憚的鞭笞身邊計程車卒,最後也被部屬范姜、趙達砍了腦袋,送到東吳。由此,劉備再也坐不住了,傾全國之力大舉進攻東吳。對此,朝中大小官員無不憂心忡忡。東吳百官也是盡皆失色,先是東吳使者,諸葛丞相之兄諸葛瑾,曉之以義:“臣請以輕重大小之事,與陛下論之:陛下乃漢朝皇叔,今漢帝已被曹丕篡奪,不思剿除;卻為異姓之親,而屈萬乘之尊:是舍大義而就小義也。中原乃海內之地,兩都皆大漢創業之方,陛下不取,而但爭荊州:是棄重而取輕也。天下皆知陛下即位,必興漢室,恢復山河;今陛下置魏不問,反欲伐吳:竊為陛下不取。"

    先有趙雲苦諫:“國賊乃曹操,非孫權也。今曹丕篡漢,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圖關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討凶逆,則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若舍魏以伐吳,兵勢一交,豈能驟解。願陛下察之。”見劉備不聽,又諫“漢賊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願以天下為重。”此時的劉備一心只圖報關、張之仇,“不報此仇,雖有萬里江山也不為貴。”因此,根本聽不進趙雲的諫言。既而又有學士秦宓的伏地死諫:“陛下舍萬乘之軀而徇小義,古人所不取也,願陛下思之。 ”劉備對秦宓的勸諫不但不聽,還要左右武士推出斬之,後因眾官告免,改為“暫且囚下,待朕報仇回時發落”

    綜合以上的勸告,概括起來就是一個意思。你劉備不是一心一意要匡復漢室嗎?你要匡復漢室,那麼最大的仇人是曹丕,他今天已篡奪大漢帝位,你應該集中力量征剿曹丕,這是大義,也是大勢,更是大事。你卻棄大義而不顧,屈萬乘之身去報私仇,這是舍大義取小義。趙雲說的更明白的是舍公仇,報私仇。秦宓說的更直接“不從臣言,誠恐有失”,劉備於此置若罔聞,已是“朕意已決,無得再諫”。由此,劉備匡復漢室的真實動機昭然若揭,以“匡復漢室”為幌子,掩蓋他爭霸天下的野心。

  • 6 # 親一

    1,先說漢獻帝還是漢獻帝的時候,劉備對漢獻帝的態度,當時名以上,漢獻帝還是天下共主,所以劉備方面的很多將領的官職都上表了的,太多了,我就不舉例了,當時打下漢中,劉備的一眾將領中想讓劉備登基,但是劉備死活不答應,最後被諸葛亮說服,先進位漢中王吧,所以表現上,劉備對漢室還是當回事的,比孫權強一點,

    2,再說,曹丕篡漢,漢獻帝退位後,劉備被迫稱帝,立國號為漢,而且還在積極的北伐,想要中興漢室,只不過受到綜合實力的限制,諸葛亮的數次北伐還有姜維的數次北伐都沒有成功,姜維甚至要戰敗投降了,還在想著怎麼翻盤,劉備的手下們肯定是受到了劉備的影響的,所以漢獻帝退位後,劉備還是想著中興漢室,這個時候不是漢獻帝的劉了,而是自己這個劉了

    3,最後,肯定會有人說:王莽謙恭未篡時,就好像曹操一樣,我這裡說,如果,僅僅是如果,劉備方面即使不小心成功的統一了,他也會和曹操一樣,不會把皇位讓給漢獻帝的子孫了(漢獻帝的長孫一直活到了司馬炎篡魏)因為就算他自己想答應,他手下的將領也不會答應,就好像趙匡胤黃袍加身,韓林兒瓜洲沉船,你能說,這就是趙匡胤和朱元璋自己的意思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收穫春筍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