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凱恩斯
-
2 # Roseview財經
美聯儲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央行,因為它並不是美國政府直接管轄,美國是三權分立的國家,很多人說美聯儲是私人機構,其實美聯儲是既不是完全的政府央行,也不是私人銀行,它是獨立於美國政府和地方洲政府之外的第三方機構,受國會監督和控制,其中緣由要從美國曆史說起。
美國的發展,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幾大家族推進和建立的,洛克菲勒、卡內基、阿斯特、福特和摩根,央視有個不錯紀錄片――《美國商業傳奇大亨》,通過幾大家族講述美國的建立和成長,某種意義他們推動了美國前進的車輪。當然銀行也是他們商業帝國的一部分,很多州立銀行和投行都有他們的身影,美國曆史發展中,總統的更迭背後,少不了背後大財團的支援,彼此依附彼此扶持,但是那時候並未出現現在的美聯儲,而是美國曆史上失敗的所謂第一銀行,第二銀行,它們實際掌控在大財閥手中,更具商業銀行性質,而且州立色彩鮮明,最後國會關閉。
伴隨著美國政府和州政府的彼此明爭暗鬥,一直到1907年發生金融危機,財閥和政府都受到波及,雙方意識到需要有一個央行來維護金融市場安全和穩定,經過不斷的爭論和協商,美聯儲在1913年才正式成立。
為什麼時隔幾年呢?因為一方面財閥不想聯邦政府權利過大,威脅自己利益,而聯邦政府也不想央行被少數利益集團左右,於是雙方互相滲透,一起成立了現在的美聯儲,由7名聯邦儲備局政協委員和12位地方聯儲主席,主席由總統提名,這是彼此權衡後的選擇。由美國政府和州立銀行共同控制,州立銀行背後就是財團,一直活躍在幕後。美國總統競選花費相當高額,川普和希拉里當時競選總統花費高達50億美元,所以這是相當費錢的,而背後的資助者當然希望可以代表本身利益,財閥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競選者支援,這本身也是一種政治投資。
-
3 # 夢鬱CN
1913年,經過與美國政府一百多年的激烈較量,國際銀行家終於達到了他們的目的,徹底控制了美國的國家貨幣發行權。美國的美元霸權,設計了一個美華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對少數人的負債,實際上是:美聯儲股東的少數人用負債奴役了整個世界。美元就是一張人民對銀行家的欠條。這樣,世界創造了多少財富,都是沒有意義的,不是人民的。
威爾遜總統在去世之前,他承認自己在美聯儲問題上是被欺騙了,他內疚地表示:我無意之中摧毀了我的國家。
是的。1913年的這個《美聯儲法案》,也給世界人民帶上了永久的桎梏和枷鎖。這個,比《1984》更為恐怖。詳情請閱讀《美聯儲的秘密》。該書是英語世界被禁時間最長的一本書。
-
4 # 建章君
不要訛傳了!美聯儲是美國政府機構,不是什麼私營部門!
根據美聯儲披露,2017年向美國財政部上交了總額為802億美元的利潤,2016年則上交了915億美元。請問:美國哪個私營部門需要每年向美國財政部上交這麼多利潤的?
美聯儲是按照美國1913年透過的《聯邦儲備法案》設立美國的政府機構,執行中央銀行的職能。只不過不屬於白宮直接管理,而是與環境保護署、聯邦勞工關係管理局等機構一樣,屬於一種特殊的美國政府機構,稱為獨立管制機構!
美國獨立管制機構是美國國會透過法律命令設定的組織上獨立的政府機構。法律規定它不僅擁有行政權,而且具有委託立法權和委託司法權。
獨立管制機構也分聯邦級與州級,目前美國聯邦級別的獨立管制機構有50多個。
美國聯邦獨立管制機構,其領導機關委員會成員都是由總統任命的,美聯儲也不例外。只不過在任期內總統無正當理由不得撤換。
所以,美聯儲是一個政府部門內部的獨立實體,不屬於任何一個私營部門。美聯儲服從於包括資訊自由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和隱私法(Privacy Act)在內覆蓋聯邦機構而不是私營公司的法律;同時國會給予美聯儲自治的權利以保證其獨立於政治壓力之外行使職責。
也就是說,美聯儲的控制方式是:運營根據專門的聯邦法律體系,領導機關成員由總統任命,同時受國會監督。
美聯儲成立的本末由來上個世紀初,由於頻繁爆發的金融危機,美國公眾意識到放任自流式的金融市場存在很大問題,必須成立一個機構對金融市場進行適當監管。
1907年金融危機結束後,美國參議員尼爾森·奧爾德里奇(Nelson Aldrich)組織了一個委員會,專門負責調查金融危機的成因以及教訓。奧爾德里奇花了將近兩年時間考察歐洲國家的中央銀行,隨後起草了被稱為《奧爾德里奇計劃》的提案,主張美國應該模仿歐洲國家成立一個統一的中央銀行。
但是《奧爾德里奇計劃》受到許多議員的強烈反對。作為共和黨人的奧爾德里奇擔心聯邦政府權力過大,在《奧爾德里奇計劃》中擬設立的中央銀行各種角色都是由私人銀行扮演,而不是屬於政府機構。
奧爾德里奇其實想復興的是美國建國初期“美國第一銀行”和“美國第二銀行”的做法。這兩家銀行作為私人銀行,曾經起到準中央銀行的作用,但是各自都只經營了20年,後來沒有再獲得美國國會同意繼續經營的牌照。
奧爾德里奇本人和摩根大通的創始人摩根關係非常密切,女兒則嫁給了美國超級富翁洛克菲勒唯一的兒子小洛克菲勒。於是許多人強烈懷疑奧爾德里奇的目的。今天說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是私人銀行的訛傳大概都是從此開始的。奧爾德里奇對這些指責也有口難辯。
民主黨人威爾遜於1912年當選了美國總統,威爾遜認為《奧爾德里奇計劃》的整體框架還是存在很多優點的,但需要認真修改才能實施。在威爾遜總統支援下,參議員歐文和眾議員格拉斯以《奧爾德里奇計劃》為藍本,在1913年另行起草了《聯邦儲備法案》。
《聯邦儲備法案》中對美聯儲的機構設定的確與《奧爾德里奇計劃》非常相似,但是兩者有重大差別:
沒有最後實施的《奧爾德里奇計劃》把美聯儲完全定性為一個私人機構;
而《聯邦儲備法案》把華盛頓的聯邦儲備局定性為聯邦政府機構,雖然美聯儲的12個聯邦儲備銀行被定性為更接近於私營部門的非營利性機構。
我們要注意,美聯儲是不能分紅的,這一點也充分說明其本質不是私營機構。美國的全國性私人商業銀行成為美聯儲股東是強制性的,說白了就是大家都必須交會員費,美聯儲擁有美國3000多家會員銀行作為其股東。其實這跟其他國家的商業銀行與中央銀行的關係,沒有本質不同。
美聯儲的會員銀行分兩種,一種是全國性銀行,強制入會,另一種是州內銀行,自願入會。但無論哪一種會員,都必須是美國銀行,外國銀行不行!
美聯儲每年94%以上的利潤是要上交美國財政部的,比如2017年就向美國財政部上交了802億美元的利潤。剩餘部分用來維持美聯儲自己的開支。
美國政府中的獨立管制機構在美國政府當中大大小小的各種獨立機構中,美聯儲基本上是屬於規模最大一級的。規模屬於最大還有比如環境保護署、聯邦勞工關係管理局等,都各有 1萬多名工作人員;比較小的如聯邦海事委員會核管制委員會一般也有300多名工作人員。其運作機制都是由專門的法律規定的。
也就是說,美國聯邦的行政權並非由白宮壟斷,而是進一步被許多獨立管制機構所分割的。
-
5 # 螞蟻聊股市
美聯儲其實是美國的央行,因為美國是全球經濟的龍頭,所以美聯儲其實是全球的央行。
美國是一個三權分立的國家,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分立且制衡;其實美國在開國之初,是沒有美聯儲的,也就是不設央行,隨後出現了老摩根操控整個金融的壟斷現象,老摩爾跟美國政府為敵,隨後美國白宮意識到這種問題才設立美聯儲作為美國的央行。
誰掌控美聯儲?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委員會。這裡面集中了美國最牛的人,其實美國也是精英掌控國家。美聯儲理論上是私有制,所以美國總統能干涉嗎?能決定誰做美聯儲主席嗎?是不可以的。
但是大家都要相信一點,美聯儲主席和美總統基本上都是為了本國好,所以進場吵架,但是出發點是好的。
-
6 # 水滸商學院
究竟是誰操控美聯儲?這個問題很容易引出陰謀論,也就是幾個大的金融家族掌握著全球的經濟命脈,比如盛傳一時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和共濟會的那些事,據說他們是美聯儲的實際操縱者,但事實上,這個家族和這個團體壓根沒有這麼大的能量。
如果我們回溯美聯儲創立之初的股東,是這樣的:美聯儲紐約銀行是美聯儲系統的實際控制者,它在1914年5月19日向貨幣審計署報備的檔案上記錄著股份發行總數為203053股,其中:
洛克菲勒和庫恩雷波公司所控制的紐約國家城市銀行,擁有最多的股份,持有3萬股。
J.P.摩根的第一國家銀行擁有1.5萬股。
當這兩家公司在1955年合併成花旗銀行後,它擁有美聯儲紐約銀行近1/4的股份。
保羅.沃伯格的紐約國家商業銀行擁有2.1萬股。
羅斯柴爾德家族擔任董事的漢諾威銀行擁有1.02萬股。
大通銀行擁有6000股。
漢華銀行擁有6000股。
這些公司最初一共有4成的美聯儲股票。而且,美聯儲設計了一套很嚴密的權力架構,確保任何私人利益都不能干涉其獨立運作。
人事制度美聯儲由在華盛頓的聯邦儲備局和分佈美國各地區的12個聯邦儲備銀行組成。美聯儲主要的貨幣政策由聯邦儲備局委員和聯邦儲備銀行的主席共同參與制定。以避免決策權過於集中在少數幾個地區(如華盛頓和紐約)。
聯邦儲備局的7名執行委員由主席、副主席及其他5位委員組成。這7名執行委員必須全部由總統提名,經過參議院確認後才能上任。《聯邦儲備法案》規定這7名執行委員的任期需要間隔兩年。因此在美國總統4年的任期內最多隻有兩個執行委員的任期結束,大大降低了總統對執委名單的控制。美聯儲主席和副主席由總統提名,但和其他部長級人選一樣,也必須經過參議院批准才能上任。一旦上任,主席和副主席在任期內同樣不能被總統直接罷免,需要獲得參議院2/3的票數才能透過。
投票權方面:第一、7位美聯儲理事會執委和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擁有永久投票權外,其他4個席位則由剩餘的11個地方聯儲銀行行長輪流擔任。除去12位擁有投票權的委員之外,其他所有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都可以參加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討論會議,但是沒有投票權。
但是,即便這剩餘的4個席位,也並非是平均輪流分配的,具體的輪流分配方案如下:
第一票:由波士頓、費城、里士滿輪流;
第二票:由克里夫蘭和芝加哥輪流;
第三票:由亞特蘭大、聖路易斯和達拉斯輪流;
第四票:由明尼阿波利斯、堪薩斯城和舊金山輪流;
而紐約聯儲銀行行長和其他7位美聯儲理事會理事則擁有永久投票權,與上述輪流產生的4個投票席位共同構成12名擁有投票權的FOMC的委員。
美聯儲的降息加息的決策也正是這樣投票決定的。
小結
美聯儲擁有嚴密的人事結構和完善的管理機制,以確保其能做出不受政治和資本影響的獨立判斷。對央行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獨立性,美聯儲的獨立性是全球央行的翹楚和模範。當然,美聯儲的工作受到參議院的監督,但這種監督絕不意味著干涉。
-
7 # A股股龍
我來回答:美聯儲是由十二傢俬人聯邦銀行組成的,最大的是紐約聯邦儲蓄銀行,美聯儲主席是由十二家銀行選出來的,注意,美聯儲雖然也充當中央銀行的角色,但和華人民銀行是不同的,美聯儲是私人銀行,不太受控於美國聯邦政府,直接受控於美聯儲背後的大財團,美國總統也沒權指定美聯儲主席人選。不過美聯儲在制定政策在一定程度也會考慮聯邦政府的政策。這個背後的關係很複雜,多看些有關美聯儲歷史的書就會漸漸明白。
-
8 # 小張金融勁爆
美聯儲是美國的私人中央銀行嗎?美聯儲的幕後操控者是,羅斯切爾德家族嗎?
在金融界,羅斯切爾德家族確實是名譽最高。但是一個家族能掌握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嗎?根據我相關資料的查詢
美聯儲並非是一個銀行,是多個加盟銀行聯合起來的一個組織,相當於一個政府和民間合作機構。
美聯儲在職能上是美國中央銀行 負責美國外匯和印鈔還有管理等中央銀行相關的權益。
華爾街的七位大腕,J.P.摩根、詹姆斯·希爾、喬治·貝克、約翰·洛克菲勒、威廉·洛克菲勒、詹姆斯·斯蒂爾曼(國家城市銀行Quattroporte)、雅各布·希夫(庫恩雷波公司))是建立美聯儲的真正幕後推動者。
他們之間及其與歐洲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秘密協調,最終建立了英格蘭銀行在美國的翻版。所以不僅僅是羅斯切爾德家族在操控掌握國家的經濟命脈。
回覆列表
美聯儲是美國央行,很多人一定以為他存在幾百年了,其實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07年金融危機,1907危機純粹就是流動性危機。那次危機是源於金融業務種類擴張,大量的信託業務開展,而在經濟回落的時候,銀行遭受了擠兌,信託大量倒閉。流動性緊張的恐慌蔓延開來。那一次JP摩根的摩根最後出手緩解了流動性。
危機之後,大家就開始想應對方法。總不能將穩定銀行業的任務一直交給國際寡頭比如JP摩根。所有防止風險的方法,實際基本上也就那麼幾種,一種是靠監管,靠自覺是不行的,金融市場參與者為了錢會放棄道德,從而出現道德風險。另一種就是三國時期曹操用過的,鐵索連舟。把所有銀行透過一個儲備法案連線起來,當有一兩家銀行出現危機,那麼用儲備的流動性解決。你是否看到了特別提款權SDR的影子,不管如何創新,金融行業面對風險的手段都是泛善可陳,非此即彼。
於是1913年就出現了《聯邦儲備法案》,大銀行組織個董事會,全美國其他銀行大大小小都是股東,然後日常的董事會解決一切問題。
實際上在美國曆史上對於是否需要央行這個問題至少吵了100年,因為各州都是聯邦體制進入的,也就是說政權比較鬆散,所以一直以來大家都不想要一個權力巨大的美聯儲,在美聯儲之前建立統一央行的努力失敗了兩次(費城在之前一直是反對中央銀行體系的中堅力量)。直到1929年,美聯儲還是個擺設,就是用來建儲備的。
1929,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金融危機來了,美聯儲按部就班,按道理是作為儲備機構,你要救援銀行,但是危機實在太多了,銀行倒閉了,老百姓儲蓄也沒了。老百姓受到傷害,於是呼籲兩件事:第一,政府要管管這些銀行,別讓他們把我們的儲蓄敗光了。第二,主管部門是幹什麼吃的?事情很簡單,看來看去,美聯儲算是主管部門。
結果當然是美聯儲許可權進一步擴大,雖然過會依然把持著美國債務上限,但是美聯儲履行職責變得更加主動,稍微動一動,比如08年,就開始直升機撒錢。因為很簡單,1929年的錯誤大家都不想再犯。
而若論美聯儲誰控制的。就是全美銀行業,當然這麼多的銀行,大家七嘴八舌也說不出個結果,所以就是大銀行家把持的。有人可能覺得投票權是挺民主的,但實際上,會議還是會存在意見領袖,這些人最終主導會議判斷。
美聯儲由在華盛頓的聯邦儲備局和分佈美國各地區的12個聯邦儲備銀行組成,採用的是聯邦政府機構加非營利性機構的雙重組織結構。但現實是政府並沒有太多的干預許可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