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落霞孤鶩i

    9.作者開頭說“其實我們所知道的也只是膚表的事件而不是刻骨的感覺”,這句話在行文結構上有什麼作用? (4分)

    10.結合原文,賞析文中畫線的兩個句子。(4分)

    (1)父親形容香椿在醃製的過程中竟會“呼嚕——呼嚕——”流汁。

    (2)我們,那個時候……讀了總理的書……覺得他講的才是真有道理……

    11.從全文來看,簡要概括作者所寫的父親性格特點。(4分)

    12.作者以“不識”為題,如果把題目改給“回憶父親”好不好?試加以比較分析。(6分)

    參考答案:

    9.(4分)引起下文對父親的追憶;(2分)與後文寫認識到沒有誰可以徹底認識一個人相呼應。(2分)評分標準:意思對即可,踩點得分;其他答案,酌情給分。

    10.(4分)(1)透過寫父親用象聲詞形容家鄉香椿醃製過程,生動表現出父親對故土的懷念,讓父親的形象更加親近有趣。(2分)(2)寫父親說話的時斷時續,意猶未盡,更加突出父親年老的形象;表現父親對敬仰者的信任與追隨的精神品質。(2分)評分標準:意思對即可,踩點得分;其他答案,酌情給分。

    11.(4分)學習勤奮上進,懷念故土,對人或事死心塌地,性格能夠變通。(每點1分)評分標準:意思對即可,踩點得分;其他答案,酌情給分。

    12.(6分)“不識”作為行文的主線(或“線索”)貫穿全文,引起讀者的思考;(2分)作者由“不識”到認識,是逐步理解父親,對父親的情感加深的過程;(2分)若以“回憶父親”為題,則顯得平淡無奇,沒有“不識”具有的發展性的推動功能。(2分)評分標準:意思對即可,踩點得分;其他答案,酌情給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水黑魚怎麼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