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舟派海鮮
-
2 # 平陽郡小汪
黃鱔苗即鱔魚的幼仔,亦稱羅鱔、蛇魚、血鱔、常魚、長魚。那麼黃鱔苗一般多少錢一斤呢?怎麼養才能長的又快又好呢?據安徽黃鱔養殖戶廖師傅透露,現在市面上的黃鱔苗每斤在20元到35元左右,具體有多少尾跟月齡有關,一般每公斤鱔魚苗可長成5—10公斤成鱔,能否做到科學規範的選苗、下塘、馴食等將直接決定黃鱔養殖效益!
一、選苗:
深黃大斑鱔是首先鱔種,背部和兩側分佈不規則褐黃色大斑,適應能力強,生長速度快;土紅大斑鱔體色土紅,屬於優質鱔種,但數量較少;淺黃細斑鱔是當前主要養殖品種,生命能力強,生長速度居中;青灰、淺黑色鱔魚適應能力弱,生長速度慢,儘量不要選用。
二、放苗前池塘準備:
1、水草處理:將水草放置到岸邊,使用二氧化氯進行水草消毒,清除螺螄、鯽魚卵等雜物;每個網箱水草覆蓋面積50%。
2、穩定水質:放苗前7-10天,使用海聯科3101(5畝*米/包)+3301(10畝*米/包)+磷肥(10斤/畝*米)。
3、解毒處理:放苗前1-2天,使用海聯科3201(5畝*米/包)全塘潑灑。
三、放苗操作
1、帶水運輸,溫度在10度以下操作,運輸時每立方米水體用2瓶蓋海聯科3502,抗應激增加運輸耐受性;
2、浸泡消毒每50斤黃鱔苗種使用1瓶蓋聚維酮碘帶水消毒,剔除病苗,消毒時間15分鐘即可;
3、黃鱔有以大欺小的習性,為避免爭奪食物、提高開口率,將不同規格的苗種分級處理,投放到不同的網箱;
4、放苗後潑灑海聯科3502(2畝*米/瓶),抗應激。
四、投餵馴食:
1、馴食是為了提高黃鱔的開口率,在這期間需要透過刺激性較大的食物,達到誘食的目的,比如紅蟲、蚯蚓、白鰱。
2、放苗2-3天不餵食,水體潑灑海聯科3502(1畝/瓶),減低黃鱔的應激反應,減少上草死亡。
3、前期主要以馴食為主,然後慢慢增加投餵,6月控制在5點左右,7月慢慢增加到10點左右;投餵量根據黃鱔攝食情況而定,切忌多投導致餌料殘餘,以免破壞水質。
4、馴食過程使用海聯科3103(40斤飼料/瓶)+3505(40斤飼料/袋)投餵,5天一個療程,修復肝臟功能以及增加腸道韌性與厚度,促進飼料消化,大大提高黃鱔開口率。
五、網箱除臭:
1、食臺發臭的主要原因是殘餌、糞便、動植物屍體、網箱底部腐殖質等積累過多,極易產生有毒有害的硫化氫、甲烷、氨氮、亞硝酸鹽等,影響鱔魚攝食
-
3 # 魯西南磊子
首先,種苗的選購一定要注意品質。很多時候一些農戶都是在附近直接購買一些別人抓取的野生的黃鱔的種苗,都不會去大規模購買外地的種苗,有的時候有人會說使用人工養殖,規模化產量,品質也很好,這樣的說法都是錯誤的,因為現在還沒有實現大規模的人工養殖,所以這樣額說法都是錯誤的,最終可能會讓我們損失更多,價格也不低。
第二,在養殖的時候應該瞭解它的獨特習性。很多時候農戶都會根據自己養殖其他魚類的一些經驗來養黃鱔,那就錯誤了,因為它的習性還是比較特別的,這也是它比較難養殖的一個原因,大家千萬不要用傳統的做法來養,最終可能讓你損失很多。如果有可能的話可以瞭解一些專業的養殖技巧,這樣給我們帶來的收益還是比較高的。
第三,應該注意適當的進行分類。在養殖的時候不要將很多的大小不均勻的個體放在一起養殖,有的時候出現大的吃小的,這樣就會浪費我們的種苗,還有就是一些小種苗可能一直都吃不到飼料,這樣生長的速度就會很慢,對飼料還有養殖資源的浪費也會比較明顯。更多的時候大家應該注意進行分類,確保不同大小還有不同品質的放在一起,能夠更快速的生長,而且這樣的生長環境以後銷售的時候品質統一價格也更好。
第四,應該注意環境要求很不一樣。它養殖的時候對環境有比較高的要求,農戶很多時候容易忽略,就容易引起疾病發作,最終死亡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多的。例如有的時候水池的深度不要過甚,有的時候它可以到水面上進行呼吸,更加方便一點,一般在二十釐米左右就可以,還有就是水質一定要清澈乾淨一點,這樣對於他的生長有幫助,如果出現肥水,就很容易出現發病等危害,還有就是水草在表面可以遮擋Sunny。
-
4 # 大太陽火辣辣
我覺得要想黃鱔生長速度快,主要在養殖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1:優選黃鱔品種,進行自繁自養
黃鱔可以分為黃色、灰色、金色、黑色四種,其中黃色的生長較快,而黑色及灰色的生長比較緩慢。在黃鱔繁殖的季節,創造模仿黃鱔生活在小水溝中的自然環境,讓挑選的黃鱔以每平方米6至10條的密度在這個自然環境中自然繁殖,待鱔苗孵化出10天后,將鱔苗移入專用池培育。採用自繁自養,黃鱔的成活率、生長速度、馴化程度比野生黃鱔的都要高出很多,適宜規模發展。
2:採用雄化技術,加速黃鱔生長。
黃鱔有獨特的性逆轉特性——初期為雌性,後期轉變為雄性。黃鱔在雄性階段平均比雌性增重快30%以上,而黃鱔的雌性階段可長達2年以上,嚴重製約著黃鱔的育肥。為此,可在幼苗(長約5釐米左右) 即開始在飼料中拌入“轉性激素”,使其不經過生長緩慢的雌性階段而直接轉化為雄性。
-
5 # 啊俊農場
由於商品鱔售價較高,市場前景看好,故近幾年各地掀起了養鱔的熱潮。然而,由於養殖技術落後、黃鱔成活率低、生長速度慢,許多養殖戶效益低下甚至虧損。筆者從事多年的黃鱔養殖和技術指導工作,現結合令黃鱔日均增重1克以上的實踐操作經驗,淺談如何加快黃鱔的生長速度。
一、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2、水環境:主要包括水溫、水深和水質3個方面。①水溫。快速養鱔應儘可能保持水溫在21-28℃之間;②水深。黃鱔養殖水體不宜太深。實踐證明,鱔池適宜水深在5-20釐米不等。但也可培植大量人工水草,支撐黃鱔身體在深水池或無土網箱中正常生活和快速生長;③水質。黃鱔適宜在無汙染、溶氧豐富的水體棲息生長,水質透明度為25-40釐米,pH值為6.5-7.5,溶氧大於5毫克/升;④氣溫。近水面的氣溫不宜超過28℃,否則會影響黃鱔的正常呼吸。解決方法是大量種植水草和搭遮蔭棚。
二、科學放養
1、選擇優質苗種:快速養鱔應選擇體色深黃有大黑斑、無病無傷、敏感、爭逃力強的種類。
2、合理密養:據筆者經驗,常規養殖,每平方米放養規格約50克的個體,密度為2千克左右最為合理。同時,池埂多(如埂溝式鱔池)、水草多、換水方便、排汙徹底的鱔池放養密度可增大;相反則應減少。黃鱔規格大、放養總重可增加;規格小,放養總量應減少。有養殖經驗的放養密度大;無經驗者放養密度小。
3、大小分級分池:大小鱔同池或同網箱混養,整體增重倍數低,即整體生長速度慢,效益差。一般收購的“統貨”,至少要分三個以上的等級飼養,分的等級越多,越利於養殖和整體快速增重。
4、適時分養:隨著養殖生長,同池或同網箱中黃鱔個體出現大小差異,而且懸殊不斷加大。當大小個體相差1.5倍以上時,小個體即開始不敢與大個體爭食而導致營養缺乏,生長速度減緩,消瘦衰竭至發病,最後死亡。因此,在養殖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有條件的要及時分養。
三、投餵質優量足的餌料
1、餌料品種:人工養鱔投餵的餌料可分為三大類,即活餌、鮮餌和配合餌料。就人工養殖的生長速度來說,在活餌中,投餵蚯蚓、蠅蛆生長速度最快;在鮮餌中,投餵動物肝臟生長速度最快;在配合餌料中,因配製成份和加工技術不同而生長速度各異。
2、餌料加工:投餵時帶硬殼和大塊的鮮餌必須先加工:螺殼要敲碎,蚌殼要剖開並將肉切碎,鮮魚畜禽內臟要切碎至黃鱔張口即可吞入的大小。鮮料也可用絞肉機絞碎成糊狀,與其它料拌合加工成混合餌料投餵。粉狀配合餌料或自配混合料,可用機械或手工加工成條狀或顆粒狀投餵。
3、投餵方法:黃鱔馴喂到正常吃食後,每日投餌1-2次,水溫18℃以下,每日投餌1次;水溫21-28℃,每日上午和傍晚各投餌1次。一般日投鮮餌量為鱔總量的3-10%,配合料為2-5%。鮮料以在1小時、配合料以在半小時內吃完為度。
四、以防為主消除病蟲害
1、樹立防重於治的思想觀念,把每項預防措施落到實處;因黃鱔一旦發病,較難治癒,嚴重的可導致死亡,即使能控制病情,也會影響正常生長。
2、採取綜合措施,控制和消滅病原體,切斷傳播途徑。①科學建場:選擇水源好、光照充足、背風向陽、環境安靜、不旱不澇的養鱔場。外部環境和鱔池本身進排水各自獨立、進水流暢、排汙徹底,鱔池大小、佈局、深度、數量及其它生產管理設施等“內部”條件配套;②搞好放養前鱔池的清汙和消毒;③引用無病無害水源;④苗種、餌料、工具消毒;⑤定期投餵藥餌和消毒水體。3、儘量不用刺激性大的藥物,如使用漂白粉、甲醛等刺激性藥物在短期內會影響黃鱔的正常吃食,延緩黃鱔生長時間,故應儘可能尋找替代藥物。
-
6 # X顏麝X
黃鱔是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在自然條件下,主要攝食小魚、小蝦、小河蚌、小螺螄、昆蟲以及大型浮游動物如枝角類、橈足類、輪蟲類等,併吞食小青蛙、小蝌蚪,有時也吃一些浮萍、茭瓜、絲狀藻等。人工養殖黃鱔,主要以蚯蚓、蠅蛆、小魚蝦、動物內臟、屠宰下腳料、配合飼料以及麩皮、米飯、米糠、豆餅、豆腐渣和瓜果皮等新鮮飼料來喂,且不可投餵腐敗變質的飼料。最好將動物性飼料和植物性飼料粉碎後混合加工成顆粒飼料來喂。顆粒的大小要根據黃鱔的大小而定,一般以一口能吞進去為宜。黃鱔攝食方式為啜吸式,食物不經咀嚼就吞入腹中,遇到比較大的食物,黃鱔咬住後常以旋轉身體的方式來咬斷食物。在黃鱔攝食旺季,如飼料缺乏時,黃鱔也會殘食比自身更小的黃鱔。因此,放養時,要選擇大小規格一致的鱔種,切忌大小混放。
1、食性
黃鱔為肉食性兇猛魚類,喜食新鮮活餌。在自然條件下,主要捕食蚯蚓、蝌蚪、小魚、小蝦、幼蛙、落水的蚱蜢、蠅蛆及其它各種水生、陸生昆蟲,也攝食枝角類、橈足類等大型浮游動物。
2、攝食方式
黃鱔由於視力退化,又多在夜間活動,主要靠嗅覺覓食。當食物接近嘴邊時,張口猛力一吸,將食物吸進口中,所以黃鱔吃食時總是發出“扎扎”的響聲。黃鱔以噬食為主,食物不經咀嚼就嚥下,遇大型動物時先咬住,並以旋轉身體的辦法,將食物一一咬斷,然後吞食。黃鱔攝食動作迅速,攝食後即以尾部迅速縮回原洞中。在飼料不足的情況下,黃鱔有自相殘食的習性。黃鱔耐飢餓,長期不吃食也不會死亡。在夏季活動旺盛時,攝食量雖大,仍耐飢,但體重會明顯減輕。黃鱔一旦習慣於某種餌料後,就很難改變。
黃鱔喜食餌料主要有蚯蚓、蠅蛆和黃粉蟲,可利用小塊零星荒地、庭院邊角地和廢舊溝塘,經過施畜禽糞肥,利用屠宰場的下腳料,輔以麩皮、糟渣等來培養。同時培養陸生動物性飼料,主要為鱔蚓合養等,使蚯蚓、蠅蛆和黃粉蟲等三種動物性飼料量佔飼料總量的6
回覆列表
1、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1)隱蔽的棲息介質
①便於黃鱔自由活動、“立柱”出水呼吸和自由攝食。
②營造和保持適宜的溫度條件。
④可以分散群體密度。
另外,有土養殖時採用埂溝相間式較為理想;無土網箱養殖時,繁密的水草必須充滿全網箱。
(2)水環境
主要包括水溫、水深和水質3個方面。
①水溫。快速養鱔應儘可能保持水溫在21~28℃之間。
②水深。黃鱔養殖水體不宜太深。實踐證明,鱔池適宜水深在5~20釐米不等。但也可培植大量人工水草,支撐黃鱔身體在深水池或無土網箱中正常生活和快速生長。
④氣溫。近水面的氣溫不宜超過28℃,否則會影響黃鱔的正常呼吸。解決方法是大量種植水草和搭遮蔭棚。
2、科學放養
(1)選擇優質苗種
快速養鱔應選擇體色深黃有大黑斑、無病無傷、敏感、爭逃力強的種類。
(2)合理密養
據筆者經驗,常規養殖,每平方米放養規格約50克的個體,密度為2千克左右最為合理。同時,池埂多(如埂溝式鱔池)、水草多、換水方便、排汙徹底的鱔池放養密度可增大;相反則應減少。黃鱔規格大、放養總重可增加;規格小,放養總量應減少。有養殖經驗的放養密度大;無經驗者放養密度小。
(3)大小分級分池
大小鱔同池或同網箱混養,整體增重倍數低,即整體生長速度慢,效益差。一般收購的“統貨”,至少要分3個以上的等級飼養,分的等級越多,越利於養殖和整體快速增重。
(4)適時分養
隨著養殖生長,同池或同網箱中黃鱔個體出現大小差異,而且懸殊不斷加大。當大小個體相差1.5倍以上時,小個體即開始不敢與大個體爭食而導致營養缺乏,生長速度減緩,消瘦衰竭至發病,最後死亡。因此,在養殖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有條件的要及時分養。
3、投餵質優量足的餌料
(1)餌料品種
人工養鱔投餵的餌料可分為3大類,即活餌、鮮餌和配合餌料。就人工養殖的生長速度來說,在活餌中,投餵蚯蚓、蠅蛆生長速度最快;在鮮餌中,投餵動物肝臟生長速度最快;在配合餌料中,因配製成份和加工技術不同而生長速度各異。
(2)餌料加工
投餵時帶硬殼和大塊的鮮餌必須先加工:螺殼要敲碎,蚌殼要剖開並將肉切碎,鮮魚畜禽內臟要切碎至黃鱔張口即可吞入的大小。鮮料也可用絞肉機絞碎成糊狀,與其它料拌合加工成混合餌料投餵。粉狀配合餌料或自配混合料,可用機械或手工加工成條狀或顆粒狀投餵。
(3)投餵方法
黃鱔馴喂到正常吃食後,每日投餌1~2次,水溫18℃以下,每日投餌1次;水溫21~28℃,每日上午和傍晚各投餌1次。一般日投鮮餌量為鱔總量的3%~10%,配合料為2%~5%。鮮料以在1小時、配合料以在半小時內吃完為度。
4、以防為主消除病蟲害
(1)樹立防重於治的思想觀念,把每項預防措施落到實處。
因黃鱔一旦發病,較難治癒,嚴重的可導致死亡,即使能控制病情,也會影響正常生長。
(2)採取綜合措施,控制和消滅病原體,切斷傳播途徑。
①科學建場。選擇水源好、光照充足、背風向陽、環境安靜、不旱不澇的養鱔場。外部環境和鱔池本身進排水各自獨立、進水流暢、排汙徹底,鱔池大小、佈局、深度、數量及其它生產管理設施等“內部”條件配套。
②搞好放養前鱔池的清汙和消毒。
④苗種、餌料、工具消毒。
⑤定期投餵藥餌和消毒水體。
(3)儘量不用刺激性大的藥物。
如使用漂白粉、甲醛等刺激性藥物在短期內會影響黃鱔的正常吃食,延緩黃鱔生長時間,故應儘可能尋找替代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