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好萌啊

    1.戰爭主要打的是後勤保障和糧草。長平之戰打完以後已經養不起這二十萬降卒了。秦國的國庫空虛,已經沒有糧食來養活著二十萬降卒。況且不是自己國家的人養在身邊跟定時炸彈一樣。

    2.主要是怕著二十萬人譁變。二十萬趙華人如果聯合在一起譁變的話,對秦國的統治將會是一場不小的震動。此時疲弱的秦國已經經受不住一場變故了,此時的秦國已經是奄奄一息,主要是休養生息。打敗趙國,統一隻是時間問題。

    3.坑殺降卒,對於人道主義來說卻是要接手強烈譴責的,但是有人背鍋就不怕了,這時候白起就得站起來背鍋。長平之戰後白起被稱為殺神。此時山東六國都已經懼怕秦國的虎狼之師,沒有一國能單獨抗衡秦國了,甚至後來鄰近的南韓、魏國對秦國俯首稱臣。

    尊上所述趙國這二十萬降卒必須死,沒有哪一個國家的戰爭是做慈善的。只有殺了這二十萬人來震懾天下。秦穆王的目的達到了。此後王翦再次攻打趙國的時候和李牧相持一年成立了滅六國的第二個國家,從此趙國不復從在。

  • 2 # 向陽花開7290

    長平之戰,20萬大軍繳械投降,一方面是因為趙括已經起了,軍隊失去了統帥,群龍無首。另一方面是因為秦軍起初答應了投降就不殺。

    但是,白起經過深思熟慮還是選擇殺死俘虜。一方面是戰略規劃的需要,白起的意圖是接下來就要直擊趙國都城邯鄲,一舉消滅趙國,如果這20萬俘虜不殺,即使留在秦軍中也不可能跟秦軍一條心去打母國,萬一臨陣倒戈更是麻煩。另一方面,20萬不是小數目,每天都需要糧草供給,負擔太重。最後最重要的原因是,秦國的軍功制度以殺敵數量來衡量,坑殺20萬趙軍,士兵們都有功可以立。

  • 3 # 花溪客

    《資質通鑑-長平之戰》記武安君曰“秦己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泰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乃攜詐而盡坑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驚關於白起坑殺降卒,史家眾說紛紜,爭論不休,而白起也被冠以“殺神”“人屠”之號,那麼白起是否非要處死這20萬(保守估計)趙軍降卒呢?我們為繞以下幾點展開分析:趙軍戰敗,雖說戰略指揮上有重大失誤,但最大的失敗是出在後勤上,長平之戰打了三年從廉頗堅守到臨陣換將由戰略堅守到戰略進攻,很多程度出於趙國後勤補給的壓力,這裡後勤補給不是指國內無糧而是運往前線這個環節出了問題,先秦時期主要靠水運或人畜攜帶,秦軍有黃河渭水而趙軍則要翻過太行山相比之下效率低了很多,同時更容易被秦軍截斷。秦聞馬服子將,乃陰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而王齕為尉裨將,令軍中有敢洩武安君將者斬。 趙括至,則出兵擊秦軍。 秦軍詳敗而走,張二奇兵以劫之。趙軍逐勝,追造秦壁。壁堅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萬五於人絕趙軍後,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但秦軍供給的壓力也非常大,供給線非常薄弱,而整個長平之戰僅僅為一個階段,再到後來的邯鄲之戰,供給線將被拉的很長很長,可以說白起收編20萬絕糧數日嗷嗷待哺的趙兵是很不現實的,弄不好就會把整個軍團搞崩潰。如果換作各位也不得不好好考量一下。其次,收編20萬趙軍是很大的隱患,此時秦之志不限於此,而是妄圖攻滅趙國,長平之戰後,秦分三路進發,白起親率大軍直指邯鄲,這20萬趙軍不論是遣回國內還是編入軍中都是很惱火的事情,因為趙國尚未滅亡,那就意味著要花很多很多的人力物力去管理去轉化,我認為秦國還沒有那麼多多餘資源。急需戰略威懾,當時形勢所逼,諸國和縱抗秦,秦國受到了很大的挑戰,此役過後四海皆懼,極大的鼓舞本國計程車氣,也為以後的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如果換作是你,我估計你也想不出什麼辦法來。人屠也罷,戰神也罷,自不過是戰爭時迫,非人之罪也。

  • 4 # 小白哥講歷史

    長平之戰的歷史背景:因為趙國接收了秦國的上黨郡,導致秦王大怒,發兵進攻趙國,並不斷在長平周圍誘擾趙國主帥廉頗,廉頗堅守不出,秦軍無可奈何。趙國把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在了長平,趙王希望速戰速決,因而不斷指責廉頗,廉頗依然堅守不出,秦國見趙國君臣不和,就利用金錢使人向趙王吹風,說只有趙國的趙括才能夠領導趙軍取得勝利,廉頗馬上就要向秦軍投降了。趙王信以為真,就用趙括代替了廉頗,可趙括雖然從小熟讀兵書,但沒有實戰經驗,屬於紙上談兵,對付身經百戰的白起,結果可想而知,趙括被白起算計,由於被圍困一個多月斷水斷糧,最後40多萬趙軍全部投降。白起將其中的240多個未成年放歸趙國,其餘全部坑殺。

    白起坑殺俘虜的原因:1秦軍長途奔襲,糧草供應困難,40萬人的俘虜加上秦軍的幾十萬人,吃飯都成問題,弄不好會發生兵變。2如果將俘虜全部放回,40萬人就會馬上重新武裝起來,將來想要再次斬殺就難上加難了。3如果全部帶回秦國,人員眾多,無法安置,並且可能迴帶來別的隱患。

    白起權衡利弊,用最簡單最殘忍的方法將投降俘虜全部坑殺,致使趙國國力大衰,只能坐以待斃。秦將白起的最後命運也不好,被小人陷害,最後被逼自殺,結束了自己殘暴的一生。

  • 5 # 景觀歷史

    長平之戰一開始是長達三年的對峙戰爭,後來秦趙兩國都花了大力氣在後勤保障上,但是趙國堅持不下去了,國內實在是沒有多餘的糧食去支援前線了。

    而秦國當時攻下巴蜀之地,又有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所以秦軍能搞到糧食,進而能繼續支援戰爭的需要。

    公元前290年,趙王急於求勝,不想再死耗下去,主要是國內實在支撐不下去了,秦人又散佈謠言說最害怕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為趙軍統帥。於是趙孝成王換下廉頗而改用趙括為將,隨後秦軍也秘密換上白起為將,趙括上任後 ,首先越過丹水主動出擊秦軍,三年的對峙戰,終於到了要決定勝負的時候了。

    由於趙括兵書裝了一肚子,但沒有實戰經驗,所以面對白起這個經驗豐富的軍事家很快就上了當。

    秦軍假裝敗逃,趙括得知後,立即率兵追趕,結果被白起分割包圍,經過四十幾天的突圍後仍沒有結果,趙軍主帥趙括也戰死沙場,二十萬趙軍全部降秦,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白起竟將趙軍全部坑殺,只留下了二百多個年紀尚小計程車兵放回去。

    白起殺降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①:投降幾十萬的趙軍吃飯是個問題 ,秦國當時雖然有巴蜀和漢中兩大糧倉,但供應這幾十萬降軍的吃飯還是很吃力的,畢竟他們光吃不幹,不可能去跟著秦軍去打自己的國家。

    ②秦軍最怕的就是這幾十萬軍隊譁變,如果這中間有人領頭鬧事,你說幾十個幾百個還好處理一些,但這麼多的人一旦反抗起來,問題就大了,而且管理他們還是個很頭疼的事,所以讓他們消失是最好的辦法。

    ③從軍事上徹底打敗趙國,趙國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國力大增,雖然後來衰落了,但實力不容小覷,當時只有它能對抗秦國,所以長平之戰兩國都是拼盡全力去打這場戰爭。現在秦國贏得了戰爭,如果放回去這些降兵,只能增加他們的仇恨,讓他們變得更強,那這場戰役跟沒打有什麼區別,因此想要徹徹底底的擊敗趙國,只有屠其人,才能滅其國,不給趙國死灰復燃的機會,我個人感覺這個原因更大一些。

    長平之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早、最大、最徹底的大型殲滅戰,坑殺降卒也確實實現了秦國的戰略目的。

    此戰以後,東方六國再也不是其對手,要剿滅它們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 6 # 步同

    長平之戰,是趙國,秦國都投入了主要兵力的一場舉國大戰。

    40萬人投降,不是沒有戰鬥力而降。糧草不計,群龍無首而降。

    雙方對峙3年,秦國國力也已經捉襟見肘了,所以光是糧草就是大問題。

    40萬人,在當時,也是一個諸侯國的主要兵力,養精蓄銳之後,很難說不會再與秦國開戰,少兵力叫俘虜,多兵力就是餓虎了。

    40萬人,也不好安置,分開安置,等於分兵,一塊安置更加沒法管理,無疑,殺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 7 # 百家悅讀者

    人數太多,一旦發生叛亂,容易導致全盤計劃失敗……

    所以與其冒著有人會叛亂的風險,還不如全部殺掉,以求局勢的穩定。

    畢竟所謂的投降不一定是真投降,也有可能是伺機而動。

  • 8 # 上將噯福斯

    因為秦國自身傷亡巨大、消耗巨大,無力控制消化幾十萬趙國降卒。

    根據史料記載,長平之戰秦趙雙方參戰兵力高達百萬。秦兵共計60餘萬,趙軍共計45萬。

    最後的結果,趙軍45萬人全軍覆沒。秦兵死傷近20萬。

    從這個傷亡數字看,長平之戰是一場極為慘烈的超大規模大會戰。

    第一,雙方傷亡慘重。趙軍有多少人投降?

    秦兵死傷將近20萬,戰爭後期秦王緊急徵召全國15歲以上60歲以下的所有男丁開赴前線,可見兵力之緊張。相應的趙軍在戰鬥中死傷的人數至少在20萬以上。因為整個長平之戰,趙軍在野戰中屢次被秦軍打敗,損失肯定不少於秦軍。

    最後投降的趙軍在20萬到30萬之間。

    第二,白起為什麼要坑殺幾十萬趙軍

    因為秦軍無力控制、消化投降的趙軍。

    趙軍投降的時候,至少還有20萬人。仍然是一支可怕的軍事力量。而此時的秦軍也是強弩之末,傷亡慘重。一旦對趙軍控制不好,趙軍緩過勁來反戈一擊,有可能會對秦軍造成嚴重打擊。

    另外,秦國百萬大軍長期消耗大量糧草,秦軍在前線的糧草也十分緊張。根本無力供養數十萬趙國士兵。

    所以,白起找了個藉口,說什麼趙軍反覆無常。全部坑殺了。

    第三,秦軍是怎樣坑殺趙軍的。

    通常認為是活埋。

    但是想想又不合情理。幾十萬人,又不是傻子、木頭,怎麼可能短時間內全部活埋。那得挖多大的坑?既沒有可操作性,也完全沒有必要性。

    最有可能是殺死以後掩埋。據說白起每天只給投降的趙軍一頓飯吃,勉強讓他們活著。一旦決定全部殺害以後,就直接讓秦軍動手。趙軍早就餓的頭暈眼花、手軟腳軟,又沒有兵器,根本無力反抗,只能任人宰割。隨後,秦軍用了整整十天的時間進行掩埋。真是慘絕人寰。

  • 9 # 雲山蒼蒼

    因為這麼做,對秦國利益最大。為將者,得站在全盤考慮問題。

    1:當時秦趙兩國經過多年戰爭,長平之戰各自都出動全部家底,孤注一擲最後一搏了。這是一場對賭國運的戰爭。秦國付出巨大代價獲勝。毛主席講過,打仗不計較一城一地得失,要消滅敵人有生力量。二十萬降兵,應該是是趙國的全部精銳了,甚至可以說包括了趙國全部能上戰場的男性都在內,這支力量徹底覆滅,趙國幾十年內再也不會有實力對秦國構成威脅。所以,一戰能帶來幾十年和平(當然,秦國的目的不是和平,是消滅),值!

    2:秦國的歷代國君,貌似都比較雄才大略,混蛋國君很少。長平之戰時候的秦國君,是秦始皇的爺爺秦昭襄王,這哥們在位五十六年,政治上遠交近攻,軍事上啟用名將,統一六國的雄心不亞於秦始皇。 白起作為名將,為國君也為自己考慮,坑殺這麼大規模的降兵,一定會起到巨大震懾作用,讓其他四國看看,反抗,就是這個下場,為將來戰爭的順利和統一起到鋪墊。

    3:如果不殺,還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嗎?二十萬人,人吃馬喂的,每天要耗費多少糧食,這是一個巨大的負擔;壓回國內勞動改造?或者去修長城?也不現實,人太多了,那時候交通不便,山高路遠,半路再來個武裝暴動,就麻煩大了。所以,還是殺了沒有後顧之憂。

  • 10 # 歷史風暴

    題主的問題是:長平之戰中,趙國20萬大軍已經繳械投降,為何一夜之間全部被坑殺?

    長平之戰結束的時候,趙軍還有大量倖存者,但是倖存的人數應該不會太多,畢竟這場戰爭也讓秦軍傷亡過半。

    所以,四十幾萬趙軍最多也就剩20萬。

    按照當時秦國的慣例,這些俘虜既不會被放回去也不會被殺掉。

    因為,如果把20萬趙軍放回去,對秦國來講無異於是放虎歸山,這場仗就等於白打了。

    秦國也不會把他們殺掉,因為當時秦國正在大力開發巴蜀地區,巴蜀地區人煙稀少,而且當時李冰父子並沒有修建都江堰。

    長平之戰結束於公元前260年,李冰到巴蜀地區做官要到公元前256年,還差4年。

    為了開墾土地,種植糧食,秦國愛當地需要投入無數人力、物力,所以秦國經常將從六國俘虜的軍人發配到巴蜀一帶搞建設。

    況且,如果4年之後李冰想要在巴蜀地區修建都江堰,也需要大量勞動力來完成這件事,20萬年輕力壯的趙華人對秦國來講確實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更不要說在戰國時期,各國很少會出現殺俘虜的事兒。

    就像白起自殺前所說,他坑殺了趙軍,已經等於犯下了死罪!!

    可見,白起坑殺趙軍是冒了天下之大不韙。

    那麼問題來了,白起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雖然白起的做法看上去不符合當時秦國的主流價值觀,但是作為名將他不會無緣無故的去做一件事,一定會考慮到了當時秦國的利益。

    我覺得當時白起這麼做,主要有一下方面的考慮。

    長平之戰結束之後白起希望乘勝追擊滅掉趙國,趙國滅亡之後,秦國可以南下順利滅亡南韓和魏國,北上輕鬆消滅燕國。

    但是,打起仗來如果軍中有20萬趙軍俘虜,這些人的安置問題就無法解決了,這20萬人雖然剛剛經歷交戰失敗,但是如果沒有大批秦軍看守,萬一他們發動暴動,對秦國遠征邯鄲的軍隊勢必造成非常大的不利影響。

    而且,當時秦國也傷亡過半,真正能夠調動用來攻打邯鄲的軍隊勢必捉襟見肘。

    同時,20萬趙國軍隊俘虜也要消耗大量糧草,這對秦國接下來對趙國的戰爭非常不利。

    那麼,接下來就是2選1的問題了,秦軍是優先安置20萬趙國俘虜,還是趁趙國上下驚恐之機一舉將其滅掉呢?

    顯然,白起選擇了第2條路,那就是迅速集結軍隊向趙國發動攻擊。

    個人認為,白起急於滅掉趙國,原因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白起在長平之戰取得勝利之後,趙國已經在短時間內難以集結大批軍隊應對秦國的攻擊。

    所以,白起非常希望利用這次視窗期,一勞永逸的解決和趙國的戰爭。

    如果秦國沒有趁勢滅掉趙國,那麼當趙國從驚恐中恢復過來,調集兵馬在邯鄲和秦軍決戰,秦軍勢必會陷入和趙國的苦戰,很可能會失敗。

    因為,當時趙國還有一支有生力量,只要這支軍隊奉命回援,秦軍想取勝就難了。

    這支軍隊就是駐守在雁門郡防備匈奴的兵團。

    在雁門郡駐守的趙軍數量不菲,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後來就曾經出任雁門郡的將領,他在和匈奴作戰的時候,曾經一次性就集中了1300輛戰車,13,000匹戰馬和步兵15萬人,總兵力將近20萬。

    如果趙國調雁門郡的20萬趙軍南下,已經在長平之戰中傷亡過半的秦軍就沒有機會乘勝攻打邯鄲了,這可能是白起最擔心的。

    所以,他不能在趙國俘虜身上耽誤時間,於是採用了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做法,將倖存的趙軍全部坑殺,只留下了240名少年回國報信。

    不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就在白起想要乘勝攻打邯鄲滅掉趙國的時候。

    趙王派出使節前往秦國說服了當時秦國的丞相范雎,丞相范雎向秦王進言:秦國士兵太勞累了,應該允許南韓和趙國各地講和,讓士兵休整一下!

    秦王聽取了這個意見,終止了和趙國的繼續戰爭,於是白起坑殺20萬趙軍的做法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反而讓秦國失去了20萬勞動力。

    否則,都江堰完工的時間可能還會提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制怒?如何使自己不情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