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瑜伽微社群

    多練瑜伽,在憤怒的時候,練瑜伽能夠讓你平靜下來,並且讓你理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平時多練瑜伽,也能夠讓你平時不那麼情緒化

    側角伸展的衍伸式,左腿向身體左側伸直,將左腳腳掌放在地面上,右手支撐地面,右腿向身體左側抬起,左手向身體右側伸展,握住右腳,拉伸雙腿肌肉。

    舞蹈式的衍伸式,可以藉助其他輔助物來維持身體平衡。右腿支撐身體重量,向上抬起左腿,左手放在輔助物上,右手向後伸直,固定抬起的左腿,頸部保持自然狀態。

    神猴式的衍伸式,右腿向身前伸直,左腿向身後伸直,坐在地面上,上半身保持直立狀態,兩個手臂可以在身體兩側自然放置。

    半三角扭轉的衍伸式,雙腿自然分開,保持身體平衡,右手向下伸展,觸碰右腳腳面,左手向上伸直,上半身向下壓,感受腿部肌肉的拉伸感。

    輪式的衍伸式,先平躺在地面上,雙手放在耳朵旁邊,四肢撐起身體,然後緩慢踮起雙腳腳尖,頸部保持自然狀態。

    反斜板的衍伸式,雙手臂向後伸展,雙手手掌著地支撐身體,雙腿向前伸直,左腿向上彎曲,脖子向後用力拉伸腹部肌肉。

    舞王式,右腿保持直立狀態,向上抬起左腿,雙手臂向後抬起,雙手握住抬起的左腳,利用手和左腳的抵抗力量來拉伸腰部肌肉。

    在藉助輔助物以及腿部力量的基礎上,拉伸腰背,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首先面對一把椅子站立,然後抬起右腿,並將右腳放在椅子的靠背上,左腿保持伸直狀態,雙手放在右腳腳踝處,上半身向下壓。

    首先來做個手臂的拉伸動作,左腿保持直立狀態,右腿向身體右側彎曲,右腳腳尖點地,向下彎下上半身,雙手臂在身後纏繞呈一個圓圈形狀,將右腿纏繞在圈內。

    先平攤在瑜伽墊上,然後四肢將身體抬離瑜伽墊,雙腳向身體這邊靠近,並踮起雙腳腳尖,緩慢將身體的重量轉移到手臂上來。

    起飛的衍伸式,雙手手掌地,手臂彎曲支撐身體重量,抬起雙腿,左腿向後伸直,右腿向身體右側伸直並放在右手臂上,頸部保持自然狀態。

    下犬的衍伸式,雙腿向身體兩側自然開啟一定的距離,然後向下彎曲上半身,雙手臂伸直,雙手放在地面上,身體向下壓低重心,拉伸手臂肌肉。

    不安於現狀,才能有所成就,才能配得上擁有成功。練習瑜伽,從身體開始,走出舒適區,踏上實現夢想的第一步,不斷超越自己!

  • 2 # 自由金融

    佛學裡講:諸行無常,緣起性空。我們的情緒是無常變換的,是因緣合和產生的。要想消除負面的情緒,心中常生寧靜喜樂,最重要的是認識情緒的來源和本質。我們的一切負面情緒諸如嫉妒,怨恨,傲慢,貪婪等等皆源於我執。簡單點說就是已自我為中心,執著於自我。在我執的基礎上由內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產生負面情緒。外因我們無法控制,我們可控是內因,就是消除我執,認識到情緒是無常的,變化的,因緣聚合而成的。就想想我們的摩天大廈無法建立在變化無常的流沙上一樣,我們的寧靜喜樂不能建立在外在無常上。當我們認識到其本質時便不會茫然無助,不知所措。當負面情緒升起時我們可以關照它,看著它來,看著它走,不要刻意的壓抑,順其自然,任其消散。如果還不能解決,就可以考慮轉移注意力了,如運動,瑜伽,讀書,娛樂等等,但這是短暫的逃避,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負面情緒還是會來。要想常見寧靜喜樂還是從消除我執著手吧。

  • 3 # 米樂Y

    摘錄一部分內容吧。

    幾個實用的建議,請想想:

    華子說:“我十幾歲的時候,覺得很難控制自己的脾氣,我很容易就發火,我爸爸那邊的親戚都有同樣的問題,大家都說這是家族遺傳。”

    想一想:我動不動就生氣嗎?既然好的品格是需要後天培養的,說壞脾氣都是遺傳來的,會不會是在推卸責任呢?

    最重要的是學會怎麼控制情緒。如果你學習溫和地對待別人,看事情好的一面,就不會隨便發脾氣。

    想一想:當別人冒犯我時,我控制住怒氣,不爆發出來,為什麼很重要?

    如果我心平氣和地迴應,對方通常也會冷靜下來,兩個人就不會越來越激動。這樣,我們就可以好好溝通。

    想一想:如果我不想火上加油,就不要怎樣做?

    快要發脾氣的時候,我會先離開,讓自己一個人有時間想想,等心情平靜下來,就可以好好處理問題。

    想一想:如果氣氛開始緊張,什麼時候走開才不會讓對方誤會?

    我們做錯事會感到後悔,但重要的是要學到教訓。跌倒了就要爬起來,下一次要做得更好。

    也許我們以前認為,總是忍讓,不發脾氣的人是很軟弱的,不過當我們進步以後會發現,這樣的人其實很謙卑,而謙卑是一種可貴的美德。要學會控制脾氣真的不容易,但這樣做很值得!

    做幾次深呼吸讓我可以冷靜下來,好好想清楚,不會因為一時衝動就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生氣不能解決問題,只會讓事情更糟。

    定下目標,試試看自己可不可以一段時間不發脾氣,比如一個月。做個記錄,看看自己進步得怎樣。加油!我們可以做到的!

  • 4 # 王小嘿日記

    消極、憤怒的情緒會降低與他人的溝通效果並破壞彼此之間輕鬆、信任的關係。對於父母來說,還可能成為孩子情緒管理的錯誤模仿物件。提高自身情緒管理能力具有著重要意義。

    如何制怒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化呢。根據理性情緒行為療法,我們給出三條建議。

    1、思維層面

    少往壞處想,多給自己積極的暗示。對於令自己憤怒的原因,多問自己“為什麼,怎麼樣,以何方式,有何證據,如何找到證據”。例如:如果讓你憤怒的原因是“這麼簡單的問題,講了一個晚上,孩子還是算不對!”,你應該問自己“為什麼我不能忍受小孩子算不出來5+8=幾?說明他很笨嗎?有證據表明一年級對算數糊里糊塗,以後就沒有出息嗎?”,將自己的想法換成更積極的型別“沒算出來不太好,但不是很糟糕。我見過他在其他事情有聰明的閃光點。沒有證據表明一年級對算數糊里糊塗的孩子,以後就沒有出息”。換做是其他方面的原因也同樣適用。

    2、情緒層面

    一種方法是:完全接受自己。承認自己不是完美無缺的,接受自己是並不精通某些方面。承認自己有不足,但我依然愛自己。

    另一種方法是:轉變情緒。把令你憤怒、嫉妒的負面事件,重新想象這個經歷。保持由想象產生的憤怒,感受一陣子。然後引導自己找理由把憤怒的感覺轉變為失望、惱火,降低情緒等級。多次練習,你會不再易怒。

    3、行為層面

    情緒可以透過重複產生。引導或者強迫自己刻意的去思考積極的想法。不斷的重複積極快樂的想法是可以讓人產生積極快樂的情緒,從而產生相同的行為,逐漸將自己塑造成積極樂觀的人。

    最後,情緒的管理是人生的必修課。願你能拿到高分,美滿幸福!

    觀點支援:[1] 《父母情緒管理能力與兒童情緒調節能力發展的關係研究》,報刊;

    [2] 《拆除你的情緒地雷》,書籍;

    [3] 《理性情緒》,書籍;

    [4] 《控制憤怒》,書籍。

  • 5 # 大樸國學

    制怒,不是壓抑與剋制,而是能夠做到心平氣和平淡無味

    最近一直有朋友給我推薦《破冰行動》這部電視劇,這兩天抽空看了一下,確實是一部好劇,值得推薦。

    今天在看到一段李維民分析李飛的性格的時候的一段臺詞,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大意是:一個自卑的人,與人的交往很容易形成兩種極端,而且很難找到朋友,但是一旦認定對方是朋友的時候,願意為朋友付出一切。他說這些話的時候是說李飛為什麼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去解救他明知道已經陷入別人圈套的宋揚,而且在宋揚犧牲以後,他又想盡一切辦法要幫宋揚查明真相。李維民說,這是一種兄弟情,其實,說的就是上邊所說的那種自卑的人的交朋友以及如何對待朋友的方式。

    為什麼我對這一段印象特別深刻呢?原因就是,我自己是個自卑的人,而且年輕的時候脾氣非常的火爆,這幾年稍微好了一些,但是有時候還是會發作,而發作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因為你將對方視為了朋友,但是對方有時候卻不能理解你的意思。

    年前我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就是寫自己的自卑的。

    因為四環素牙,外加又胖,其實,我內心是非常自卑的的。

    所以,我身邊真正玩到一塊去的朋友不多,因為我在刻意迴避著可能的被嘲笑,所以有時候自尊心過度,哪怕是別人一個不經意的眼神或者停頓,我都會覺得受到了侮辱。

    很自然的,我喜歡獨處,喜歡自己看書,不太願意和人打交道。

    即使到了大學以後,因為初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自我保護更為嚴格,而且我那時候很胖,入校體檢,那個秤好像最高時110公斤,做體檢的醫生搖了搖頭,給我寫了個110公斤。

    又胖又醜還有該死的四環素牙,在那個時候讓我感覺到的就是深深的絕望。

    本來高中時還自以為自己比大部分人聰明,不用太努力,成績也還不錯,但是到了大學,發現大家絕大部分人都比我聰明,這種感覺,我想大家應該能夠理解。

    其實,我也不知道到什麼時候真正的把這些事放下了。現在回想起來,也找不到一個明確的什麼事件或者時間點。但是,我慢慢的能在陌生人面前開口說話,滔滔不絕之後,也就忘了這茬,也敢於放開了大笑了。以至於現在很多朋友都覺得我是個很開朗、很外向、很能說話的人。

    很多朋友對於絕望的最初的體驗大部分都是來自於身體上的缺陷、家庭的原因。從家庭的襁褓離開,開始面對陌生人,面對社會的時候,這種絕望的體驗可能會更真切。

    人只有經歷過這些無可奈何的絕望,沒法改變的事情之後,才會真的放下,或者真的明白,很多事情不是由自己選擇的,真正我們能夠選擇和左右的事情少之又少。

    算來,畢業快20年了,初入職場,在一家公司做高管,同級別的同事一般都要比我大10歲以上,但是,一直感覺這些人都是些老油條,沒有進取心,工作不配合,年輕氣盛,經常發飆,弄的關係都很緊張。很長時間,我對這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後來得了痛風,連著臥床三個月,為了身體著想就決定離開了。臨走的時候,董事長跟我說,你的問題在於,你把自己設定成了好人,而其他人在你眼裡都成了壞人,你眼裡的別人的壞,有時候是性格謹慎,有時候是更知道做成一件事的不易,有些人是想保護自己的利益,有些人是想看你的笑話,故意給你製造障礙,但是這都是人性的常態。當時,我對於這個也還是一知半解,沒有真正明白,多年之後,還是因為想做好人,而不懂得該如何智慧的做一個好人再次吃虧的時候,才又想起了當時的這些話,再次讀到《莊子》這篇《人間世》的時候才算真正明白。

    潛意識裡,或者自認為自己是個好人或者說想做個好人的時候,再或者說自認為:我是對的,我都是為你好的時候,心底裡其實都是傲慢,潛臺詞就是我比你聰明,比你知道事情該怎麼做。

    這樣的情況下,你做的越多,只會錯的越多。

    看到這,是不是覺得做個“好人”,是不是很可悲?那我們就不能做個好人了嗎?就像上邊說的,做好人沒問題,做事實上的好人,而不是自認為的好人,把這些去除掉,用莊子的心齋,達到以心聽之,以氣聽之,唯道集虛的狀態下,你才能發現該如何智慧的做個好人。

    除了這兩種情況以外,還有不少情況都會導致我們的憤怒,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發脾氣。

    憤怒可能是七情六慾中最難控制的一種情緒。

    像怒不可遏、出離憤怒、衝冠一怒,關於憤怒的成語不勝列舉。

    很多人,憤怒過後,冷靜下來無限懊悔,懊惱的不是憤怒本身,而是憤怒帶來的其他的無法挽回的後果。

    林則徐初到廣州禁菸時,一些腐敗官吏百般阻撓,令他怒不可遏。蛋撻知道暴怒無濟於事,還可能給那幫人找到攻擊他的口實。於是,他寫了“制怒”兩個字掛在牆上,以此告誡自己。每當要發怒時,就看著牆上的“制怒”,講怒氣壓下去。制怒,用現代話來說就是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南懷瑾曾經提到過一句話:上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中等人,有本事也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而脾氣卻很大。

    讓我們來看看管子是如何說為什麼要制怒的。

    《管子·宙合》

    “毒而無怒”,此言止忿速,濟沒法也。”怨而無言”,言不可不慎也;言不周密,反傷其身。故曰”欲而無謀”。言謀不可以洩,謀洩災極。夫行忿速,遂沒法,賊發。言輕謀洩,災必及於身;故曰毒而無怒,怨而無言,欲而無謀。

    這段話的大意是:這裡的毒是指陰毒,也可以理解為陰謀,被別人傷害以後,暗中進行報復,一出手就要擊中對方要害。最沒有辦法的人才會只知道憤怒,破口大罵、喊打喊殺,抑或破釜沉舟,圖一時之快。後來的人解釋為什麼要毒而無怒:此言止忿速,濟沒法也。受到傷害一定會很憤怒,但一定要很快講憤怒抑制住,不要發作出來。如果做不到止忿速,大發雷霆,造成的後果可能更無可挽回。只有把憤怒剋制下去才有可能想出辦法來。

    後邊的怨而無言,是說說話不可不慎。言不周密,反傷其身。有怨恨,有不滿,不要掛在嘴巴上。說話不可不小心,說話不周密,被你怨恨的人知道了,反而會傷害你自己。本來有怨恨就不是一件好事,受了傷害才會有怨恨,而在受到傷害後把怨恨掛在嘴上,再像祥林嫂似的逢人就說,接下來的傷害,可能會更重,所以要怨而無言。應該怎麼做呢?要欲而無謀,就是有了圖謀,但是要裝作沒有。管子後任解讀這四個字的含義:言謀不可以洩,謀洩災極。如果圖謀外洩,接下來的災禍可能會更大。

    這段話應該是管子講給齊桓公的,目的是教給齊桓公如何對付仇敵的。

    很多人覺得,我們一般情況下的憤怒又涉及不到國家生死,很多時候就是咽不下這口氣。非要不爭饅頭爭口氣。

    一般說來,人為什麼會憤怒?生活中,人會對行為和結果進行一定的預測。如果局面失去控制、不在自己預想的範圍之內,人會感到“不安”或“恐慌”。對於“不安”或“恐慌”的防衛反應或警告反應就以“發怒”的形式體現出來。

    此外,人還有一種叫做“自尊感情”的情緒,即認為自己有價值的一種感覺。這和我們平常所說的“自尊心”不是一回事。如果有人對我們說“你這個人沒有價值”、“作為人,你不合格”等,就會傷害我們的自尊感情。當自尊感情受到傷害時,人就會憤怒,這是保護自己自尊感情的一種行為。

    即使我們不是位高權重、一言一行影響重大的人,作為普通人,容易被激怒,不懂得制怒,產生的後果也會產生很大的破壞性,不能圖一時痛快,而遺患無窮,給自己帶來更大的麻煩,那就更得不償失。

    我們該如何培養自己的精神,《道德經》裡說:重為輕根,靜為躁君。靜重之氣從何而來?檢查一下我們自己有沒有虛憍而恃氣?有沒有猶應向景?有沒有猶疾視而盛氣?《道德經》裡的致虛極、守靜篤,應該會給我們更多的啟示。

    中國第一部系統的品鑑人物才性的專著,劉卲說:凡人之質量,中和最貴矣。中和之質,必平淡無味。

    啟示就是說,人到最高境界必是平淡無味。

    我們很多人總是說要學會制怒,既有上邊管子講的得不償失的因素,其實,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如果只是制怒,是剋制,人被壓制的能量、慾望,總會找個突破口爆發出來。

    真正的制怒,不是壓抑與剋制,而是真正的能夠做到心平氣和。把那些能夠讓我們憤怒的思想根源真正的拔除掉,我們才能真正的做到心平氣和與平淡無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聽說華為mate20pro因綠屏事件,現在停產了,是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