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兒科醫生熊友華

    最新一季《奇葩說》開播了,本季有一期的辯題是:

    如果每週陪孩子低於12個小時,就取消爸爸稱號,你支援嗎?

    影片一播出,引發了全網熱議,引起了一眾父母的反思。

    節目組採訪了幾個孩子,先是問孩子心目中爸爸的樣子,孩子們的回答有的吐槽,有的溫情。

    隨後讓每個孩子挑了最喜歡的玩具,問他們:玩具和爸爸陪你一天,你選哪個?

    他們是這樣說的:

    聽到孩子的回答,爸爸們沉默地低下了頭。

    最後節目組提問孩子:陪伴不足12小時,你就不叫他爸爸了,你願意嗎?

    答案異常一致:不願意!理由是:

    因為他是我的爸爸呀。

    爸爸是我最好的爸爸。

    爸爸工作辛苦,太不容易了。

    聽到這些答案,一旁的爸爸又溼了眼眶。

    孩子對父母天生忠誠,有著滿心的喜歡,甚至特別能體貼父母,讓人不由得心疼。

    但扎心的是,網友說:“這些爸爸估計難過一下,然後就忘記了吧”。

    很多時候父母其實被乖孩子寵壞了,享受“爸爸很辛苦”的背後,忽略了孩子其實更想說“爸爸我需要你”。

    不少爸爸覺得年輕時當以事業為重,陪孩子這些事之後再補,但事實是:

    等你回頭再去陪孩子的時候,會發現已經力不從心。

    《旋風孝子》裡杜淳和他爸爸,大概就是中國式父子的相處範本了:尷尬!

    父子倆都是演員,可能幾個月甚至更久才見一次。

    當節目組讓他倆單獨待在一起時,場面一度十分的尷尬:父子二人全程偷瞄對方,但又無話可說。

    兩人很想親近對方,但因為實在無話可說不得不疏遠。這種尷尬,讓父子二人心中多少都有些落寞吧。

    辯論現場,顏如晶也講了一個她自己的尷尬故事:

    父親從小很少陪在她的身邊,缺乏瞭解和溝通。他去美國回來的時候想給女兒買個禮物,但沒問如晶想要什麼。

    反而參考櫃員的意見,買了冰雪奇緣和小豬佩奇……彷彿忘了自己女兒已經26歲了,如晶真正想要的禮物,爸爸一無所知。

    血緣關係與生俱來,但父親與孩子之間的感情需要溝通來建立,需要真實的陪伴來維持,需要透過生活的細節來升溫。就像如晶所說:

    人生就像是不追即過的連續劇,父親錯過了孩子的前半生,就只能錯過了。

    除了疏離之外,父親的缺席也影響著整個家庭的心理秩序。

    問題家庭的經典模板是:

    缺席的父親

    焦慮的母親

    和有問題的孩子

    一個健康的家庭,是父親、母親和孩子三元對立。家庭中,父親特別重要的作用是撐開母子關係。

    若家庭中只剩母子二人,這種二元關係會本能地互相吸引,壓縮成一元關係,母親和孩子共享一個自我,成為一個不健康的整體。

    -----

    -----

    父親在外工作,母親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陪伴在孩子身邊,努力完成100分媽媽的目標。

    孤軍奮戰的她常常皺著眉頭,無處不在地焦慮和擔心。

    在孩子想當科學家時,她馬上買了實驗材料,又擔心他專注科研,失去和別人交往的樂趣;

    在孩子想當魔術師時,她很快地帶他報班,又擔心他沒有好的收入;

    送孩子去討厭的夏令營鍛鍊獨立的能力,卻又把每件衣服都收拾好,打電話叮囑他先穿哪一套衣服......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孩子卻沒了小時候橫衝直撞的機靈氣,容易怯場,習慣依賴媽媽。

    但媽媽在身邊時卻又渾身不自在,或是呆滯走神。

    母子的關係就像是擰巴糾纏在一起,變成兩張焦灼麻木的面孔。這是很多中國家庭的常態。

    母親超負荷地照顧孩子的一切,為了處理孩子的情緒、成績、作業、日常生活,媽媽焦慮、疲憊不堪;

    孩子在母親無意識的控制中,失去創造力,難以獨立,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母親的天性是靠近,父親的功能是分離。父親的在場,能把母子從精神上分開,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母親和孩子。

    -----

    -----

    有一個作家,深諳兒童教育心理學,但有一次卻被孩子氣的沒辦法專心寫稿。

    那天,兒子的同學來找他玩,兒子三下五除二把作業做完丟一邊跑去玩了。

    她擔心兒子敷衍,把作業拿來檢查,果然發現了很多錯題,她怒氣一下子就上來了準備去找兒子回來教訓。

    這時老公正好回來,兩人一起客觀分析了作業,發現錯誤率其實沒那麼誇張,老公半開玩笑說:兒子聰明,卷子太簡單,他不好好做而已。

    在處理這件事情上,老公的加入一方面幫她分擔了一些焦灼的情緒,另一方面把她拉倒一個相對客觀的距離,解決了兒子的危機。

    二元關係會相互貼合,三元關係則會互相制衡,變成一個有空間的三角形。

    世界上最大的遺憾,是相愛而相離。中國傳統的父子關係,就是這樣一種巨大的缺憾。

    孩子等著父親的愛,卻無法得到迴應;孩子需要父親的在場,卻常常被遠離。

    親子關係中,父親的職能絕不只是掙錢養家,他需要和家人相愛,維護家庭成員的心理秩序。

    在《奇葩說》的辯論現場,傅首爾說她問了自己的孩子,是否支援取消爸爸稱號的決定,孩子說:

    我不支援,因為我不敢。我怕爸爸做不到,我就沒有爸爸了。

    比起孩子的理解和妥協,也請爸爸在孩子還愛你,想親近你,需要你的時候,再靠近一點吧。

  • 2 # 愫說育兒

    《奇葩說 第五季》有一期辯題:「 奇葩星球新規定,爸爸每週陪伴孩子低於12小時就被取消爸爸稱號,你支援嗎?」

    正方觀點——

    “這個規定觀妙就妙在,它提出了‘均衡陪伴’的概念。

    首先是時間上,關鍵詞——每週,這就是規定的人性化之處,為什麼不是每天?因為考慮到爸爸們‘日理萬機’,娛樂生活非常豐富,給你們留一點彈性;為什麼不是每個月,為了防止爸爸們把陪孩子當成‘寒假作業’,快開學了,挑燈夜戰,撐開孩子的眼皮說,‘來,爸爸這個月還差24小時……’

    每週就特別科學,工作日不行,還有周六,週六不行還有周日,週日你還忙?全世界你最忙?

    第二,‘均衡陪伴’,爸媽都得陪。媽媽們含辛茹苦,可孩子卻更喜歡爸,為什麼?因為距離產生美,因為嘮叨孩子,逼孩子學習的都是媽媽。每週12小時,如果孩子喜歡爸爸,我為你鼓掌,大家分享愛;如果孩子討厭你,也讓孩子知道大人都是一樣的,恨要共同分擔。”

    傅首爾不愧是“行走的段子手”,3分鐘30個段子,幽默且犀利,戳中了多少老母親的新愁舊恨?

    你會支援正方還是反方?

    你知道孩子會怎麼選嗎?

    中國家庭教育的普遍現狀:喪偶式育兒、隱形爸爸爸爸們的普遍理由:忙!

    為什麼育兒路上,最焦慮的永遠是母親?

    因為父親角色的缺位,逼著母親不得不承擔更多的責任,當媽太不容易了,既要為自己的職業發展勞心勞力,還要承擔孕育新生命的生理痛楚和心理創傷,更有漫長的育兒路上和娃鬥智鬥勇的艱辛。

    普通家庭中的爸爸們到底有多忙?是真的忙?

    上海市科學育兒基地釋出的《4-6歲幼兒父親參與養育狀況》調查結果:

    4-6歲幼兒父親每天工作的時間平均為8.4小時/天,花費在路上的時間為1.69小時/天;

    幼兒母親每天工作的時間平均為7.16小時/天,花費在路上的時間為1.74小時/天;

    父母親忙碌程度的差異並不大。

    但工作日,幼兒父親有效陪伴孩子的時間平均為2.23小時/天,母親為3.07小時/天;

    雙休日,父親有效陪伴孩子的時間平均為6.68小時/天,母親為10.53小時/天。

    以一週來計算,爸爸有效陪伴孩子的時間平均比媽媽少了11.9個小時。

    以上時間,還沒有計算家務勞動的時間,也就是說,相比媽媽,爸爸如果再喊自己忙,恐怕就天雷滾滾了吧。

    為什麼爸爸總說沒空陪孩子,卻有空悶頭睡大覺呢?為什麼刷抖音呢?為什麼有空打遊戲呢?

    與其說是因為忙,不如說是因為懶,因為捨不得自己休閒玩樂的時間。

    前美國總統奧巴馬應該是全世界最忙碌的人之一了,他說過:“即使在長達21個月的總統選戰中,我也從來沒有缺席過一次女兒的家長會,哪怕再忙,都要一身西服革履地趕來給掌上明珠吹生日蠟燭。”

    請各位父親捫心自問,有多少人用忙作為藉口來逃避陪孩子的責任。

    顏如晶在【正方結辯】的一番話,值得每位爸爸深思——

    “時間到底能不能衡量愛?愛本來是不能用來衡量的,但我們人總是很愛計較,總愛衡量,所以我覺得時間是最好衡量愛的方法,因為時間最公平。

    如果我說每一個爸爸養孩子,沒有給足夠的錢,就不能夠當爸爸,這不公平,窮人怎麼當爸爸?

    如果我說,你沒有給孩子一個好樣子(顏值),就不能當爸爸,也不公平,因為基因嘛。

    但是時間最公平,全世界每個人每天都有24小時,你要證明你愛我,請把你的時間給我。不給我時間,你就不叫愛我。”

    傅首爾說,她的兒子支援反方,孩子的回答真實得令人動容,“我不支援,是因為我怕爸爸做不到,我就沒有爸爸了。”

    孩子寧願要一個掛名爸爸,都不想沒有爸,那爸爸們為什麼不能稍微努努力,讓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實實在在的爸爸呢?

    ✍ 1.

    晚飯時,我問兒子:“如果出一項規定,爸爸每週陪伴孩子低於12小時就被取消爸爸稱號,你支援嗎?”

    “不支援。”

    “為什麼呢?”

    “因為‘爸爸’這個稱號不是取決於陪不陪孩子,而是從你們生下我這一刻就決定了。雖然希望爸爸能多陪我,但是不陪也不能取消。”

    出差半月有餘,傍晚才剛剛踏進家門的孩子爹聽了略顯激動:“兒子說得太對了!提倡儘量多陪伴孩子是對的,但爸爸就是爸爸,怎麼能輕易說取消呢?”

    我沒搭他的腔,繼續問兒子:“有人說很多孩子更喜歡爸爸,是因為距離產生美,爸爸面前孩子耳根清靜;而討厭媽媽,是因為媽媽總是逼孩子學習,嘮叨孩子的各種習慣,你煩我嗎?”

    “不會呀!你也沒太嘮叨我,我爸也沒讓我清靜呀。而且我知道你管我也為我好,我爸總是出差那也是沒辦法,我都理解。”

    “嗯,兒子說得太好了,我們是彼此理解的一家人。”

    ✍ 2.

    節目最後,節目組採訪了幾個孩子和爸爸。

    他們先給讓孩子在一大堆玩具中,挑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玩具,孩子們都很開心。

    接下來,工作人員問:這個玩具和爸爸陪你玩一天,你選哪個?

    孩子們不約而同地選擇:爸爸陪我!

    其中一個孩子說:“爸爸平時陪我太少了,每天都打遊戲打到深夜,選這個玩具是因為爸爸喜歡踢足球,我想他應該會跟我一起玩這個玩具的。”

    ✍ 3.小結——

    看,我們的孩子都這麼通情達理,做爸爸的是不是更應該反思一下,問問自己:

    我到底是真的為了家庭拼搏而忙到沒有時間陪孩子?

    我能不能再努努力,做好時間管理,去掉一些人生中更不重要的選項(比如玩遊戲、刷抖音、不必要的飯局)?

    我能不能再多留一些時間給孩子?

    關於父親的陪伴,比時間更關鍵性的要素是質量:爸爸應該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親的關注和愛?

    李誕:

    愛可以培養, 恨也可以, 如果爸爸不回來, 我還可以想象, 覺得他可能挺想我的。如果他真回來了, 坐在那兒,我可能就能斷定, 他是真的不愛我。

    顏如晶說,她跟爸爸語音1分鐘都會覺得尷尬,她都不知道要怎麼度過12個小時的獨處,因為爸爸不瞭解她,她也不瞭解爸爸,所有爸爸的事蹟都是透過媽媽嘴裡知道的。

    是啊!有些爸爸不是不在身邊,而是明明在身邊,你卻情願他不在。

    爸爸應該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親的關注和愛呢?

    1.首先,感情是需要時間來培養的。

    顏如晶說:“孩子這一生唯一的觀眾就是父母,其他人都是後面加入的。連續劇錯過了可以補,但孩子這一生的連續劇錯過了,以後就永遠看不了了”。

    2.“為子馴父”,媽媽要抓統一思想

    媽媽之愛子,片刻不肯怠慢,總是第一時間衝在前面,沒留給爸爸相應的空隙,他插不上手,也無需插手。

    我曾經愛心爆棚,立誓要把他們爺倆慣到別人要不起,兢兢業業地付出,被自己感動不已。

    可是,家人做久了,難免就會有積怨。當我意識到,自己一味地付出,卻是“三輸”的局面,我便開始抓統一思想。

    我有意識地給先生分享育兒方面的文章,向他強調家庭教育中“陰陽平衡”的重要性,遇到現實中的例子,也會及時與先生溝通探討,讓他逐漸改變觀念,主動自發地學習親子溝通方式,更多地陪伴孩子。

    3.父子,有時是磁鐵的異極相吸,有時則是同極相斥,和諧與衝突交替並存,媽媽要當好“和事佬”,做好“傳聲筒”

    我家先生習慣性端著“父親”的架子,不肯放下權威,習慣性要求、教訓、指責,這是他認為正確的方式。

    兒子已經有了自主意識,他在意自己的判斷和感受,不肯輕易向“權威”妥協。

    父子戰爭,我總要適時出來調停,既接納孩子當下的感受和情緒,也要就事論事,把理講透,雙方和解。

    我常常跟兒子說,父親對他的愛是深沉的,父母之愛的表達方式不同,但深度相同。我向他描述父親的優秀,讓他心生敬意;我偶爾也會告訴他父親的責任和壓力,讓孩子理解成人的不容易。

    先生常常出差,我會向他傳達孩子的掛念:“今天兒子說他非常想念你,希望你同末可以回來陪他去打籃球。”

    我也會不經意地讓孩子爸知道孩子的牽掛與疼惜。

    每一個孩子,都將長大。引用一個長大的“孩子”的話,作為結語

    我們也許會因為從小缺少陪伴,而合理化“不需要陪伴”這件事情,但是當孩子長大,當我們和父母之間出現分歧以至於彼此無法交流時,我們才明白,小時候那些被錯過的重要瞬間,組成了如今橫亙在我們和父母之間的鴻溝。

    ——顏如晶

    試想一下,會是什麼原因呢?

    如果,你不希望孩子青春期時與你橫眉冷對;

    如果,你不希望成年的兒女與你相對無言;

    請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多給他一些高質量的陪伴。放下手機,關注他此刻真實的需求,聽他聊聊成長的煩惱,像個朋友一樣傾聽,在需要時,給他一些幫助,給予他一些力量。

    沒有人是天生就很會當父母,爸爸也需要在學習、實踐、總結和修正中成長。

    感謝閱讀全文。

    育兒路上,難免有困惑,抱團成長,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中王夫人對趙姨娘和賈環的所作所為似乎很容忍,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