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淼江

    巍峨華夏幅員遼闊,山川形勝比比皆是。特別出名的當推五嶽,成為古時帝王們的專寵。每逢天下一統太平盛世之時,便會大隊出巡前往封禪。

    “封”為祭天“禪”為祭地,取得江山且治理不錯,需要將這等大好事告知天地神明,以求江山永固。其實君王們大張旗鼓做這些事,亦有深刻用意:

    古人對於無法解釋的現象一概以神蹟概之,封禪之舉一是盼神明護佑;再者強化“君權神授”。寡人不是隨隨便便當上的皇帝,那是上天所定,從而樹立自身權威和萬民敬畏。

    古以泰山為最高,山高離天近,故而成了歷代帝王頻繁封禪之地。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唐高宗、玄宗等人都曾親自前往。

    封禪泰山

    即使泰山尊榮如此,第一神山之名仍冠以遠在邊陲的崑崙。不僅如此,“萬祖之山”“龍脈之祖”等名號,也被毫不吝嗇的送給了崑崙山。

    崑崙山到底有何底蘊,竟能力壓五嶽榮譽等身?

    恢宏浩大

    崑崙山走向自西向東,西起帕米爾高原,向東經新疆西藏延伸到青海境內,再由其東延部分巴顏喀拉山往東南延伸到川西北松潘高原,總長2500公里。

    縱貫四省區、佔地50餘萬平方公里,高聳入雲綿延無盡。如此龐然大物自帶浩然氣象,莫說五嶽,遍尋海內也罕有其匹。

    古人對於此等尚未探索難以征服的自然地貌,天生具有仰崇和敬畏之心。及至如今,青藏高原上的人們仍然虔誠的相。信,那些終年積雪覆蓋、雲霧飄渺的雪峰是神仙的洞府,謂之為“神山”。

    史籍描述

    有關於崑崙山的記載,史官和文人墨客從來就不吝筆墨。如那句: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

    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邊寒徹。

    再如:

    崑崙山上玉樓前,五色祥光混紫煙。

    景物不同人世界,群仙時醉臥花眠。

    既以浪漫筆觸形容出崑崙山的浩瀚氣質,又直指那裡是群仙匯聚的所在。

    史籍中言之鑿鑿地記載,更是為崑崙山增添神秘色彩。

    西晉武帝太康年間,河南汲縣曾出土大批竹簡,被稱為《竹書紀年》。其中的《穆天子傳》,詳細記載了西周第五位君主周穆王西遊的事蹟:

    周穆王55年,由伯夭引路、造父駕車,一行人從鎬京(西安)出發,渡過漳水、黃河,進入河套地區折而向西,經甘肅、青海抵達西王母國,開啟與西王母瑤池宴飲、舞樂笙歌的浪漫之旅。

    當然對這段記載有不同意見,認為《穆天子書》成於春秋戰國時期。而且以西周的疆域來看,天子撇下國家,迢迢萬里跑到尚屬無人區的極邊之處,可信度不高。

    甚至對西王母的描述,也有著截然相反的描寫,《山海經》曾寫道:

    ……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

    西王母從居住於瓊瑤仙境中風華絕代的麗人形象,變成了住在山洞裡、虎齒豹尾的神怪。

    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崑崙山普遍被認為是人間去往天庭的通道所在。

    明代時,盛行的道教將崑崙山當作修煉地點。

    正是這些眾說紛紜的記載,讓崑崙有了仙山之名。

    充滿神秘色彩的傳說

    也許是因為人跡罕至,有關崑崙山的神異事件層出不窮。

    既有文學作品中,對隱藏在那扇青銅大門之後世界終極的憧憬;又有現實生活中,發生在那裡難以解釋的現象。

    崑崙山中有處牧草豐足的山谷,被當地人稱作“死亡谷”或“地獄之門”,谷內遍是動物屍骸。遊牧為生的牧民對此處諱莫如深,眼看著綠油油的草地卻從不敢將羊群趕入。

    焦點集中在1983年,新疆某地質隊正在此勘探。對於牧民的勸阻和諸多傳言,地質隊員們只是付之一笑,科學工作者只相信科學,那些怪力亂神的事一般聽十分信三分。

    說來也怪,正值七月酷暑,死亡谷卻突然狂風大作下起暴雪,間雜著驚雷不斷。據一位地質員回憶,耳邊聽到炸雷巨響後,便全身麻痺昏厥過去,想來是中了天雷,醒來後身邊已是宛遭雷劫般一片烏黑。

    結合老鄉們的經歷,地質隊決定深入死亡谷揭開謎團。令他們驚訝的是,谷中磁場超乎尋常的高,以至指南針無法使用,而且越深入磁力越強大。

    據地質隊分析,也許正是死亡谷的超級磁場,引發了雷電的頻繁光顧。

    崑崙山之神,形成於古人對那片未知世界的不解和想象,又被人為營造出種種神秘氛圍。“第一神山”之名,非他莫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亞冠恆大客場0比0逼平權健,雙方哪點做得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