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曉帆輕舟
-
2 # 大愚若智慧櫃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傀儡皇帝?所謂傀儡皇帝,就是空有皇帝之名,沒有作為皇帝的最高權力。實權往往掌握在另一人手裡。掌握實權的人往往是皇帝的所立者,所廢者,或者是皇帝的母親,往往是太后之類。那麼,你知道中國有哪些有名的傀儡皇帝嗎?本文盤點了中國古代有名的十大傀儡皇帝,一起去了解下吧!
1、孝靜帝:元善見
東魏孝靜帝元善見(524年—552年1月21日),鮮卑族,北魏孝文帝元宏曾孫,清河文獻王元懌之孫,清河文宣王元亶之子,南北朝時期東魏皇帝。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至東魏武定八年(550年)在位。武定八年(550年),繼任父兄之職的北齊文宣帝高洋見篡魏之時機已到,於次年迫帝禪位於己,改國號為齊,東魏滅亡。北齊封元善見為中山王,邑一萬戶。禪位後次年被高洋以毒酒毒死,年僅二十八歲。天保三年(553年)二月,北齊上諡號孝靜皇帝,將元善見葬於鄴縣漳河以北。
2、漢惠帝:劉盈
劉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9月26日),即漢惠帝,漢高祖劉邦與呂后之子,西漢第二位皇帝。十六歲時便繼承皇位。漢惠帝即位後,實施仁政,減輕賦稅,提拔曹參為丞相,蕭規曹隨,政治清明,國泰民安。與民生息的政策,推動了經濟的繁榮。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他廢除秦時禁錮,使黃老哲學代替法家學說,開啟各種思想發展的大門。公元前188年,在位七年的漢惠帝去世,時年二十三歲,諡號孝惠皇帝,葬於安陵。
3、高貴鄉公:曹髦
曹髦(241年11月15日 -260年6月2日),字彥士,魏文帝曹丕之孫,東海定王曹霖之子,三國時期曹魏第四位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曹髦即位前為高貴鄉公,司馬師廢齊王曹芳後,身為宗室的曹髦被立為新君,但曹髦對司馬氏兄弟的專橫跋扈十分不滿,於甘露五年(260年)召見王經等人,對他們說“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帶領冗從僕射李昭、黃門從官焦伯等,授予鎧甲兵器,率領僮僕數百餘人討伐,然而此次行動卻被司馬昭知曉,在司馬昭心腹賈充的指使下,曹髦被武士成濟所弒,年僅20歲。
4、清廢帝:愛新覺羅·溥儀(宣統)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字耀之,號浩然。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統治結束。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年號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稱“康德皇帝”。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先葬於八寶山,後遷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
5、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光緒)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父親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為慈禧皇太后親妹。在位三十四年。在載湉親政後發生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光緒帝極力主戰,反對妥協,但終因朝廷腐敗,而以清朝戰敗告終。痛定思痛,他極力支援維新派變法以圖強,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但卻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緒帝暴崩,享年38歲,廟號德宗。
6、漢獻帝:劉協
劉協(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即漢獻帝(189年-220年在位)。劉協因被董太后撫養,故稱“董侯”,初封渤海王,後改封陳留王。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廢漢少帝劉辯,立劉協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呂布誅殺後,董卓部將李傕等攻入長安,再次挾持了他。劉協後來逃出長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控制了劉協,並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劉協被曹丕控制,隨後被迫禪讓於曹丕。曹魏青龍二年(234年),劉協壽終正寢,享年54歲,葬於禪陵,諡號孝獻皇帝。
7、靜帝:宇文衍
宇文闡(573年-581年7月10日,《隋書》作581年7月9日),即周靜帝(579年―581年在位),原名宇文衍,鮮卑族,周宣帝宇文贇長子,母天大皇后朱滿月,南北朝時期北周最後一位皇帝。大成元年(579年)正月,被立為皇太子。二月受父傳位登基,改元大象。劉昉、鄭譯決定以楊堅為輔政大臣(後在李德林提議下成為大丞相)。大定元年(581年),被迫禪位於丞相楊堅,北周滅亡。宇文闡被楊堅降封為介國公。開皇元年(581年),楊堅派人害死宇文闡。宇文闡終年九歲,諡號靜皇帝,葬於恭陵。
8、隋恭帝:楊侑
楊侑(605年-619年),即隋恭帝(617年—618年在位),隋煬帝楊廣之孫,隋朝第三位皇帝。楊侑自幼聰明,氣度非凡。隋煬帝親征高句麗時,命楊侑留守長安。大業十一年(615年),隨隋煬帝巡幸晉陽,拜為太原太守,不久留鎮京師。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攻入長安,擁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義寧二年(618年),李淵廢黜楊侑,自立為帝,降封楊侑為酅國公,閒居長安。武德二年(619年),楊侑病死(一說遇害),終年十五歲,葬於莊陵(今陝西省乾縣陽洪鄉乳臺村南500米處),諡號恭皇帝。
9、唐中宗:李顯
唐中宗李顯(656年—710年),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兩度在位。神龍元年(705年)復位。李顯在位期間,恢復唐朝舊制,免除租賦,設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館學士,發展與吐蕃的經濟、文化交往,實行和親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保證了邊疆地區的穩定。唐中宗李顯前後兩次當政,共在位五年半,景龍四年(710年)去世,終年55歲,諡號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初諡孝和皇帝),葬於定陵。
10、唐睿宗:李旦
唐睿宗李旦(662年-716年),初名李旭輪、李輪,唐朝第五位皇帝,唐高宗第八子,武則天第四子,唐中宗同母弟。李旦早年曆封殷王、冀王、相王、豫王,於嗣聖元年(684年)被立為皇帝,但僅是母親武則天的傀儡。景雲元年(710年),在唐隆政變後被再次擁立為皇帝。他寵信妹妹太平公主,致使公主幹政,與太子李隆基爭權。先天元年(712年),禪位於李隆基,退為太上皇。李旦前後兩次登基,共在位八年餘,但真正掌權僅有兩年,稱太上皇四年。開元四年(716年)病逝,廟號睿宗,諡號為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葬於橋陵。
11、漢平帝:劉衎
劉衎(公元前9年-公元6年2月4日),即漢平帝(公元前1年―公元6年在位)。原名劉箕子,漢元帝劉奭之孫,中山孝王劉興之子,母衛姬,西漢第十四位皇帝。漢哀帝於元壽二年六月初三日(公元前1年8月15日)病死後,王莽為便於弄權,不肯立年歲較長的君主,於當年七月迎立年僅9歲的劉衎為帝。次年改元元始。元始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公元6年2月4日)劉衎病逝,終年14歲,廟號元宗(後除廟號),諡號孝平皇帝,葬於康陵(今陝西咸陽西25裡處)。
12、唐哀帝:李柷
李柷(892年-908年),即唐哀帝(904年-907年在位),原名李祚,唐昭宗李曄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乾寧四年(897年),封輝王。天覆三年(903年),授任開府儀同三司、充諸道兵馬元帥。天祐元年(904年),唐昭宗遇害後,蔣玄暉假傳遺詔擁立李柷即位。在位期間,並無實權,一切政事由朱全忠決策。李柷在位3年後被廢,次年被鴆殺,葬於溫陵,終年17歲。後唐明宗李嗣源追諡其為“昭宣光烈孝皇帝”,但廟號“景宗”未被採用,故後世稱其“唐哀帝”或“唐昭宣帝”。
13、漢昭帝:劉弗陵
劉弗陵(前94年-前74年),即漢昭帝,西漢第八位皇帝,漢武帝劉徹少子,趙婕妤(鉤弋夫人)所生。漢昭帝即位時年僅八歲,在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等輔政下,沿襲武帝后期政策,與民休息,加強北方戍防。始元六年(前81年),召開“鹽鐵會議”,就武帝時期鹽鐵官營、治國理念等問題召集賢良文學討論,會後罷除榷酒(酒類專賣)。元平元年(前74年),劉弗陵因病駕崩,年僅二十一歲,在位十三年。諡號孝昭皇帝,葬於平陵。
14、漢桓帝:劉志
劉志(132年—167年),即漢桓帝(146~167年在位)。本初元年(146),漢質帝崩,劉志被梁太后兄大將軍梁冀迎入南宮即位。梁太后臨朝聽政,外戚梁冀掌握大權。延熹二年(159),依靠宦官單超等誅大將軍梁冀,並翦除其黨羽。以功封中常侍單超、徐璜、左悺、唐衡、具瑗為列侯。自此,朝政轉入宦官之手。永康元年(167)劉志去世,葬於宣陵(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南),廟號威宗(後除),諡號孝桓皇帝。
15、漢哀帝:劉欣
劉欣(前25年-前1年8月15日),即漢哀帝(前7年―前1年在位),字和,漢元帝劉奭之孫,漢成帝劉驁之侄,定陶恭王劉康之子,母丁姬,西漢第十三位皇帝,在位7年。陽朔二年(前23年)八月二十二日,劉欣父定陶恭王劉康去世,劉欣襲封定陶王爵位。綏和二年(前7年)三月十八日,漢成帝病逝,劉欣即位為帝,改元建平。元壽二年六月初三日(前1年8月15日),在位僅七年的劉欣駕崩,時年二十五歲,諡號孝哀皇帝,葬於義陵。
-
3 # 阿斗不傻
光緒不過無權無勢最後被毒死的傀儡,還好吧,最憋屈應該下面這位,歷史上主動給給自己戴綠帽子的皇帝,最後還國破家亡。
這皇帝就是宋明帝劉彧,劉彧的悲慘在於,他沒有活在現在而是古代,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科技還有醫療水平不足,所以不育不孕是個難題,沒辦法,只能讓自己女人和其他男人肉搏,主動戴帽子。
俗稱借種,為何如此,原因很簡單啊,沒兒子。這劉彧也不是柳下惠,家裡姬妾成群,可只有原配王皇后給他下過蛋,還是兩丫頭,其他的那是一點動靜沒有,更別說兒子啦,如此看來劉彧器官估計是有問題的,因此很是焦慮。“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嗎,一國帝王更是如此,皇帝媽急,皇帝太監急,手下大臣也急。
決定借種,那該找誰借這不是光彩事情,所以劉彧暗暗篩選,鎖定李道兒,原因如下:
首先關係鐵:這李道兒和劉彧關係鐵,是他老師,不擔心事情洩露。
其次基因好:李道兒是湘東王師,有文化,有學歷相貌也很出眾。
劉彧看來,保密加上後代高素質、高智商就足夠。可事實和劉彧開玩笑啦,有其父未必就有其子當然這是後話。決定已做,目標已定,該行動,確保萬無一失,還要順理成章,又要掩人耳目呢? 劉彧不是普通人,總不能直接把愛妃送李道兒府上吧,搞不好會露餡。
只能想辦法,據史料說事情是這樣的。《宋書》記載,劉彧很喜歡寵妾陳妙登,後來又很煩陳妙登。陳妙登見不得寵,主動提出轉嫁李道兒,劉彧批准。後來劉彧很久不見陳妙登,很想念,便把陳妙登接回來,不久產下一子。 《宋書》說法沒人信純屬糊弄人。
司馬光先生是明白人,在《資治通鑑》一語道破天機,劉彧是有意將陳妙登賜給李道兒,這是劉彧的計劃。司馬光看法在我看來是對的,因為結果論,劉彧有兒子啦這是結果。
可後來,他覺得一個兒子不保險,如果夭折,會更糟糕,既然一個不夠,就再要吧,自己器官還是不好使,再向大臣借種?不行,風險高啊,一次行,做多了危險。
這樣情況下,劉彧想出更荒唐殘忍主意,查訪諸王姬妾有沒有孕婦,有孕婦就拖進宮待產。產下男孩,就殺母親,留孩子,令自己寵姬充當母親,就這樣,劉彧又得了11個兒子。加之前借種,劉彧有了12個兒子。
可這12個兒子沒一個是他骨肉。
借種所生那兒子,叫劉昱後來繼承他帝位,成新國君,這劉昱為君不仁,使人心盡失,竟落得被殺命運。
可見好種子未必會結好果實,這個主動戴綠帽子的皇帝,也因此成為笑柄,你說他憋屈不? -
4 # 濁詩社
胡亥咯 小時候活在父親的陰影下 長大了活在哥哥的陰影下 好不容易當了皇帝還要活在李斯趙高兩個權臣的陰影下 好吧 我死了去好不
結果還被當做反面教材罵了上千年 其實就我看胡亥其實有能力的優秀的父親基因在那裡 不然他那幾個哥哥姐姐也不會死 正因為有實力 才會讓當權者恐懼 這也是趙高滅了李斯後接著就要搞死胡亥 可惜了 空有本事卻一輩子給人背鍋 啥都沒做就死了 啥都沒做就被人罵千年
-
5 # 勤勞工作的小夢
說起一生坎坷,就讓我想起了千古一帝—秦始皇。始皇帝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他憋屈的一生從他出生就開始了。
自己的母親是呂不韋“送”給自己父親的小妾,從一出生就印下了卑賤的標籤,五歲的時候又被當作“人質”,小小年紀就被當成棋子任人擺佈。這並不像我們現在瞭解的“外交官”,可以得到很好的待遇,在趙國當質子,除了死不了,每天都要忍受其他的輕蔑的目光,食不好,穿不暖。而且兩國一旦發起戰爭,質子是首先被歃血祭天的人選。生不好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死,怎一個慘字了得。
記得在《大秦帝國》裡讀到,荊軻在靠近秦王準備刺殺的時候,看到了秦王的臉聽到了他的聲音,一時不知所措,才失去了最好的時機。那麼究竟是怎樣的一張臉和聲音呢? 原因就是早年秦王吃的不好營養不良,長得不好聲音也尖銳乾啞,使得這位來意叵測的人一時失神,圖窮匕見為時已晚……
可見的就算是千古一帝也是為人不易啊……
-
6 # 郭老狼
我覺得是道光,混的真的好慘,一輩子被人矇騙 吃個雞蛋都捨不得
最關鍵的是勤儉了一輩子,該被貪的錢一分沒少,你說他憋不憋屈?
回覆列表
光緒帝畢竟還有過幾年的親政(在戊戌變法失敗前的那幾年裡),並不算最憋屈的皇帝。
如果”最憋屈的皇帝”不限於一個,而是指一小批,那就可以至少舉出好幾個例子:
漢殤帝 劉隆:出生100多天就即位,成為中國歷史上即位時最小的皇帝。可是,好景不長,即位半年多就病逝,只有一歲多。
漢獻帝 劉協:堪稱幾十年如一日的”職業傀儡皇帝”。
晉安帝 司馬德宗:兩晉君主多奇葩。人們較熟悉的是西晉的晉惠帝,不過,晉惠帝只是稍稍弱智,而東晉的晉安帝司馬德宗更是罕見的重度智障皇帝,甚至不會說話,無法感知寒暑,連最基本的飲食起居都不能自理。”在位”二十三年,形同擺設,先後被權臣司馬道子—司馬元顯父子、桓玄、桓振、劉裕戲於股掌之間。
唐哀帝 李柷:李柷12歲時,其父皇唐昭宗被朱溫殺害。朱溫為了繼續挾天子以令諸侯,立李柷為傀儡皇帝。三年後,朱溫製造”禪讓”鬧劇,迫使唐哀帝”讓位”於朱溫,朱氏梁朝取代了唐朝,唐朝滅亡。僅過了不到一年,已經”讓位”的少年李柷沒能夠逃過朱溫的魔爪,慘遭朱溫殺害,年僅16歲。
金朝最後一個皇帝 完顏承麟:他在金朝臨時都城蔡州剛剛舉行即位儀式,宋蒙聯軍攻破蔡州,完顏承麟隨即陣亡。他”在位”僅不到一個時辰。金朝滅亡。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