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慶軍看世界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史記·樂書》:“漢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時夜祠,到明而終”)。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漢明帝永平年間,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後來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充套件開來。南北朝時,元宵張燈漸成風氣。梁武帝篤信佛教,其宮中正月十五日大張燈火。唐朝時,中外文化交流更為密切,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佈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並逐漸成為民間習俗。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自隋、唐、宋以來,元宵節曾盛極一時。《隋書·音樂志》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

    唐朝元宵節比隋朝更熱鬧。唐劉肅《大唐新語》記載:“京城正月望日,盛飾燈影之會,金吾弛禁,特許夜行。貴臣戚屬及下俚工賈,無不夜遊。” 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在國外,元宵也以 The Lantern Festival而為人所知。正月十五這一天晚上,華人素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十五夜觀燈》盧照鄰【唐】

    錦裡開芳宴,蘭紅豔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十五夜觀燈》王諲【唐】

    暫得金吾夜,通看火樹春。

    停車傍明月,走馬入紅塵。

    妓雜歌偏勝,場移舞更新。

    應須盡記取,說向不來人。

    《上元夜》崔液【唐】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

    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正月十五夜燈》張祜【唐】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正月十五夜聞京有燈恨不得觀》李商隱【唐】

    月色燈光滿帝都,香車寶輦隘通衢。

    身閒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上元》 郭利貞 [唐]

    九陌連燈影,千門度月華。

    傾城出寶騎,匝路轉香車。

    爛熳惟愁曉,周遊不問家。

    更逢清管發,處處落梅花。

    《上元三首》韋蟾 [唐]

    新正圓月夜,尤重看燈時。

    累塔嫌沙細,成文訝筆遲。

    歸牛疑燧落,過雁誤書遲。

    生惜蘭膏燼,遠為隔歲期。

    舉燭光才起,揮毫勢競分。

    點時驚墜石,挑處接崩雲。

    辭異秦丞相,銘非竇冠軍。

    唯愁殘焰落,逢玉亦俱焚。

    多寶神光動,生金瑞色浮。

    照人低入郭,伴月夜當樓。

    燻穴應無取,焚林固有求。

    夜闌陪玉帳,不見九枝留。

    《元宵》彭永 [宋]

    巴人最重上元時,老稚相攜看點詩。

    行藥歸來天向曉,道傍聞得喚蠶絲。

    《元宵》張九成 [宋]

    萬疊燈山輥繡毬,怕寒騎馬著駝裘。

    要看十里紅蓮滿,須上譙門最上頭。

    《元宵》王鎡 [宋]

    柳院春歸雪未乾,試燈歌巷月痕寒。

    懶隨翠影紅香走,自買梅花插燭看。

    《元宵》胡仲弓 [宋]

    緩轡歸來看夜城,千門燈火照街明。

    自疑不是乘槎客,卻傍銀河星斗行。

    《元宵》艾可翁 [宋]

    偶然散策無尋訪,何限傷心強笑歌。

    世味正如春酒淡,市燈不及月華多。

    人生只合且如此,國勢遂成無奈何。

    年少尚裝胡旋舞,不知舞破幾山河。

    《元宵》陳杰 [宋]

    老去何心說看燈,一年還要此宵晴。

    暖風忽斷簷間溜,繁吹初過枕上聲。

    誰變慘悽成笑語,定回離亂作清平。

    不應淡薄梅花月,偏照詩人白髮生。

    《青玉案·元夕》辛棄疾 [宋]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生查子·元夕》歐陽修 [宋]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踏莎行·元夕》毛滂 [宋]

    撥雪尋春,燒燈續晝。暗香院落梅開後。

    無端夜色慾遮春,天教月上官橋柳。

    花市無塵,朱門如繡。嬌雲瑞霧籠星斗。

    沈香火冷小妝殘,半衾輕夢濃如酒。

    《燈市行》范成大【宋】

    吳臺今古繁華地,偏愛元宵燈影戲。

    春前臘後天好晴,已向街頭作燈市。

    疊玉千絲似鬼工,剪羅萬眼人力窮。

    兩品爭新最先出,不待三五迎東風。

    兒郎種麥荷鋤倦,偷閒也向城中看。

    酒壚博簺雜歌呼,夜夜長如正月半。

    災傷不及什之三,歲寒民氣如春酣。

    儂家亦幸荒田少,始覺城中燈市好。

    《元夕》范成大 [宋]

    藥爐湯鼎煮孤燈,禪版蒲團老病僧。

    兒女強修元夕供,玉蛾先避雪鬅鬙。

    《元夕》范成大 [宋]

    不夜城中陸地蓮,小梅初破月初圓。

    新年第一佳時節,誰肯如翁閉戶眠?

    《元夕》洪諮夔 [宋]

    輕陰不隔團團月,遺俗猶傳緩緩歌。

    踏雪看燈知不惡,宜春釀酒恨無多。

    《元夕》范成大 [宋]

    落梅穠李趁時新,枯木巖邊一任春。

    尚愛鄉音醒病耳,隔牆時有賣餳人。

    《元夕》 晏殊 [宋]

    星粲實燈連九市,水流香轂渡千門。

    姮娥似有隨人意,柳示花前月半昏。

    《元夕》邵伯溫 [宋]

    從昔遨遊盛兩川,充城人物自駢闐。

    萬家燈火春風陌,十里綺羅明月天。

    《元夕》文天祥 [宋]

    燈火喧三市,衣冠宴九宸。

    金吾不禁夜,公子早行春。

    夢斷青山遠,愁侵白髮新。

    燕山今夕月,清影伴孤臣。

    《元夕》陳世崇 [宋]

    蒼頭喝道燭光微,梅壓烏雲柳壓眉。

    打塊成團嬌又顫,鬧蛾簇簇翠冠兒。

    《元夕》文天祥 [宋]

    南海觀元夕,茲遊古未曾。

    人間大競渡,水上小燒燈。

    世事爭強弱,人情尚廢興。

    孤臣腔血滿,死不愧廬陵。

    《元夕》呂希純 [宋]

    何處元霄好,迎鑾冊府西。

    簫聲雲外起,扇影日邊低。

    秘禁威容肅,名流步武齊。

    舜瞳回左顧,真欲過金閨。

    何處元霄鄧,只林宴坐僧。

    戒圓三五夜,心耀百千燈。

    茅舍門常掩,繩床幾謾憑。

    世間娛樂事,一念不曾興。

    《元夕》范成大 [宋]

    粉痕紅點萬花攢,玉氣珠光寶月團。

    簾箔通明香似霧,東君無處著春寒。

    《元夕》 陳世崇 [宋]

    寒星萬點御香飄,和氣潛回積雪消。

    盈耳嵩呼聲不絕,熙熙春意入簫韶。

    《元夕》方岳 [宋]

    老去歡悰久已無,病來瘦骨不勝扶。

    山居幸自依青士,身事何曾問紫姑。

    《元夕》陳世崇 [宋]

    風飄蹀躞步搖輕,相喚相呼去看燈。

    笑整玉梅藏素手,香肩三角卸吳綾。

    《解語花·上元》周邦彥 [宋]

    風銷焰蠟,露浥烘爐,花市光相射。

    桂華流瓦。纖雲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看楚女、纖腰一把。

    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門如晝,嬉笑遊冶。

    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

    年光是也。唯只見、舊情衰...

    《上元》楊億 [宋]

    天碧銀河欲下來,月華如水浸樓臺。

    誰將萬斛金蓮子,撤向星都五夜開。

    《上元》曾鞏 [宋]

    金鞍馳騁屬兒曹,夜半喧闐意氣豪。

    明月滿街流水遠,華燈入望眾星高。

    風吹玉漏穿花急,人近朱闌送目勞。

    自笑低心逐年少,只尋前事撚霜毛。

    《上元》項安世 [宋]

    月華未上鼓聲喧,又向山陰過上元。

    五歲鏡湖才一熟,今年燈市始應煩。

    留連晝景通三夜,呼吸陽和達九門。

    遊客不知千古意,看人看火漫奔奔。

    《上元》陸游 [宋]

    細細香塵暗六街,魚鱗淺碧暮雲開。

    新妝褰幕全身見,誤馬隨車一笑回。

    酒釅頓忘風力峭,夜長猶恨漏聲催。

    京華舊侶雕零盡,短鬢成絲心未灰。

    《上元》高登 [宋]

    情感此宵元切恨,遣懷高唱一聲歌。

    清澄月滿鋪逵路,烜赫蓮開未綠荷。

    觥酒滯時追伴侶,袖香凝處想紈羅。

    更深候望遙腸斷,爽約人歸不我過。

    《上元》田太靖 [宋]

    元宵燈火照樓臺,車馬駢駢去又來。

    田郎試向樓上望,燈前好個阿孩孩。

    《上元》陸游 [宋]

    病起衰顏非昔紅,偷閒聊與少年同。

    一規寒玉掛樓角,千點華星來坐中。

    久戍遺民雖困弊,承平舊鎮尚繁雄。

    歸時瘦馬崔嵬影,定有遊人笑此翁。

    《上元》王珪 [宋]

    昔年今日從宸遊,彩仗紛紛已御樓。

    半夜眾星來紫極,一春萬火縱丹丘。

    玉欄曾侍看山久,翠斝仍酣賜醴優。

    錦帳宵寒薰易歇,夢魂直欲到天頭。

    《上元》 晏殊 [宋]

    金翠光中實焰繁,山樓高下鼓聲喧。

    兩軍伎女輕如鶻,百尺竿頭電線翻。

    《上元》蘇轍 [宋]

    上元車馬正喧喧,老病無聊長掩門。

    不著繁燈眩雙目,獨邀明月上前軒。

    跏趺默坐聞三鼓,寂寞誰來共一樽。

    已覺城中塵土臭,急將清雨洗乾坤。

    《上元》宋鹹 [宋]

    連甍珠閣迷仙閬,幾處星樓接絳河。

    實馬縱橫浮市照,香塵撩亂夾春和。

    《上元》王洋 [宋]

    誰將膏粥飯蠶師,輕薄兒童覓綵衣。

    遊騎但知誇豔麗,祠門直莫歡寒微。

    東城南陌春迷眼,逐馬隨車醉未歸。

    莫怪老翁閒坐久,鬅鬙燈火照柴扉。

    《上元》趙葵 [宋]

    翡翠簾開舞袖輕,寒星萬點下蓬瀛。

    清尊對月酌不已,也向蓬窗坐到明。

    《古蟾宮·元宵》王磐 [明]

    聽元宵,往歲喧譁,

    歌也千家,舞也千家。

    聽元宵,今歲嗟呀,

    愁也千家,怨也千家。

    那裡有鬧紅塵香車寶馬?

    祗不過送黃昏古木寒鴉。

    詩也消乏,酒也消乏,

    冷落了春風,憔悴了梅花。

    《元宵》賽濤 [明]

    滿城簫鼓元宵節,小館燈花孤悶時。

    料得團圞行坐處,有人揮淚說分離。

    《元夕》王守仁 [明]

    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

    賴有遺經堪作伴,喜無車馬過相邀。

    春還草閣梅先動,月滿虛庭雪未消。

    堂上花燈諸第集,重闈應念一身遙。

    去年今日臥燕臺,銅鼓中宵隱地雷。

    月傍苑樓燈影暗,風傳閣道馬蹄回。

    炎荒萬里頻回首,羌笛三更謾自哀。

    尚憶先朝多樂事,孝皇曾為兩宮開。

    《元夕》朱應辰 [明]

    闔閭城裡又元宵,白屋殘燈照寂寥。

    卻憶舊時風景好,琉璃光裡聽笙簫。

    《元 宵》唐寅【明】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夕影永冰燈》唐順之【清】

    正憐火樹千春妍,忽見清輝映月闌。

    出海鮫珠猶帶水,滿堂羅袖欲生寒。

    燭花不礙空中影,暈氣疑從月裡看。

    為語東風暫相借,來宵還得盡餘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葡萄病蟲害防治的措施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