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新界
-
2 # 是阿維啊
可以看得出來,慈禧太后她對於權力有著非同一般的迷戀,但是這個迷戀也是在逐漸的增長的。這一點觀看她的一生其實是不難理解的。
所以這也就意味著這樣的一個現實,也就是慈禧太后在早期的時候對於權力其實並不像後面的那一種執念。所以,僅就這一方面而言,她慈禧太后對待同治皇帝的待遇就要比光緒要好多了的。
還有另外的一個方面,也就是同治皇帝再怎麼說也是她慈禧太后的兒子。而慈禧太后呢?作為一個母親,多多少少還是有些不一樣的。即使按照大清國的德行,她對於同治皇帝沒有那麼長的養育過程。但是母親畢竟是母親,而她慈禧畢竟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幾個字的創作者。
但是她的控制慾也是與生俱來的。實際上作為一個女強人,這個是很正常的。
但是光緒呢?他的狀況就要差得多了。且不說上面的那一切都和他沒有關係。就連慈安太后也駕鶴西去了,這個比起同治又是一個災難。
-
3 # 經典守望者
不一樣,光緒時期帝后失和,各懷心思,是晚清的一大弊病所在。在許多關鍵的歷史節點上,就是以為皇帝和太后各懷心思,互相猜忌,才使得中國錯失良機,造成了北京城和頤和園兩個司令部並存的局面。
同治皇帝是慈禧太后的親兒子,對於他來說慈禧太后還是比較愛護的。不僅在他到了年紀之後及時的歸政與他,而且在他死後多年,慈禧太后還顧念著宗法祭祀,讓宣統皇帝繼承同治的法統兼祧光緒。他對於同治皇帝還是以愛為主,在同治時期他實行新政,設立總理衙門,送人才出國學習。但是因為同治皇帝驟然駕崩引起了軒然大波才將這一切掩蓋了。
到了光緒時期,慈禧太后則一直心中就存有芥蒂認為光緒不是自己所生,時刻在提防著他。可以說是這種心結毀了晚清政治。慈禧太后也開始抓緊了權力不放鬆,不僅是遲遲不肯交權,之後又實現了二次垂簾,甚至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這都是因為二人非親生的緣故。愛也變成了控制,因為慈禧太后心虛,擔心光緒一旦執政會對自己不利。修頤和園,辦萬壽節,甚至“親爸爸”這個稱謂都是為了考驗光緒帝對於自己的孝心和順從程度,只是損公肥私,利己禍國,讓後人不禁感慨嗟嘆。
-
4 # 希望星晨58298869
慈禧是晚清一位飽受爭議的統治者,她一生兩個兒子,一個是親生子,另一個是她的養子。慈禧的親兒子是愛新覺羅·載淳 ,即清穆宗,為大清朝第十位皇帝,入關後的第八位皇帝,年號“同治”。他在位期間鎮壓過太平天國運動,卻於19歲就英年早逝了。慈禧是愛同治帝的,一件事可以證明。在同治成年後,娶妻生子是大事,慈禧早就為同治物色了富察氏,希望富察氏能成為皇后。而同治帝很喜歡阿魯特氏,因此,後來同治立了阿魯特氏為皇后。儘管慈禧心有不悅,但還是給予了兒子以充分的理解。她認為兒子正在叛逆期,因此,在這件事上好尊重了同治的意見。以慈禧當仁不讓的性格來推斷,正是母愛促使了他對同治的寬容。慈禧不會愛兒子。她經常干涉同治帝的私生活,弄得身為皇帝的同治帝連一點私人天地都沒,甚至性生活也為慈禧控制了。風華正茂的同治自然心懷不滿,以後私下出宮,流連花街柳巷的事。後來染上了性病,最終抱憾離世。
可以說,同治帝因為慈禧的原因,沒有感受到作為皇帝的榮耀與自由。光緒帝是慈禧太后的養子,從血緣上說:是慈禧的親侄子。光緒帝和慈禧呆的時間較長。應該說她倆之間,一定的母子感情。但在權力面前,這點親情顯得微不足道。起初,在沒有政治分歧時,慈禧對光緒視如己出。光緒帝發脾氣時,慈禧也容忍,甚至變著法子逗光緒開心。
但在權勢面前,慈禧變成了另一副面孔。戊戌變法是在光緒全力支援下展開的,從1898年6月11日開始實施。其主要內容有:改革政府機構,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吸引人才,創辦報刊,開放言論等等。目的是富國強民,讓大清興旺發達起來。但由於光緒任用康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人士,貶謫、裁撤了頑固的官員,這損害到了慈禧太后等守舊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在同年9月21日發動了戊戌政變,囚禁了光緒帝。
慈禧對同治帝既愛,也控制。不涉及政治利益,就表現出強烈的母愛。涉及到權勢地位的問題,慈禧就冷酷無情。對待光緒帝也是一樣。
-
5 # 歷史橘子說
清朝末年的朝廷風雲突變,咸豐十一年,慈禧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了辛酉政變。從此,大清的政權變成了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慈禧的親生兒子愛新覺羅·載淳(即同治皇帝)即位。
我們都知道,從同治即位後,慈禧就掌握了大清政權長達四十七年之久,慈禧對權利的迷戀可能超乎了我們的想象。那麼,對於自己的親兒子同治,慈禧是愛還是控制呢?
其實,從之後慈禧掌權清朝來看,他對同治皇帝既有愛也有控制,但相比之下,控制大絕對要大於愛,因為在慈禧看來,對於權力而言,親情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因為從同治皇帝即位後,慈禧就開始以各種理由來推遲兒子同治的親政時間,其目的就是要掌握國家最高權力。但皇帝再小,總歸是要長大的,在同治十七歲的時候,就算慈禧有多不情願,皇帝還是要親政的。所以當時兩宮太后就決定把權力歸於皇帝,並給皇帝主持大婚,之後就不再垂簾聽政了。
但是在為同治皇帝選擇皇后一事上,兩位皇太后還是出現了分歧。慈安太后傾向於蒙古正藍旗出身的阿魯特氏,而慈禧太后更喜歡年紀較小的富察氏。慈禧雖然想堅持自己的意見來控制同治選擇皇后,但是因阿魯特氏優勢明顯,她最後無奈作罷。
因為阿魯特氏年長同治兩歲,而且同治也喜歡她。相比之下,富察氏當時年僅14歲,年紀尚小,而且阿魯特氏還與慈安太后有親戚關係,所以,同治大婚就選擇了阿魯特氏為皇后,富察氏為慧妃。但由於慈禧太后控制慾強,同治皇帝的婚後生活也並不如意。由於慈禧不喜歡阿魯特氏,她就用各種方式來阻撓同治去皇后的寢宮,同治剛剛親政,又不好與母親頂撞對抗,只好服從命令。從這裡也能看出,慈禧因自己個人喜好而干預兒子的婚姻大事,可見慈禧對同治是控制大於愛。
在宮裡過得不自在的同治皇帝,後來就開始琢磨出宮去尋歡。偷偷跑出宮的同治,見過了外面的燈紅酒綠之後,徹底就迷上了這種生活,也逐漸開始迷失自我,最後不幸染上了花柳病,最後年僅十九歲就一命嗚呼了。
但同治得的病是天花,這種病在清朝後期並不是不治之症,如果對症下藥,只好應該沒有問題。更何況皇宮裡的御醫,醫術和藥材質量都要高於民間,那為什麼同治還是沒治好呢?極有可能的一個原因就是誤診!
但御醫給皇帝治病,誤診肯定是要殺頭的,御醫哪裡會有這麼大的膽子,明知道皇帝得了什麼病,就是不敢對症下藥。其背後原因可能就是受人指使,那麼有這個權力的就只有慈禧太后一人了。慈禧為了保住皇家顏面,也為了自己能夠再次親政,不惜犧牲自己的的兒子,權力對於慈禧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在同治還沒駕崩之前,關於皇帝的繼承人已經就被提上日程了,慈安太后從皇位宗祖規制方面提議了幾位候選人,都被慈禧給否決了,因為慈禧其實早已有了合適的人選,那就是醇親王奕譞的長子載湉,也就是光緒皇帝,因為光緒以咸豐皇帝為過繼子的身份繼承大統,也就是光緒繼承的是咸豐的皇位,而不是同治的,所以慈禧還是皇太后,還可以繼續垂簾聽政。所以,光緒即位後,朝中大權又“合情合理”的回到了慈禧太后手中。
所以,慈禧對兒子同治其實是控制大於愛,雖然也有區別於對待光緒那樣絕對的控制,但這種控制慾,都是源於慈禧對權力的貪戀,對權力的慾望。
-
6 # 趣談唐宋元明清
趣談答案:絕對不一樣,虎毒還不食子呢,更何況是慈禧太后。
選妃子看出差距大家有沒有發現,無論是同治皇帝還是光緒皇帝,都曾經和慈禧鬧過矛盾,而這個矛盾鬧得不可開交的一處便是:選妃子。
有趣的是,無論是同治皇帝選妃子,還是光緒皇帝選妃子,慈禧太后都會橫插上一腳。
但是兩個皇帝卻表現出了截然不同的狀態,同治皇帝在得知自己的媳婦不能成為自己的媳婦,而突然之間要選另外一個人當自己的媳婦的時候,直接和慈禧太后鬧翻了天,兩個人誰也不搭理誰。
同樣的道理,當光緒皇帝知道自己喜歡的媳婦不能成為自己的媳婦,只能讓另一個比較一般的人當作自己的媳婦的時候,也非常的生氣,也非常的鬱悶,長吸一口氣忍了。
透過以上對比我們就會發現:同治皇帝敢反抗,而且非常敢反抗,光緒皇帝不敢反抗,一點也不敢反抗。
所以同治皇帝對於權力從一開始的喜歡嚮往慢慢的也就不管了,既然自己的母親能夠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那就讓她去做好了。
只不過在面對一些個人問題的時候,同治皇帝敢於直接挑釁自己的母親,並且說出自己所喜歡的東西,而且慈禧儘管恨鐵不成鋼,儘管口口聲聲的說對著自己的兒子好,可是自己的兒子不喜歡她也沒有辦法。
相比較而言,光緒皇帝就非常可憐,根據清朝歷史記載,光緒皇帝每一天都非常的抑鬱,而在一天的時光裡面一旦沒有慈禧太后或者沒有慈禧太后的影子,他就會非常開心跟個小孩子一樣。
這就能夠看得出來,慈禧太后對光緒皇帝是壓抑的,而且光緒皇帝也非常的討厭慈禧太后,更多的時候是非常的害怕慈禧太后
小彩蛋其實我們會發現,相比較而言,同治皇帝活得更加自在,也更加的隨心所欲,只要他做的事情不是特別過分,慈禧太后是捨不得打他的。
而同治皇帝的去世也非常的悲劇,就是在皇宮裡面玩膩歪了,想要出去玩玩,結果一玩就玩染上了病。
這也怨不得慈禧太后,最起碼慈禧太后從來沒有想過要殺自己親兒子,也從來沒有想過要把自己的親兒子怎樣怎樣或者限制他的人身自由,限制他選妃子的權利,僅僅是把握了至高無上的皇權,而且不願意給他而已。
相比較而言,光緒皇帝就慘得多了,直接被慈禧太后關到了小黑屋裡面,而且後來光緒皇帝莫名其妙的死去很有可能和慈禧太后有關係。
-
7 # 有得觀史
慈禧對同治皇帝既不是愛也不是控制,而是失愛和失控。
同治皇帝是獨生子,和現代的獨生子女一樣,父母在管理教育上有很多毛病。
因為就他一個,沒人給他爭皇帝位,所以同治沒有任何壓力。人無壓力輕飄飄,同治不好好學習,經常逃課,和他那個紈絝同學載澄,就是恭親王奕訢的大兒子,在一起瘋玩, 變著花樣玩兒。該玩的都玩了,玩膩了,為了追求刺激,同治在載澄的引領下進入了花街柳巷。
同治不好好學習,慈禧是清楚的,但是慈禧的興趣不在於管孩子,而在於自己手中的權利。慈禧懶得管同治,同治也樂得自在。
同治進入花街柳巷,慈禧竟然不知道,這有點太過分了,可見慈禧做母親是失職的。慈禧對同治失控,這說明慈禧對權利的愛遠超對同治的愛,準確地說,慈禧更愛自己。
慈禧對待光緒和對待同治截然相反,她對待光緒更多的是控制。
光緒是慈禧的養子,雖然是慈禧妹妹的兒子,是慈禧的親外甥,但畢竟不是親生的。“虎毒不食子”那是親生的。慈禧是把光緒當工具用的,工具的最主要職責當然是被控制和使用。
小時候控制著讓光緒學習,長大了控制他娶了一個醜女——慈禧的侄女,不聽話時就把他放在瀛臺軟禁起來,慈禧要到地下找她丈夫咸豐去了,作為工具的光緒沒啥用了,於是給他弄點砒霜喝喝,把他也帶走了。
不管怎樣,慈禧是把同治當兒子看的,他對統治失控失愛,那隻能說明他做母親不合格。而對於光緒,慈禧只是把它當做工具而已。
-
8 # 陳聖鋼
我認為慈禧太后對同治皇帝是寵愛有佳的,與對光緒皇帝是不同的。具體分析如下:1.同治皇帝年幼登基,當時只有5一6歲左右,作為母親,寵愛兒子是母親的天性,希望兒子有出息也是母親心願。當同治登基後,總是吩咐大監及宮廷侍女照顧他;2..由於同治皇帝年幼,理政畢竟涉及到國家的大事,不能兒戲,所以,每涉及到的國事,慈禧太后總是替同治皇帝考慮的,況且基本上召集大臣來商議後再定板的,從另一個側面來講,這也是對同治的寵愛,以免影響同治皇帝的成長及身體的發育;3.講到垂簾聽政一事,在封建社會母親一般不能繼承皇位,皇太后理政,通常就叫“垂簾聽政”;4.當同治皇帝到了16歲以後,逐漸知道一些政事,有時在大臣們面前主持國政時,慈禧作為母親為兒子拿主意、獻計獻策也是一種母愛而巳;5.說到同治皇帝娶妻時,慈禧太后作為母親,在封建社會是由父母作主的,至於娶妻多少,妻好壞,畢竟會影響到皇家世族的聲譽,作為一位母親過問此事,也是一種母愛。至於同治皇帝尋花問柳,早年“19歲”
逝世,慈禧太后也是相當難過的。
而光緒皇帝卻不同,光緒皇帝登基後,當時涉及的是國內一片混亂,農民起義尚未完全鎮壓掉,維新派康有為等人正在掀起戊戌變法運動,得到了光緒皇帝的支援。而作為慈禧太后畢竟是受封建專制統治的較深影響,認為祖宗之法不能改,否則,作為母親,作為一代皇帝的母親,有責任加以阻止的,加之光緒皇帝當時確實對慈禧太后的行為表示不服,因此,為了控制整個中國大政,確實是對光緒皇帝進行了軟禁。就是在八國聯軍侵華時,義和團抵抗侵略時,光緒皇帝是有愛國熱情,主張全國上下抗擊外侵,但因朝廷腐敗,加之與慈禧的主張產生矛盾,最後還是未能主持朝政,導致光緒皇帝死因不明。
回覆列表
慈禧是一位飽受爭議的清朝末代統治者,大家對她的研究也非常的多。對於慈禧太后大家都比較清楚,他有兩個兒子,一個是親生兒子另一個則是他的養子。無論是親生兒子,還是養子,很多人都認為,她沒有盡到母親的責任,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地位,甚至不惜來控制他們,毫無慈愛可言。慈禧的親兒子同治帝,因英年早逝,慈溪又將自己的控制慾,強加到了光緒的身上。
慈溪的太過強勢,很容易讓人感覺她是一位殘忍而又自私的母親。其實慈溪還是非常在乎這兩個孩子的,無論是同治帝還是光緒帝,她都非常的疼愛,只不過在權勢地位面前,弱化了她作為母親柔情的一面。其實在歷史中,從很多方面都能表現出,慈溪對自己的這兩個孩子還是在乎的。
先說一下同治帝,在同治帝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齡後,同治帝娶了兩個老婆,一個是阿魯特氏,另一個就是著名的富察氏。而慈禧當年就非常想讓富察氏作為同治帝的皇后。但同治帝更喜歡阿魯特氏,因此立了阿魯特氏做皇后。雖然當時慈禧心有不悅,但認為兒子正在年少的逆反時期,因此也沒有過分阻擾。只不過慈禧因高位多年,養成了頤指氣使的習慣,對於一個封建社會,沒有什麼文化的女人來說,不能用現在的母愛去理解看待她。
後來也是因為慈禧對同治帝私生活的過度干涉,同治帝外出花天酒地的時候,不幸染上了花柳病,最終抱憾英年早逝。可以說同治帝在位時,沒有感受到作為皇帝的任何自由。另外在說說光緒帝,光緒帝和慈禧呆的時間更長一些,他們之間肯定也有很深的感情。只不過在權利地位的充斥下,顯得是那麼的微小讓人難以覺察。如果他們都是普通人,肯定不會是這樣的關係狀態。
在沒有政治上的分歧時,慈禧對光緒也是視如己出。甚至在光緒帝鬧脾氣的時候,慈禧太后每次都會想著逗光緒開心,還會幫光緒出氣。只不過在權勢地位遭受挑戰的時候,慈禧就表現出了一副寸步不讓的模樣。可以說慈禧對同治皇帝和光緒皇帝,都是有愛的,只不過她在那種位置下,對權力的慾望太過深了。因此才會喪失了母親的本性,可以說是權勢地位毒害了她。因此無論是同治帝還是光緒帝,在不涉及權勢地位的問題上,慈禧對他們都一樣,都是自己的孩子。但涉及到權勢地位的問題上,慈禧就表現出了超強的控制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