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蘇白君King
-
2 # 小曉音樂
看了《長安十二時辰》之後,大家是不是和我有一樣的想法:易烊千璽終於有了一部代表作。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易烊千璽飾演少年天才李必,是拯救長安城百姓計劃中的關鍵人物,仙風道骨的他運籌帷幄,心懷蒼生,與張小敬默契合作,最終揭穿幕後主謀,還長安一片安寧。
易烊千璽作為流量明星演藝界新人在這部劇裡表現是可圈可點,據悉,在拍攝該劇時,,易烊千璽才17歲,正在籌備高考,一邊複習一邊拍戲,但是兩樣都沒有拉下,不僅以第一名成績考進中戲表演系,更憑可圈可點的演技把李必詮釋得淋漓盡致。
李必沉穩冷靜的性格和現實中易烊千璽的性格比較契合,他本身就屬於冷靜,且不苟言笑之人,曹盾導演在採訪中也證明了這一點,他表示一拿到劇本,符合李必少年人物特質的就是易烊千璽。
眾所周知,李必的角色決定了他在戲中不是張小敬,不可能有很太多肢體動作,幾乎沒有一點打戲,他整天一幅憂國憂民,眉頭緊鎖的模樣,只能靠眼神和微表情來表達,但是易烊千璽做到了,把馬伯庸筆下的李必徹徹底底的搬到了銀幕上。
誠然,相比雷佳音,週一圍,蘆芳生,蔡鷺等前輩,易烊千璽的演技沒有達成爐火純青的地步,但是從未系統學習過表演的17歲高中生,能將李必演“活”,可謂相當不錯,在一堆老戲骨的陪襯下,氣場絲毫不弱,令人讚歎。
-
3 # 98創世紀
《長安十二時辰》現在再優酷獨播,這不作品在我看來只能算是中上,勉強及格而已,雷佳音的演技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只是故事有點差強人意,製作比較精良,在中國產劇裡還是可以的
《長安十二時辰》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故事時間是唐朝的天寶三年(公元744年)的中元節。那一年,楊玉環(楊貴妃)入宮,安祿山接替了裴寬,掌任范陽節度。
當時在位的是唐玄宗(李隆基),他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孫子,在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公元710年)以後,登基稱帝(公元712年)。前期的唐玄宗勤於政事,撥亂反正。開創了唐朝極盛之世——開元盛世。
但是到了後期,李隆基一門心思地安享晚年。自認全國上下一片祥和。殊不知,危機正悄然而至。
長安城內,混入了一幫來自西域的突厥「狼衛」,試圖伺機謀反。他們人數不多,但個個都是驍勇善戰的精英。此番入城,就是要趕在最熱鬧的上元節——屠城。死囚張小敬(雷佳音飾)臨危受命,攜手李必(易烊千璽飾)在十二個時辰內抓住狼衛,拯救長安。
這是一場為期一天的「狼人殺」遊戲。簡單來說,你可以把它理解為——真TFBOYS和中年TFBOYS一起演了部「大唐版《長安反恐24小時》」。
為守護這座城市,保護百姓安全,朝廷設立了靖安司。這個機構,功能強大。靖安司司丞李必介紹時稱:三省六部一臺九寺五監,機密檔案皆匯聚於此。
他們還發明瞭一種類似於大資料分析的推算演法:大案牘術。更是在城內,每隔三百步設定一座望樓,樓上駐紮著配備弓弩的武侯。目的是為了使資訊快速傳達到決策中心,人們用不同顏色的方格並配以不同的組合來完成使命。
講到這裡,就有必要給大家科普一種17世紀歐洲古典主義戲劇裡特有的結構「三一律」。
意思就是,在同一時間、地點、情節下,服從於同一個主題的戲劇形式。這部劇正是借鑑了此結構。編劇馬伯庸毫不避諱地說,這部劇參考了美劇《24小時》的敘事風格,但在此基礎上做了改良。
全劇第一幕以美國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式的長鏡頭展開。畫面徐徐穿過長安城,向觀眾展現城內居民的日常生活。長鏡頭下的長安城莊重威嚴,氣勢恢宏。
這部劇,才是真正的「重現大唐風采」,大唐風采,不是什麼貴妃盪鞦韆,不是什麼金碧輝煌的城市,而是開放、包容、自信的世界文化中心,也是世界的權力中心。長安城的街坊、建築,必然是厚重不失典雅,長安城的人民,必然是驕傲不失溫柔。《長安十二時辰》中,這些細節表現得特別好,特別是對於唐人的自信、包容和善良,一個剃頭店的小老闆,說起自己是長安人的時候,眼睛是放著光的;一個被關在牢裡的詩人,說起大唐來,姿勢豪邁得像在說自己的家。
導演曹盾在接受採訪時說:「什麼是文化?文化實際上就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們只要有了對生活方式的自信,就有了文化自信。」
除了主創陣容吸睛,這部劇也致敬文化和歷史。宣傳團隊將劇中十分重要的「長安輿圖」都準備好了,可見其對細節把握之妙。
長安城佈局十分方正,外城四面各有三個城門,貫通十二座城門有六條大街,長安城標準的中軸線就是朱雀大街。它銜接宮城的承天門、皇城的朱雀門和外城的明德門,把長安城分成了東西對稱的兩部分,
西部是長安縣,東部是萬年縣,寓意「長安萬年」。長安城內南北11條大街,東西14條大街,把居民住宅區劃分成了整整齊齊的108(實際上是110)坊。結構對稱,排列整齊,獨特的中式美學,成為不少強迫症患者的福音。
白居易有詩:「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道出了長安城彼此平行又相互交錯的格局。
劇中,對用詞禮儀也有講究。終於不用聽到用「皇上」呼喚唐代皇帝了,在唐代,對皇帝的稱謂是「聖人」。
聖旨不再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了。
「聖人」雖然是「聖人」,但是當了父親,就變成了阿爺(耶),這一點,李世民爸爸在寫給李治兒子的信裡可以證明——「兩度得大內書,不見奴表,耶耶忌欲恆死……憶奴欲死,不知何計,使還具。耶耶敕。」爺爺一輩則叫「阿翁」,答應會說「喏」。
與此同時,以前只在《韓熙載夜宴圖》裡面看到過叉手禮也第一次的用在了影視劇中(雖然也有相關的文獻說這個是晚唐的禮節,但是畢竟這個屬於唐禮)。
劇組在服裝配飾做了細緻的研究。比如,就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作為道教弟子的服飾問題,諮詢了中國道教協會的意見,其蓮冠造型被稱為是“近年來影視劇中唯一正確的戴法”。
唐代道教已經形成完善的服飾制度。修道者服飾分為七種等級,按照入道年限和學道深淺,每個等級道士的衣服、冠斤和靴履以及所用的顏色、質地都有不同規格。等級越高者,服飾越複雜和華麗。初入道門只能戴帽子。劇中,李必帶有兩冠,上清芙蓉冠和玉清蓮花冠,是道教中等級較高的法師才能佩戴的頭冠。
李必頭頂芙蓉冠,一雙秀眼細眉,手執長拂塵,身披青石道袍。劇中的易烊千璽,氣韻道骨仙風,好似從畫中走出一般。
《長安十二時辰》導演曹盾說:「易烊千璽的眼神太超乎年齡了,那就是我心中李必的眼神。」
這是一個很難演的角色,用知乎使用者@陳寒的話來說,他是比較少見的「心狠手辣型正派人設,多演一分用力過猛,少演一分被戲骨埋沒。」表演上稍有差池,就會招致罵聲一片。換作一般流量明星,可能不太會冒險接這樣一個角色,但易烊千璽不但接了,還接住了。
週一圍覺得易烊千璽身上最值得表揚的就是那份穩重,「他待得住,他不慌。」雷佳音說,「千璽這孩子不可限量。」
易烊千璽身上有不少與李必相似的地方。他也是少年成名,13歲加入TFBOYS組合正式出道,在眾目睽睽之下長大。
李必7歲能賦棋,易烊千璽也是從小被人發現有藝術天賦。對李必來說,眼前最重要的是把握住長安城內的這十二個時辰。但對易烊千璽而言,未來的路還很長,遠遠不止今天,不止此刻。
微博粉絲超過7500萬的易烊千璽,一個18歲的少年,很多人會說,他的運氣真好。但是,真的運氣好嗎?
2019年,易烊千璽本該有三部作品與觀眾見面。
原定1月30日開播的《豔勢番之新青年》,近期已經改名為《熱血傳奇》。但至今未能開播。
《少年的你》在淘票票的上想看人數突破100萬,在今年的排名中僅次於《復仇者聯盟4》。影片原定於暑期上映,如今已經撤檔。
而碩果僅存的《長安十二時辰》,在娛樂圈上演「婚喪嫁娶」大戲的這一天,零宣發悄悄上線。不上主頁,沒有劇照,但依然好評不斷,在豆瓣拿下8.6分。
在《長安十二時辰》選角時,導演曹盾看中了易烊千璽慢熱、寡言的人物氣質,這與貴族出身的李必相似,他們都有著超越年齡的成熟感。
在他們兩個身上似乎都揹負著時代的重任,李必牽掛著大唐的國運,千璽則應對著所有人的目光。就如李必在劇中所說——
天覆吾,地載吾,天地生吾有意無。
不然絕粒昇天衢,不然鳴珂遊帝都。
焉能不貴復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氣志是良圖。
請君看取百年事,業就扁舟泛五湖。
世界上任何事,都是要付出代價來交換的。做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亦不例外。
易烊千璽幾乎犧牲了自己整個童年和青春,來換取一個變得「與眾不同」的機會。比起許多人快樂而自由的童年時光,易烊千璽的童年則被各種藝術學習班所填滿。
5歲開始,易烊千璽開始學習舞蹈。每天上完舞蹈課,母子二人從北京市區坐最後一班公交返回昌平的家,路上往返要4個多小時。
熬夜,對易烊千璽來說,並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因為等到舞蹈班下課,就已經是晚上10點多了,他和媽媽常常喜歡坐公交車最後一排,因為這裡方便歇息,或吃點便飯充飢。
從5歲到13歲的8年裡,易烊千璽幾乎學習了所有的藝術班。民族舞、現代舞、拉丁舞、街舞各種舞種,學過魔術、變臉、跆拳道、吉他、書法等等。
你能想象到的培訓班,舞蹈、音樂和書畫,他幾乎都參加過。而且,並不是玩玩而已。不想練書法,媽媽就將他跟樓下練琴的小姑娘較勁,她琴聲不停,他練筆不停。學跳舞,課後別人都走了,媽媽讓他獨自在練習室練習。
這時候的易烊千璽,還是個孩子,被安排得很明白——長大後,要做一個與眾不同的人。
5歲,易烊千璽就成為北京電視臺《才藝訓練營》的周冠軍;
7歲參與北京電視臺的3檔節目;
9歲加入“飛炫少年”少年偶像團體;
11歲單飛繼續學藝參加各類活動。
易烊千璽的從藝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12歲時,易烊千璽參加湖南衛視《向上吧!少年》的海選。在表演過後,當時的評委錢楓和田源並沒有點評千璽,他也沒能引起人們的注意。
複賽時,易烊千璽街舞跳到一半就被評委曲家瑞打斷,曲家瑞點評說:「我可以看出你有野心跟企圖,但你的舞蹈卻完全沒有跟上你選的這個音樂。」高曉松則說:「假以時日,以你的舞蹈天賦和你的怪名字,以後有可能會紅。」這次比賽,易烊千璽止步於全國百強。
很快,易烊千璽又參加了CNTV的網路選秀節目《寶貝來了》,但結果依舊落榜。
13歲的易烊千璽,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初中的課程日益繁重,從藝之路充滿黯淡,他已經打算將重心轉移到學業中去。
17歲,是一個人人愛做夢的年紀。許多人都喜歡幻想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可以受到萬眾的矚目。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感謝易烊千璽這樣的人能夠出現。因為他用自己許多年的努力與汗水,帶著給了迷途中少年以方向與希望。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易烊千璽也是無數人夢想的集合體。
易烊千璽有許多被粉絲戲稱為「老幹部」的興趣愛好,如看書、畫畫、泥塑、釣魚、寫書法。
他在instagram上發了一條照片動態,除了美好的落日、椰樹、沙灘和藍天,還有班宇的短篇小說集《冬泳》。
提到易烊千璽的讀書清單,可能粉絲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活著》。在淘寶搜尋《活著》,出來的結果就大多帶有「易烊千璽推薦」的字眼。
易烊千璽在微博曬了《活著》這本書,並寫了段讀後感:讀《活著》就是隨著福貴走在灑滿鹽的路上,習慣於接受失望,等時間淡了悲傷,蒼涼難耐麼?盡是人生。
在2014年參加《天天向上》節目時,易烊千璽就現場展示過書法。他的一些書法作品還被收藏在丹麥大使館。長大一些之後,他的瘦金體、楷書、行書也寫得有模有樣。
少年的你,未來可期。
接拍《長安十二時辰》時,易烊千璽開始有些畏怯,當聽說這個劇組不趕進度,一天可以只磨一場戲時,他才選擇接下了這部戲。
僅第一集,編劇團隊就寫下了23個版本,而《長安十二時辰》的細膩與沉靜,最終也收穫了應有的掌聲。
他沒有選用討巧和順拐的方式,去延續作為偶像該走的軌道。而是選擇打破一些貌似常規的偶像戒條,去走了一條最不討巧,最不迎合的路子。
但演戲好似生活,除了專業積累,還有人生體驗。易烊千璽還很年輕,他的演技依舊缺乏實感,他的理解能力和表現能力著實是短板。
比起我們大部分人,去伸手觸控這個真實的世界,對他而言有點難。世界在把他推得更遠的同時,還在他面前隔了一層膜。
他要像北野一樣表現叛逆,可他卻一直是個謙遜低調的乖小孩;
他想表現出戀愛中的悵然若失,但他還從來沒談過戀愛;
他要像李必一樣表現徹骨之痛,但徹骨之痛卻離他十萬八千里。
現在,很多人提到易烊千璽,就說他很帥。有多帥呢?時尚圈裡給的廣泛評價是「硬照零失誤」。
雖然被各種光環圍繞,易烊千璽並沒有因此而迷失自己。他懷念的,是那種努力過後獨特的汗水味道。用實力,遠比靠外表實在。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他會在電影《少年的你》給了人們一個猝不及防的可能性——留著板寸,一臉的傷,眼睛裡是倔強無畏、不服輸的野性。顛覆形象,以突破他人對自己外表的定義。
他一定承受了壓力,但他仍然決定這麼做——實力是可以用一輩子去證明的東西,不著急。這時候的易烊千璽,又長大了一點,他不斷在突破自我——你要得到什麼,必然要失去什麼。
在明清早已被拍盡的今天,對於盛唐的景象,卻仍舊停留在想象。但哪怕是《大明宮詞》、《妖貓傳》和《狄仁傑》等,還是帶著宮廷題材的鐐銬在跳舞。而《長安十二時辰》則從宮廷跳了出來,它著力還原長安的一天。
沒錯,用一部電視劇,來講一天的故事。
導演曹盾曾說過:「我希望觀眾能從這一天裡看到的:這個城市原來可能早上起來大家在幹什麼、中間是要幹什麼、晚上是要幹什麼、上元節是怎麼過的。」
於是,觀眾的視線會跟著救城的張小敬,從靖安司到朱雀大街,從修正坊到曲江池,走過長安的一百零八坊。
唐長安城之繁盛,首先表現在一個字上,大。周長近36公里,面積約87平方公里,大約是如今西安城牆內面積的10倍,古代羅馬城的7倍。
據說,《長安十二時辰》為了還原長安城當時的巨大規模,投資超過6個億,場景搭建總面積達70畝。
因此,跟一般的中國產劇不同,《長安十二時辰》中有著大量的中遠景鏡頭。鏡頭落下的每一處,都透露出盛唐的滂沱大氣。當然,唐長安城的繁華不僅在於大,更是在於包容。
鼎盛時期,城內生活著一百多萬個不同種族、文化和信仰的居民,官府中有許多胡吏在當差。
所以,《長安十二時辰》裡你不僅會看到長安城的繁榮與偉大,宮廷與權貴的權謀鬥爭,也會看見它市井的一面,勾欄瓦肆,平民住所,東西市外貿通達。
就像劇中李必所說:熙攘繁盛,光耀萬年,再也不會有比長安城更偉大的城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