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青少年心理健康如何教育?
7
回覆列表
  • 1 # 暖心理

    青少年心理健康如何教育呢?一般來講,可以透過以下的途徑或者方法,來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進行教育。至於如何選擇,需要結合自己的特殊情況,來做出靈活的判斷和選擇。下面,我就把我瞭解的一些途徑和方法列舉如下,供朋友們參考。

    第一種方法,學習基礎的心理學知識,特別是有關情緒調節的知識和技能。在這個學習過程當中,知識掌握是其次的,只是一種手段而已。更關鍵的是對知識的理解,對技能的把握。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要多多采用討論的方式。要多和青少年學生進行認真細緻的討論,哪怕沒有具體的答案。

    這樣的一個過程,對於青少年學生來講,就是一個很好的訓練的過程。不管他們是否能學到一些東西,至少他們知道還有一種方式,是透過討論來解決問題。這樣,在他們面臨問題的時候,他們就多了一道防護牆。讓他們感到困惑的時候,他們就可能去尋找他人進行討論,或者尋找別人的幫助。

    這種意識就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很重要的內容。第二種方法,就是對常見的一些社會問題,或者青少年常常發生的一些心理問題進行案例討論。

    案例討論的過程,就是啟發青少年開動腦筋進行思考的一個過程。在這樣的一個討論的過程當中,會讓青少年意識到,許多看似很困難的問題的解決,其實並不是沒有辦法的,而且,往往有的辦法還不只是一條,還可能有第二條,第三條,第四條。在這樣的一個過程當中,要讓青少年形成一個這樣的意識,任何一種問題的出現,都至少要有三種方法可以來解決。如果青少年形成了這樣的意識,那他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至少,他們不會選擇特別極端的方法。至少可以透過這樣的方法引導他們至少要選擇一個稍微好一點的方法。

  • 2 # 心悅靈心理

    感謝對心悅靈的信任

    青少年心理健康一直是我們心理健康問題的首要或者說是至關重要的問題,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和未來,他們的心理健康關係到太多,關係到家庭和睦,關係到老師學校,關係到社會未來。

    那青少年心理健康如何教育呢?

    青少年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在小學到高中的這段期間,這個時期是孩子人格完善的重要時期,是孩子開始瞭解世界,瞭解社會的開始,同樣也是孩子在心理最容易出現問題的時候。

    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主要是在學校期間和在家庭期間,在學校期間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交給學校的心理諮詢室,如果學校沒有的話可以找心悅靈建立一個心理諮詢室,在心理諮詢室中,有心理諮詢教師,可以透過心理諮詢室的硬體和軟體建設幫助學生進行心理上的開啟和放鬆,如,心理放鬆室,讓孩子在音樂的環境下,放鬆身心,放鬆自己;心理沙盤室,讓孩子在心理諮詢教師幫助下,透過心理沙盤的使用,是孩子敞開心扉,慢慢的使自己進入一種沙盤的世界,幫助孩子解決心理問題;心理宣洩室,孩子可以透過心理宣洩裝置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但是青少年在使用心理宣洩室的時候,一定要在心理諮詢教師的看護下進行,保護好孩子,以免孩子受傷。

    在家期間,孩子主要的看護人一定要與孩子多溝通,多交流,瞭解孩子的心理,瞭解孩子的身心,發現問題,及時尋找心理諮詢教師進行溝通和疏導,幫助孩子獲得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

  • 3 # 高三提分報考朱立賢

    首先要知道我們培養孩子的目標和方向是什麼?教育孩子什麼叫成功?我想一定是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才是我們的目標。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越強,我們說越培養孩子越成功。

    因此呢任何培養孩子的心理素質?很簡單就是家長不要代替孩子成長,該孩子做的交給孩子,該孩子選擇的,讓孩子自己選擇,家長需要做的是引導,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就行了!家長幹啥越多孩子心理素質越差。

    還有就是家長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的愛的家庭環境,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在有愛安全的環境中成長。

    3歲之前的父母陪伴是心理健康的基礎。6歲前要立好規矩,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不能讓孩子沒有界限。

    具體怎麼做每個孩子成長經歷不一樣,可以隨時諮詢我。

  • 4 # 合肥長淮心理科洪主任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造成人們心理壓力重,在校中學生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生存,面臨升學壓力,心理脆弱,心理壓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洩.......

    心理發生變化的高發區在青春期,中學生存在問題令人觸目驚心,學校裡學生各種不良現象屢禁不止,各種失控越軌行為時有發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與學生素質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質較差有極大的關係。

    就目前狀況而言,對孩子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

    1、創設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

    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學生從學校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和影響,因此,優雅、潔淨、文明、舒適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

    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無時無刻不在觸動著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受到了美的薰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悅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創設育人情境,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最佳化。

    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為問題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受良好心理素質的支配,同時,良好行為習慣又可內化、積澱為一定的心理素質。

    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單純的口頭說教,更應該創設各種情境,在行動中促使學生自我體驗、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質。

    如現在一些學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強。教室裡有紙屑箱,他偏把紙屑往窗外丟,看見瓶罐偏要用腳去睬和踢,隨意採摘踐踏花草等。

    創設各種情境,透過心理認知暗示,能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開展心理諮詢活動。

    在校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許多學校都建立了心理諮詢室,有的還配備專職的心理諮詢師。

    學生透過諮詢、傾吐和宣洩,釋放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困惑和矛盾。據瞭解,諮詢的學生反映出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學習壓力重造成考試的自卑、抑鬱、狂躁、恐懼等情緒情感問題,人際關係問題,無法自制的不良行為問題,青春期困惑的問題等。

    學校心理諮詢師要給予諮詢學生溫暖,指導他們自我調控,還要詳細瞭解諮詢學生的各種情況,尊重、理解學生,保護學生的隱私,做到既是學生的傾訴者,又是學生的諮詢顧問,努力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

    我們的學生很多是需要幫助的,除了求助於心理諮詢師外,學校還可以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組織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等。

    2、教師是實施心理教育的主體

    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心理健康教育單靠幾個專職教師是不夠的,必須是全體教師廣泛參與。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髮展為主的原則,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進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調整。

    當老師把學生當作知心朋友,師生之間加強溝通和理解,學生喜歡你的課,學習有了興趣,學業成績就能提高;與老師關係親密了,也增強了學生的歸屬感和自信心,又能培養人際交往能力,這將有利於完善學生情緒狀態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發展。

    改變評價方式

    學生的自卑心理大多來自教師對學生的主觀評價。一些教師憑主觀感情,偏愛成績好的尖子生,對中層生漠不關心,對後進生全盤否定,出語不遜,這無疑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及負面影響,可能使許多學生產生自卑心理,甚至對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對待每個學生都應一視同仁,絕對不能挖苦、諷刺學生,應以一顆寬容慈愛之心愛護關心學生。

    教師應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教師除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外,還應培養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3、發揮家庭教育功能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只能在極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矯正和引導,社會環境和家庭影響也尤為重要。

    可以說,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礙都與其父母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取得家長的合作,幫助家長髮揮他的教育功能,對於改善和預防孩子的心理障礙,幫助孩子成才極為重要。

    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養,學校要與家庭緊密配合,教師與學生家長要加強溝通,時刻關注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對家長給予適當的指導,對學生給予及時的疏導。如學生應試心理差,教師可引導家長要以平常心態看待考試,家長的嘮叨、在意、期望高,都會給孩子造成太大的壓力。

    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際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養等都需要發揮家庭教育功能。

    有些中學生有社交恐懼心理,少與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納,或嫉妒別人,或看不慣別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長應鼓勵孩子多交友,在擇友上加以指導,培養社交技巧,過多指責、約束孩子反而會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正確引導孩子,加強交流,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需要,應引起高度重視。家庭和社會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學校更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個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

  • 5 # 徐海71240877

    孩子們的心理教育真的很重要,影響他們的一生,但同時心理教育也很難,家長們經常難以很好執行,能夠做到身體力行的去影響孩子的行為當然好,但是家長沒有時間的話也可以找專業的機構幫忙,像 博沃思 就是專門做孩子教育這塊的

  • 6 # 琅覃

    根據國家10部委下發的《全國社會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規定,中小學學校設立心理輔導室,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養學生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可持續發展,所以各地區學校都應該設立個人的心理輔導室、心理健康中心。

    但是心理健康中心建設時,對於心理諮詢裝置的選購可是件大事,而對於放鬆減壓產品的選購就更重要了。

  • 7 # 夢田的稻草人

    小學階段是心理健康培養的重要時期。

    培養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育:

    1. 智慧發育 :各門學科知識的學習

    2.情緒穩定,能適當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學習和生活有興趣,有信心。

    3.人際關係,樂於和同學交往。樂於助人。對人友善、寬容。

    4.能正確認識自己。知道自己優點缺點,興趣特長,能夠接納自己,並努力讓自己更好

    5.健全的性格。對人坦誠,勇於擔責,積極開朗,能正視困難

    6. 能正確對待現實,適應環境,接受新事物。

  • 8 # 凝時空教育說

    著名的人文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心理健康必須具備如下品質:

    (1)對現實具有有效的直覺。

    (2)具有自發而不流俗的思想,

    (3)能悅納自己,悅納他人,接受自然

    (4)在其環境中能保持獨立,能欣賞寧

    (5)注意基本的哲學的和道德的理論。

    (6)對平常的事物,能經常保持興趣,能分辨工作的歷程和結果,對兩者都能欣賞。

    (7)能和少數人建立深厚的友情,並有樂於助人的熱心。

    (8)具有民主的態度、創造性的觀念和幽默感。

    (9)能承受歡樂和憂愁。

    現在人們的交流中經常提到要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但家長們往往還只是關心子女的學業和身體健康,而不去想他們的心理健康,這是很多人不瞭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心理健康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大事。

    心理健康的人應能保持理智的情緒,敏銳的智慧,適應社會環境的行為和愉快的氣質。心理健康是指人們對於環境和其他人具有高效率的、快樂的適應情況。不只是要有效率,也不只是要滿足感或者是能愉快的接受生活的規範,而是三者都要具備。

    下面來談一下心理健康的五個標準:

    第一:正確的自我觀念。

    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對自己都有比較切實的瞭解,有著正確的自我觀念,這是健康的重要基礎。因為一個人只有正確的認識自己,他的行為舉止才能得體,對學習和學校生活才能適應,才能努力的發展自己,主動的進行自我修養、自我教育。如果自我觀念不正確,他可能表現出自恃清高,去做一些力不能及的事。如果做不好,就責怪環境或是把過失推給別人,他可能自己甚至對自己的命運都不在乎,可能自殘,不肯以本來的面目表現自己,以致形成沉重的心理負擔,不能坦然的面對學習生活,這當然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了。

    第二:滿意的心境。

    心理健康的孩子對自己包括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感到相當滿意,他們總是樂於學習,熱愛生活,他們的聰明才智雖然各不相同,但是沒有心理障礙,其智慧都能充分地發揮出來,並取得一定的成績,獲得成功的喜悅。如果不是這樣,而是盲目的認為自己長的醜、不聰明、羞愧或者嫌棄自己命不好,沒考入一所好的學校,以致把學習和生活看成是負擔,這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第三:和諧的人際關係。

    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好朋友,總是樂於助人,樂於和別人交往。在與別人相處時,他們肯定的態度多於否定的態度,對於自己所屬於的機體都有一種休慼相關、安危與共的情感,總是樂於做出個人犧牲去謀取集體的利益。相反,與集體格格不入,沒有夥伴,不願意和別人來往;或者不想用誠懇、謙虛的態度對待別人,不會容忍別人的短處或過失而和別人吵鬧,不尊重別人;或者沒有充分的證據就輕易的怨恨,敵視他人,總認為別人是靠不住的;或者是認為別人是可以欺負的,並以此為樂,這些也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第四:統一的人格。

    心理健康的孩子基本都有正確的人生觀,並以它為中心把需要、願望、思想、目標和行動統一起來。人生觀和信念作為人格的核心,一般來說是沒有什麼大的變化,而個人具體的需要、願望等,則會隨著時間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但是這種改變,總是與其人生觀和信念相一致,並受其制約的。如果不是這樣,慾望背棄了信念,私慾和良心相互衝突,行動和思想互相矛盾,主體的自覺意識統一不了這一切,就會導致人格分裂。所謂人格分裂就是一個人兼有兩重或多重相互對立的人格特點,隨著個人心境或周圍環境的變化而互動出現,分別表現出片面的人格,這樣就是不健康的心理了。這樣的人往往會表現出一陣子慷慨大方,一陣子又吝嗇小氣;一會帶待人溫厚,一會兒又冷酷無情,而過後卻又悔恨自責。

    第五:個人與社會協調一致。

    心理健康的孩子能和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認識社會,瞭解人生,他們的思想信念、目標、行動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與社會要求。一旦發現自己的需要、願望與社會的要求、別人的幸福發生衝突,就放棄或者修改自己的行動計劃,謀求與社會的協調一致。如果不是這樣,而是為了實現個人的私慾,不惜採取反社會的態度,不顧社會道德規範與法治約束,妄取強求,那就不是心理健康狀態,就會走向犯罪,成為違法者。

    以上幾項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標準,也是家長們引導孩子改善心理狀況,增進心理健康的目標。當然,並不是除了這五項之外就沒有別的了,心理健康與否是個十分複雜的問題,它涉及的範圍及其廣泛,包括智慧、情感、行為、性格等多方面。心理健康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大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幾人白頭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