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命與劍8341

    鐵帽子王大部分是清初開國立有重大戰功而被功封的,只有後面的少數幾位因為與統治者的特殊關係而被恩封的。開國鐵帽子王因為早期的後金實行遊牧漁獵民族普遍的貴族共和制,在後金就是所謂八王議政制,八旗旗主共治。皇太極改國號為清後,後金汗國變成大清帝國,特別是入關統一全國後,為了統治疆域遼闊,民族眾多的這樣一個大帝國,清廷實行漢化,在政治上採用漢族的中央集權制度,原先的八王議政制退出歷史舞臺,原先鐵帽子王擔任的各旗旗主在政治上被逐漸邊緣化,到後期的鐵帽子王在中央集權制下也無法像前輩的鐵帽子王那樣在中樞發揮可獨立於君主之外的政治影響。

  • 2 # 魚骨泡酒

    清朝沒落極大原因也是因為皇親國戚的貪婪無知,他們吸著百姓血,抽著帶血的大煙,還讓百姓做他們奴隸,再加上無能的領導,會有存在感麼?

  • 3 # 六者庸

    鐵帽子王應該是清代最出名的爵位了,按照清代的制度,皇族宗室子弟的爵位需要逐代降爵,就是每過一代就降爵一級,不能代代相傳。

    但是鐵帽子王是不用降爵的,其爵位世襲罔替,並且即便是後代襲爵之人犯罪,也只是治個人之罪,該爵位是不會被廢除,而是交由其他兄弟或侄子襲爵。

    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清朝的爵位制度並不是特別的完善和清楚,直到乾隆年間,乾隆皇帝藉著給多爾袞平反的機會,才正式在制度上明確了鐵帽子王。

    有清一代,共計封了十二個鐵帽子王,其中前八個是功封,後四個是恩封。

    功封的八個親王和郡王:

    和碩禮親王:代善

    代善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清初“四大貝勒”之一,在努爾哈赤長在褚英被賜死後,代善成為努爾哈赤預設的首選繼承人。

    但是由於代善虐待前妻所生的兩個兒子嶽託和碩託,再加之代善與父親努爾哈赤的第四位大妃阿巴亥有私情,最後被努爾哈赤廢除了儲君之位。

    在努爾哈赤死後,代善與其子嶽託擁立皇八子皇太極即位,因有擁戴之功,在皇太極稱帝之後便晉封代善為和碩禮親王。不過由於代善貴為長兄,皇太極後期對他非常壓制,代善只能長期賦閒在家。

    皇太極死後,豪格與與多爾袞掙帝位,最後在代善的主持下擁立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位,為清朝和平完成政權交接立下了悍馬功勞。

    順治五年代善病逝,代善死後,他的兒子滿達海被改封為和碩巽親王,後來傳到代善的孫子傑書手中時又變成了和碩康親王。乾隆四十三年恢復其後人禮親王封號。禮親王世爵共傳10世,共15人襲爵,3人被奪爵。

    清亡時,當時的禮親王叫世鐸,擔任任皇族內閣弼德院顧問大臣,對時局沒啥大影響,

    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

    濟爾哈朗努爾哈赤的侄子,也是所有親王中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孫(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六子,舒爾哈齊因謀反被努爾哈赤處死,但濟爾哈朗沒有受到牽連)。

    順治初年與多爾袞同為攝政王,他與多爾袞共同被稱為“叔王”,順治十二年去世。其後人曾該封為”和碩簡親王,乾隆年間四十三年恢復鄭親王封號。

    鄭親王世爵共傳10世,17王,其中5人被奪爵。清朝最後一位鄭親王叫昭煦,這時一個純粹的敗家子,他對於大清的貢獻一點都沒有,反而還將家產揮霍一空後去盜挖自家祖墳,真是奇葩至極。

    和碩睿親王:多爾袞

    多爾袞努爾哈赤十四子,皇太極稱帝后晉封為睿親王。皇太極死後,他與侄子豪格掙帝位,最後同意擁立福臨即位。

    清兵入關後,他的成為從“叔父攝政王”一路變成“皇叔父攝政王”,最後乃至“皇父攝政王”。順治七年,多爾袞在出獵時死於喀剌城,死後追封清成宗。由於多爾袞無子,清廷就將多爾袞弟弟多鐸的第五子多爾博過繼給多爾袞襲爵。

    不過多爾袞死後不久就被清算,多爾博也被廢爵歸宗。到乾隆四十三年回覆多爾袞睿親王爵位,繼續讓多爾博後人襲爵。

    睿親王世爵共傳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清廷滅亡時,當時的睿親王是魁斌,此人也是沒有實權,只掛著個鑲白旗滿洲都統的職務,對局勢沒啥影響。

    和碩豫親王:多鐸

    多鐸是努爾哈赤十五子,也是多爾袞同胞幼弟,皇太極稱帝后豫親王。清軍入關後,他率軍南下,滅南明弘光政權。順治六年多鐸因天花病逝,在多爾袞死後,他的後人被降封為信郡王。

    到乾隆四十三年恢復豫親王封號,豫親王世爵共傳9世,13王,其中2人被奪爵。清朝滅亡時,當時的豫親王是懋林,對時局沒啥影響。

    和碩肅親王:豪格

    豪格是皇太極長子,在父親皇太極稱帝后被封為和碩肅親王。後因與多爾袞爭帝位而被陷害,削官奪爵,死於獄中。順治八年福臨親政,為長兄昭雪,恢復豪格肅親王。肅親王世爵共傳9世,10王。

    清朝滅亡時,當時的肅親王是善耆,他是宗社黨骨幹成員,曾拒絕在清帝退位詔書上簽字,清亡後後逃至旅順,兩次發起滿蒙獨立運動,均以失敗告終。日本侵華時臭名昭著的漢奸川島芳子就是她的女兒。

    (善耆)

    和碩莊親王:碩塞

    碩塞皇太極五子,最初的封號是和碩承澤親王,死後其後人被改封為莊親王。但是莊親王爵位只在碩塞後人中傳遞了一代人,碩塞長子博果鐸襲爵,但是博果鐸死後,由於膝下無子,雍正皇帝就命自己的兄弟胤祿過繼襲爵。

    不過雖然博果鐸無子,但他還有兄弟,可雍正皇帝偏偏讓自己的兄弟襲爵。有人說這可能是康熙的想法,但最後莊親王爵位被收歸到康熙皇帝一脈。

    莊親王一支共傳8世,11王,其中2人被奪爵。清亡時,當時的莊親王是載功,對時局無影響。

    多羅克勤郡王:嶽託

    嶽託努爾哈赤之孫,禮親王代善長子,自幼隨父祖征戰,皇太極稱帝后被封為成親王,但因性格狂妄傲慢,兩度被降為貝子。

    崇德三年,嶽託病逝軍中,皇太極追封其為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詔享太廟。克勤郡王世爵共傳13世,17王,其中3人被奪爵。

    清亡時,當時的克勤郡王叫晏森,對政局無影響。在清亡後他迅速把家底敗光,甚至當起了人力車伕。

    多羅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努爾哈赤曾孫,代善之孫,善第三子薩哈璘之子。他一生屢建戰功,追封穎親王。順治五年改封順承郡王,順治九年去世。順承郡王世爵共傳10世,15王,其中3人被奪爵。

    清亡時,當時在位的順承郡王是訥勒赫,任正白旗滿洲都統,對時局無影響。

    除了上述這八位功封鐵帽子王以外,在雍正朝、同治朝、光緒朝,清廷又恩封了四位親王,分別是:

    和碩怡親王:胤祥

    和碩恭親王:奕訢

    和碩醇親王:奕譞

    和碩慶親王:奕劻

    在這四位恩封鐵帽子王中,怡親王爵位是在清朝中期(雍正年間)獲封的,傳到清末時,當時的怡親王毓麒已經沒有什麼權勢了。

    而當時的恭親王溥偉、醇親王載灃,慶親王奕劻由於封爵交晚,勢力還是比較強大的,其中恭親王溥偉與肅親王善耆都是總社黨員,反對南北議和,拒絕清帝退位,清亡後也都與日本人勾結,從事了許多賣國行為。

    (溥偉)

    載灃則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親爹,辛亥革命爆發時他正擔任攝政王,最初時他也是反對與南方議和,後來由於指揮不動新軍,被迫辭去了攝政王一職。

    清亡後,載灃先是遷居天津閉門不出,九一八事變後他曾短暫前往東北,但在拒絕日本人勸降後返回關內。

    1949年1月,傅作義在北平起義,北平和平解放,載灃將醇王府貢獻給人民政府以作公用。到1951年初,載灃病故。

    (載灃)

    至於慶親王奕劻,作為最晚一個獲封鐵帽子王的人,他在清末的作用是極為重要的。在辛亥革命爆發後,他直接表示同意清帝退位,只要能夠保住自己家產就行。

    清亡後奕劻遷居天津,到1917年他在天津病逝。

  • 4 # 葉落梧桐

    首先,八大鐵帽子王是指在大清的開國史上,有八位赫赫有名的王爺,他們不僅是皇帝的嫡系子孫,而且都曾對清朝開基創業或統一全國立有大功,所以並非像其他封為王爵的皇子皇孫那樣,後代每繼承一次,爵位就要降一個等級,而是無論承襲多少代,爵位永遠不降,封建社會時稱為“世襲罔替”,民間則俗稱為“鐵帽子王”,意思是他們的王冠永遠不會被換掉。可以說,這八大鐵帽子是絕對的牛人。

    其次,那為何其在清末沒有什麼存在感呢?因為這些“鐵帽子王”們作為清朝封爵最高、地位最為顯赫的權囘貴群體,不僅位高權重,而且世襲罔替,形成了一個腐朽墮落的既得利益集團。

    他們依仗權勢,把持朝政,安插黨羽,貪汙受賄,因循守舊,阻撓改革,對國家政治和社會造成了極大消極影響,是清朝走向腐朽沒落的重大推手,不客氣的說,都是些禍國殃民之輩。

  • 5 # 獨釣秦時月

    到了清末,鐵帽子王為何沒有了存在感呢?

    首先我們要對清朝的“鐵帽子王”這一爵位要有個概念性的認識。

    所謂的鐵帽子王,指的是清朝對有皇室血緣關係,在建國初期戰功顯赫的親王加封的爵號,同時相當於世襲“鐵飯碗”的意思,不但自己可以享受這個封號和特殊待遇,自己後代也可以世襲下去。如果因罪被革除爵位,可由本家其他子孫繼承。本家假若無人,還可以由旁支子孫襲封,這叫“世襲罔替”。這項規制發端於清初,定製於乾隆。

    清代,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即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莊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嶽託、順承郡王勒克德澤。

    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清代中後期在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親王允祥、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統治兩百多年間,總共封了八個鐵帽子王,分別是:代善、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豪格、塞碩、嶽託、勒克德渾。

    其中代善、多爾袞、多鐸都是努爾哈赤的兒子,數量幾乎佔了鐵帽子王的一半。

    一、功封八王

    1.代善

    代善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二子。因他跟隨努爾哈赤出生入死,是輔佐努爾哈赤的“四大貝勒”首席,加之擁戴輔佐皇太極登基,又極力支援順治登基,所以才被封為鐵帽子王。值得一提的是,八大鐵帽子王中,嶽託是代善的兒子、勒克德渾是代善的孫子。他這一脈出了三個鐵帽子王。

    2.多爾袞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十四子,他從15歲就開始,幾乎每戰必參。16歲在統領正白旗討伐戰爭中取得勝利,被賜予“墨爾根代青”(意為:聰明將軍)。後來又輔佐皇太極,並極力支援順治登基,併成了攝政王。順治七年十二月,多爾袞在古北口打獵,不慎從馬上摔下,於喀喇城不治身亡。由於多爾袞生前大權獨攬、驕縱傲橫,對其他“鐵帽子王”無情壓制、打擊和迫害,最後遭到了清算,被追論為“逆謀”大罪,削去“鐵帽子王”,黜除宗室,籍沒所有家產,人口全部入官,他的正白旗也被收歸皇帝所有,而且被挖墳掘墓,焚骨揚灰,堪稱“鐵帽子王”中下場最慘的一個。直到乾隆四十三年才為其回覆爵位及追封諡號。

    3.多鐸

    多鐸跟多爾袞同出一母。初為正黃(後改正白)旗貝勒,崇德元年(1636年)晉為豫親王,掌管禮部,並輔佐皇帝對明廷、北韓、蒙古進行過多次戰役。崇德元年(1636)封和碩豫親王。清入關後率大軍平定江南,居功至偉。順治六年(1649)病故後,受多爾袞案牽連降爵為郡王。乾隆四十三年恢復豫親王爵號,由其子孫世襲至清末。乾隆將他稱為“開國諸王戰功之最”的親王。

    4.濟爾哈朗

    努爾哈赤同母弟舒爾哈齊第六子。濟爾哈朗12歲喪父後,由其伯父努爾哈赤養育。崇德元年封為和碩鄭親王,並掌管刑部。皇太極去世後,他被推舉為輔政王,與多爾袞共同輔佐年幼的順治皇帝,但屢受排擠,直到多爾袞去世後才略為得志,順治十二年(1655)去世。後曾一度改王號為“簡親王”,乾隆四十三年奉旨恢復鄭親王號,由其子孫世襲清末。

    5.豪格

    皇太極長子。早年以軍功著名,初為鑲白(後改鑲黃、正藍)旗貝勒,崇德元年封和碩肅親王。皇太極去世後,在承繼王位的鬥爭中,與多爾袞結怨。順治初年,受到多爾袞排擠含冤入獄,順治五年(1648)死於獄中。

    6.碩塞

    皇太極第五子,天聰二年(1628)生,順治元年(1644),因他是皇帝之兄而封為多羅承澤郡王,順治八年(1651)晉和碩承澤親王。因碩塞生前立有很多戰功,其死後爵位由其子世襲,並改王號為和碩莊親王。到康熙年間,碩塞後代子嗣乏人,康熙帝命將自己第十六子允祿過繼到碩塞支系承襲王爵。此後直至清末的莊親王就變成允祿後人。

    7.嶽託

    代善長子。早年即因戰功封為鑲紅旗貝勒,努爾哈赤去世後,他力主擁戴皇太極繼位,並受到重用。崇德元年封和碩成親王,後因與皇帝政敵有瓜葛受責降為郡王,崇德四年(1639)病故於軍中,追封為多羅克勤郡王。其襲爵者稱衍禧郡王、平郡王,乾隆四十三年恢復克勤郡王號,世襲至清末。

    8.勒克德渾

    代善之孫。其父薩哈廉因與長兄嶽託共同擁戴皇太極繼位而受器重,晉封貝勒,並於後來掌管禮部事務,在當時諸王中以聰穎智慧著稱,但其命運不濟,崇德元年(1636)五月,年紀輕輕就離開人世,被追封為和碩穎親王。勒克德渾襲爵後,改降王號為多羅順承郡王,世襲至清末。

    二、恩封四王

    除了以上八位,清朝還有四位“鐵帽子王”,這四位則是因為與皇帝有著特殊親密關係而受封,屬於恩封。

    1、怡親王允祥

    允祥是康熙第十三子。雍正即位後,即封其為和碩怡親王,雍正八年去世,諡為“賢”,配享太廟,乾隆時定怡親王爵世襲罔替。道光時載恆襲爵,同治初立時與端華、肅順等同為八位顧命大臣之一。辛酉政變後與鄭親王端華同賜死。

    2、恭親王奕忻

    奕忻為道光第六子。咸豐即位後即封其為恭親王。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得到了奕忻的大力支援配合。兩宮垂簾聽政任命他為議政王,後賜其食親王雙俸、王爵世襲,同治七年以後遭忌不再參與朝政,光緒二十四年奕忻病逝。

    3、醇親王奕譞

    奕譞是道光第七子,咸豐年被封為醇郡王,其福晉是慈禧胞妹。同治十一年晉封為醇親王。同治死後無嗣,其子載恬即位,改元光緒,醇親王食親王雙俸、王爵世襲。光緒十六年奕儇去世,配享太廟,其子載灃襲爵。光緒三十四年德宗死,載灃子溥儀入繼大統,載灃為監國攝政王。 1951年載灃病逝於北京。

    4、慶親王奕劻

    奕劻也是最後一位被封為世襲罔替的親王。奕匡是乾隆十七子永磷的嫡孫,光緒十年命其管理總理衙門,封慶郡王。慈禧60大壽時封為親王,深得慈禧信任,曾與李鴻章共同主持辛丑議和。慈禧死後載灃掌政,為緩和親貴之爭賜其王爵世襲。辛亥革命爆發後,奕匡奏請啟用袁世凱,清廷退位後被清朝親貴遺老視為“賊子”。後寓居天津,1918年病死。

    歷史的車輪是無情的,做為封建統治者的臣子,不管多大的功勞,爵位多顯赫。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百年之後,也是門庭冷落,稍有不慎,還得落個屍骨無存?

    到了清末,封建統治腐朽透頂,民不聊生。透過太平天國,辛亥革命等一系列農民起義和革命運動,別說鐵帽子王,就是金帽子王橫空出世也挽回不了清政府王朝的沒落和滅亡,還談什麼存在感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一說可行性高嗎,如果真的實施有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