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豫南老男孩

    首先古羅馬最初是一個以羅馬為主的城邦,自公元前1000年起,由於此處地理位置優越,山地眾多有利於畜牧業發展等,所以各族便遷居於此,羅馬城邦便是在這個時期慢慢地從義大利半島的臺伯河畔興起的!然後從公元前509年起,羅馬建立了自己的共和國,開始有了管理機構、平民以及貴族的階級劃分,當然在古代文明的歷程中大部分是在奴隸社會時期,奴隸永遠不會受到公平的對待!然後在公元前450年左右,頒佈了成文法——《十二銅表法》,它的出現是以後羅馬法建設的第一步!它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亂用。

    上述所言均是羅馬的興起及初步發展歷程,然後在公元前3世紀初、公元前2世紀,羅馬依次征服了義大利半島滅掉迦太基(三次戰爭“布匿戰爭”),征服東地中海地區成為了整個地中海地區稱王稱霸的國家,但是隻要是戰爭,就算有在遠大的謀略,再精深的軍事才能的人也不能擔保戰爭勝利的絕對性,也會受到許許多多的挫折,所以在公元前73年時,斯巴達克起義爆發了,縱觀歷史這種現象是十分常見的,奴隸農民等社會底層人物長期受到壓迫,被剝削被利用,任誰都不會忍受這種羞辱,所以也側面表現出了奴隸社會已經不再實用了,已經不行了!

    下面我們來很簡單地看看羅馬帝國的演變過程,首先與凱撒有關,在公元前49年,凱撒進攻羅馬城,控制了元老院,成為終身獨裁官!(他還有一個貢獻是以古埃及的太陽曆為藍本創造出新的“儒略曆”)但沒過多少年,公元前44年3月15日,愷撒遭以布魯圖所領導的元老院成員暗算不幸身亡。隨後在公元前27年,羅馬在屋大維的手中演變成一個帝國,雖然屋大維仍表面上說是共和國,實質上已經稱王稱帝,還被譽為“奧古斯都”!

  • 2 # 桑榆的電腦遊戲

    題主提問古羅馬帝國時代,在平常認為是在第一代羅馬皇帝奧古斯都也就是愷撒之養子屋大維於後三頭同盟戰爭勝利後,元老院授予他奧古斯都之頭銜(等同於皇帝),此後羅馬進入帝制時期。一代皇帝奧古斯都勵精圖治,北擊蠻族,東平帕提亞,此後幾十年都十分太平。

    到了尼祿皇帝時期,國內分裂,發生了四帝之亂,由韋帕薌皇帝再次將羅馬統一。下一任皇帝提圖斯死後,羅馬進入了著名的五賢帝時期。

    五賢帝時期由涅爾瓦皇帝開始,由圖拉真皇帝統領開始逐步進入巔峰。圖拉真於101年春發動達契亞戰爭,征服達契亞。又於公元114年發動了帕提亞戰爭,將羅馬帝國領土擴張到了頂峰。繼任的哈德良皇帝兩次巡視全羅馬帝國,鞏固邊疆慰問士兵 將羅馬帝國帶入了大平盛世。後兩位繼任皇帝也如此。五賢帝時代中期乃羅馬帝國的巔峰時期。此後近衛軍頻繁操控皇帝更換,羅馬逐漸走向了下坡路

  • 3 # 使用者8639374433231

    古羅馬帝國時代,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發展巔峰的?

    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在義大利。義大利位於地中海中央,它北接阿爾卑斯山,南部是一個伸入地中海的靴形半島,三面臨海,是一個地域上比較完整與緊湊的地區,這為政治上的統一提供了有利條件;這裡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平原土地肥沃,有利於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為古代羅馬文化的發展奠定了政治和經濟基礎。羅馬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是和羅馬奴隸制國家的產生和發展相併行的,這種文化雖然根植於羅馬自己的土壤,但它的成長壯大卻是與外界的影響密不可分的。羅馬人始終以開闊的眼界,廣泛吸收其它民族特別是希臘人的文化成果,並結合自己的現實社會狀況,不斷加以改造,形成了帶有羅馬特色的文化,並憑藉其政治軍事優勢將其傳播到周邊各地,成為西方文明的又一重要源頭。

    羅馬文化的淵源早在石器時代,義大利半島就有人居住從公元前2000年開始,操印歐語的一些部落從東北方向的多消河沿岸,沿著阿爾卑斯山的一些隘口進入義大利半島各地,其中在臺伯河流域拉丁姆平原上定居下來的一些部落,稱作拉丁人。羅馬人的祖先就是居住在拉巴丁山的一支拉丁人,公元前8—公元前7世紀,他們在臺伯河下游建立了羅馬城,古羅馬人以此為基礎,歷盡曲折,不斷開拓,開創了偉大的古羅馬文明。

    在古羅馬文化興起的過程中,東方文化和希臘文化對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是在拉丁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吸收東方文化和希臘文化的因素逐步形成的。

    公元前8世紀左右,來自小亞細亞的伊達拉里亞人進入義大利。他們不僅創造了以希臘字母為基礎的伊達拉里亞字母,還具有熟練的手工業生產技術和非凡的建築藝術才能,並且與東方保持著密切的貿易關係。這不但推動了羅馬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而且也給羅馬早期文化打上了伊達拉里亞文化的烙印。

    公元前8——元前6世紀,愛琴海地區的希臘人向南義大利和西西里島廣泛移殖,並建立了許多殖民城市,希臘文化便由這些殖民城市傳播到整個義大利,對羅馬文明的產生有著深遠的影響。

    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後,為了取得在義大利的統治權,羅馬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經過斷斷續續兩百年的征戰,到公元前272年,幾乎征服了整個義大利。從公元前3世紀中期到公元前2世紀後期,羅馬又透過一系列戰爭,由義大利的統治者擴張成為東起小亞細亞、西抵大西洋的地中海霸主。在長期的對外征服和擴張戰爭中,羅馬掠奪了大量的財富和土地,也俘獲了大量的奴隸,為奴隸制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繁榮提供了條件;同時,對外擴張促進了地中海周圍廣大地區經濟和文化的交流,羅馬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區許多民族優秀的文化成果,使羅馬文化在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前期進入繁榮時期,文學、史學和哲學羅馬文學是在吸收、模仿希臘文學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前2世紀是羅馬文學由萌芽走向成熟時期,這一時期的主要成就表現為詩歌和喜劇兩個方面。

    安德羅尼庫(約公元前284—公元前204年)被稱為羅馬第一位詩人,他首次把《荷馬史詩》中的《ODYSSEY》譯成拉丁文,成為羅馬學校的教學課本。普勞圖斯(約公元前254——公元前184年)是羅馬著名的喜劇作家,他的作品對近代西方戲劇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如他的《孿生兄弟》成為英國戲劇大師莎士比亞《錯誤的喜劇》的題材來源,莫里哀的《慳吝人》則是根據他的《一罈黃金》寫成的。

    羅馬共和國(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晚期和帝國初期是羅馬文學史上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著名的詩人是維吉爾(公元前70—公元前19年)、賀拉斯(公元前65—公元8年)和奧維德(公元前43—公元17年)。

    維吉爾著有《牧歌》和《農事詩》,生動地描繪了義大利的田園風光和農民的生活情景,他在晚年模仿《荷馬史詩》寫成《伊尼特》,史詩的主題在於敘述國家的命運,歌頌羅馬祖先建國的功績。賀拉斯的作品以諷刺詩、抒情詩為主,其中享有盛名的傳世之作有《頌歌》、《詩藝》等。奧維德擅長寫愛情詩,他的名著《變形記》,在神話題材中穿插愛情故事,成為古代神話的寶庫。

    羅馬史學也是在希臘史學影響下發展起來的。羅馬從城邦到帝國的漫長曆程為史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材料,羅馬人的愛國傳統也使他們十分注重對本民族歷史的編纂。費邊·皮克託(約生於公元前254年)是羅馬第一位歷史學家,他用希臘文撰寫了《羅馬史》,敘述了從神話到公元前3世紀末羅馬的歷史。羅馬史學的真正奠基者是加圖(公元前234—公元前149年),他對羅馬史學的貢獻是用拉丁文寫了一部《羅馬歷史源流》(又稱為《創始記》)。愷撒(公元前101—公元前44年壞僅是羅馬共和國末期傑出的政治家,也是當時最出色的歷史學家,其代表作有《高盧戰記》和《內戰記》。

    進入帝國時代後,羅馬史學更加興盛,成就更加輝煌,出現了李維和塔西陀等傑出的歷史學家。

    李維(公元前59—公元17年)是羅馬帝國初期最著名的歷史學家,他以畢生精力編寫了規模宏大的《羅馬史》(又稱為《羅馬建城以來的歷史》),全書共142卷,敘述了自羅馬建城到公元9年羅馬的歷史,開創了西方史學的通史體例。塔西陀(公元55—公元120年)的主要著作有《歷史》、《編年史》和《日耳曼尼亞志》等。

    在哲學思想方面,羅馬人不像希臘人那樣善於思辨,富於創造性,而是比較注重實用。共和國後期,羅馬人承襲希臘各派哲學中的可取部分並且調和各派思想,形成了他們的折衷主義,西賽羅(公元前106—公元前43年)是這方面有名的代表。他把希臘各種唯心主義哲學思想拼湊在一起,結合成混雜的思想體系,實際上是各種有利於奴隸主貴族理論的雜拌。

    辛尼加(公元前4—公元5年)是羅馬帝國早期新斯多噶派的代表人物,宣揚宿命論和禁慾主義思想,認為命運決定一切,主人和奴隸都是自然所生,相互之間應該友善。他的思想對後來的基督教教義產生了影響。

    斯多噶派是希臘化時期的一個哲學流派,創始人為芝諾(公元前335—公元前263年)。學說以兼有唯物和唯心的因素,重視現實世界為特徵。晚期的斯多噶派稱為新斯多噶派,拋棄了早期的唯物因素,蛻化為宗教倫理思想。

    建築與雕刻藝術羅馬稱霸地中海後,隨著奴隸制經濟的發展,羅馬建築得到空前發展。羅馬建築以注重實用價值、講究整體規劃、追求宏偉壯觀為主要特點,在結構、空間創造和型別多樣化等方面都超過了希臘,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建築風格。羅馬建築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以宗教聖地、公共設施和紀念性建築最為突出。

    宗教聖地的建築特色主要表現在神廟上,羅馬最著名的神廟建築萬神殿,是古代穹頂建築的典範。

    萬神殿始建於公元前27年,後遭火毀,公元125年重建。神殿的門廊正面由科林斯式的柱子支撐,正殿則是羅馬式穹頂的圓形大廳,其直徑與高度均為43米。穹頂正中開了一個直徑8米多的圓洞,不僅為寬廣的空間採光,而且使殿內的人隨時可以看到美麗的天空。

    公共設施建築主要有劇場和競技場。巍峨高大的科洛西姆競技場(又稱圓形大劇場)是古代世界最宏偉壯觀的建築之一。羅馬的高架引水渠、公共浴場和“大道”也享譽世界。通向羅馬城的十幾條高架渠道與公共浴場連在一起,形成一個供水系統;四通八達的大道把羅馬與帝國各個地區連線起來,有“條條大路通羅馬”的美譽。

    科洛西姆競技場是一座橢圓形的建築物。競技場高48米,分作四層,下三層採用券拱結構建築,券洞之間是壁柱,分別以多利亞式、愛奧尼亞式和科林斯式三種壁柱作表飾,第四層則用羅馬人喜愛的方椅柱,整體建築給人一種堅固、穩定、渾然一體的感覺。內部座位分三層,可容納五萬名觀眾,中央是一塊橢圓形場地,是角鬥士表演的地方,也可以灌滿水錶演水戰。

    凱旋門和紀念柱是羅馬帝國時期很有特色的紀念物,它們是為紀念皇帝對外戰爭的勝利而建造的。位於羅馬廣場東南角的提圖斯凱旋門是羅馬現存的最古老的凱旋門。紀念柱以矗立在圖拉真廣場上的圖拉真紀念柱為代表。

    和建築藝術相聯絡,羅馬雕刻藝術也取得了輝煌的成果。在共和國末期,羅馬雕刻藝術主要表現在敘事浮雕和肖像製作兩個方面。

    現藏於巴黎盧浮官的多密圖斯·阿享諾巴爾布斯祭臺浮雕,畫面層次分明,人物形象完美,動作生動優美,具有極大的感染力,浮雕既保持了希臘雕刻藝術注重塑造人物形象、佈局合理的特點,同時體現了羅馬人求實質樸、認真務實的精神。羅馬肖像製作,題材廣泛,幾乎包括社會上各種人物,人物個性、精神面貌刻畫具體、真實,羅馬音樂官的布魯斯特青銅雕像,為後人提供了用肖像揭示人物性格的典範。

    羅馬帝國初期的浮雕藝術十分繁榮,而且成就卓著,那些直接為宣揚皇帝服務的規模宏大的紀念浮雕,如提圖斯凱旋門上的浮雕,圖拉真紀念柱上的浮雕,把羅馬浮雕藝術推向高峰。

    科學與技術古代羅馬的自然科學技術,是在總結羅馬和義大利人多少世紀來的生產經驗以及吸收地中海諸民族的科學成就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於羅馬人比較注重實用性,使得與人們生產密切相關的農藝、建築、測繪、醫學等實用科學技術取得了較大的成就。同時,由於羅馬廣大的領土包括希臘、埃及等古代文明中心,這有利於它吸收各民族先進的科學文化成果,並對這些成果進行綜合與總結。羅馬科學家在天文學、地理學和醫學等方面的總結性的著述,成為連線古代與近代科學的橋樑。

    羅馬人十分重視農業科技的發展,出現了不少農學著作。加圖的《農業志》、瓦羅(公元前116—公元前27年)的《論農業》和科路美拉(約生於公元l世紀)的《農業論》是羅馬三部著名的農書。書中不但闡述了農業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的方法,而且也論及社會的經濟關係,為後人研究公元前2—公元前1世紀的羅馬社會提供了豐富資料。

    在綜合研究方面成就最突出的是著名科學家普林尼(公元23—公元79年),他最重要的著作是《自然史》。這部百科全書式的鉅著,對古代自然科學知識作了較為完整的總結,書中論及天文、地理、動物學、植物學、農業、醫學、冶金等多方面的內容,為後人研究科學史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天文學和地理學的集大成者是出生於埃及的托勒密(公元85—公元168年)。著有《天文學大成》。《地理學》等。《天文學大成》是托勒密最有影響的著作,他在總結前人學說的基礎上,完善了地心說天文學體系。這一學說後來被基督教會採納,成為維護其教義的理論依據,直到16世紀才被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所推翻。托勒密在其《地理學》中,幾乎對西方人已知的地理知識進行了一個全面論述和概括。

    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的地理學家還有羅馬共和國末期出生於小亞西亞的斯特拉波(公元前64—公元23年)。他不僅廣泛吸收前人的成果,而且還致力實地的地理考察,其代表作《地理志》內容包括歐、亞、非三洲,比較全面系統地描繪了當時已知的世界,是當時地理學著作中內容最為詳盡的一部。

    古羅馬最著名的醫學家是出生於小亞細亞的蓋倫(公元129—公元199年)。他在生理學、藥物學、治療學及解剖學等方面都有貢獻,是西方古典醫學的集大成者。蓋他最重要的成就是他初步提出了血液迴圈的理論,這一理論在16世紀以前一直被奉為經典。另外,蓋倫還大膽地對動物進行解剖實驗,並寫成《解剖過程》、《身體各部分的機能》等書,有力地推動了醫學的發展,對東方各國的醫學也產生了很大影響。

    除上述自然科學成就外,以實用為特色的農業技術、手工業技術和工程技術在古代羅馬,特別是帝國時期也相當發達,在某些方面甚至達到很高的水平。

    農業技術方面,羅馬帝國統治下的義大利和希臘地區出現了帶輪的重犁,這種犁用2至4頭牛牽引,翻土深,犁地快。高盧地區還出現了畜力收割機。水磨在公元前1世紀由小亞細亞傳入西方,並得到普遍推廣。農業中普遍採用輪作制,並種植豆類以恢復土壤肥力。

    手工業技術方面,冶金和玻璃製造技術達到很高水平,玻璃製造工藝採用了吹製法,並迅速流行。

    生活於公元1世紀的著名工程師赫倫,不僅寫過工程技術方面的專著,而且還有許多發明,他曾製造過較為複雜的滑輪系統與起重機,設計過計程器、照準儀和鼓風機等。帝國初年的建築學家維特魯威在《建築十書》一書中,不僅從理論上對建築科學作了較系統的闡述,而且還記載了一些實用性的建築技術與機械裝置。

    羅馬文化是西方古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希臘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歷史聯絡。羅馬人在開拓疆土和建設國家的過程中,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對希臘文化進行了吸收和改造,形成了一種具有自己特點的文化。羅馬文化在希臘文化和中世紀及近代文化之間架設了一座橋樑,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完整的全套化妝工具包括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