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笑看雲天62031586

    豫東地區有這種說法:“進入臘月就是年”,天南地北的人陸陸續續回家了,家裡開始準備過年,全家人添置衣服鞋帽,過年講究喜慶,必須上上下下煥然一新,生活用品添置齊全,逢集逢會必趕,集會上的多起來了,不光買東西的多,賣東西的也多起來了,比平時多幾倍,而且齊全,平時買不到的東西也能見到了,即便不買東西也要三五成群的走走看看,稱為:“趕會”,人們並始理髮、洗澡,乾乾淨淨的,購置祭祖的香蠟紙炮,購置走親串友的禮品,購置過年自家吃的招待客人的食品,特別接近年的那幾天,開始殺豬宰羊,開始油炸食品俗稱“過油”,過油時小孩子是不準進廚房的,一是怕油燙傷,再來怕孩子說不吉利的話惹鬼神生氣,開始蒸饅頭,蒸大饃,蒸饃花,以前經濟條件不好時走親串友要在竹籃子裡放很多饅頭的,我們這兒習俗過年還要給長輩送大饃,大饃裡放有紅棗,表示紅紅火火,健康長壽,饃花是貢品,用面做成長條,再盤成蝴蝶的形狀,上面也放紅棗,蒸饅頭時有時還會蒸一些小兔子,小燕子等送給小朋友,寓示健康活潑,機靈可愛,臨近過年,鄉村飯店裡開始忙活起來,離別一年沒見面的鄉鄰們會坐一起喝個酒,聊個天,拉拉家常,聊天南地北的新鮮事,互相贈送從外地帶回的特產,三十清早人們開始貼春聯,上午包餃子,放鞭炮,這是辭舊歲,下午大人們會帶著孩子們到先祖墳裡燒紙,放炮,迎祖先回家過年,晚上,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頓團團圓圓的年夜飯,晚上父母長輩們給孩子們“壓歲錢”,可避邪,還會給男孩們送炮仗,給女孩送花,年夜飯後人們會坐在一起聊天看春晚,直到子時過後,這叫“守歲”。看完春晚上床睡覺,睡前要放“關門炮”,十二點後,陸陸續續就有人起來了,人們講究大年初一頭頓飯要搶在人們前面吃,這象徵勤勞的人總能走在人們前列,起來後放“開門炮”,下餃子,放鞭炮,這叫迎新,天還不亮,人們就三五成群的去給年長的人去拜年,給請了的祖宗牌位叩頭,天亮後大街上人們互致“新年好”,初一那天走乾親,也就是到乾爸乾媽那兒拜年,不同村的就當親戚走,初二是媳婦走孃家的日子,攜家帶口去給岳父岳母拜壽,孩子們高興的收壓歲線,初一到初十每天早上都要放鞭炮,據說這幾天每一天都有神仙過生日。親戚走完後,過年也就結束了。

  • 2 # 苗侗韻味

    我的家鄉在貴州省從江縣貫洞鎮上,主要風俗有“祭薩”“趕略”“吃相思”“鼓樓搶雞”等大型風俗習慣。

    在我們貫洞鎮的每個侗族村寨均有“祭薩”習俗活動,祭祀侗族祖先“薩瑪”,祈求薩瑪保佑族人幸福安康,村寨平安大吉。全村男女穿盛裝,開展轉寨、踩歌堂、唱侗歌、演侗戲等活動,祈求侗族女神“薩瑪”保佑村寨平安的風俗。

    龍圖“趕略”風俗

    正月初一,在貫洞鎮龍圖片區宰門、臘全、臘水三個侗寨讓你目睹傳統民俗“趕略”活動。趕略即趕走“侵略者”,祈求平安之意。活動當天,村寨群眾殺豬宰牛,男女老少身著節日盛裝舉行隆重的“祭薩”活動後齊聚田壩,青年小夥扛著火槍朝天鳴放,意喻驅魔出寨,祈求平安。另外也表示對侗族領袖“薩”帶領農民群眾取得抗敵鬥爭勝利的崇敬之情。

    “吃相思”風俗,是每個侗族村寨都有“吃相思”的習俗。“吃相思”(侗語:月也),是侗族村寨民間的一項社交活動,是一個村的群眾集體到另一個村作客,另一個村全村做好接待工作,白天以吹蘆笙、踩歌堂、唱侗族大歌、唱侗戲為樂的社交活動,晚上以在鼓樓踩歌堂和“行歌坐月”為主,是青年男女進行社交和談情說愛的統稱。

    “鼓樓搶雞”是貫洞鎮幹團村侗族同胞的一項傳統習俗活動,起源於清代乾隆年間。古時,侗家人盛行“親上加親”的姑表親婚嫁習俗,造成許多有情人不能成眷屬,但嚴厲的寨規還是無人敢去觸犯。後來有一對自由戀愛的侗族年輕男女巧妙利用當地“鼓樓議事”這一權威的侗家古規,委託“寨佬”在議事中廢除姑表婚嫁這一陋習,以“鼓樓搶雞”的方式讓未婚女性決定自己的婚姻。從此,這一習俗在貫洞鎮幹團村沿續至今。

  • 3 # 漂深

    作為地道的四川人,給大家說說我們老家的習俗:

    我們在小年(臘月23那天),開始大掃除,被子,蚊帳全部都要洗,屋瓦片全部也要翻一次,家裡有蜘蛛網的地方也要清理乾淨。

    在冬月的時候,家裡就會殺豬,準備臘肉香腸,後面家裡不養豬,都是去菜市場買肉回家做。

    除夕當天,一大早就起來做團圓飯,離家的舅,姨們都會回來團聚。貼門神,對聯,掛燈籠,大家一起幫忙準備團圓飯。

    中午12點準時開飯,吃飯前還會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來。

    晚上長輩們就給孩子們紅包,小時候,一拿到過年錢,我哥就上街買花炮回來放,一家人看春晚,打牌,打麻將。。。

    除夕晚上,各家放煙花嬉鬧,晚上12點,放鞭炮,放完才去睡覺。

    初一新年第一天,我們那掃地,但垃圾不能倒,怕把財倒跑了。

    早上我們那邊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媽媽親手用糯米粉包的湯圓,有甜的,裡面是花生芝麻加黃糖的餡,也有鹹的,鹹的裡面包哨子,一個有拳頭那麼大。

    吃完早餐,大家穿上新衣服去拜年,外婆外公在世的時候,就會去拜年,在外公外婆家吃飯。

    初二開始,就輪流去舅舅家,姨媽家拜年,一直要到元宵節,我們那邊才算春節過完。

    還懷念小時候的春節!

  • 4 # 四季風98740491

    現在在城市生活,一切從簡,為了保護環境不受汙染,連鞭炮都不讓響了。僅僅是全家圍坐一起,吃團圓飯,看春晚節目,互發微信拜年。小時候在農村生活,一到臘月,家裡就忙開了。打掃衛生,蒸花饃,宰豬殺羊。年三十貼對聯,請神位,點油燈,壘旺火。包餃子,吃火鍋。大年初一一早起來,點旺火,敬神,給老一輩親人磕頭拜年。響炮,吃餃子。開門迎接客人,自己跟上大人出去給親戚長輩拜年,糖果花生瓜子以及壓歲錢賺一些回來。以前的日子雖然物質不豐富,但是非常快樂,非常值得回憶。

  • 5 # 詠雪48807

    我們這裡農村有個特好笑的習俗。記得在農村時,那年春天村裡有戶人家屋旁的塘埂塌了,一塘的魚全跑到塘下面的稻田裡去了,那塘的主人沒辦法了,只好叫村裡人去幫忙捉魚,幫了忙的就送魚吃,其實他不叫村民去幫忙話,也會有人去捉魚吃的,只見村民們提著大桶,小桶,還有拿盆的。都赤腳上陣在田裡幹開了,大家邊捉魚,邊說著這塘埂是怎麼決口塌了呢?只聽到一個年長些的村民在大聲的,滿臉笑咪咪(好像笑得怪異)地問塘主,你是不是三十夜跟你老婆那個了。這是在田裡捉魚的成年人都大笑起來,弄得我這半大的人二丈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他笑什麼?後來回家問家裡大人他們笑什麼,家裡人說小孩子別問,長大了就知道了,這事後來也就忘了。誰過了幾年初夏的一天,村裡又有戶人家塌了田埂,又聽到有村民說,他家三十夜肯定那個了,結果水決了田埂。這次我才弄明白,農村有個這樣說法,三十夜裡同房過,來年家裡塌田(塘)墈。所以我這裡有個習俗,三十夜裡夫妻不同房。

  • 6 # 東阿倔驢兄弟美食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民族文化也有不同的習俗,在遼闊的疆域上也流傳著三里不同俗的風俗習慣。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阿膠的故鄉過年習俗和其他地域也肯定有著差別。我們家鄉年三十這一天開始準備過新年的食物,最主要一點就是蒸饅頭,蒸出的饅頭一般要撐到正月十五,在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是不蒸饅頭的;其次要準備過年招待客人的飯菜,比如:雞、鴨、魚、肉、耦合、茄盒、丸子等等,該炸的炸,該燉的燉,全部做熟,等親戚朋友來家做客時,稍微加熱一下就可上桌,因為過年是見到的親朋好友最多或最全,儘量減少主家在廚房的時間,增加主家和親朋好友的交流時間。吃過中午飯就開始貼春聯,室內、屋門、大門、迎門牆等等都需要貼到。晚飯時全家開始包餃子(我們這隻有吃餃子才算過年),各種餡的,如豬頭大蔥、牛肉胡蘿蔔、羊肉餡、素餡等,初一的餃子也要包出,包好的餃子冷凍起來,直到吃到初二早上。吃完晚飯全家一起坐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孩子就可以放鞭炮煙花,等晚會結束時年夜飯開始了,在吃一頓餃子,吃了這頓餃子才算過新年了!初一這天就最熱鬧啦-拜年,由族長帶領全家或整個家族,在村裡給輩分大的長輩挨家挨戶拜年,進門就磕頭,祝福長輩這一天是最放鬆的一天,什麼活都不能幹,即使家裡地上的瓜子皮、果皮等等統統不用打掃,因為新年的第一天就開始幹活勞動的話,預示著一年都要累死累活的勞動,因為都很忌諱這些,所以初一一整天什麼都不用幹,高高興興的玩就行了,新年第一天就高高興興、輕輕鬆鬆,整年就順順利利、平平安安!到了初二就開始走親親,初二、初三基本上是去岳父岳母家,過了初三就去直系親屬家給長輩拜年,姑姑家、姨家等等根據時間安排走訪。正月十五過元宵節,下午看由縣裡組織的各個鄉鎮安排的節目,圍著整個縣城表演,晚上全家一起吃元宵,過了正月十五新年基本算結束了!大家開始忙碌起來自己的!

  • 7 # 布衣阿威

    身處青藏高原青海西寧,西寧雖不是籍貫,但生於斯長於斯卻是家鄉。

    西寧屬移民城市,人們在定居的同時也將各自家鄉的生活習俗帶到了這座城市,因此上西寧過年的習俗與大多數北方城市農村的過年習俗並無太大差別。

    青海西寧又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區,在過年習俗上又充滿了很多民族特色。漢、藏、蒙、回、土、撒拉、東鄉等民族生活在這裡,各民族之間又互相融合影響,在過年習俗上也體現了獨特的各民族特色和青海地方特色。

    首先是飲食特色,可謂是各民族特色美食大集合比如饊子、花花、油香、花捲、酸辣裡脊、酥合丸、手抓羊肉、烤全羊、羊雜湯、袈裟肉、青稞餅、酸奶、釀皮、甜醅、麥仁飯、醪糟、奶茶、青海三燒、羊肉包子、扣肉、糊羊肉、紅燒牛肉、紅燒湟魚、肉炒黃菇、後四碗、土火鍋、面片、炮仗、炒二節、破布衫、幹拌………,一道道一盤盤一碗碗,從除夕之夜到正月十五,家家喝著青稞酒,品著熬茯茶或者蓋碗八寶茶,觥籌交錯間走親訪友,歡度春節。

    其次是娛樂特色,青海農村包括城市仍舊保持著春節期間正月十五耍社火的民間娛樂特色。從正月十二開始,以村或鄉鎮為單位組織社火隊,各社火隊之間又有各自表演特色或出彩節目,互相比拼爭相獻藝。懶婆娘、八洞仙、跑旱船、踩高蹺、耍龍舞獅熱鬧非凡,給人們帶來了節日的祝福和歡樂的氛圍。

    不得不說的還有各民族春節特色,比如藏族的藏曆新年,由於與漢族春節時間上相差不多,所以漢族春節期間藏族也在歡度春節。接近年關,每家都要準備切瑪,一個畫有彩圖的長方體竹素琪瑪五穀鬥,鬥內裝滿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麥粒、人參果等食品,上面描上青稞穗、雞冠花和用酥油做的彩花板。並準備一個彩色酥油塑的羊頭。這一切都具有喜慶豐收,預祝來年風調雨順、人畜興旺的含意。除夕晚上晚飯,各家要吃麵團突巴(古突)。在麵糰突巴中特意製作幾個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等夾心不同的麵糰,每一種夾心都有一種說法,石子預示心腸硬,木炭預示心黑,辣椒預示嘴如刀,羊毛說明心腸軟。吃到這些夾心的人,均即席吐出引起鬨堂大笑,以助除夕之興。這是一種飲食娛樂活動,無論誰吃到什麼,都必須即席吐出,這往往引起鬨堂大笑,增添了節日的喜慶歡樂氣氛。藏族拜年身穿節日盛裝,見面互獻哈達,互道“扎西德勒”,在廣場或空曠的草地上,大家圍成圈兒跳鍋莊舞、弦子舞,大家手拉手、人挨人地踏地為節、歡歌而和。在牧區,牧民們點燃篝火,通宵達旦地盡情歌舞。民間還進行摔跤、投擲、拔河、賽馬、射箭等活動。

    蒙古族春節雖與漢族大體一致,並吸收一些漢族習俗,如吃餃子,放鞭炮等,但仍保留許多蒙古族的傳統習俗,如除夕吃“手把肉”,以示閤家團圓,敬獻哈達、通宵達旦的歌舞等民族特色。當然蒙古族很早以來以祭火的習俗迎接春節,因為燃旺的火焰象徵著一年裡一切幸運吉祥,所以也會有祭火儀式。

    無論怎樣的形式過年,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與祝福。祝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人民生活富足安康,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一起歡度春節。

  • 8 # 安迪andandy

    我婆婆是魯西南這邊,年三十晚上要把院子裡撒上芝麻桿,寓意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大門口橫一根長木棍,意思是攔住家裡的財; 午夜12點要拜一張八仙桌,放上各種貢品,還有婆婆蒸的棗花饅頭。 30晚上院子裡的燈是要一直亮著的。 第二天大年初一要早早吃飯,在家等著村上晚輩們來家裡磕頭拜年。然後家裡要準備些瓜子糖果香菸類,他們磕完頭要抓把瓜子糖果等分給小孩,大人就要散煙過去,一番推讓寒暄,剛走一撥又來一撥,一直會持續到快中午。 然後中午吃飯時,會有鄰居或關係近的人家相互送一個饅頭,饅頭從中間撕開,裡面夾一塊五花肉。 午飯結束,基本上這個熱鬧的年就過完了

  • 9 # 大展宏圖118

    我的家鄉是中國冬棗之鄉一一沾化,提到過年的風俗是即隆重又熱鬧外加累。

    從年27開始一家人蒸饅頭,蒸饅頭越多越好基本上能吃到初十左右。因為是年前所蒸所以它的含義是年後有吃不完的餘飯。年29開始做年菜,如炸魚,炸耦合,炸丸子等等。到年30這是一項非常隆重的儀式,也是從祖上傳了幾百年至今的風俗吧。從凌晨1點左右由家中老人起床把院中掃淨至大門外。把早已寫好逝者名字的一幅祠堂畫掛在客廳的牆上。桌子上擺滿了貢品。他們的名字由自已的父輩往上排祖父輩,曾祖父……直寫到九代至親族人的名字。由老人點香在大門外朝著自家祖墳處的方向喊著:"爺爺奶奶,祖先們都到家過年吧,看看家中人丁興旺有多麼的熱鬧啊。"然後回到屋中向祠堂畫磕頭,放鞭炮,儀式完成這樣就都請到了家。隨著請祖先儀式的開始,從1點到4點時間上的不同,鞭炮聲持續到天明。鞭炮聲的吵鬧和新年的興奮使的每個人從0點至天亮都無法入眠。

    日落西山,人們開始在自家的大門前放鞭炮,好象和別人比賽誰買的鞭炮多一樣,放個沒完沒了。最後把一個木棍放倒在門囗(攔財棍),意思是攔住門不讓財源流出家門。到晚上十點鐘,家中至親族人湊到一起,圍著祠堂畫開始聊天,聊的內容就是ⅩXX的父親是誰,他有兄弟幾個等等。這樣就是讓祖先看到人丁興旺,家庭和睦的一面,直到守歲結束。

    年初一從天剛發亮開始起床給老人磕頭拜年,由家族中晚輩老大哥帶領兄弟們,侄子們等一行二十幾人給家族中老人拜年,也給村中異姓長輩拜年,跑遍整個村子直到中午拜年才算完成。在新年的氣氛中隨著拜年人群的一聲″過年好″也不覺的餓和累。忙碌中的早飯吃在中午。

    下午和晚上兄弟朋友們聚一起喝酒聊天。

    初二早晨從2點左右開始了送祖先儀式,送和請的儀式基本相同。老人又帶領家人磕頭燒紙說一些好聽的話,保佑族人平安,各行各業發財。然後把祠堂畫摘下來儀式完成。坐等到5點左右便開始前往自家的祖墳地放鞭炮。老人傳下來的意思是說:祖先到咱家過年,咱也得到他們的陰宅放鞭炮,給他們的陰宅也添些年味。

    到墳地放鞭炮還必須在太陽出來之前回到家。意思是早去早回搶福,有老人傳下的幾句話說:新年第二天,凌晨送祖先,陰宅鞭炮響,祖上護佑咱,早回早搶福,日子年年好。

    初二早飯後就等自已的女兒女婿回家來吃團圓飯。

  • 10 # 使用者73120339897

    謝謝邀請!我是北方人,和大多北方人差不多。除夕中午掛柱子(寫著上五輩老祖宗名字的牌位)下午去墳地放鞭炮,迎老祖宗們回家過年。除夕夜吃水餃,特別是小孩不能說話,大人說話也要小聲,怕驚動了回家過年的老祖宗。初一初二不掃地,不動菜刀,不大炒,吃的都是年前備下的吃食,自己本家的人在初一早晨各家串門磕頭拜年。初二早晨天亮之前煮水餃供給老祖宗,送老祖宗走。之後才可以串親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仙人球修根後多長時間能發出新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