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年輕人二十七八就一直被催婚,這種行為是正確的還是有毛病?
5
回覆列表
  • 1 # 青春不散88086

    這個問題問的多少有點讓做父母的寒心。孩子不管長多大,始終是父母的心頭肉,從古至今,有多少謳歌父母大愛的詩詞和歌曲,都讓人聽了流淚。現如今的催婚,關鍵並不在催,而在於婚。兒女大了,當父母的都希望你們幸福,你們能找到稱心如意的另一半,工作和家庭都滿意和睦,做父母的也跟著高興。你們一個人在外辛苦打拼,眼看著過了適婚的年齡,父母嘮叨幾句,是對你們的關心,是發自心底的愛。你們不理解,抱怨,不回家,不打電話,你們懂父母的心嗎?父母辛辛苦苦一輩子為了什麼?省吃儉用供你們上學,為你們攢錢買車買房,四五十歲了還要到外面打工,難道你們這些孩子都看不到嗎?父母的愛是無私的,你們可以不理解,但千萬不要再傷了父母的心。

  • 2 # 士多草莓

    都說天下只有不孝的兒女,沒有不愛子女的父母。我們假設這句話就是真的,那麼疼愛我們的父母,為什麼要在我們這個充滿迷茫和困惑的尷尬年齡為難自己的孩子呢?原因可能有二。

    其一,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年齡到了該成家的時候,還不成家這不符合規矩呀。我是不太認同這種觀點的,成家的時機不在於生理年齡,而在於是否能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以及對未來家庭負責的心理成熟度。為什麼那麼多學業優秀,條件很不錯的"大齡青年"遲遲解決不了這個大問題呢?我想這和我們的成長經歷有很大關係。

    學習好,考上大學的夥伴,青春期的生活其實是很單一的,就是一心只讀聖賢書呀。我們的人生軌跡早被設定好了,那就是考大學,找個安穩工作,結婚,生孩子,就這樣。被安排的生活無需思考,我們心理其實很不成熟。而恰恰該結婚的時候,我們不想被安排了,一時又找不到方向,這不就出問題了嗎,一旦我們既定的人生環節出問題,不被父母圍剿才怪。

    其二,輿論壓力。我們沒結婚,父母也很受折磨。中國自古就有皇帝不急太監急的傳統,七大姑八大姨,隔壁張阿姨,鄰村王大娘對你的婚事關心的不得了,這攻勢我們父母也扛不住啊,只好舉起"屠龍刀"向我們施加壓力,從而緩解他們面對的壓力。(爸媽,你們也不容易,請受我一拜)

    你為啥還結不了

    除了獨身主義者,大部分人還是想早點結婚的。那為什麼我們如此優秀,還是遲遲讓爸媽不能省心呢?

    第一,拉下功課了。戀愛結婚是需要練習和學習的。在高中或之前戀愛,一旦被發現,父母和老師兩路大軍立馬包抄圍剿,哎,與異性交往的能力也被隨之扼殺了。好了,大學畢業了,找到工作了,該成家時,很多人發現不會與異性交往啊,也就是情商不夠啊。父母你著急的時候,其實我們也很著急啊。這種情商是需要練習的,沒辦法,早年佘的賬,現在要還呀。親愛的爸媽,你要給我們一點時間再學習呀,相親幾十次失敗又能怎麼樣呢,我們在失敗中正在積累經驗呢,只要不放棄,相信總有一天會成功的呀。

    第二,人際交往範圍廣了,想得複雜了。就是見的人多了,選花眼了。現在我們能夠認識的人比父母那個年代要多得多,人與人交往的深度卻越來越淺了。每個人都深深得陷入到自己的小圈子裡了,想要個交集其實是挺難的。另外,有選擇,就有權衡利弊,這是人的本性,在你不能認清自己的時候,你根本找不出一個選擇標準,而我們恰恰正處於誰的青春不迷茫階段,所以你遲遲下不了決心。

    第三,我們想要的是愛情。無論什麼樣的愛情,只有是我們喜歡的愛情,我們才會踏進"婚姻的墳墓"(天真的我現在還不贊同墳墓這個說法)。哇噻,這可是極高的要求啊,這是不愁吃穿,還有大量空閒時間的人才能得到的東西。哎,小姐的心,丫鬟的命。你想要愛情,現實中的你還要為買個自己喜歡的包包省吃儉用,或者除了上班就是加班,即愁錢又沒閒,愛情怎麼會自己來呢。如果來,你就要付出很大努力的。正因為成本極高,所以一般的相親物件你都賴的搭理。

    如何應對父母催婚

    其實所有的方法都是緩兵之計,只有當你穿上婚紗或者把老婆取回家那天,這件事才算真正過去了。其實,迴避不談是我們與父母在這個問題上關係緊張的主要原因。我是學外交學的,我認為什麼事情都可以談,談不成了再說。談判就要有策略。我與父母多次不正經討論時說了很多,當時沒注意,現在想想可以歸結一下。

    第一,分析需求。父母逼婚,最大原因是你沒在正確的時間把這件事解決了。你的需求是我要找個我喜歡的人才結婚。其實,我們與父母最大的分歧是在時間點上。

    第二,求同存異。我先說自己是一定會結婚的,之後說了很多結婚的好處。爸媽聽了很順耳,這等於給他們吃了顆定心丸。然後又說了自己對將來生活的打算。投其所好,是開展談判的最有效方法。如果一上來就吵,你以後說的話,他們一句也聽不進去。

    第三,舉反面教材。我說我們處的時代與他們不一樣啦,變得很快,所以面臨的不確定性大多了,所以步子就走得慢多了。你看那誰誰,和那誰誰,結婚了一年就離了。你不希望我將來離婚吧 ,你也希望我幸福吧。如果你希望我幸福,就讓我慢慢找我的幸福,而且我相信我能找到我要的幸福。(其實,在父母的眼裡,自己的孩子都是很優秀的,所以他們會信任你的。)

    第四,反將一軍。我說我都成人了,結婚是我自己的事兒,選什麼人啥時結婚都應該我負責。如果你們催的急,我立馬找個人結婚,不過將來我們過不下去了,離婚分家,你們可要承擔責任。如果是我自己選擇的,未來無論如何我都不會埋怨你們的。(離婚,這個詞是父母比較忌諱的詞,沒人願意自己孩子婚姻不幸,所以把後果說出來他們就會思考這個問題。)

    第五,說明近況。父母對我們的婚姻沒有決定權,但一定有參與權。拒絕溝通,讓父母看不到希望,這是很難讓他們接受的事情。在我看來,我們需要就我們的感情情況與父母多溝通。比如我說見了誰誰,這女孩挺好的,然後父母的話匣子一下就開啟。不用太正經,開玩笑也行。只要你讓父母知道你一直在關注這件事就行了。

    我不確定我的邏輯是否正確,但是現在我爸媽對我已經放鬆很多了,有時我還問他們當年咋認識的之類的問題,反正這個話題已經對我爸媽從我的禁地解禁了。至於其他人,就沒必要了,他們只是想找個話題說說而已,真正關心自己的還是父母大人,這一點我爸媽也是很清楚的。所以我們的溝通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我爸媽焦慮的內線上性思維問題和承受外在壓力的問題。

    小夥伴們,我們沒有理由對父母失去耐心,相信他們是愛我們的。只要你能採取比較合適的方法,與他們溝通,這應該不是個問題。

    我們也要加油,不斷學習愛的能力,找到自己心中的準則,儘快找到那個人。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是為了自己的幸福。

  • 3 # 遊走的小饅頭

    在這個道德綁架的社會,在很多人看來,你到了年齡就應該結婚。在父母的的眼裡,你就應該按照社會的常態走,以至於忘了自己正在往包辦婚姻那方面走,根本就沒想到你和誰有沒有感情,以至於後面會不會離婚,這些根本就沒有考慮到,總以為感情是可以慢慢培養的。殊不知如今這個社會經濟壓力,各方面的壓力迫不得已讓你有了小孩以後會想很多。催婚就是在逼著你跟一個不認識的人迅速的走進婚姻殿堂,然後兩三個月,兩三年就離婚…我有個閨蜜就是這種情況…結了兩次婚,都是父母催的,全部都沒有維持一年的時間就離婚,導致她現在對婚姻已經失去了信任感…感覺結婚要孩子都是父母要的,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如今年齡到了再結婚是不可能的了,可是為了要個孩子,現在不得已跟有婦之夫走在一起,就是為了生個孩子。我特別擔心,如果以後有了孩子,該怎麼跟孩子講。

  • 4 # 肖的生活號

    我覺得真沒要催,其實當時人比別人更重視,心裡或許更著急。父母親戚朋友要是真著急,在當事人不反對的情況下,可以幫忙搭線,我覺得來的更實際些

  • 5 # 情感研究組組長

    這個問題是現在特別普遍的問題,因為中國有這麼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怎麼才能有後呢?就是結婚生子了,對於父母的觀點來說,到了年齡就要儘快的結婚,要不年齡越來越大,生孩子都有風險,所以就會催婚。

    但是催婚是分兩種情況的,一種就是兩個人在一起很長時間了,但是就不想結婚,還想再玩兒幾年,另外一種就是沒有物件,然後逼著你去相親,然後趕緊結婚,這兩種情況是不一樣的,前者我感覺是正常的,後者就感覺不太好,大多人都會反感。

    其實第二種是更普遍存在的情況,過年的時候,父母或者親戚就會問,有沒有物件啊、得抓緊了啊、我那有個同事的閨女不錯,幫你介紹一下啊、相信這是大齡未婚男女過年回家逃避不了的問題,大家可能覺得煩,但是換位思考一下,父母還是為了你好的,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普遍的結婚的年齡越來越大,而且男女比例失調,當你大學畢業都已經差不多22歲了,在工作兩年結婚,這就已經24或者25歲了,那時候還沒有物件或者還沒有結婚的話,父母肯定會催,我感覺第一種催婚是愛多一點,第二種就有點問題了,但是感覺還上升不到變態的地步,可能父母的方式不當或者過激一些,還是需要相互理解的

  • 6 # 野性小王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處於被家長逼婚的狀態,沒有任何感情的基礎,卻在相親過後沒過多久就婚姻的殿堂。更像一種機器,執行著家長輸入的程式命令,做著他們安排好的事情。

    其實小王對於這個狀態特別想吐槽,為什麼要在應該去接觸戀愛的年紀逼著他們去學習,然後卻沒有任何感情的經驗基礎上,又逼著他們去結婚呢?

    這樣步入婚姻不是幸福,而是愛情的“墳墓”

    在有一部分家長眼裡,大學和高中也是一樣的。是不停學習的過程,談戀愛的話,只會讓這個過程分心,導致最後學習不到位找不到工作。在他們看來這樣的戀愛就是在不務正業,於是他們禁止自己的孩子去接觸戀愛這方面的東西。你是之前孩子們不停地學啊,學從大學到了研究生,再從研究生到了博士,到了該談婚論嫁的年紀。

    於是,這一群家長要求他們的孩子去談戀愛,去尋找自己的另一半。但是他們所有的時間都話在學習上了,更沒有接觸過感情這方面的問題都怎麼知道感情如何經營呢?它們可能是學習上是工作上的,能手,但是對於感情這塊確實是力不從心。他們在家長的安排下去相親,去和家長覺得很優秀的人結婚,最後一切一切所有的前半段人生都在家長的安排下度過。

    可是,這樣“機器人”般的人生真的會幸福嗎?

    我覺得一個人,經歷感情的次數最好是在三次。第一次懵懂無知,不懂得什麼叫做感情,有許多自己的小毛病,再有異常也不知道如何去運營一段感情。第二次刻骨銘心,有了在第一次的基礎上,懂得的經營一段感情,人也變得更加成熟,但是因為許多現實的原因最後沒能在一起。第三次一生一世,學會了擔起自己的責任,懂得為對方分擔,等到了生命中的那個她。

    感情的經驗真的非常重要,就好比考試中的做題。你不知道題目中所蘊含的公式是哪一個?你也不知道公式該如何使用。更沒有做過類似的題目,那麼去到提如果你靠蒙的話,又能拿到多少分呢?感情也是如此,就像做題一樣,你知道公式但是沒有做過題目,他很難做對。你連公式都不知道的話,這道題又怎麼會寫呢?

    一段好的感情會讓你成長

    一段不怎麼樣的感情,會讓你沉淪自暴自棄。讓一段好的感情,就算結束了,也會讓你受益頗多。明白自己該如何努力,明白更多的感情真諦。有些人可能會沉浸在離開的痛苦之中,無法讓自己的生活回到正軌。反而有些人會藉此,將悲痛化為動力。卻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有趣味。

    感情的經驗非常重要,懂得感情的真諦,更加重要。想要在考試中將這道題做對,平時就需要多加練習。有的時候並不是你沒有遇到自己真愛的那個人,只是愛在面前,你並不會把握罷了。希望正在面對感情的你或者即將面對感情的你,一定要記住,這兩個詞“責任”和“分擔”。

    每一個人都不是一生下來都知道如何面對感情呢。只有自己在經歷的過程中,不斷髮現,不斷的完善,不斷成長。才能在最後真正對的時候,遇見真正對的那個人,把他們留住。愛情,本身就是如此。

    好了本期的話題到此結束!希望在座的各位今天也是元氣滿滿的一天哦!希望觀眾老爺們喜歡哦!

    關注小王!分享更多情感方面小知識!持續更新ing

  • 7 # 可怡財經說

    顯然在父母眼裡,自己催婚,是為兒女著急上火,都是為了孩子好。

    這其實,是父母濃濃的控制慾在作祟。

    這幾句話,你媽一定也對你說過你不要再和某某來往了,他會把你帶壞的;你必須要考上重點高中、重點大學才能有出息;你25歲就得結婚,26歲就得生孩子,28歲要生個二胎。我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好;

    這幾句話是否似曾相識,甚至如雷貫耳?

    從小我們就被安排著。讀書時,從穿什麼衣服到交什麼朋友,就連坐車路線,都要嚴格管理;上大學離開了他們,每天打電話幾乎不間斷,事無鉅細什麼都要過問;更誇張的是,上班之後他們還會對去哪裡旅遊,工資多少,跳不跳槽指點一番。

    掌控欲過強是中國太多父母的通病,但他們顯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一切都源於他們最美好的初衷:“我都是為你好!”

    但,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少有人走的路》裡說,愛的重要特徵之一,在於愛著與被愛著都不是對方的附屬品。付出真愛的人,應該永遠把愛的物件視為獨立的個體,永遠尊重對方的獨立和成長。

    在孩子跌倒時,父母不應急於伸出援手,讓孩子自己嘗試應對,他們做得或許比想象中的好。這才是真正滿足孩子的成長需要。

    無知的溺愛不是愛,是害。

    放開手,讓孩子自己飛翔

    日本有一檔連續播出了29年的綜藝節目《初遣》,主要記錄了2-7歲的孩子第一次獨自出門的趣事。前段時間,一個4歲哥哥帶領2歲弟弟遠行的故事,溼潤了很多人的眼睛。

    應母親的要求,兄弟兩人出門為去世的父親買花。雖然路途遙遠,他們還要獨自乘坐2個小時的公交車,但他們絲毫不懼怕,弟弟也不哭鬧。雖然沒有母親在身邊,4歲的哥哥卻像“父親”一樣照料弟弟。

    長兄若父,哥哥變成了弟弟的強大的依靠,也時常是媽媽的依靠。

    英國心理學家克萊爾曾說:父母真正的成功,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這位母親很好的詮釋了,愛孩子,就讓他獨立。

    那麼,家長如何做到放開手呢?

    第一步 慢慢放下。這是一個心態的調整過程,我們起初很難能忍住孩子因為系不好鞋帶而不去幫助,更難接受孩子要去面對獨立乘車、外出學習遇到的困難,甚至是經歷挫折。這需要一個過程讓父母調整心態,也需要給孩子時間讓父母放心的放下。

    第二步,信任孩子會從錯誤中學習。沒有誰一開始就知道,怎樣能把事情做好。允許孩子犯錯、接納錯誤,教會孩子如何正視錯誤,並從錯誤中獲得新的感悟、收穫和經驗。

    第三步,有自己的生活。很多父母,尤其是媽媽,自從有了孩子以後就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整個人就是為了孩子而活。我們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朋友和其他能給自己帶來價值感、歸屬感、安全感的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周昌爭強,古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