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良人一品
-
2 # 匠人傳承守藝人
建國之後,在諸葛亮的協助下勵精圖治,蜀國逐漸走向繁榮,可以說諸葛孔明是蜀國第一治國能臣。但好景不長,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在奔波途中病逝於陝西省岐山縣。諸葛亮的去世是蜀國的一大損失,就在人們預測沒有了他,蜀國會在“草包”劉禪的統治下分崩離析時卻驚奇地發現,之後的蜀國雖日漸勢微,但依舊存活了將近30年才被司馬一族所滅。難道是因為劉阿斗並不像電視劇裡演的那麼不堪?
其實並非如此,蜀漢能在草包阿斗的統治下繼續存活30年,並不是因為阿斗治理有方,根本原因還得歸功於諸葛亮在位期間所建立起來的那一套政治機制和培養起來的人才!再加上當時蜀國周邊政治環境十分有利,所以蜀國才能繼續在無能的阿斗統治下苟延殘喘近三十年……
-
3 # 以史為鑑
一、天時
其實自從關羽大意失荊州後,蜀漢內部精英已經形成了共識:若不主動出擊尋找戰機,偏居一隅的蜀漢必亡!
劉備在這樣的情況下發動伐吳之戰,一是為了替關羽報仇,另一原因就是看能否奪回荊州,保持《隆中對》兩路北伐的戰略格局。
很遺憾,夷陵之戰劉備失敗了,劉備認為失了荊州,再損耗了大半精銳士兵,而自己年事已高,接班人又不成器,蜀漢的未來極為暗淡,所以劉備才在病床上對諸葛亮說:如果阿斗不成才,你乾脆取代他得了。
但是諸葛亮不愧是不世出的人才,在劉備死後,又重新挽回了孫劉聯盟的格局。還南下平定了少數民族的叛亂,穩固了內政。然後養精蓄銳,為了掌握戰略主動權,開始北伐。
終諸葛亮一生,區區蜀漢一州之地成為了曹魏的心頭大患,曹丕、曹叡兩代皇帝在位時主要防區都在西南。也正是有諸葛亮給曹魏施加的巨大壓力,曹魏內部無論皇帝還是大臣都極為謹慎小心,生怕被諸葛亮捉住破綻,一舉滅亡曹魏。
但是等到諸葛亮病逝,曹叡如同卸下來重擔,完全放棄了剛繼位時候的英名神武,開始肆無忌憚的享樂。結果在酒色財氣薰陶之下,三十多歲就早早亡故,連個親生兒子也沒能留下。於是曹魏這個時候不但沒能乘著諸葛亮病逝的天大良機滅蜀,反而因為爭權奪勢,陷入內亂。
最後因為皇帝幼弱,反而被司馬氏乘機摘了果子就是後話了。
二、地利關於四川地區的地理位置,有一句俗話說的好: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平蜀未平。
這句話很好理解。
因為外有秦嶺的阻隔,內有四川盆地優良的糧食產地。四川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當王朝末期,朝廷已經無力發動大規模的平叛戰爭,四川所在地的軍閥往往都會提前割據一方。
而也同樣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不論是四川本地軍閥想外出爭霸還是外部勢力想佔據四川盆地,都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所以往往要等到外部軍閥決出勝負,建立大一統政權後,才有精力和財力發起滅亡割據政權的最後一戰。
這也是諸葛亮當時勸劉備取益州的重要原因,但是諸葛亮沒想到的是劉備早死,留下來的劉禪怎麼扶也扶不起。
三、人和諸葛亮死後,蜀漢沒有了立主出擊的諸葛亮,其他大臣覺的割據一方貌似也還好,至於之後誰來滅亡蜀漢,劉禪自己都不在乎,普通大臣當然只管投降就好了。
在這樣的情緒下,蜀漢內部竟然奇蹟般的沒有發生大的內鬥(諸葛亮死後,最主要的北伐主張者,鷹派代表,不穩定因素:魏延這個時候已經被除掉了。)姜維已經被排擠到外,沒幾個將,更沒多少兵,對文官集體不構成威脅。
所以不論是黃皓這樣的宦官專權,還是主降派的譙周,都在劉禪“無為而治”下苟延殘喘了三十餘年。直到司馬昭幹掉了曹髦,滅了曹魏最後的地方勢力,完全掌握了中原大局,這個時候只需要一次伐蜀,蜀漢就立刻手到擒來了。
所以說蜀漢滅亡早在失了荊州時就已經註定了,只不過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硬是在不可能中給蜀漢找到了最後一條路,可惜諸葛亮死後,根本沒有人走完這前半段條荊棘叢生,後半段光明正大的路,蜀漢從上到下都選擇了一條看似平淡卻是死衚衕的道路……
真是可悲可嘆啊。
-
4 # 豹眼看歷史
諸葛亮去世之後,蜀漢的滅亡就進入了倒計時。
最大的懸念,就是蜀漢能維持幾年。
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蜀漢居然能堅持近三十年。
為了回答題主這個問題,我專門查閱了《三國志·後主傳》。
對此,我說一下我的看法。
這段歷史本來是極具懸念,但讀起來實在是無味,乏善可陳。
01
提心吊膽,毫無作為
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春,諸葛亮在最後一次北伐的途中,病逝五丈原。
此時,劉禪(207--271年)已經二十八歲啦,繼承蜀漢帝位也有近十二年啦。
諸葛亮去世後,徵西大將軍魏延與丞相長史楊儀爭權,相互攻打。
楊儀斬殺魏延,將各路軍馬撤回成都。
劉禪任命左將軍吳壹為車騎將軍,假節鎮守漢中;任命丞相留府長史蔣琬為尚書令,總理國家政事。
次年,中軍師楊儀被貶為庶民,遷徙漢嘉郡。升蔣琬為大將軍。
同時,任命費禕為尚書令,姜維為中監軍。
後來,又任命姜維為涼州太守。
姜維繼承諸葛丞相的遺志,主持北伐事宜。但由於魏蜀實力差距懸賞,屢屢無功而返。
此時的劉禪,儘管是遵照諸葛亮的遺囑,遵照故有的體制在維持著局面。
但整日裡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基本上是毫無作為。
就猶如行將就木之人,只等待來人收屍。
可這個人,卻遲遲不來。
02
閻王爺打盹,小鬼不管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駕崩,二十三歲的曹叡繼位。
面對來自於蜀吳的攻伐,曹叡不敢掉以輕心,打起精神,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的進行了防禦。
234年,諸葛亮在北伐時病逝,蜀軍撤退。
同時,孫權大舉進犯,曹叡御駕親征,尚未到達,孫權就敗退啦。
曹叡終於卸下了心頭的石頭,頓時感到天下太平,Sunny燦爛。
於是,開始大興土木,希望把失去的享樂時光一日就彌補回來。
大臣楊阜、高堂隆等人屢次進諫,曹叡不聽。
次年,郭太后駕崩,再也沒人約束,放開心思,極力享樂。
樂極生悲,239年,曹叡一命嗚呼,年僅三十六歲。其養子八歲的曹芳繼位。曹爽、司馬懿輔政。
曹芳不是親生勝似親生,除了貪玩啥事不幹。
244年,曹爽為了確立自己的威信,力主曹芳伐蜀。
本就素無學術的曹爽,又不聽司馬懿的建議。結果無功而返,蜀漢躲過一劫。
此時的曹魏內部,曹爽與司馬懿展開了明爭暗鬥。
同時,東吳還時不時過來打打秋風。
曹魏也就顧不上西蜀那些事啦。
03
收屍的終於會來的
那邊閻王爺打了個盹,這邊瞅了個空就玩上啦。
原來,劉禪還夜夜做噩夢,害怕曹魏來侵犯。
結果,來了一次,很輕鬆就被堵住啦。
劉禪心裡的石頭也落了地。
開始寵信黃皓,不再支援姜維北伐。
姜維懼怕被陷害,就去沓中屯田,不敢再回成都。
此時的曹魏又換了老闆,儘管新帝曹髦勵精圖治,欲做中興之主,無奈大勢已去,已經無力迴天啦。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可遠在西蜀的劉禪,一門心思在玩,哪顧得了這些啊。
263年,魏將鄧艾率奇兵攻入成都城下。
劉禪召叢集臣商量對策,光祿大夫譙周力主投降;
北地王劉諶請求背城一戰,但劉禪不同意。
於是,劉諶先殺妻子而後自殺。
南中監軍霍弋請求帶兵前來守衛成都,劉禪還是不同意。
最終,劉禪聽從譙周的建議,舉國投降。
此前,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夏侯霸被迫來到蜀漢,因為迷路,走不出深山。
劉禪派人把他接到成都,並且安慰說:“你的父親是在戰場上戰死的,不是我的先人手刃的。”之後,又指著自己的兒子說:“這是你們夏侯家的外甥。”
令人感動啊,幾乎要熱淚盈眶啦。
劉禪投降後,激動地抓住鄧艾的手說:“終於把你們給盼來了,我總算可以睡個安穩覺啦。”
蜀漢滅亡後,劉禪移居魏都城洛陽。被封為安樂縣公。
一日,司馬昭設宴款待劉禪,囑咐演奏蜀中樂曲。
蜀漢舊臣個個掩面流淚,唯獨劉禪怡然自若。
司馬昭便問劉禪:“安樂公是否思念蜀國?”
劉禪回答:“此間樂,不思蜀。”
蜀漢舊臣郤正實在看不下去,就趁劉禪上廁所的機會對他說:“下次司馬昭再問你,您先注視著宮殿上方,接著閉著眼睛一陣子,最後再睜開雙眼,很認真的說:‘先人墳墓,遠在蜀地,無一刻不思念啊。’這樣,司馬昭就會放陛下回蜀啦。”
酒至半酣,司馬昭再問劉禪。
劉禪如法炮製。
司馬昭說:“這話咋就像是郤正說得呢?”
劉禪吃驚地說:“你怎麼知道的啊?”
司馬昭及左右哈哈大笑,從此不再懷疑劉禪。
271年,劉禪去世,享年六十四歲。
雄才大略的曹操一生征戰,最終也不能統一天下,不是曹操不行,而是對手太強大;
諸葛亮之後的蜀漢,能夠苟延殘喘近三十年,不是自己多麼厲害,而是對手太爛。
天下英雄唯曹操與劉備,咋就都生出瞭如此一樣的子孫呢?
民族的悲哀啊。
-
5 # 考古者說
諸葛亮對於蜀漢政權十分重要,尤其是劉備死後,諸葛亮幾乎大權獨攬,一人支撐起了蜀漢政權,但是對於一個已經形成的政治實體,對於龐大的蜀漢政權來說,諸葛亮雖然重要,但是絕對不會因為諸葛亮的死,這個政治集團就會隨之崩潰。
來看看後諸葛亮時代的蜀漢情況。
政治方面,《華陽國志·劉後主志》曰:“蜀人以諸葛亮、蔣琬、費禕及(董)允為四相,一號四英也。”也就是說,當時的蜀漢政權老百姓心中這四個人很重要,雖然諸葛亮排在第一位,但是當第一死後,“四英”還生下“三英”,不會因為損失“一英”就崩盤。
陳壽在評價蔣、費二人的時候也說:“鹹承諸葛之成規,因循而不革,是以邊境無虞,邦家和一。”(《蔣琬費禕姜維傳評》)
裴松之作注的時候也說:“蔣費為相,克遵畫一,未嘗詢功妄動,有所虧喪,外卻駱谷之師,內保寧緝之實,治之小宜,居靜之理,何以過於此哉裡。”(《蔣碗費偉姜維傳評註》)
由於蜀漢後期時統治者們繼承諸葛丞相之遺志,大多能廉潔奉公,並注重求實精神,所以蜀漢後期的政治在較長時期內是較為安定團結的。
至於軍事方面,雖然在諸葛亮死後蜀漢政權內部出現了幾次叛亂,不過大多數情況都是南蠻之亂,戰亂並未發生在蜀漢統治的核心區域,所以影響不大,而且平叛迅速,沒有造成太大破壞。
像“ 時永昌郡夷獠恃險不賓,數為寇害,乃以弋領永昌太守,率偏軍討之。遂斬其豪帥,破壞邑落,郡界寧靜。”再如“涪陵華人殺都尉反叛,芝率軍征討,即梟其渠帥,百姓安堵”。
經濟方面就來看一個數據,那就是人口。
《晉書·地理志上》曰:“章武元年(221年)……其戶二十萬,男女口九十萬。”《三國志》中有蜀漢滅亡後時,後主劉禪“又遣尚書郎李虎送士民薄,領戶二十八萬,男女九十四萬”。印象中長期征戰的蜀漢政權,甚至人口增加了!足以見得經濟發展的成效。
回覆列表
東漢末年,朝廷上下內鬥嚴重,日益腐朽不堪。劉備因為在平定黃巾起義中立下軍功而走上仕途。隨後又在天下群雄並起、諸侯混戰之中輾轉奔波,後聯合東吳在赤壁大敗曹操,繼而又得荊州、取西川、攻漢中,最終在成都稱帝建立蜀國。
建國之後,在諸葛亮的協助下勵精圖治,蜀國逐漸走向繁榮,可以說諸葛孔明是蜀國第一治國能臣。但好景不長,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在奔波途中病逝於陝西省岐山縣。諸葛亮的去世是蜀國的一大損失,就在人們預測沒有了他,蜀國會在“草包”劉禪的統治下分崩離析時卻驚奇地發現,之後的蜀國雖日漸勢微,但依舊存活了將近30年才被司馬一族所滅。難道是因為劉阿斗並不像電視劇裡演的那麼不堪?
其實並非如此,蜀漢能在草包阿斗的統治下繼續存活30年,並不是因為阿斗治理有方,根本原因還得歸功於諸葛亮在位期間所建立起來的那一套政治機制和培養起來的人才!再加上當時蜀國周邊政治環境十分有利,所以蜀國才能繼續在無能的阿斗統治下苟延殘喘近三十年……
首先,沒有諸葛亮的蜀國依然到處都是諸葛亮的影子,蜀國的國家機器仍然能正常運轉。諸葛亮擔任蜀國宰相期間可謂是嘔心瀝血,對蜀國發展所做出的貢獻有口皆碑。他在位期間全心全力輔佐兩位皇帝,在蜀國經濟、農業等諸多方面的發展上都有很大功績,可以說諸葛宰相就是蜀國發展的總設計師!而蜀國這套政治、經濟、農業發展框架在諸葛亮死後也並沒有被破壞,再加上諸葛亮生前提拔、培養的一幫能臣干將盡心盡力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蜀國的發展並沒有因為諸葛亮的死發生大的危機。
第二,諸葛亮死後蜀國的周邊政治形勢趨於穩定,這對蜀國的繼續存活非常有利。當時,蜀國最大的安全威脅魏國內外部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年僅35歲的曹叡突然病死了,曹叡生前就一直體弱多病,所以蜀國也因此獲得了一個比較好的發展機遇期。曹叡死後,僅僅八歲的曹芳繼位。沒有了強有力的皇帝統治,魏國內部馬上就變成了一盤散沙,四分五裂。再加上當時的魏國也面臨著來自北方鮮卑、匈奴和東北北韓半島外敵政權的威脅,曹魏第一選擇肯定是先解決遼東、北韓半島等地,所以當時根本無暇進攻蜀國,更別提去南征北戰,統一天下了!
第三,魏國也相當顧忌蜀吳聯盟。當年赤壁之戰,曹操就被劉孫聯軍痛擊,吃了一個大敗仗。慘痛的記憶總是刻骨銘心,再加上當時蜀國再度與吳國結盟,一時間使得蜀國有了底氣,挺直了腰板兒,一心一意搞內部建設。而諸葛亮死後,東吳國力也不容小覷,如若曹魏膽敢起兵進攻蜀國,勢必會在東南方向受到吳國的威脅,到時候腹背受敵自然勝算不大,所以以不變應萬變自然是魏國最好的對策!因此,蜀國雖然沒有了諸葛宰相,可卻獲得了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契機!
第四,蜀國的存在一定意義上有助於司馬懿家族的崛起。曹芳繼位之後,由於皇帝幼小,所以朝政一時間被司馬懿把控。一個臣子想要圖謀不軌總是需要一些“威脅”作為藉口才能將大權握在手中!而蜀國的存在勢必是有利於司馬懿的,否則試想一下,一旦蜀國或者吳國被滅亡,司馬懿將沒有強有力的藉口將軍權獨攬,司馬懿這個外族人也很可能就被朝中其他有野心的競爭對手鏟除了!所以,即使蜀國在劉禪手中苟延殘喘是攻打的最佳時期,司馬懿也需要等到自己權利穩固之後再去將其消滅,納入到自己的版圖。
所以,諸葛亮死後蜀國能在草包劉阿斗的統治之下存活近三十年,並不是源於自己的實力有多強大,僅僅是因為自己內部沒有因為“定海神針”諸葛亮的去世發生大的動盪,在加上機緣巧合碰到了最大敵人魏國自己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蜀漢根本不會有繼續存在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