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考慮英國的全球霸權因素,畢竟在二戰時期英國葬送了他的霸權。
6
回覆列表
  • 1 # 606624842

    在軍事方面英國贏了,在經濟方面英國受到了德國的長久轟炸,並且向美國購買了大量的武器,戰後經濟恢復用了大量資金。所以說在應該算是輸了。在政治方面應該算是贏了,畢竟成為了戰後聯合國的五大常任理事國。

  • 2 # 金洲91437526

    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卻使得國運衰落。戰後各植民的獨立,使日不落地國只能回顧往日的輝煌。在戰前和戰爭期間的自私自利行為,又使得在戰後遭盟友唾棄。比如,攻擊法國艦隊的行徑,讓法華人難以釋懷。戰後法國很快與德國修好,卻與英國疏遠。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久的利益。英華人過於看重自己的利益了!

  • 3 # 小南讀

    我們看待英國對於二戰的輸贏,不能單單地從經濟層面或者軍事層面去看。

    從經濟層面上看,英國肯定是大敗虧輸。在一戰之中,英國傷亡65萬,但是由於英國牢牢把握住制海權,德國沒辦法出海,港口直接被英華人封鎖,戰火也就燒不到英國本土,所以英國當時的工業和經濟根本並沒有被大肆破壞。二戰之時英國傷亡大概在45萬,雖低於一戰,但此次戰爭對英國的破壞程度遠遠大於一戰,究其原因,便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德國的戰機已經能飛越海峽直接攻擊英國本土了,雖然英國依舊掌控著制海權,德國的港口依舊被封鎖,但德國飛機對於英國本土的轟炸直接導致英國的經濟和工業都遭受根本性的破壞。

    其實說到底,英國也是最害怕二戰爆發的國家之一。自英國崛起,殖民地遍佈全世界,號稱日不落帝國之後,雖然英國國勢強大無比,但其實英國對歐洲大陸(主要是德法兩國)的局勢一直是比較難以完全掌控的,所以英華人就玩平衡,只要誰強大就聯合另一個一起收拾他,而德法兩國也因為宿怨以及地盤問題一直爭端不斷,所以雖然知道英華人的圈套,但也只能心甘情願地入甕。

    而歐洲工業革命之後到二戰前的政治和軍事歷史,基本也是英國平衡的歷史(當然也包括扶持清政府和日本以限制俄國在遠東的發展),但是隨著世界工業以及經濟的發展,英國的地緣情況一直在惡化,而且其本身在人口、資源等方面並沒有太大的競爭優勢了,但是英國還擔著日不落帝國的名號,也以島國之身佔據著太多的資源了,隨著大勢的發展,英國的地位會收到挑戰。

    第一次挑戰便是一戰,雖然英國也勝了,但也是慘勝,死了無數人,然後德國被壓制住,但是德國壓住了法國起來了,不符合英華人平衡那一套,就給德國鬆一鬆,結果松出一頭巨獸,打得整個歐洲支離破碎,德國摁下去了蘇聯冒頭了(記住,二戰結束之後的一段時間內蘇聯對於全世界的壓力是真心大),而且這個蘇聯簡直不能用巨獸來形容了,說是恐龍都行了。

    這個時候英國已經平衡不動了,只能接受美國的平衡,美國以前本身也是英國的派生國,平衡那一套玩的跟英華人一樣溜,立刻給西歐以及英國大力援助,支援西歐各國對抗蘇聯鋼鐵洪流的威脅。

    當然美國也害怕英國緩過氣平衡不動,就開始一刀刀地砍向英國,支援英國的殖民地獨立(印度的獨立使得英國徹底失去和美蘇抗衡的資本),英國也因此徹底變回了一個島國。

    所以,英國的沒落雖然是二戰的直接結果之一,但是英國的衰敗早在一戰乃至之前便已經有所預示了,二戰的爆發使得英國一下子便跌到谷底,所以英國僅僅是贏得了軍事,但是卻輸了所有包括經濟民生乃至政治話語。

  • 4 # 強者515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為了打敗德國而求助美國,然而大禍臨頭,英國把軍事基地抵押給了美國,大量借給美國錢!英國的軍事基地抵押美國後,英國就失去了實際軍事上的主動權,美國也就順理成章的接管了英國的霸權,接下來英鎊體系被美元體系的取代,政治上奉行的是綏靖主義,讓英國政府失去了信譽,英國的影響力在歐洲不斷的衰弱!好多國家也都投入了美國的懷抱!迫使大英帝國開始解體。

    二戰期間雖然英國是戰勝國,但是沒有得到好處,輸了本錢,賠了整個英國體系,英國不能說是完全輸家,但也不是徹徹底底的是贏家,英國二戰只能說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取得了悲慘的勝利,最後英國地盤保住了。呵呵!

  • 5 # mdq660310

    贏面:英國贏了國家尊嚴,不同於法國的開戰即投降,不同於美國的後期參戰,不同於蘇聯單線作戰,不同於中國的先禸後外,英國是唯一不惜一切傾國出戰的國家,戰後理所當然成了安常國之一。英國得了實際利益,原有殖民地得到鞏固(後自動放棄),英聯邦不損,英語成為世界主語。促使民族反思,戰後放棄主戰派執政,致力於發展經濟善全國民福利,形成至今最完善的經濟體制和福利體系。同時英國在戰略上輸了,原來為世界上稱一的日不落帝國地位被美國取代,淪為小弟;無力也無心應對殖民地的獨立運動,聯邦休糸漸漸鬆垮;原來最發達的工業發展滯後,並被超越。

  • 6 # 鴻哥iouyh福小鋪

    霸權滑落,成就了美國,日不落帝國成了往昔的黃花。

    戰前的英國霸權遭受德國的挑戰,且付諸實施。

    戰後失去了霸權是不爭的事實,或者說只能依附美國來婉轉維持霸權。

    直白的說,戰前的英國是霸權主子,戰後成為二主子已經是勉為其難了,因為蘇聯在世界的話語權分量與日俱增,甚至展開了美蘇爭霸。

    鐵幕是丘吉爾搞的,這也算是大英帝國的最後的落日餘暉。

    從拿破崙時代,英國就是透過掌控歐洲矛盾,抑制挑戰者威脅自身的霸權,但二戰之後,英國已經無法掌控歐洲,只能透過美國才可實施這一企圖。

    因此失去霸權,或者說霸權易手對英國而言,這場霸權保衛戰,它輸了,僅僅是贏得了生存戰而已。

  • 7 # 京寧話說歷史

    二戰爆發前,英國實行綏靖政策,結果在不列顛空襲中,被希特勒空軍狂轟濫炸,損失慘重,但丘吉爾上臺後調整國策,帶領英國軍民還是頑強地堅持下來了,不像法國在二戰初期就滅亡被迫成立了傀儡政權。此後,英國與美國組成英美盟軍,在歐洲戰場與蘇聯東西夾擊,打敗希特勒法西斯,最後贏得歐洲戰場的勝利。但對英國來說,二戰結束後,它已失去了往昔日不落帝國的雄風,美蘇兩級格局取代了一戰後英法主導的以歐洲為中心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 8 # 圖文繪歷史

    毫無疑問,英國是戰勝國,雖然二戰結束後,英國明顯衰落,殖民地也瓦解,但並不是英國一家情況,所有資本主義國家都這樣,對於國內一片廢墟來說,只是打破重建而已,所以戰後的英國在世界經濟和政治中,仍具有重要地位,另外就霸權問題,英國早在布林戰爭結束後就丟掉了,20世紀以後英國靠刷臉叫別人給面子,國際地位是穩居第三,挑戰第二。

    有人說英國的殖民地位是在1947年印度獨立後瓦解的,其實1902年結束的布林戰爭,英國霸主地位已不復存在。

    英國是個工業化最早的國家,是製造業輸出大國,二戰結束後曾一度裹足不前,但調整工業結構、獲得資金後很快運轉起來。二戰時期英國實行配給制,戰後限制取消,消費品得到很大發展;另外二戰大量國防軍費帶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比如機器製造、航空、電機、化學等行業對戰後英國工業生產起到促進作用。

    圖為戰後英國首相艾德禮,他被評為英國最有效率的首相。

    美國的馬歇爾援助計劃,戰後開始對英國進行經濟援助,其中有60億美元的援助款、38億美元的貸款、加拿大的12億美元貸款,伴隨著還有大量的民間資本的進入,客觀講美國搶佔了英國的貿易市場,但從道義上講,美國的支援挽救了英國經濟,很大程度上恢復了生產力,1947年英國開展了“出口運動”,1951年就完成了戰前的經濟恢復。

    戰後的英國曾搭建了很多簡易房,供流離失所的百姓居住。

    再者,戰後初期英國還保留著一些殖民地和附屬國,在丟掉的殖民雖然獨立,但英國在這些地區仍然擁有著優越的貿易權,英國在這些地方繼續著原料輸入和工業品的輸出,對英國恢復與發展起了不小的促進作用。

  • 9 # 史可見證

    明面上看兩次世界大戰英國都是戰勝國,但實際上無論是一戰後、還是二戰後大英帝國的國際地位都在降低。

    英國在經過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由債權國變為了債務國,英國的債務累計達12.85億英鎊,主要來自美國。英國倫敦失去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被美國紐約替而代之;海軍由獨領風騷變成了與美國並駕齊驅。

    (二戰中的倫敦)

    而二戰後英國實際損失更大,雖然在一戰中,英國的死亡人數高達68萬。但英國本土幾乎沒有遭受什麼損失,英國海軍也一直牢牢地控制著制海權。但二戰則完全不同,英國的本土遭到了大規模的轟炸,國中的經濟支離破碎。英國軍民傷亡總人數達1860萬人,財產損失1500億美元。直到2006年的最後一個交易日,即2006年12月29日,英國方面透過電子銀行轉賬向美國支付了8325萬美元,向加拿大支付了2270萬美元。才還清了因二戰所欠的所有債務。

    (照片中當年的丘吉爾心中怎樣一個苦澀了得)

    1947年已經是二戰結束的第二個年頭,但是英國仍在執行戰時管理制度。曾經風光無限的英鎊已經失去了活力,它現在完全需要美元和加拿大元進行輸血。在倫敦城內,到處都是戰爭造成的廢墟。當時英國大量企業關門,失業人口超過了200萬。英國的煤炭產量下降到了1935年的水平,這就造成英國全境每天要輪流斷電6個小時。對此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凱恩斯說:“我們是一個窮困的國家,因此我們必須學會用窮困的方式去生活。”

    但是對英國的打擊遠遠不止這些,印度的獨立給了英國最後一擊。

    當時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佔英國的40%左右。但是英國又根本沒有力量應對應對印度的獨立浪潮,英國駐印度官員們認為鎮壓這次民族獨立運動需要200萬軍隊。這個數字對於剛剛經歷過二戰的英國來說,完全是在開玩笑。英國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同意了印度獨立的要求。1947年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後成立,英華人降下來米字旗走了。對印度洋的控制也完全結束。這個國家成為了一個二流國家,再也沒有力量和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平起平坐了。

  • 10 # 鳶飛九天2018

    這個問題問的好,乍一看來,這似乎根本就不該成為一個問題,因為眾所周知,英國當然打贏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和美國、蘇聯等國一起覆滅了二戰元兇德國,因此,英國自然是二戰的贏家。但是仔細想來,卻並不僅僅如此。

    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在戰爭層面上英國的確是打贏了,也是毋庸置疑的戰勝國之一。但是,英國卻幾乎沒有享受到勝利者的果實。

    二戰歐洲局勢

    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迅速由世界第一大國淪為二流國家,英國海外的殖民地紛紛宣佈獨立,英國的國際影響力和國際地位迅速下降,英國世界老大的地位已經被美華人佔據。同時,國內也幾乎被二戰中德國炸成廢墟。

    可以說,除了從德國掠奪的部分尖端科技和戰勝國的名頭之外,英國幾乎一無所獲。相反,二戰中英國還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整個二戰期間,本土只有4000萬多人口的英國最多時組成了1000萬人的軍隊,遭受了40餘萬人的死亡,物資和金錢上的損失更難以數計。

    不列顛空戰

    這樣看來,英國在二戰期間咬牙堅持,絕不投降,似乎並沒有換來多少成果。作為對比,戰爭初期時英國的盟國——法國,在迅速向德國投降之後,似乎也並沒有因此損失多少。

    整個二戰期間,法國本土不但沒有遭遇多大戰火,遭受多大損失,而且在戰後還撈了一個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的職位,甚至連戰後在德國駐軍都有法國的一席之地,簡直就是躺贏。

    曾經的日不落帝國

    二戰英國到底算輸了還是贏了?英國難道也淪為了“我大清”的在中法戰爭的角色,“不敗而敗”了?

    其實並沒有,丘吉爾和英國選擇堅決抵抗德國是完全正確的,也是最符合英國利益的。英國堅持抵抗德國,並最終取得勝利,也是英國的諸多選擇中,對於英國最有利的一個結果。換句話說,二戰英國當然是勝利者。

    英國首相丘吉爾

    那為什麼二戰之後英國還迅速淪為了二流國家,成為美國的小弟呢?這個其實與二戰並沒有因果關係。隨著美國的崛起,尤其是美國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廣闊的國土、豐富的資源和發達的工業已經決定了,美國的崛起勢不可擋。

    其實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只是由於習慣和偏見,使得大家依然認為英國是世界第一罷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迸發出的無與倫比的工業生產能力,進一步證明了這一點。

    美利堅合眾國

    整個二戰期間,美國的軍工生產能力超過了其它世界所有國家加起來的總和。因此,無論有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以絕對的經濟實力和工業實力,都將成為世界第一,都將取代英國,二戰只是加快了這個速度罷了。

    相反,對於英國而言,如果英國像法國一樣迅速投降德國,英國甚至有可能從此遭遇滅頂之災,甚至國家從此不復存在。因為如果英國如法國一樣投降德國,那麼將意味著,元首和德國將極有可能完全統一歐洲大陸。

    巔峰時期的德國

    當德國統一歐洲之後,美國即使有心阻止元首,如果沒有了英國這個重要的落腳之地,隔著浩瀚的大西洋,美國也在具備阻止德國和元首的能力。

    因此,如果英國投降,世界的局勢很可能演變成德國獨霸西歐,美國成為美洲霸主的雙強格局。而一旦形成這種雙強對峙的局面,意味著英國連復國的可能都微乎其微,英國的殖民地自然也就與英國沒有什麼關係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油色素怎麼調紅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