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想問一下,慈禧向西方各國宣戰是出於謠傳還是歷史真實存在,如果是謠言的話,是怎麼傳播開來的?
14
回覆列表
  • 1 # 憤怒野虎

    謠傳可能性很大。應該是她以預設方式,使某些下臣喘度她的態度,製造的謠言,稱她向萬國宣戰,坐實她無知、腐朽的敗國印象。

    慈禧是由後宮中經過複雜生死的宮廷鬥爭脫穎而出,達到國家權力的顛鋒。對於權力鬥爭性的問題,她不可能顯得那麼不成熟態度,她的圓滑、殘忍態度,使得晚清時代,某些漢臣雖然手握重兵(曾國藩、袁世凱等),也不敢造次,而是在她死後就清朝迅速崩潰,可看出她的作風。

    義和團組織,利用刀槍不入等“超人”手段,欺騙了一些群眾盲目加入,某些官員信賴。慈禧雖然對洋人很反感,卻不敢明膽宣戰、驅逐等。

    對於民間高漲的“扶清滅洋”運動。她肯定高興,也很擔憂,她可以讓群眾運動,讓群眾的“刀槍不入”的軀體對付洋人的槍炮。雖然握國家實權,但代表國家名義的則是光緒皇帝。

  • 2 # 大獅

    話說1900年,義和拳進入京津之後,慈禧老佛爺這才發現,不但京城以失去控制,就連朝廷也失去了控制。西摩爾聯軍進攻京城之事弄得朝廷內部和城內百姓恐慌不已,這種情緒很快失控,使仇洋情緒急劇高漲。“大阿哥黨”首領端王載漪等扶清滅洋派此時成了輿論制高點,很多人以他馬首是瞻,此時若是誰敢輕言妥協,必然有“通敵賣國”之漢奸嫌疑,不用審訊便可就地正法。在這種情緒之下,任何理性的聲音皆被淹沒。

    6月16日,義和拳民在正陽門縱火,大火“延及城闕,火光燭天,三日不滅”,數千百姓房屋或商鋪被焚,拳民趁機劫掠殺戮,被害百姓難以計數。就這這一天,慈禧在紫禁城儀鸞殿東暖閣召開第一次御前會議,總共由一百多在京大臣參與。

    慈禧痛斥眾大臣一番後,丟擲一句話:“今京城擾亂,洋人有調兵之說,你們說該如何辦理?”曾擔任過外交大臣的禮部侍郎徐景澄與太常寺卿袁昶痛斥拳民作亂在先,京城百姓也遭受禍害,不是多少人家被拳民殘害至家破人亡。拳民殺戮使臣,有悖國際公法,若無他們作惡,外釁必不可開。應該將拳民驅離,再與洋兵統帥和談才是上策。(事實證明,徐景澄和袁昶的提議是正確的,如果採納,應該就是另一種局面。可惜沒有被採納。)

    但慈禧聽罷之後,卻十分不悅,她說“法術不足恃,難道人心也不足恃嗎?如今大清積弱已極,所杖的也就是人心還在,要是連人心都沒了,何以立國?”侍郎長萃、栽漪、栽濂等扶清滅洋派高聲附和“太后聖明”!

    慈禧讓光緒說話,一直不吭氣的光緒半天后才說出幾句話:“人心頂什麼用,不過添亂罷了。士大夫都喜歡談兵,甲午一役,朝中主戰派橫行,朕也受其蠱惑,結果一敗塗地。而今諸國之強,十倍於日本,若與諸國開戰,必敗無疑。”

    這番話立即遭到反對,慈禧訓斥他身為國君其心羸弱不堪。又說董福祥善戰,曾於回部之亂時立下戰功,由他可驅洋夷,自不用怕。

    光緒不以為然:“董福祥驕橫跋扈,列強船堅炮利,且是回部之亂可比。”說完之後,再不言語。侍郎朱祖謀起身支援光緒,並說董福祥是個無賴之徒,萬不可用,若用人可推舉袁世凱。這番話遭到栽漪等人的駁斥反對,最終全被否定。

    (以上所述記載於慶親王奕劻日記之中,慶親王奕劻此次會議之中沒有發言。)

    會議結束後,慈禧派那桐、徐景澄去楊村(天津市武清區)去面見聯軍,但二人還未出城,就遇到拳民搶劫,並沿街殺人,兩人身穿便服,怕受連累,因此沒敢出城。

    6月19日,慈禧再次召開御前會議,並在會上拿出江蘇糧道羅嘉傑送來的一份電報(此電報真假至今無從考證),這是洋人提出的四條要求:第一條,要求指明一地,令中國皇帝居住;第二條,代收各省錢糧;第三條。代杖天下兵權;第四條,勒令皇太后還政。

    慈禧將這封電報公佈後,端王等20餘人竟相擁大哭,發誓效忠皇太后,不惜與洋人拼了。慈禧此時也哭著說洋人欺負自己是個女流,既然戰亦亡,不戰亦亡,那就和洋人決一死戰吧!但後來,在清宮遺留檔案中,人們才發現,真正造成慈禧害怕的不是這封真實不詳的電報,而是榮祿在6月17號發自天津的電報,榮祿聲稱洋人下了最後通牒,要求6.17日凌晨2時必須將大沽口跑臺交出。

    慈禧接到電報後,私下令總理衙門照會各國公使,表明“索佔大沽顯系各國有意失和,首先開釁”,並且要求各國公使和使館人員在24小時內全部離開京城。這個照會總共有12份,分別由總理衙門在19日下午遞交11國公使館。另一份則是單獨送給海關總稅務司赫德。其實這份照會一點也不過分,考慮到洋人在天津的無理要求,清廷這樣做無疑是正確的。

    但6月20日,朝廷釋出上諭稱朝廷已經陷於拳民和洋兵的雙重困境,要求各省督撫通盤籌劃,聯絡一氣,接濟京師,共挽危局。這封上諭分別以電報和六百里加急發往各地。

    6月21日,朝廷正式釋出“宣戰詔書”,宣稱“列強三十年來,欺凌中國家,侵犯中國土.....”(網上可以自行搜尋詔書內容,在此不做複述)。最終的意思是“大張撻伐、一決雌雄”。其實如果你看過這封詔書,你會發現這最多是個全民動員書,而不是什麼對外宣戰。詔書中,以洋人索要大沽口為由進行宣戰,但此時大沽口已經丟了好幾天了。聯軍6.17日佔領大沽口的行為,其實已經構成了事實意義上的宣戰,6.21日朝廷的詔書宣戰反落在了後面。

    其次,這封詔書並沒有具體宣戰物件,而是用了一個籠統且蔑視的代稱“彼等”,因此在國際公法上這算不得一份有效宣戰書。事實上,沒有任何國家宣佈正式應戰。這封詔書是向國民解釋為何朝廷要有這樣的舉措,並且呼籲共同禦敵,這似乎更像是一個對內動員令而不是什麼宣戰書。由此,慈祥對“11國悍然宣戰”明視訊記憶體在重大誤解,在法理和邏輯上都站不住腳。而慈禧在“庚子西狩”逃到西安後也表示,自己根本就沒有這樣做。

    其實,挑起戰爭的還真不是慈禧。6.20日,德國公使克林德前往總理衙門磋商,在路上被清軍小首領恩海殺害。而在此之前,日本使館書記也被董福祥的甘軍所殺。這兩件事,讓洋人徹底對清廷失去信任,加之義和拳民不住挑釁和圍攻使館,這才造成了後來不可收拾的局面。你說這事能怨慈禧嗎?我想不能吧。

  • 3 # 七追風

    慈禧也是有死穴的,點了這個死穴,她就瘋了!

    準確的說,慈禧並沒有向“萬國宣戰”。大沽炮臺失陷之後,慈禧以光緒的名義釋出《宣戰詔書》,針對的是美、英、法、德、意、奧、俄、日、西班牙、比利時這十一國。

    而這份《宣戰詔書》實際上是發給國內軍民的戰爭動員令,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宣戰書。而且,就算是上面提到的十一國,也並沒有在宣戰詔書中提到,裡面僅僅是用“遠人”“彼等”指代(詔書寫的很有文采,有興趣的可以搜來看看)。

    這就像是慈禧對內動員,告訴臣民,有人來欺負我們了,這事兒不能忍,大家要團結起來打!

    所以,《宣戰詔書》是真的,但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宣戰,也沒有說明是面向八國、十一國、還是全世界。

    那慈禧為什麼會有這份《宣戰詔書》呢?

    慈禧是個權力慾極強的女人,她的死穴,就是手中的權力。

    其實慈禧早就明白,洋人希望她放下手中的權力,讓光緒帝出來掌權,這是慈禧萬萬不能忍受的。

    按照傳言,1900年5月20日深夜,軍機大臣榮祿得到一個訊息,說各國公使聯合決定,“敕令皇太后歸政”。

    第二天,榮祿就把這個訊息帶給了慈禧太后,慈禧聽完之後非常害怕,所以覺得跟洋人拼了,才有了這份“宣戰詔書”。

    不過還有研究者認為,所謂的讓慈禧歸政的訊息,也有可能是慈禧一手炮製的,找個藉口罷了。

    總之,那時候的慈禧已經明顯意識到自己的權力受到了威脅。這份宣戰詔書,一方面是做給洋人看,我敢打,其他的條件好說,但是別想讓我交出權力;另一方面,對內釋出詔書,也能試探一下手底下的人忠心程度。

    而且慈禧就沒想著真跟這麼多國家拼了,你看義和團攻打洋人的時候,慈禧還派人送瓜果蔬菜去各國使館慰問……

  • 4 # 滿樓說書

    慈禧太后對八國聯軍宣戰?從來就沒有的事。

    這個歷史的“誤解”(謠言)被寫進教科書並在各種場合、渠道進行廣泛傳播,大概也算是一種有意無意的歷史謠言吧。

    目的也很簡單,無非是為了彰顯清廷和慈禧太后的愚蠢、瘋狂和顢頇,以此證明清廷必須推翻、革命是正當而正義的寫作(洗腦)套路。

    其實呢,事實也很簡單,如果清廷或說慈禧太后真的對列強宣戰的話,那為何沒有一個國家表示應戰呢?

    不如先來看看所謂的“宣戰詔書”:

    “三十年來,……彼等負其兇橫,日甚一日,無所不至,小則欺壓平民,大則侮慢神聖。中國赤子,仇怒鬱結,人人慾得而甘心。

    ……彼等不知感激,反肆要挾,昨日復公然有杜士立照會,令我退出大沽口炮臺,歸彼看管,否則以力襲取。危詞恫喝,意在肆其猖獗,震動畿輔。

    ……朕今涕淚以告先廟,慷慨以誓師徒,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口,孰若大張撻伐,一塊雌雄。……爾普天臣庶,其各懷忠義之心,共洩神人之憤,朕有厚望焉。”

    這份以光緒名義釋出的詔書是耐人尋味的。

    首先,清廷以洋人強行索要大沽口炮臺為由進行“宣戰”,殊不知此時聯軍已經攻佔大沽口炮臺,這種行為其實已經構成了事實意義上的侵略;

    其次,詔書宣戰的並沒有具體物件,而只是使用了一個帶有藐視的代稱“彼等”,因此,這在國際公法上並不能算是對外宣戰。

    事實上,後來也沒有任何國家正式宣佈應戰!八國聯軍進攻京城的理由只是解救使館,順便代清廷平息內亂,僅此而已。

    當然,也有人說,清廷的“宣戰詔書”不符合格式,那是因為他們不懂國際法。

    但是,這一說法也說不過去,因為在甲午戰爭時,中日雙方都發布過正式的宣戰書,如何會不懂?

    其三,事後《辛丑條約》的正式措詞並不是戰敗後所使用的peace treaty,而用的是Final Protocol for the Settlement of the Disturbances of 1900。

    而所謂Protocol,其意是“議定書”。 換句話說,八國聯軍自認為其軍事行動是幫助清廷“剿除拳匪、恢復秩序”,既然不是國家意義上的戰爭,中國也就不算戰敗國,

    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個所謂的“宣戰詔書”說白了就是一個對內的戰爭動員令,說庚子年清廷(慈禧太后)對列強宣戰無論從文字上還是法理上,都是站不住腳的。

  • 5 # 書劍漂零

    說是真實事件也行,說是謠傳也行,

    說真實的話,慈禧發了一個內部詔書(詳情附後),大意是說,我們對"彼等"很好,但"彼等"欺負我們,咱們要同"彼等"打仗了,"彼等"是誰呢,這份詔書沒說,要理解為欺負過中國的國家似乎也可以,說是向萬國宣戰,有真實的成份,

    說謠傳也行,這個是一份內部的詔書,並沒有走正規的宣戰程式,說根本沒有宣戰,也是可以的。

    我朝二百數年,深仁厚澤,凡遠人來中國者,列祖列宗罔不待以懷柔。迨道光、咸豐年間,俯準彼等互市,並乞在中國傳教;朝廷以其勸人為善,勉允所請,初亦就我範圍,遵我約束。詎三十年來,恃中國仁厚,一意拊循,彼乃益肆梟張,欺臨中國家,侵佔我土地,蹂躪我人民,勒索我財物。朝廷稍加遷就,彼等負其兇橫,日甚一日,無所不至。小則欺壓平民,大則侮慢神聖。中國赤子,仇怨鬱結,人人慾得而甘心。此義勇焚燬教堂、屠殺教民所由來也。朝廷仍不肯開釁,如前保護者,恐傷吾人民耳。故一再降旨申禁,保衛使館,加恤教民。故前日有「拳民、教民皆吾赤子」之諭,原為民教,解釋夙嫌。朝廷柔服遠人,至矣盡矣!然彼等不知感激,反肆要挾。昨日公然有社士蘭照會,令我退出大沽口炮臺,歸彼看管,否則以力襲取。危詞恫嚇,意在肆其猖獗,震動畿輔。平日交鄰之道,我未嘗失禮於彼,彼自稱教化之國,乃無禮橫行,專肆兵監器利,自取決裂如此乎。朕臨御將三十年,待百姓如子孫,百姓亦戴朕如天帝。況慈聖中興宇宙,恩德所被,浹髓淪肌,祖宗憑依,神只感格。人人忠憤,曠代無所。朕今涕泣以告先廟,抗慨以示師徒,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韃伐,一決雌雄。連日召見大小臣工,詢謀僉同。近畿及山東等省義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數十萬人。下至五尺童子,亦能執干戈以衛社稷。彼仗詐謀,我恃天理;彼憑悍力,我恃人心。無論中國忠信甲冑,禮義幹櫓,人人敢死,即土地廣有二十餘省,人民多至四百餘兆,何難減比兇焰,張中國威。其有同仇敵愾,陷陣衝鋒,抑或仗義捐資,助益儴項,朝廷不惜破格懋賞,獎勵忠勳。苟其自外生成,臨陣退縮,甘心從逆,竟作漢奸,朕即刻嚴誅,絕無寬貸。爾普天臣庶,其各懷忠義之心,共洩神人之憤,朕實有厚望焉!

  • 6 # 北洋水兵

    實際上慈禧並沒有向列強宣戰。

    歷來宣戰,挑起戰爭一方都要向對方遞交“宣戰書”以及斷絕雙方外交關係,而所謂的慈禧向列強“宣戰”,卻是非常不符合常理的,因為第一沒有遞交“戰書”,第二清朝仍然和列強保持著接觸,並沒有完全斷交。

    我們也可以看看慈禧這個所謂的“宣戰詔書”全文:

    我朝二百數年,深仁厚澤,凡遠人來中國者,列祖列宗罔不待以懷柔。迨道光、咸豐年間,俯準彼等互市,並乞在中國傳教;朝廷以其勸人為善,勉允所請,初亦就我範圍,遵我約束。詎三十年來,恃中國仁厚,一意拊循,彼乃益肆梟張,欺臨中國家,侵佔我土地,蹂躪我人民,勒索我財物。朝廷稍加遷就,彼等負其兇橫,日甚一日,無所不至。小則欺壓平民,大則侮慢神聖。中國赤子,仇怨鬱結,人人慾得而甘心。此義勇焚燬教堂、屠殺教民所由來也。朝廷仍不肯開釁,如前保護者,恐傷吾人民耳。故一再降旨申禁,保衛使館,加恤教民。故前日有“拳民、教民皆吾赤子”之諭,原為民教,解釋夙嫌。朝廷柔服遠人,至矣盡矣!然彼等不知感激,反肆要挾。昨日公然有社士蘭照會,令我退出大沽口炮臺,歸彼看管,否則以力襲取。危詞恫嚇,意在肆其猖獗,震動畿輔。

    平日交鄰之道,我未嘗失禮於彼,彼自稱教化之國,乃無禮橫行,專肆兵監器利,自取決裂如此乎。朕臨御將三十年,待百姓如子孫,百姓亦戴朕如天帝。況慈聖中興宇宙,恩德所被,浹髓淪肌,祖宗憑依,神只感格。人人忠憤,曠代無所。朕今涕泣以告先廟,抗慨以示師徒,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連日召見大小臣工,詢謀僉同。近畿及山東等省義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數十萬人。下至五尺童子,亦能執干戈以衛社稷。

    彼仗詐謀,我恃天理;彼憑悍力,我恃人心。無論中國忠信甲冑,禮義幹櫓,人人敢死,即土地廣有二十餘省,人民多至四百餘兆,何難減比兇焰,張中國威。其有同仇敵愾,陷陣衝鋒,抑或仗義捐資,助益儴項,朝廷不惜破格懋賞,獎勵忠勳。苟其自外生成,臨陣退縮,甘心從逆,竟作漢奸,朕即刻嚴誅,絕無寬貸。爾普天臣庶,其各懷忠義之心,共洩神人之憤,朕實有厚望焉!

    通讀全文,我們可以發現這封檔案並不是遞交給列強的“宣戰書”,而是一封對內的動員令,受眾也不是列強使館,而是全體國民。而且,從文中我們可以發現,慈禧之所以要開釁於列強,完全屬於被列強氣糊塗以及被團民的把戲所矇騙,明顯屬於意氣用事,這也是君主專制制度下的弊端。

    說這封檔案是“宣戰書”,很明顯是沒有正確領回何為“宣戰”。所以,問題到這裡也就迎刃而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季陽臺上採收盆栽蔬菜是種什麼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