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下里春秋

    這是必然的。如果沒有孝莊太后的推薦,枕邊風,福臨怎麼可能成為九五至尊?

    要知道當時一群阿哥都在旁邊虎視眈眈呢!

  • 2 # 歷史的精髓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建立之初經歷過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在清朝剛剛建立的時候,還叫後金,按照當時後金的實力,想要完全攻佔全國,應該是不太可能的事,可是偏偏中原漢人內亂不止,這才使得後金有機會入主中原。

    而進入中原之後,一代雄主皇太極忽然暴斃,死前就連自己的繼承人都沒有指定。大位空缺,又沒有指定的繼承人,有能力的人自然就開始爭奪皇位,多爾袞和豪格兩個人互不相讓,一時間僵持不下,眼看要就要爆發內亂,這時候濟爾哈朗為了緩解內部爭鬥,提出了一個建議,那就是兩人都不立,另外立一個皇子,由他們兩人輔政。

    這個方法在現在看起來有些荒謬,但是兩個手握重兵的人居然就這樣答應了,實在讓人費解。那麼這個辦法被一致同意之後,剩下的就是選一個繼承人了。作為皇太極長子的豪格自然不能,那麼生下的兒子們呢?

    首先是那些已經成年的皇子自然也不能立,因為這個皇帝立出來就是傀儡,成年人做一定不會受制於人,這樣不但不能解決難題,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內亂,於是當時皇太極已經成年的皇子都失去了這個資格,只能從幾個幼小的皇子中選。

    當時年幼的皇子有六個人,從皇太極的第六個兒子常舒開始,他當時7歲,比順治大一歲,而福臨當時6歲,比福臨小的還有兩個,十子韜塞5歲,十一子博穆博果兒才2歲。這樣看來,最適合即位的就是常舒和福臨這兩個人了。

    那位什麼眾多親王選擇立福臨,而不立常舒呢?當時兩人同為孩子,看不出什麼區別,那麼唯一能左右選擇的就是他們的母妃了。順治的母親就是著名的孝莊太后,而常舒的母親是則是伊爾根覺羅氏庶妃,地位十分低下,而且孝莊和多爾袞的關係不一般。

    首先常舒這個人,他的一生都沒有被重用,一開始僅僅被封為鎮國將軍,康熙年間才被晉升為輔國公,沒多久又被削去了所有爵位,在去世前一年才恢復了輔國公的爵位,反觀他的兄弟們,只要活到成年的,基本最差的也是郡王。

    可見常舒因為出身問題一直被冷落,甚至老老實實想封個王都不行,所以更別說即位為皇帝了。所以年齡合適,出身比較高貴的福臨就成為了最為合適的人選,當有人提出立福臨的時候,多爾袞幾乎馬上就同意了。

    這也不是全部的原因,多爾袞和孝莊皇太后後來還成了親,因此多爾袞還被稱為“皇父攝政王”可見多爾袞想娶孝莊這個想法並不是突發奇想,又私心的多爾袞也想擁立孝莊的兒子,來讓孝莊還這個人情,所以在多爾袞提出想娶孝莊之後,孝莊不敢拒絕,鬧出了皇太后下嫁親王鬧劇。

    不管如何,事情還是按照多爾袞所想的方向發展,年幼的順治即位,他不但是攝政王,甚至還娶了太后,可以說他才是真正的皇帝,可是他的死也是一個謎團。一次外出打獵的時候,正是壯年的多爾袞和自己的哥哥皇太極一樣,暴斃而亡。沒有人管制之後,十四歲的順治鎮定自若,開始親政。

  • 3 # 封彧胖胖歷史君

    “作祟”一詞是絕對談不上的!皇太極的去世,引發了皇位之爭。

    其中肅親王豪格、睿親王多爾袞以及博穆博果爾都具有皇位的爭奪條件。在紀連海老師說這段歷史的時候,著重的強調了肅親王豪格和多爾袞十王殿的針鋒相對。

    當然最後的結果是永福宮莊妃的兒子福臨稱帝,成為最後的贏家。多爾袞和禮親王代善也獲得了攝政王的資格,豪格無疑是最慘的了。

    蒙古博爾濟吉特氏集團是非常的強大的,科爾沁部落首領寨桑的女兒怎麼可能是一位平常女子呢?

    縱觀孝莊文皇后75年的生涯,歷三朝,輔助康熙。她的內心一定是很強大的。雖然她“作祟”的事情沒有記載,但是她內心的考量和權衡一定是有的,她也一定暗中有所動作有所運籌帷幄!

    孝莊文皇后確實是一位巾幗英雄。

  • 4 # 歷史走廊

    孝莊在順治繼位時只是想幫助了啊,只是那時的情況,她還沒實力,也沒資格,只能坐山觀虎鬥!

    1643年,皇太極突然駕崩。皇太極沒有指定繼承人,在這種情況下,那就只能遵循舊例,由當年努爾哈赤定的規矩,由貴族諸王商量決定了。這就意味著繼承人不一定非得從皇子中選擇,在無形之中,這就加大了莊妃母子的壓力。莊妃和福臨也不是一點兒優勢都沒有啊,畢竟福臨在皇子中的地位還是很特殊的,福臨的劣勢是他年紀太小,優勢就是他是正宮后妃嫡出的皇子,地位高貴,這是年紀長於他的皇子們無法改變的事實。皇太極死時,他的大兒子豪格已經三十五歲了,但莊妃的兒子福臨時年六歲,因此豪格對福臨繼位形成了很大威脅。還有來自他的叔叔、伯伯。這些人在努爾哈赤的時代就出生入死,立下過汗馬功勞,此時還年富力強的人不在少數。與年幼的福臨相比,他們的能力和名望當然會更勝一籌,這其中,呼聲最高的就是睿親王多爾袞和禮親王代善。代善由於年事已高,一心只想安度晚年,所以自己也就退出了競爭!但是代善的態度,卻對事情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豪格(兩黃旗支援)、代善(兩紅旗支援)還有多爾袞(兩白旗、鑲紅旗支援),他們三個人各有長短,共同之處是他們三人都戰功卓越、經驗豐富,背後都有各自的勢力!但是豪格也有很多不利的方面,比如他的母親不是正妃,而且豪格本身不是一旗之主,他也沒有必勝的把握。雖然並沒有必勝的把握,但是他也開始積極準備!多爾袞也暗藏心機當年皇位被皇兄奪了去。而今皇兄仙逝,正是奪回本屬於自己的皇位的良機。 雖然沒有必勝的把握,但是也決定爭奪!

    皇太極死後第六天 ,討論立儲的會議在崇政殿開始。豪格和多爾袞的爭奪,一時間難分高下,代善也只想全身而退誰也不幫。眼看雙方勢力要火拼,血雨腥風,在所難免!多爾袞心想這樣勢必動搖大清國的基業。但是如果立豪格為帝的話,自己又將無處容身了,想到這裡,權衡利弊,整好豪格的假意推脫真中下懷,多爾袞說:“既然肅親王無意繼承皇位,不如我們再推舉他人吧。” 多爾袞知道,在這樣的時候什麼事情都是有可能發生的,為了大局利益,必須想一個折中的辦法。機敏的多爾袞權衡利弊,終於提出了立九皇子福臨為帝的意見。

    多爾袞接著說,福臨年幼,最好由鄭親王濟爾哈朗和我共同輔政,等小皇帝長大後再歸還政務。多爾袞以退為進,雖然自己沒有當皇帝,但是作為攝政王,實際的權力其實也掌握在自己手中。

    這樣福臨才當上了皇帝,老謀勝算的多爾袞為自己沒能當上皇帝找了個最好的人選,孝莊皇后也樂見其成!順治的繼位,和孝莊沒有關係。

  • 5 # 滄海拾遺錄

    公元1643年,皇太極猝死之後,面對至高無上的皇位,經過激烈的爭鬥,皇太極的九子,6歲的福臨幸運地登上了皇位,但是我並不認為這一結果有太多的影響因素來自於福臨的母親孝莊太后。

    此時的清朝還處於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階段,還奉行強者為王的簡單叢林法則。皇太極走的太匆忙,沒來得及交代身後事,特別是沒來及交代由誰繼承帝位。沒有明確的繼承人,這就給了各擁實力的滿清勳貴們爭奪上位的機會。在為數不少的人選中,呼聲最高的是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和皇太極的弟弟睿親王多爾袞,前者已經34歲,得到皇太極親領的正黃旗和鑲黃旗人馬的支援;後者得到兄弟多鐸等人支援,坐擁正白旗和鑲白旗。其他人選中,代善年事已高,無意於爭奪皇位,皇太極的其他兒子如九子福臨、十一子博穆博果爾年幼,基本上沒有什麼強有力的支持者。

    為了皇位,豪格和多爾袞各不相讓,甚至險些兵戎相見,僵局難以打破。豪格以退出皇位爭奪為條件,要求多爾袞也要退出。由於當時清朝還在關外,其八旗旗主和勳貴對皇位的確立有相當大的發言權,由於意見分歧嚴重,不論是豪格還是多爾袞都無法取得多數支援,不能達成有效妥協,那麼清朝皇位可能會空缺一段時間,這將不利於大局。在這個時候,謀略更加出眾的多爾袞決意推出替代方案,推選九阿哥福臨作為皇帝人選,畢竟福臨年幼不能親政,自己憑藉威望和資歷可以代為攝政,同樣可以達到實際掌握朝政的目的。雖然孝莊皇后貴為後宮之主,但手裡並沒有實權,再加上自己來自蒙古部落,在清朝皇室內部沒有太多有力的盟友,雖然有心讓自己的兒子上位,但由於年幼沒有實權,兵強馬壯的豪格和多爾袞更有機會登上大位。面對一貫交好的多爾袞伸出的橄欖枝,孝莊皇后沒有猶豫,這是他們最好的機會。由於福臨是皇后之子,年幼沒有實權,平衡了各方力量,是比較好的妥協人選,最終得到了八旗旗主和勳貴們的認可。於是,在這場皇位爭奪戰中,年僅6歲的福臨漁翁得利,幸運地登上了皇位。

    總的來看,雖然孝莊皇后支援自己的兒子福臨登上皇位,但由於自己是一介女流,影響多限於後宮,在外廷沒有什麼實權,在冊立皇帝的軍國大事方面,沒有什麼大的發言權。即使是有點影響,不過是起到推波助瀾的附和作用。

  • 6 # 史無止境

    孝莊皇后即清孝莊文皇后,本名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是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的愛女。

    她13歲嫁給清太宗皇太極,被封為“莊妃”莊妃嬌柔弱質、美豔莊重,大家閨秀的身體裡卻流淌著成吉思汗後代的血液,充滿了勇敢、剛毅、信心和智慧。在滿族宮廷鬥爭的漩渦和明清大決戰的大潮中,孝莊皇后搏擊了一生,先後輔佐清太宗皇太極、清世祖順治、清聖祖康熙三朝皇帝,主持了入關、定都、滅明三件大事,對清代的建立、鞏固和政治清明,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孝莊當時在朝廷中的地位不亞於唐代的武則天,但她卻不稱帝;她的權力不小於後代的慈禧太后,但她也沒有“垂簾聽政”。因此,孝莊歷來都為後人所稱道。有關於她的傳說也頗多。

    策劃福臨登基1644年,皇太極駕崩,一場激烈的皇位之爭隨之展開了。當時,可參與競爭的有3個人: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皇太極十四弟睿親王多爾袞和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其中,豪格和多爾袞都是有實力的親王。豪格是眾兄弟中唯一封王的兒子,並得到舉足輕重的八旗部隊中半數的支援;而多爾袞呢,戰功卓著,威望正隆,手中握有兩支部隊,兵精將勇,並有豫親王多鐸和武英郡王阿濟格的效忠,兩大集團互不相讓。而福臨此時才6歲,且沒有任何實力,但他是莊妃的親生兒子。莊妃足智多謀、靜觀其變,暗中籌劃,決定利用兩大集團的矛盾,為福臨爭奪皇位。

    莊妃審時度勢,放眼未來,感到皇太極打下的江山不但要保住,而且統一中國的大業也指日可待。豪格和多爾袞,無論誰登基,都免不了引發一場大內戰,這也不是他倆希望的。所以,豪格屢次假意推辭,多爾袞也遲疑不決,那麼擁戴“第三者”福臨就是絕好的機會。這其中的關鍵在於爭取實力派的支援!莊妃權衡利弊,為了大清江山,為了自己的兒子福臨,她作了一個極為大膽的決定:利用多爾袞,爭取多爾袞!

    於是,她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用了女人所有的手段和政治家所有的伎倆,使一向將大一統視為已任的多爾袞與自己達成協議:堅決擁護福臨登基。以後的一切隨即水到渠成,莊妃不動一刀一槍,化解了一場劍拔弩張的皇位之爭。福臨稱帝,莊妃坐收“漁人之利”。福臨即位之後,次年改為順治元年,當時31歲的莊妃,被

    尊為皇太后,史稱“孝莊皇太后”。

    定都燕京在順治執政的初期,關內一片混亂。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訊息傳到清廷,震動朝野。為完成清太宗皇太極的遺願,孝莊當機立斷,決定啟動全國兵馬,大舉入關,統一中國。她告誡多爾袞,人關後要嚴明軍紀,籠絡民心,遷都北京,以穩定中原。不久,李自成兵敗,他放火燒燬明朝宮殿,洗劫了府庫,倉皇敗走。清廷遷都勢在必行。但是,清廷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不願背井離鄉遠離自己祖先的發祥地。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又是孝莊皇太后,力挽狂瀾,決定破釜沉舟,舉行一場史無前例的遷都大進軍。她帶著年幼的小皇帝,拜別了皇太極的昭陵,承擔起遷都的全部風險和重擔。她的車子率先走在這支浩浩蕩蕩的大軍的最前面。面對著李自成留下的空城和焦土,面對著成千上萬人無吃無住的極大困難,是她,雨綢繆,強令北韓國支援大米十萬石;是她,堅定下旨:定都燕京!最終,李自成敗亡,魯王、唐王等南明小朝廷先後被滅。清太宗為之耗盡畢生精力而終未能完成的宏願,終於實現了!傳說莊妃為了確保福臨即位,曾與多爾袞有婚約。多爾袞權傾朝野、羽翼豐滿,想要廢帝自立,可謂易如反掌。一旦生變,不但孝莊母子性命難保,就連大清江山也將斷送在八旗內亂中。因此,她委身下嫁也是明智之舉不久,多爾袞病逝,莊妃這才沒有嫁給多爾袞。你是怎麼看呢?

  • 7 # 夢迴伍千年

    如果福臨登基的分數是100的話,我認為孝莊最多隻是佔了其中的10分,多爾袞只是為了扶持一個傀儡,佔了50分,豪格佔了剩餘的40分。

    多爾袞和豪格兩虎相爭,多爾袞實力最大,但是沒有壓倒性的實力,而因為皇太極的突然死亡,未立太子給了多爾袞機會,不承認豪格。兩方妥協之下,讓福臨撿了個皇位大禮包。而也是多爾袞一直沒有生出自己的兒子,讓福臨有了來日方長的機會,不然老早就是一杯毒酒了事。

    在這其中,孝莊的眼淚最多隻佔了10分。清史是一個被皇權玷汙了很多次的歷史,文字獄之下,有不順之意就是大殺特殺,而康熙算是被孝莊一手帶大,所以美化孝莊就是應有之意了。

  • 8 # 小聰歷史客棧

    福臨是皇太極的第九子,按理說繼承皇位的希望並不大,因為福臨非嫡非長,更沒有軍功,然而6歲的福臨能夠順利繼承皇位,得以成為大清入關以後的第一位皇帝,確實是離不開他的母親孝莊太后在背後做推手,不過最大的原因是當時的政治局勢。當時皇太極駕崩後,八旗貴族大臣忙著哀悼先皇的同時,也在想著一個更為關係重大的迫切問題,那就是先皇沒有指定儲君,誰來繼位為君呢?皇位之爭日趨激烈,當時有能力競爭皇位的人選有兩位,其中皇太極長子豪格作為皇太極長子,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援,而另一方的多爾袞因為是努爾哈赤的兒子,軍功又高,自然呼聲也很高。自古以來,奪權靠的是支持者,而支持者中最關鍵的力量永遠是軍方,當時掌握在豪格手裡的正藍旗堅決支援豪格,而兩黃旗因為一直和皇太極出生入死也堅決擁立皇太極兒子,這樣一來多爾袞看起來毫無優勢,如果豪格登基,多爾袞必定不服,多爾袞登基,豪格也會不服,兩個人都想爭皇位反倒會不利於八旗的穩定,這樣會讓大清辛苦打下的基業毀於一旦,自然都不願意做罪人,既然這樣,代善提議那就兩個都不立,從其他皇子裡面找。多爾袞也為了大局,選擇放棄皇位,避免八旗相爭。這個時候,孝莊及時看清了形勢,孝莊和多爾袞可不是電視劇裡面演的那種小兒女情長,孝莊這個女人很有頭腦,她知道這個時候皇位要在皇子中產生,因此動了心思。於是孝莊面臨的是豪格和多爾袞兩方,如果想讓兒子福臨登基,必須尋求盟友,而豪格自然是不會搭理她的,豪格當時支援博果爾,那孝莊只能找多爾袞的幫助了,於是孝莊找到了多爾袞,對他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說現在局勢緊張,他和豪格都不可能當皇帝,不如支援福臨,她和多爾袞達成了盟友的關係,並許諾只要多爾袞答應扶持福臨登基,就給他攝政王的名號和權力,多爾袞對於孝莊丟擲來的“橄欖枝”表示不錯,這樣福臨是明面上的皇帝,自己還是實權在握,因此欣然答應。福臨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她的母親莊妃是蒙古科爾沁的格格,而當時另一位和福臨競爭的皇子博果爾的母親是林丹汗福晉改嫁,為了維持滿蒙的關係,自然更勝一籌,而且福臨當時比博果爾年齡大一點,懂事一些,品行和性格都不錯,因此大臣們更傾向於福臨繼承皇位。就這樣6歲的福臨在多方勢力的運作下當上了皇帝,這裡面有孝莊太后的作用,那不是決定性的,之所以福臨繼承皇位還是因為當時的大環境導致的。

  • 9 # 下里春秋

    這是必然的。如果沒有孝莊太后的推薦,枕邊風,福臨怎麼可能成為九五至尊?

    要知道當時一群阿哥都在旁邊虎視眈眈呢!

  • 10 # 歷史的精髓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建立之初經歷過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在清朝剛剛建立的時候,還叫後金,按照當時後金的實力,想要完全攻佔全國,應該是不太可能的事,可是偏偏中原漢人內亂不止,這才使得後金有機會入主中原。

    而進入中原之後,一代雄主皇太極忽然暴斃,死前就連自己的繼承人都沒有指定。大位空缺,又沒有指定的繼承人,有能力的人自然就開始爭奪皇位,多爾袞和豪格兩個人互不相讓,一時間僵持不下,眼看要就要爆發內亂,這時候濟爾哈朗為了緩解內部爭鬥,提出了一個建議,那就是兩人都不立,另外立一個皇子,由他們兩人輔政。

    這個方法在現在看起來有些荒謬,但是兩個手握重兵的人居然就這樣答應了,實在讓人費解。那麼這個辦法被一致同意之後,剩下的就是選一個繼承人了。作為皇太極長子的豪格自然不能,那麼生下的兒子們呢?

    首先是那些已經成年的皇子自然也不能立,因為這個皇帝立出來就是傀儡,成年人做一定不會受制於人,這樣不但不能解決難題,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內亂,於是當時皇太極已經成年的皇子都失去了這個資格,只能從幾個幼小的皇子中選。

    當時年幼的皇子有六個人,從皇太極的第六個兒子常舒開始,他當時7歲,比順治大一歲,而福臨當時6歲,比福臨小的還有兩個,十子韜塞5歲,十一子博穆博果兒才2歲。這樣看來,最適合即位的就是常舒和福臨這兩個人了。

    那位什麼眾多親王選擇立福臨,而不立常舒呢?當時兩人同為孩子,看不出什麼區別,那麼唯一能左右選擇的就是他們的母妃了。順治的母親就是著名的孝莊太后,而常舒的母親是則是伊爾根覺羅氏庶妃,地位十分低下,而且孝莊和多爾袞的關係不一般。

    首先常舒這個人,他的一生都沒有被重用,一開始僅僅被封為鎮國將軍,康熙年間才被晉升為輔國公,沒多久又被削去了所有爵位,在去世前一年才恢復了輔國公的爵位,反觀他的兄弟們,只要活到成年的,基本最差的也是郡王。

    可見常舒因為出身問題一直被冷落,甚至老老實實想封個王都不行,所以更別說即位為皇帝了。所以年齡合適,出身比較高貴的福臨就成為了最為合適的人選,當有人提出立福臨的時候,多爾袞幾乎馬上就同意了。

    這也不是全部的原因,多爾袞和孝莊皇太后後來還成了親,因此多爾袞還被稱為“皇父攝政王”可見多爾袞想娶孝莊這個想法並不是突發奇想,又私心的多爾袞也想擁立孝莊的兒子,來讓孝莊還這個人情,所以在多爾袞提出想娶孝莊之後,孝莊不敢拒絕,鬧出了皇太后下嫁親王鬧劇。

    不管如何,事情還是按照多爾袞所想的方向發展,年幼的順治即位,他不但是攝政王,甚至還娶了太后,可以說他才是真正的皇帝,可是他的死也是一個謎團。一次外出打獵的時候,正是壯年的多爾袞和自己的哥哥皇太極一樣,暴斃而亡。沒有人管制之後,十四歲的順治鎮定自若,開始親政。

  • 11 # 封彧胖胖歷史君

    “作祟”一詞是絕對談不上的!皇太極的去世,引發了皇位之爭。

    其中肅親王豪格、睿親王多爾袞以及博穆博果爾都具有皇位的爭奪條件。在紀連海老師說這段歷史的時候,著重的強調了肅親王豪格和多爾袞十王殿的針鋒相對。

    當然最後的結果是永福宮莊妃的兒子福臨稱帝,成為最後的贏家。多爾袞和禮親王代善也獲得了攝政王的資格,豪格無疑是最慘的了。

    蒙古博爾濟吉特氏集團是非常的強大的,科爾沁部落首領寨桑的女兒怎麼可能是一位平常女子呢?

    縱觀孝莊文皇后75年的生涯,歷三朝,輔助康熙。她的內心一定是很強大的。雖然她“作祟”的事情沒有記載,但是她內心的考量和權衡一定是有的,她也一定暗中有所動作有所運籌帷幄!

    孝莊文皇后確實是一位巾幗英雄。

  • 12 # 歷史走廊

    孝莊在順治繼位時只是想幫助了啊,只是那時的情況,她還沒實力,也沒資格,只能坐山觀虎鬥!

    1643年,皇太極突然駕崩。皇太極沒有指定繼承人,在這種情況下,那就只能遵循舊例,由當年努爾哈赤定的規矩,由貴族諸王商量決定了。這就意味著繼承人不一定非得從皇子中選擇,在無形之中,這就加大了莊妃母子的壓力。莊妃和福臨也不是一點兒優勢都沒有啊,畢竟福臨在皇子中的地位還是很特殊的,福臨的劣勢是他年紀太小,優勢就是他是正宮后妃嫡出的皇子,地位高貴,這是年紀長於他的皇子們無法改變的事實。皇太極死時,他的大兒子豪格已經三十五歲了,但莊妃的兒子福臨時年六歲,因此豪格對福臨繼位形成了很大威脅。還有來自他的叔叔、伯伯。這些人在努爾哈赤的時代就出生入死,立下過汗馬功勞,此時還年富力強的人不在少數。與年幼的福臨相比,他們的能力和名望當然會更勝一籌,這其中,呼聲最高的就是睿親王多爾袞和禮親王代善。代善由於年事已高,一心只想安度晚年,所以自己也就退出了競爭!但是代善的態度,卻對事情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豪格(兩黃旗支援)、代善(兩紅旗支援)還有多爾袞(兩白旗、鑲紅旗支援),他們三個人各有長短,共同之處是他們三人都戰功卓越、經驗豐富,背後都有各自的勢力!但是豪格也有很多不利的方面,比如他的母親不是正妃,而且豪格本身不是一旗之主,他也沒有必勝的把握。雖然並沒有必勝的把握,但是他也開始積極準備!多爾袞也暗藏心機當年皇位被皇兄奪了去。而今皇兄仙逝,正是奪回本屬於自己的皇位的良機。 雖然沒有必勝的把握,但是也決定爭奪!

    皇太極死後第六天 ,討論立儲的會議在崇政殿開始。豪格和多爾袞的爭奪,一時間難分高下,代善也只想全身而退誰也不幫。眼看雙方勢力要火拼,血雨腥風,在所難免!多爾袞心想這樣勢必動搖大清國的基業。但是如果立豪格為帝的話,自己又將無處容身了,想到這裡,權衡利弊,整好豪格的假意推脫真中下懷,多爾袞說:“既然肅親王無意繼承皇位,不如我們再推舉他人吧。” 多爾袞知道,在這樣的時候什麼事情都是有可能發生的,為了大局利益,必須想一個折中的辦法。機敏的多爾袞權衡利弊,終於提出了立九皇子福臨為帝的意見。

    多爾袞接著說,福臨年幼,最好由鄭親王濟爾哈朗和我共同輔政,等小皇帝長大後再歸還政務。多爾袞以退為進,雖然自己沒有當皇帝,但是作為攝政王,實際的權力其實也掌握在自己手中。

    這樣福臨才當上了皇帝,老謀勝算的多爾袞為自己沒能當上皇帝找了個最好的人選,孝莊皇后也樂見其成!順治的繼位,和孝莊沒有關係。

  • 13 # 滄海拾遺錄

    公元1643年,皇太極猝死之後,面對至高無上的皇位,經過激烈的爭鬥,皇太極的九子,6歲的福臨幸運地登上了皇位,但是我並不認為這一結果有太多的影響因素來自於福臨的母親孝莊太后。

    此時的清朝還處於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階段,還奉行強者為王的簡單叢林法則。皇太極走的太匆忙,沒來得及交代身後事,特別是沒來及交代由誰繼承帝位。沒有明確的繼承人,這就給了各擁實力的滿清勳貴們爭奪上位的機會。在為數不少的人選中,呼聲最高的是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和皇太極的弟弟睿親王多爾袞,前者已經34歲,得到皇太極親領的正黃旗和鑲黃旗人馬的支援;後者得到兄弟多鐸等人支援,坐擁正白旗和鑲白旗。其他人選中,代善年事已高,無意於爭奪皇位,皇太極的其他兒子如九子福臨、十一子博穆博果爾年幼,基本上沒有什麼強有力的支持者。

    為了皇位,豪格和多爾袞各不相讓,甚至險些兵戎相見,僵局難以打破。豪格以退出皇位爭奪為條件,要求多爾袞也要退出。由於當時清朝還在關外,其八旗旗主和勳貴對皇位的確立有相當大的發言權,由於意見分歧嚴重,不論是豪格還是多爾袞都無法取得多數支援,不能達成有效妥協,那麼清朝皇位可能會空缺一段時間,這將不利於大局。在這個時候,謀略更加出眾的多爾袞決意推出替代方案,推選九阿哥福臨作為皇帝人選,畢竟福臨年幼不能親政,自己憑藉威望和資歷可以代為攝政,同樣可以達到實際掌握朝政的目的。雖然孝莊皇后貴為後宮之主,但手裡並沒有實權,再加上自己來自蒙古部落,在清朝皇室內部沒有太多有力的盟友,雖然有心讓自己的兒子上位,但由於年幼沒有實權,兵強馬壯的豪格和多爾袞更有機會登上大位。面對一貫交好的多爾袞伸出的橄欖枝,孝莊皇后沒有猶豫,這是他們最好的機會。由於福臨是皇后之子,年幼沒有實權,平衡了各方力量,是比較好的妥協人選,最終得到了八旗旗主和勳貴們的認可。於是,在這場皇位爭奪戰中,年僅6歲的福臨漁翁得利,幸運地登上了皇位。

    總的來看,雖然孝莊皇后支援自己的兒子福臨登上皇位,但由於自己是一介女流,影響多限於後宮,在外廷沒有什麼實權,在冊立皇帝的軍國大事方面,沒有什麼大的發言權。即使是有點影響,不過是起到推波助瀾的附和作用。

  • 14 # 史無止境

    孝莊皇后即清孝莊文皇后,本名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是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的愛女。

    她13歲嫁給清太宗皇太極,被封為“莊妃”莊妃嬌柔弱質、美豔莊重,大家閨秀的身體裡卻流淌著成吉思汗後代的血液,充滿了勇敢、剛毅、信心和智慧。在滿族宮廷鬥爭的漩渦和明清大決戰的大潮中,孝莊皇后搏擊了一生,先後輔佐清太宗皇太極、清世祖順治、清聖祖康熙三朝皇帝,主持了入關、定都、滅明三件大事,對清代的建立、鞏固和政治清明,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孝莊當時在朝廷中的地位不亞於唐代的武則天,但她卻不稱帝;她的權力不小於後代的慈禧太后,但她也沒有“垂簾聽政”。因此,孝莊歷來都為後人所稱道。有關於她的傳說也頗多。

    策劃福臨登基1644年,皇太極駕崩,一場激烈的皇位之爭隨之展開了。當時,可參與競爭的有3個人: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皇太極十四弟睿親王多爾袞和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其中,豪格和多爾袞都是有實力的親王。豪格是眾兄弟中唯一封王的兒子,並得到舉足輕重的八旗部隊中半數的支援;而多爾袞呢,戰功卓著,威望正隆,手中握有兩支部隊,兵精將勇,並有豫親王多鐸和武英郡王阿濟格的效忠,兩大集團互不相讓。而福臨此時才6歲,且沒有任何實力,但他是莊妃的親生兒子。莊妃足智多謀、靜觀其變,暗中籌劃,決定利用兩大集團的矛盾,為福臨爭奪皇位。

    莊妃審時度勢,放眼未來,感到皇太極打下的江山不但要保住,而且統一中國的大業也指日可待。豪格和多爾袞,無論誰登基,都免不了引發一場大內戰,這也不是他倆希望的。所以,豪格屢次假意推辭,多爾袞也遲疑不決,那麼擁戴“第三者”福臨就是絕好的機會。這其中的關鍵在於爭取實力派的支援!莊妃權衡利弊,為了大清江山,為了自己的兒子福臨,她作了一個極為大膽的決定:利用多爾袞,爭取多爾袞!

    於是,她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用了女人所有的手段和政治家所有的伎倆,使一向將大一統視為已任的多爾袞與自己達成協議:堅決擁護福臨登基。以後的一切隨即水到渠成,莊妃不動一刀一槍,化解了一場劍拔弩張的皇位之爭。福臨稱帝,莊妃坐收“漁人之利”。福臨即位之後,次年改為順治元年,當時31歲的莊妃,被

    尊為皇太后,史稱“孝莊皇太后”。

    定都燕京在順治執政的初期,關內一片混亂。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訊息傳到清廷,震動朝野。為完成清太宗皇太極的遺願,孝莊當機立斷,決定啟動全國兵馬,大舉入關,統一中國。她告誡多爾袞,人關後要嚴明軍紀,籠絡民心,遷都北京,以穩定中原。不久,李自成兵敗,他放火燒燬明朝宮殿,洗劫了府庫,倉皇敗走。清廷遷都勢在必行。但是,清廷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不願背井離鄉遠離自己祖先的發祥地。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又是孝莊皇太后,力挽狂瀾,決定破釜沉舟,舉行一場史無前例的遷都大進軍。她帶著年幼的小皇帝,拜別了皇太極的昭陵,承擔起遷都的全部風險和重擔。她的車子率先走在這支浩浩蕩蕩的大軍的最前面。面對著李自成留下的空城和焦土,面對著成千上萬人無吃無住的極大困難,是她,雨綢繆,強令北韓國支援大米十萬石;是她,堅定下旨:定都燕京!最終,李自成敗亡,魯王、唐王等南明小朝廷先後被滅。清太宗為之耗盡畢生精力而終未能完成的宏願,終於實現了!傳說莊妃為了確保福臨即位,曾與多爾袞有婚約。多爾袞權傾朝野、羽翼豐滿,想要廢帝自立,可謂易如反掌。一旦生變,不但孝莊母子性命難保,就連大清江山也將斷送在八旗內亂中。因此,她委身下嫁也是明智之舉不久,多爾袞病逝,莊妃這才沒有嫁給多爾袞。你是怎麼看呢?

  • 15 # 夢迴伍千年

    如果福臨登基的分數是100的話,我認為孝莊最多隻是佔了其中的10分,多爾袞只是為了扶持一個傀儡,佔了50分,豪格佔了剩餘的40分。

    多爾袞和豪格兩虎相爭,多爾袞實力最大,但是沒有壓倒性的實力,而因為皇太極的突然死亡,未立太子給了多爾袞機會,不承認豪格。兩方妥協之下,讓福臨撿了個皇位大禮包。而也是多爾袞一直沒有生出自己的兒子,讓福臨有了來日方長的機會,不然老早就是一杯毒酒了事。

    在這其中,孝莊的眼淚最多隻佔了10分。清史是一個被皇權玷汙了很多次的歷史,文字獄之下,有不順之意就是大殺特殺,而康熙算是被孝莊一手帶大,所以美化孝莊就是應有之意了。

  • 16 # 小聰歷史客棧

    福臨是皇太極的第九子,按理說繼承皇位的希望並不大,因為福臨非嫡非長,更沒有軍功,然而6歲的福臨能夠順利繼承皇位,得以成為大清入關以後的第一位皇帝,確實是離不開他的母親孝莊太后在背後做推手,不過最大的原因是當時的政治局勢。當時皇太極駕崩後,八旗貴族大臣忙著哀悼先皇的同時,也在想著一個更為關係重大的迫切問題,那就是先皇沒有指定儲君,誰來繼位為君呢?皇位之爭日趨激烈,當時有能力競爭皇位的人選有兩位,其中皇太極長子豪格作為皇太極長子,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援,而另一方的多爾袞因為是努爾哈赤的兒子,軍功又高,自然呼聲也很高。自古以來,奪權靠的是支持者,而支持者中最關鍵的力量永遠是軍方,當時掌握在豪格手裡的正藍旗堅決支援豪格,而兩黃旗因為一直和皇太極出生入死也堅決擁立皇太極兒子,這樣一來多爾袞看起來毫無優勢,如果豪格登基,多爾袞必定不服,多爾袞登基,豪格也會不服,兩個人都想爭皇位反倒會不利於八旗的穩定,這樣會讓大清辛苦打下的基業毀於一旦,自然都不願意做罪人,既然這樣,代善提議那就兩個都不立,從其他皇子裡面找。多爾袞也為了大局,選擇放棄皇位,避免八旗相爭。這個時候,孝莊及時看清了形勢,孝莊和多爾袞可不是電視劇裡面演的那種小兒女情長,孝莊這個女人很有頭腦,她知道這個時候皇位要在皇子中產生,因此動了心思。於是孝莊面臨的是豪格和多爾袞兩方,如果想讓兒子福臨登基,必須尋求盟友,而豪格自然是不會搭理她的,豪格當時支援博果爾,那孝莊只能找多爾袞的幫助了,於是孝莊找到了多爾袞,對他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說現在局勢緊張,他和豪格都不可能當皇帝,不如支援福臨,她和多爾袞達成了盟友的關係,並許諾只要多爾袞答應扶持福臨登基,就給他攝政王的名號和權力,多爾袞對於孝莊丟擲來的“橄欖枝”表示不錯,這樣福臨是明面上的皇帝,自己還是實權在握,因此欣然答應。福臨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她的母親莊妃是蒙古科爾沁的格格,而當時另一位和福臨競爭的皇子博果爾的母親是林丹汗福晉改嫁,為了維持滿蒙的關係,自然更勝一籌,而且福臨當時比博果爾年齡大一點,懂事一些,品行和性格都不錯,因此大臣們更傾向於福臨繼承皇位。就這樣6歲的福臨在多方勢力的運作下當上了皇帝,這裡面有孝莊太后的作用,那不是決定性的,之所以福臨繼承皇位還是因為當時的大環境導致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最有趣的惡魔果實是哪一個?為什麼這麼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