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紅愛跳舞

    如何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豐富教學形式,多方面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作者(來源):撰寫:葉淑賢,上傳:劉素芳 高明區荷城街道西安實驗小學英語科組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和意義(一)課題提出的背景:我校是一所城鄉結合的小學,學生現有1422人,共有27個教學班。學生生源複雜,有來自農村的、城區的、還有一些是外來工子女。他們的學習環境、家庭環境、學習方法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同時由於英語的學科特點,學生的學習興趣存在較大的差異。這樣導致我校的學生的英語成績很不均衡。同時,隨著所學語言知識的增多,內容的加深,尤其是詞彙量的持續增加,相當一部分學生感到力不從心。學生因學習滯後而產生厭學、怕學情緒,從而導致他們在英語學習中求知情趣淡化,主動性弱化,學習能力退化,從而直接影響學生能力素質和英語知識水平的形成和發展。因此,如何提高學生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我們英語教師所面臨的共同課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小學生學習英語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小學英語教師都很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激趣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1.透過遊戲、表演、唱歌等形式激發學生興趣。2.透過事物、動作等直觀手段激發學生興趣。3.透過多媒體等電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興趣。4、透過創造情景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等。這些激趣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初學英語者的興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ㄍ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教學過程部分提出:教師應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在科研興教的大氛圍帶動下,我們充分認識到課題研究對教學的促進作用。在教研中,我們感到必須探索一種新的現代化的教學形式,才有利於小學英語教學健康發展。因此,我們提出了《如何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豐富教學形式,多方面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課題研究。(二)課題提出的意義:1.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的優勢:(1)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打破了“黑板+粉筆”的原有教學模式,化難為易,化煩為簡。多媒體教學為我們提供了克服傳統教學弊端的全新的教學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視的、可聽的動感內容,成為英語教學的發展趨勢。這樣既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刺激學生的思維,讓孩子們一節課有多個興奮點;還使教材和媒體之間優勢互補;多媒體教學新穎活潑的形式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從而形成一個良性迴圈的學習過程,它集文字、聲音、影象和動畫於一體,生動直觀,還能創設教材難以提供的情景,體現多媒體的綜合效果,能改善教學環境,最佳化教學結構。(2)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小學生已有的知識是創造力發展的材料和工具,多媒體和網路提供的大量資訊有利於學生積累知識,從而為他們創造力的培養奠定了基礎。(3)多媒體電腦的互動性和智慧化,成為醫治中國學生“啞巴英語”這一通病的良藥。利用多媒體電腦的強大功能,學生們不僅可以和多媒體電腦設定的虛擬人物對話,還能依據電腦的評判(包括語音、詞法、句法甚至習慣用語)修正自身的錯誤,這對於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無疑是十分有益的。課件中的跟讀、模仿、問答練習、角色扮演等互動式訓練,也有利於學生認知發展和思維訓練。(4)多媒體資訊量大且速度快的優勢可幫助教師傳遞大量的資訊,能提供多種形式的訓練方法,讓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機會更多了,有利於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課堂容量的大大擴充,使課堂內容更加充實。英語教學要求突出口語交際功能,讓學生多學多練。但課堂時間有限,容易出現課堂教學容量不大的缺陷。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開展輔助教學則不同,教師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從期望得到的教學目的和教學效果出發,將教學內容重新編排、認真篩選,事先編制好教學內容和程式,節約了大量的時間,使教學節奏明顯加快,教學密度增大,因此就能從有限的教學時間中壓縮出時間來進行大量的口語練習,使學生們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時間。(5)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擴大課堂容量。多媒體教學不僅能把知識更快地傳授給學生,還節約了時間,增加了課堂容量,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利用多媒體,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把所有的資料進行連結,極大地方便了教學。(6)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透過網路資源學習,可以彌補課堂的不足,拓展學生訓練的空間,發展學生的能力。2.開展此課題研究的意義:(1)本課題研究主要是在實踐層面探索,可以幫助教師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探尋更好的途徑,使現代化教育手段能更好地應用於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同時,提高教師教育的技能,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水平的提高。(2)本課題研究可以很好地理論聯絡實際,豐富理論研究,為理論研究提供更多的支援。二、課題界定與假設(一) 課題界定:1.現代化教育手段:指充分利用現代視聽工具和資訊傳播工具進行教育和教學,擴大教學範圍,提高教學效率。2.多媒體技術:它集幻燈、錄音、電視、電影、計算機等多種現代化手段於一體,可以對文字、圖片、聲音、動畫、色彩等多種資訊進行最佳化組合,把靜止的文字、符號變為動態的圖形、影象,使教學內容立體化。它寓教育教學於一定的形象思維和創設的情景當中,能夠綜合利用視、聽覺,使學生感受到語言和音像的不斷衝擊,有意注意、無意注意和有意後注意交替進行。(二)課題假設:如果我們開展此課題研究,透過現代化教育手段整合在一起的資訊能同時作用於學生的多種感觀,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提高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得的資訊量;能使抽象的語言具體化,縮短了資訊在大腦中從抽象到具體的轉換過程;使小學生身臨其境,高度參與,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創造熱情,實現學與教的互動;可以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最佳化教學過程。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英語課程標準》明確地指出: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是要使學生儘可能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和學習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和語言運用。英語教學是一種語言教學,學生學起來往往覺得枯燥。因此,教師要針對學生好動、好奇、好勝的特徵,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還要根據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案,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索,力求集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想方設法以新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興趣來啟用學生的思維,喚起他們的注意,進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而現代化教育手段恰恰為此而提供了最佳化的手段。因為在英語課堂中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多媒體作用,可以高效率地促進英語課實現培養英語語言能力的目標,是最佳化英語課教學的重要途徑。(二)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兒童富有好奇心,他們對一種語言的學習往往產生強烈濃厚的興趣,因此,在剛剛開設英語的班級同學們對英語都充滿了好奇,心情既興奮又激動,課後對於第一節課上出現的詞句也會經常性的模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學生唯唯諾諾,不喜歡舉手發言了;還有一些學生生性好動,十分愛玩;智力正常,但缺乏學習的動力,學習目的性不明確,上課不能專心聽講,對教師的提問無動於衷,似乎與自己不沾邊,常常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教師追一追,催一催,他們就動一動,勉強應付,被動對待。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逼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願望。”可見,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來源。當學生對某項知識真正發生興趣時,他將會千方百計調動自己的潛在智慧,積極主動地去獲取,它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思維和學習的情趣,是發展智力必要的條件。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加之課堂思維活動比較緊張,學生的注意力較易分散,這時適當地選用合適的多媒體方式來刺激學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體教學利用各種教具、學具、投影、電影、攝像、錄音等媒體,集聲、光、形、色於一體,能夠直接作用於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能使之轉化為學習的激情。(三)國務委員陳至立說過:“21世紀資訊科技對教育的影響將是不可估量的。它不僅帶來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的重大變化,更重要的是對教育思想、觀念、模式、內容和方法產生深刻的影響。為了爭取在新世紀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佔據主動地位,我們必須加快中小學普及資訊科技教育,努力實現教育現代化。”計算機輔助教學(CAI)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以其大資訊量、鮮豔的色彩、精美的動畫、影象和生動逼真的音響效果等獨特優勢,使課堂教學改革成為可能。教育部在中小學資訊科技教育會議上指出:“要努力推進資訊科技與其他學科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資訊科技手段並把資訊科技教育融合在其他的學科中。”在此思想的指引下,計算機輔助教學已經悄然走進小學英語課堂,這無疑給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四、課題研究內容(一)研究如何利用電視、電影、錄象、錄音等電教裝置重現實際生活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研究在小學英語教學課堂中如何設計、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課堂教學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陣地,如何實現英語課堂教學現代化,我們該如何設計呢?又該如何組織和實施呢?這將是我們研究的重點。(三)英語課堂教學現代化的效果評價與調整策略。作為一種教學方法,任何一種教學,最終要反映到教學效果上來,按照教學目標,你是否達到?學生興趣如何?我們都要有一個好的效果評價。在評價的基礎上,找出缺點和不足。(四)如何指導學生應用現代化教育手段進行學習,為學習服務。五、課題研究目標透過課題實驗,希望達到以下目標:(一)透過研究,探索如何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使英語教學變得生動、豐富,使課堂變得有趣、活潑,使學生不僅善學、樂學,而且學有成效,學以致用,培養一大批樂學、會學的小學生,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促使兒童獲取、處理和使用資訊,用英語與他人交流,提高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一定的英語運用能力,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紮實的知識和情感基礎。(二)透過研究,切實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益,走進新課程,適應素質教育和時代進步的要求。如何把較複雜的教學內容寓於輕鬆愉快的教學活動中去,讓學生不知不覺地主動學習,將所學的知識進行加工,加以內化,提高語言運用能力,開創英語課堂活動的新模式。(三)透過研究,更新教師觀念,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科研能力。透過研究,讓教師學習課件的設計、開發,學習計算機的網路知識,學習教學音像的製作,例如英語聽力材料,故事CD,歌曲CD等,以更好地為幫助學生提供學習材料,創設生動、科學的學習情境與知識背景等課題研究服務,也為師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四)透過研究,實行英語課題與其他學科整合,把現代化教育手段引入到其他學科中。教師能開發有效的教學CAI,發揮校園網的功能,做到資源共享。(五)透過研究,培養學生應用現代化教育手段輔助學習,收集學習材料。六、課題研究方法(一)研究物件:本課題研究物件為一到六年級,每級抽取兩個班(家庭擁有電腦或會使用電腦的學生比率較高的班級)來進行實驗,一共10個班,研究物件總計679人,男生 374人,女生305 人。為什麼沒有全部班級參與實驗,主要是為了便於將實驗班級和同質的非實驗班級進行研究效果的對比。(二)研究方法1.行動研究法。所謂行動研究法,就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創造地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行動研究作為一種研究方法和途徑,起源於美國。所謂行動研究,其特點是在自然條件下進行實踐,並對實踐進行不斷的反思,透過計劃,實踐,觀察,反思四個步驟進行。前兩步是實踐階段,與正常工作任務一致,後兩步是反思階段,對實踐的結果進行觀測,看任務完成得如何,然後尋找得失原因,制定出對策,以便指導下一階段的實踐。根據行動研究法的“問題——計劃——行動——反思(問題)”的基本程式週而復始地對教學實踐進行觀測和改進。在此課題研究中,我們主要是研究如何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設計多媒體教學課件,並且研究在課堂中該課件的運用效果和操作可行性,然後進行反思、改進。因此,我們採用行動研究法,讓實驗者把研究和實踐結成一體,透過在實踐活動過程中不斷地探索、改進和解決教育實際問題。2.案例研究法。包括:(1)學生案例——在每個實驗班選取上中下三層次各三位學生建立研究檔案,記錄他們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的變化和發生的典型實踐,例如學生成績的前後對比,應用現代教育手段收集學習材料,製作英語電腦小報,美化校園,參加各類的英語競賽活動的情況等。(2)教學案例——每階段教師應用現代化教育手段的教學案例等。(3)課件案例——在每個研究專題中選取一些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問題,有待解決的教學課件進行研究、分析,尋找解決的辦法,不斷反思、改進,同時選取一些優秀教學課件進行推廣使用,達到資源共享。3.觀察法。採用結構式觀察與非結構式觀察相結合的方法開展研究。如在實驗前、中、後期透過問卷調查,分析、比較學生對現代化教育手段的態度,學生應用現代化教育手段進行學習的情況,教師在實驗過程中觀察學生的表現,態度來調整現代化教育手段的運用與操作。(三)效果檢測1.問卷調查。在課題研究的開題啟動階段,我們採用問卷的形式對實驗學生對英語的興趣狀況、學生對教學課堂中多媒體課件的興趣進行調查、學生運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教師運用現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確立了課題研究的初始資料。因此,課題組在課題研究前、後兩個階段分別以交談以及問卷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調查,用以檢驗課題的研究效果。(見附表1-8)2.實行縱向和橫向對比。縱向對比:透過合理設計的前測、中測、後測的學科學習捲進行前後效果對比。橫向對比:透過校內外全級以上學生參加各類測驗、競賽等成績對比,透過實驗班與非實驗班的對比。七、課題研究週期本課題的研究週期為兩年(2003年7月——2005年7月),主要為以下階段:(一)準備階段(2003年7月——12月):課題組學習相關理論、選定課題申報,進行開題論證即論證課題研究的價值意義以及課題研究所起的促進作用。進行課題人員的培訓。工作重點及具體安排如下:1.撰寫課題行動方案:2003年7月——8月 執筆人:葉淑賢2.課題論證:2003年8月——2003年9月 (全體課題組成員參加)3.課題組成員培訓:2003年9月——12月,採取講座與交流的方式進行培訓。(1)學習相關的現代教育手段的理論知識。(負責人:葉淑賢)(2)教師學習多媒體課件製作的技能。(負責人:魏小玲)(3)教師學習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製作聽力材料,如錄音帶的製作,自然英語語音軟體的使用。(負責人:劉素芳)(4)教師學習上網的技巧和登陸K12平臺的技巧。(負責人:魏小玲)(5)教師學習製作個人網頁的技巧。(負責人:魏小玲)(6)組織教師外出參加相關的學習培訓和課例觀摩。(負責人:葉淑賢)4.實驗前印發相關的問卷調查(表1--表10,見附件)(負責人:李華玲、關惠群)學生英語學情調研:在實驗前、後對實驗學生進行學習英語的興趣、上網條件、上網內容、對課堂多媒體技術應用的態度等進行調查。透過發放調查表方式,輔以部分走訪、座談等方式對實驗學生的上網情況做詳盡的瞭解和分析,為課題實驗班的建立與整合提供科學的依據。本環節將於2003年9月底提交總課題組一份《實驗前學生學情調查分析報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霍華德四戰場均+14.25正負值,聯盟最高!現在的魔獸對湖人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