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歷史的大小姐

    讀中國史,要記住一點,這幫文人士大夫史官詆譭誰,往誰身上潑髒水,往往都是假的,特別是在思想上、施政上跟他們有衝突的人,像魏忠賢王安石等都是這樣,李林甫就更是如此。

    即使到了今天,也還是有很多不學無術的人,著了道,中了這幫無恥文人的毒。就像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說是由於李林甫惠賢妒能,斷了中國邊將入朝的路,讓唐朝重用胡將,才造成安史之亂,而這些簡直都是一派胡言。

    這幫人說“李擔心其他漢人大臣掌管邊鎮大權進而入朝拜相而長期重用胡將”,真的?這是李林甫的主張?李林甫反對邊將入朝為相?

    唐玄宗、張九齡、李林甫為身為河西節度使的牛仙客封賞入朝為宰相之爭時,是誰支援牛仙客為宰相,而又是誰反對?牛仙客不是邊將麼?到底是李林甫反對邊將還是張九齡?

    如果你們覺得孤證不立,再看看“張守珪”的例子,張守珪大破契丹,唐玄宗對張守珪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裡穩定局勢非常滿意,準備封他為宰相,“上美張守珪之功,欲以為相”。但遭到宰相張九齡的反對。玄宗不甘心,欲“假以其名而不使任其職”。張九齡又勸阻說:“守珪才破契丹,陛下即以為宰相;若盡滅奚、厥,將以何官賞之?”玄宗這才作罷。

    是誰反對邊將為相?還是張九齡啊。張九齡作為唐朝前中期逐漸興起的“清流”文官代表,其思想根源就是與武將、勳貴、豪族爭奪權力的,拒絕邊將為相是這幫子文人的利益之所在,而李林甫則與這幫清流文官意見相左,所以你們從哪裡編出來是李林甫反對邊將為相?而正是由於李林甫與這幫子文人清流意見相左,不才是他在身後被這幫子寫史的文人不斷潑屎的原因麼?

    回到張守珪,其另一件事會改變唐朝歷史,“開元二十年(732年),張守珪任幽州節度,安祿山偷羊被抓住,張守珪拷問他,準備亂棍打死,他高聲喊叫說:“大夫難道不想消滅兩個蕃族啊?為什麼要打死我!”張守珪見他長得白白胖胖,語言豪壯,就放了他。命令他跟同鄉史思明一起抓活俘虜,他們只要出去就一定能夠按時抓到,就把安祿山提拔為偏將。張守珪老是嫌安祿山過於肥胖,此人又一向令人敬畏,安祿山感到害怕就不敢多吃食物。安祿山以驍勇出名,張守珪就把他收為義子。”

    如果張守珪能夠入朝為相,還會有未來他的義子發動安史之亂麼?

  • 2 # 理工男讀歷史

    這不是一個歷史題目,而是一個職場問題。

    唐代歷史上著名奸臣包括李林甫、李義府、許敬宗、盧杞、楊國忠等人,李林甫可以算是排名第一。一方面是掌權時間長、造成的損失大,另一方面就是其“口蜜腹劍”,靠頭腦來害人,隱蔽性很強,很多人被他害了都不知道。

    職場上進好青年——李林甫

    李林甫是開元二十三年進入的宰相行列,這段時間他的地位並不穩固,於是仍然表現出非常積極向上的職場心態。

    “林甫面柔而有狡計,能伺侯人主意,故驟歷清列,為時委任。而中官妃家,皆厚結托,伺上動靜,皆預知之,故出言進奏,動必稱旨。”“與之善者,雖廝養下士,盡至榮寵。”(《舊唐書》)

    意思就是說,李林甫是個平時總是笑呵呵的好同事,對上級領導的意圖領會的很是到位,而且在工作生活中經常有意想不到的好主意。對於上級領導的秘書、司機、夫人、小蜜等親信都相處的很好,經常給他們送禮,打探領導的行蹤、喜好,所以每次和領導彙報工作都能讓上級領導滿意。李林甫對和自己關係好的同事下級,事情也做的很到位,哪怕只是公司的清潔工都給很多好處。

    這就是一部標準的職場上進手冊,任何人只要能做到這些,在職場當中必定有很好的發展。當然,一般人輕易做不到,尤其是長期堅持。所以說,大奸大惡之輩往往也是智勇雙全、堅韌不拔之人。

    如果只有這些,那李林甫無可挑剔,關鍵是他對待自己政治對手的手段過於陰險。猜忌陰中人,不見於詞色,朝廷受主恩顧,不由其門,則構成其罪;(《舊唐書》)

    李林甫認為所有有能力的人都是對他地位有威脅的危險人物,要千方百計的予以消滅,但這些事情往往李林甫不會親自出馬,不留下任何記錄,所以被他害了往往還不知道原因。而且李林甫的打擊面很大,被提拔的幹部,只要不是他幫助操作的,他就會把此人列入打擊目標名單。

    後來更是“耽寵固權,己自封植,朝望稍著,必陰計中傷之。”朝野當中人望較高的人,同樣被列入他的對手名單,想方設法毀掉這個人。每次要構陷大臣,就在自己的密室中苦思良久,一旦興高采烈的走出來,必定有人要家破人亡。

    “林甫有堂如偃月,號月堂。每欲排構大臣,即居之,思所以中傷者。若喜而出,即其家碎矣。”(《新唐書》)

    舉幾個例子:

    王忠嗣是盛唐名將,當時的軍中第一人。李林甫想要對付他,並沒有親自出馬,而是安排濟陽別駕魏林上奏。此人不過是個小小的地方官,之前曾經在王忠嗣鎮守的西北為官,算是有交集,讓他上奏符合邏輯。但上奏的內容很是震撼,說王忠嗣說過一句話,“早與忠王同養宮中,我欲尊奉太子。”這在職場當中,相當於你多年前的同事向公司老總彙報,說你以前曾經說過公司老總是個廢物點心。這種無法查證的事情,即使公司老總或者皇帝很是大度,也會心裡有個疙瘩,何況是李隆基那種疑心病晚期患者,於是王忠嗣因此被下獄審問,最後被貶官。整個過程李林甫根本就沒有出面,無論事情結果如何,都牽連不到李林甫身上。

    李適之與李林甫同為宰相,一次李林甫對李適之說,“華山有金礦,採之可以富國,上未之知。”李適之覺得這是個很好的建議,就上奏給了李隆基。李隆基開始很高興,有錢了。但問到李林甫時,李林甫卻說,“臣知之久矣。然華山陛下本命,王氣所在,不可穿鑿,臣故不敢上言。”“這事兒我早就知道了,但華山不能動土,否則會傷到陛下的龍脈,所以我一直不說。”李隆基一聽,覺得李林甫比李適之懂政治的多,開始疏遠李適之。

    有個叫裴寬的,當時是戶部尚書,為官聲望很高,李隆基很是欣賞。李林甫擔心此人入相影響自己,且此人與李適之關係好,必定不能投靠自己。於是找到一個與裴寬不合的大臣裴敦復,告訴他裴寬的事情。裴敦復覺得李林甫是為自己好,又對自己這麼推心置腹,於是說裴寬那小子之前還求我辦過違反原則的私事呢。李林甫說,那你還不趕快上奏,別晚了。於是裴敦復走了楊玉環姐姐的渠道打了小報告,裴寬被貶官。

    後來李林甫開始大興冤獄殺人後,被貶官外放的李適之和裴寬也都是目標,李適之服毒自盡,裴寬出家逃過一劫。王忠嗣盛年暴斃,我個人一直懷疑是李林甫私下下的毒手。

    “口蜜腹劍”是李林甫完全執掌朝政之前縱橫朝野的綽號,等到地位穩固後,這種燒腦的活兒李林甫乾的就稍微少了一些,淪落到普通姦臣的水準,開始大興牢獄打擊異己,並開了唐王朝肉體消滅政治對手的先河。這種批處理方式確實是效率高、威懾力強,但也把自己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這時的李林甫在對付政敵方面水平實際上是退步了。

  • 3 # 口水雜談

    用口蜜腹劍來形容李林甫的為人一點也不為過。

    小人生存的空間

    開元末年,大唐帝國迎來了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盛世局面,民豐物阜,四方臣服。唐玄宗李隆基做了二十多年太平天子,漸漸滋長了驕傲怠惰的情緒。他不再像以前那樣勵精圖治、納諫如流,開始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成績,貪圖享樂。宰相張九齡看到這種情況,心裡十分著急,常常給唐玄宗提意見。

    李林甫本是一個不學無術、胸無點墨的市井無賴,他什麼事都不會,專學了一套奉承拍馬的本領。他和宮內的宦官、妃子勾結,探聽宮內的動靜。唐玄宗在宮裡說些什麼,想些什麼,他都先摸了底。等到唐玄宗找他商量什麼事,他都對答如流,簡直跟唐玄宗想的一樣。唐玄宗聽了很舒服,覺得李林甫又能幹又聽話,比張九齡強多了。

    唐玄宗想把李林甫提為宰相,跟張九齡商量。張九齡看出李林甫不是正路人,就直截了當地說:“宰相的地位,關係到國家的安危。陛下如果拜李林甫為相,只怕將來國家要遭到災難。”這些話傳到李林甫那裡,李林甫把張九齡恨得咬牙切齒。

    如願以償當上了宰相

    朔方(今寧夏靈武)守將牛仙客,目不識丁,但是在理財方面,很有點辦法。唐玄宗想提拔牛仙客,張九齡沒有同意。李林甫在唐玄宗面前說:“像牛仙客這樣的人,才是宰相的人選;張九齡是個書呆子,不識大體。”

    有一次,唐玄宗又找張九齡商量提拔牛仙客的事,張九齡還是不同意。唐玄宗發火了,厲聲說:“難道什麼事都得由你作主嗎!”唐玄宗越來越討厭張九齡,加上聽信了李林甫的誹謗,終於找了個機會撒掉張九齡的職,讓李林甫當宰相。

    李林甫一當上宰相,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唐玄宗和百官隔絕,不許大家在玄宗面前提意見。有一次,他把諫官召集起來,公開宣佈說:“現在皇上聖明,做臣下的只要按皇上的意旨辦事,用不著大家七嘴八舌。你們沒看到立仗馬(一種在皇宮前作儀仗用的馬)嗎?它們吃的飼料相當於三品官的待遇,但是哪一匹馬要是叫了一聲,就被拉出去不用,後悔也來不及了。”有一個諫官不聽李林甫的話,上奏本給唐玄宗提建議。第二天,就接到命令,被降職到外地去做縣令。大家知道這是李林甫的意思,以後誰也不敢向玄宗提意見了。

    口蜜腹劍

    李林甫知道自己在朝廷中的名聲不好。凡是大臣中能力比他強的,他就千方百計地把他們排擠掉。他要排擠一個人,表面上不動聲色,笑臉相待,卻在背地裡暗箭傷人。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樓上隔著簾子眺望,兵部侍郎盧絢騎馬經過樓下。唐玄宗看到盧絢風度很好,隨口讚賞幾句。第二天,李林甫得知這件事,就把盧絢降職為華州刺史。盧絢到任不久,又誣說他身體不好,不稱職,再一次降了他的職。

    有一個官員嚴挺之,被李林甫排擠在外地當刺史。後來,唐玄宗想起他跟李林甫說:“嚴挺之還在嗎?這個人很有才能,還可以用呢。”李林甫詭答:“陛下既然想念他,我去打聽一下。”退了朝,李林甫連忙把嚴挺之的弟弟叫來,說:“你哥哥不是很想回京城見皇上嗎,我倒有一個辦法。”嚴挺之的弟弟見李林甫這樣關心他哥哥,當然很感激,連忙請教該怎麼辦。李林甫說:“只要叫你哥哥上一道奏章,就說他得了病,請求回京城來看病。”嚴挺之接到他弟弟的信,真的上了一道奏章,請求回京城看病。李林甫就拿著奏章去見唐玄宗,說:“真太可惜,嚴挺之現在得了重病,不能幹大事了。”唐玄宗惋惜地嘆了口氣,也就算了。

    像嚴挺之這樣上當受騙的人還真不少。但是,不管李林甫裝扮得怎麼巧妙,他的陰謀詭計到底還是被人們識破。人們都說李林甫這個人是“嘴上像蜜甜,肚裡藏著劍”,成語“口蜜腹劍”就是這樣來的。

    古人騎獸表面上看,李林甫甜言蜜語,好像很關心人,實際上,暗藏殺機,有自己的險惡用心。他還常常挑撥他所反對的人之間的關係,製造矛盾,各個擊破,或在兩敗俱傷時,坐收漁利。戶部尚書裴寬,平時為玄宗所器重,李林甫怕他有一天入相,威脅自己,便設法阻攔。刑部尚書裴敦復“平賦有功”,玄宗表彰了他,李林甫內心十分嫉恨。二裴之間本來就有矛盾,於是,李林甫千方百計地尋找突破口。

    李林甫慫恿裴敦復買通楊貴妃的姐姐,在玄宗面前說裴寬的壞話,致使裴寬被貶為睢陽太守。接著,李林甫又採取明升暗降的手法,藉口裴敦復有戰功,奏請玄宗讓他充任嶺南王府經略使。裴敦復不太樂意,稍稍遲疑,沒有及時赴任,則被李林甫反奏一狀,因“逗留京師”之罪,被貶為淄川太守。就這洋,李林甫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把裴寬和裴敦復趕出京城,何談人相?

    嫉妒成性的李林甫不僅排斥朝官,還十分注意邊帥。按唐朝傳統,邊帥皆是忠厚名臣,其中功績卓著的人往往遷升入朝,拜為宰相。李林甫欲杜絕邊帥入相之路,於是獻上一條奸計,即不用文人和貴族子弟為邊帥。天寶六年(公元746年),他向玄宗再次進言:“文臣為將,怯當矢石,不若用寒酸胡人(出身低微的少數族將領)。胡人則勇決習戰,寒族則孤立無黨。陛下誠以恩給其,彼必能為朝廷盡死。”其花招是,少數族將領不識漢字,駐邊領軍,才能再大也不會入朝拜相。這就從根本上杜絕了邊帥入相的路子,自己的相位可長保無虞。玄宗不知道李林甫的險惡用心,竟然聽信他的話,選用安祿山做邊帥,委以重任,這才有天寶末年“安史之亂”的發生。

    李林甫對有賢能的人或殺或貶或壓制不用,而只用一些才智平庸而善於溜鬚拍馬的小人,一個個有才能的正直的大臣全都遭到排斥。就在這個時期,唐朝的政治從興旺轉向衰敗,“開元之治”的繁榮景象消失了。

  • 4 # 史道驛站x

    李林甫‘’口蜜腹劍‘’,出自北宋時期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口蜜者,嘴甜也。腹劍者內心陰險之人。李林甫是唐玄宗時期的大奸臣,為相19年,是唐玄宗時期任宰相時間最長的人,可見唐玄宗對他的依賴和信任。那李林甫真的如司馬光所說,是那種口蜜腹劍的人嗎?

    李林甫(683~753年),字哥奴,隴西成紀(今甘肅)人,他的曾祖是長平肅王李叔良,也算是皇室出身,他從千牛直長一直做到宰相,從他為官的經歷來看,他攀附權貴,討好聖上,坑害賢良,陰奉陽違,是個笑面虎。

    唐玄宗很寵愛武惠妃,同時也非常疼愛,和武惠妃生的兒子壽王李瑁,一度有廢太子李瑛,立李瑁為太子的想法,李瑁也就是楊貴妃的前夫。李林甫見風使舵,百般討好武惠妃,並向武惠妃承諾好好保護壽王李瑁,讓武惠妃非常開心。

    公元736年,李林甫在武惠妃的幫助下,扳倒了名相張九齡,升任中書令,封為晉國公,任尚書左僕射,從此開啟了他19年的為相生涯。雖中途被彈劾去相,但很快又被唐玄宗起用。如果說李林甫一點水平都沒有,那也是不可能的。

    唐玄宗到了晚年,只顧和楊貴妃風花雪月,開始怠政,宰相李林甫因此大權獨握,蔽塞言路,排斥賢才。為了穩定自己的相位,李林甫向唐玄宗建議,重用胡人安祿山,以達到邊將不能入朝為相的目的。公元755年,在李林甫死後的兩年後,安祿山叛亂,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

    李林甫的口蜜主要表現在,對待皇帝和寵妃的身上,他善於察言觀色,精於權謀,對唐玄宗的心思揣摩得很到位,以至於唐玄宗的一舉一動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如此高深的洞察力,讓唐玄宗十分的欣賞。他對唐玄宗寵愛的武惠妃也是百般獻媚,作為回報,武惠妃時不時的給唐玄宗吹枕邊風,誇讚李林甫的精煉能幹。

    對待同僚,李林甫是百般拉攏,不與其為謀的人,他是百般的刁難和排擠。他在皇帝和大臣之間玩得遊刃有餘。有一次唐玄宗無意中跟李林甫提起趙挺之,並說此人很有能力,李林甫聽話聽音,他知道唐玄宗是有讓趙挺之進京為官的意思。趙挺之歷來看不慣李林甫,他也是心知肚明的,對於這樣的政敵,李林甫肯定會不擇手段的排擠。但皇帝有了想法,他不能說趙挺之不能用的話。

    於是李林甫找到趙挺之的弟弟,說想辦法讓長期在外任職的趙挺之回京任職,並出注意,讓趙挺之稱病回京治療,這樣就可以留在京城。趙挺之不知是計,於是寫了一份申請。李林甫收到申請後,馬上向唐玄宗彙報,說趙挺之有病,不能勝任,唐玄宗嘆了嘆氣,搖搖頭,趙挺之進京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李林甫妒賢嫉能,對於能力比他強的人,他想方設法除掉,他為人低調和善,從不說難聽的話,看起來是個非常有涵養的人,可在背後卻挖空心思坑害賢良,城府很深,由於他的偽善,讓不少人都中過他的圈套。司馬光稱之為“口有蜜,腹有劍”,是相當恰切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宗昌和張作霖是不是上下級的關係?他是如何在奉軍中一步步壯大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