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遙lgy

    康熙的兒子眾多,大約有三十五個,排上順序的二十四個,長大成人的也有二十個。而且多數都很優秀。皇位的繼承歷朝歷代都是很麻煩的事,康熙懂得這些,在康熙十四年時,就立不到兩歲的次子胤礽為太子。

    胤礽也很爭氣,在多人的培養呵護下,各個方面都很優秀。到了二十歲已經是精明強幹,經常隨康熙出巡或康熙出巡,讓胤礽在京城代理朝政,胤礽都能處理的很好。在康熙出征準葛兒是,寫信給胤礽所因想他,讓胤礽把他自己穿的衣服,弄上幾件送到前線,以慰藉思念太子之情,胤礽感動的流淚。

    然而,正是康熙對胤礽的寵愛,使胤礽變得粗暴專橫。冷漠無情。康熙一次出巡,想念胤礽,讓胤礽住到自己的行宮,可是,胤礽面對身體有漾的康熙,依然談笑風聲,讓康熙忽然有了警惕。胤礽還經常對人說“古今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言外之意就是,自己做太子時間太長了。

    胤礽當太子確實時間很久了,身邊自然有一幫人所謂的“太子黨”。這些人知道康熙是要去世的,提前攀附太子當然有好處。主要以胤礽的外叔公索額圖為首的太子黨,勢力強大,而且爭奪權利有些太露骨了。康熙四十二年,康熙以“潛謀大事”為由,處死了索額圖。這樣,也激化了與太子之間的矛盾!

    矛盾的積累總是要爆發的。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依然帶兒子們去河北避暑行獵。康熙一共帶了八個兒子,其中包括只有八歲十八阿哥的胤衸。結果,這個胤衸在路上生病,百般醫治無效去世了。康熙十分的悲慟(康熙的兒子夭折的不少),更是讓康熙傷心與吃驚的是,他隨行的其他兒子們,對他們弟弟的去世,幾乎都是不聞不問的,有病時也沒有人關心。特別是長子胤褆和太子胤礽。而此時的胤礽已經有了子嗣,也毫無同情之心。康熙心冷失望更是惱怒。

    太子胤礽被康熙指責後,沒有認識自己的冷漠。而是將委屈撒到了自己侍從和大臣身上了。更是讓康熙惱怒的是,胤礽被指責後,心神不安,感覺不祥。就派人窺探康熙的起居,甚至,他自己晚上也偷偷的到康熙的寖帳觀察動靜,這些被其他的阿哥們看見了,並告知了康熙。康熙大怒,將兒子們都喊來,痛罵一通,特別是胤礽,更是老賬新賬一起算,康熙惱怒的痛哭。最後宣佈“胤礽廢去太子名號,他這樣的人不能繼承祖宗家業”。

    從此,胤礽失去太子之位,再無翻身的機會。胤礽錯在,心太急。也難怪,誰讓康熙長壽呢?

  • 2 # 宛如清揚

    胤礽犯了哪些錯,導致他失去太子之位?

      這是個大命題,我簡單說幾句吧,當不當的,您看看就好。

      胤礽是所有皇太子裡最有優勢的一個,母后是皇帝最愛最覺得虧欠的一個,外族位高權重,康熙愛如珍寶,出身妥妥地,按常理只要龜著,等到康熙嚥下最後一口氣,他就是下一任帝王,可惜世事總不盡如人意,他兩立兩廢,最終被一群弟弟中最不閃亮的善於打太極的冷麵王給打敗了。

      他犯了哪些錯,導致他失去太子之位?

      胤礽第一次被廢的理由是:“不盡職,不修德”,這個理由看起來很大,但其實有問題,什麼叫不盡職?正如太子的老師王掞所說,六部官員個個不服管,太子怎麼理政?諸多兄弟,除了四和十三兩個好一點,其他的各自為政,太子怎麼管?什麼叫不修德呢?德這個東西更是不好說了。閣老們全都不幫忙,白看,太子有什麼辦法?

      其實明眼人都知道,太子被廢和什麼大面上說的職啊德啊,都沒什麼關係,根本的原因還在邢部舞弊,在於衝擊了皇權,可是這事不能說啊,說出來捅破了天。

      第二次被廢的理由就是太子造反。康熙從塞外回京,當即宣佈:“皇太子胤礽自復立以來,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弘業斷不可託付此人。朕已奏聞皇太后,著將胤礽拘執看守。”稍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這次事件的導演就是康熙本人,他把太子寄給任伯安的信再寄給太子,再下兩道密旨給老四和老十四,監視太子動向,監視外圍軍事,又下明詔表明自己回京路線,於是太子中計了,果然謀了反……

      太子犯的錯,看起來的確是很大,但是放在歷史長河裡比,他算不得多兇猛,可是他運氣太好了,也可以說是太背了。人家李世民逼老父退位,老父乖乖的,而他呢?老父是千年難得一遇的人精,八歲登基,十六歲親政,一生做過數不清的大事,逼這樣的對手爹早點下臺,自己坐上去,他的手段顯然是不夠看的。

      李世民殺兄殺弟不含糊,而他呢?也許有心但真的無力。他本身聰明,一歲當太子,六歲上學,十二歲精通三種語言,精通馬術,四書五經基本都通了,也算是個仁德的太子。可是他的兄弟們呢,要不就是也得父親喜歡,要不就是會做人,有深厚群眾基礎,要不就是外家也勢力大,最重要的是,他們還個個是人才,隨便拿一個出來,都難撂倒,更別說他們還抱成了團!他自己的人馬,一個冷麵王,一個乾脆沒什麼存在感,面對強勢的敵方軍團,哎,狠不下來。

      最終,他也就成了遺憾了。

  • 3 # 茹叔敬

    隨著胤礽不斷成熟,康熙皇帝給他的特權越來越大。並且安排朝廷重臣索額圖做胤礽的指導老師,索額圖認為康熙交給自己的任務是儘快把太子培養成一個合格的皇帝,他利用各種機會提升太子地位,幫助太子樹立權威。他又主持制訂了一整套的太子儀制,授意太子的衣服一律使用黃色,幾乎.與皇帝相合。在康熙的寵愛縱容和身邊大臣所幫助慫恿下,胤礽變得越來越囂張和暴戾。他開始大肆擴充自己的勢力,到處索要賄賂。他經常隨意打罵自己的奴僕和隨從,連王公大臣也不放在眼裡,平郡王納爾蘇和貝勒海善等人遭受過他的親手鞭撻。胤礽當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卻還無法繼承皇位的他已經失去了耐心,父皇長壽身體健康對胤礽而言已經產生了深深的怨恨,再加上他的特殊身份,他與其他皇子的關係也很冷漠。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帶領眾皇子巡幸塞外,途中皇十八子胤介突然患病,太子胤礽見了卻無動於衷。康熙皇帝十分生氣,皇帝聯想到有一次自己在途中生病,前來迎駕的胤礽見了也毫無難過的神色。皇帝責備胤礽毫無兄弟友愛之情,沒想到胤礽不但不接受批評,反而當場大怒。在眾人返京途中,康熙皇帝又發現胤礽在夜晚靠近他的帳篷,並且往裡面窺視,皇帝懷疑胤礽有心刺殺自己,頓時感到非常難過和憤恨,他不等回到京城,直接在布林哈蘇臺行宮中召叢集臣宣佈廢除胤礽的皇太子身份,並且將他拘禁起來。胤礽被廢之後,眾皇子之間就開始爭奪太子之位的戰爭,兩個月後,康熙皇帝召集文武百官商議皇儲事情,設想到眾人一致主張將皇八子胤禩立為太子。康熙早就知道胤禩很有野心,但是沒想到胤禩的能量如此之大。於康熙皇帝做出了一個出乎眾人意料的決定,恢復了胤礽的太子之位。然而再得太子之位的胤礽卻再一次讓康熙皇帝失望了,他繼續結黨營私,甚至密謀逼迫康熙讓位。康熙五十一年(1712)九月三十日,極度傷心和失望的皇帝向諸皇子宣佈:皇太子胤礽自復立以來,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弘業斷不可託付此人。著將胤礽拘執看守。皇帝將胤礽廢出後幽禁在鹹安宮。雍正即位以後,又將允礽移到祁縣鄭家莊王府,派人嚴加看守。最終,允礽在五十一歲那年悽慘地死在了鄭家莊。

  • 4 # 青鸞驚鴻

    胤礽是康熙的愛子,嫡出,生下來就被立為了太子,按說一切都順理成章,他只要等著康熙死去,皇位就是他的了。可惜的是,不是立了太子就沒人再敢動要當皇帝的心思,康熙那麼多兒子,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太子就相當於是處在風口浪尖一樣,隨時都可能被轟下去,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康熙兩立兩廢的舉動。

    【01】第一次被廢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帶著兒子們去圍獵,不料十八阿哥胤衸在路上突發疾病,一命嗚呼了。康熙很傷心,偏偏這時候的太子胤礽卻好像與自己無關一樣,絲毫沒有傷心之意,這讓康熙很是不滿,覺得他沒有兄弟之情;

    這一錯,讓胤礽心裡七上八下的,更加想知道康熙對自己的態度,於是引發了第二個錯,就是到康熙的門口偷窺和偷聽,想看看自己的老子發後會有什麼舉動。一個皇帝,怎麼容得下別人如此窺探自己?自然更加火大,乾脆就將他廢了。

    【02】第二次被廢

    胤礽被廢后,大兒子胤禔覺得機會來了,居然想到幫康熙處死胤礽,康熙於是查處大兒子,直接讓其餘生在高牆中度過。後來康熙又想到胤礽的種種好處,於是又第二次立了胤礽為太子。按理說這下胤礽該吸取教訓了吧?結果......

    再犯錯:結黨營私。這是康熙最氣憤的,不要說太子,就是大臣們這樣子都是會受到康熙嚴厲懲治的,更何況是未來的皇帝。加上被皇八子、皇十四子等陰謀陷害,最終還是淡出了皇權,被康熙再次廢了,雍正二年死在禁所。

  • 5 # 紅枇杷

    胤礽為什麼兩次被廢,當然不止是其他阿哥的擠兌造成的

    個人覺得還有以下的原因。

    一、有豬隊友。死黨索額圖從參與剷除鰲拜一功後,政治態度就趨於保守,其所持政見屢次與康熙的心意不合。在索額圖失寵、失勢、獲罪之後牽連是外甥的皇太子胤礽。

    二、當了四十年的太子心態變化。朝夕侍朕左右,憂形於色,藥餌必親、寢膳必視,惟誠惟謹,歷久不渝,令德益昭的好孩子。到後來的賦性奢侈,被康熙認為此子不孝,從而非常不滿。

    三、胤礽自己後來越來越不成器。被康熙認為:“性仁弱,無矯飾”,“為政務寬大”。

    四、胤礽被廢全在康熙的一念之間。認為胤礽勢大讓康熙坐臥不安的:“朕不卜今日被鴆,明日遇害,晝夜戒慎不寧”廢太子之位,到終於釋懷,認為胤礽錯誤不斷,是因為大阿哥的詛咒所致再次復立。再到替步軍統領託合齊等幾個獲罪的貪官潛通訊息而被廢。完全就是康熙認為你合適就是合適,認為你不合適就是不合適。

    常天人說最是無情帝王家,這裡可見一斑。

  • 6 # Gurunding

    根據二月河老師的《雍正皇帝》一書改編而來的電視劇《雍正王朝》電視劇熱播多年,裡面的人物形象塑造的非常完美甚至深入人心,特別是《雍正皇帝》一書中的《九龍奪嫡》篇,我是拜讀了無數回,實在讓人愛不釋手。

    但是真實的歷史上,太子胤礽是真的因為這些原因被廢的嗎?答案並非如此,小說畢竟是小說,為了使故事更加的飽滿和情節緊湊,總是有一些藝術的新增成分在裡面。

    扯的有點遠,我們迴歸正題,那麼歷史上太子胤礽到底是犯了哪些錯誤從而導致自己被廢的呢?

    我的總結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胤礽的所作所為威脅到了康熙皇帝。

    正所謂:自古天家無私情。

    做為清朝一代聖祖、千古一帝,康熙老爺子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特別是到了晚年,更加害怕自己晚節不保,因為歷史上為了皇位有太多太多的子嗜父、子逼父的例子存在。

    因此,我認為太子胤礽被廢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被封太子太早

    胤礽被早早的封為太子,還是在康熙正當壯年的時候。

    古時候,被封太子,要麼是由於要穩定局勢和人心,要麼就是皇帝晚年需要(和立遺囑一個道理,說不準哪天突然就去了),那麼胤礽為什麼這麼早被立為太子呢?

    這是因為胤礽乃是康熙唯一一位皇后所生,是嫡出,康熙很愛自己的皇后,但是由於皇后過早的去世讓康熙很心痛,愛屋及烏之下,在康熙壯年的時候就早早訂下來太子的名位。

    很可惜,康熙老爺子活的太久了,太子被立的時間也太久了,久的讓很多人很壓抑。

    二、康熙老爺子對子女,首重孝道與親情。

    康熙一生,非常注重孝道和親情,這和他的人生軌跡有關,自八歲登基,雖然沒有了父親,但在自己奶奶的栽培和輔佐下,仍舊還是感受到了無盡的關愛。因此對於自己的子女也是極盡關愛。

    但是康熙老爺子首先是個皇帝,其次才是父親。做父親的到了晚年總有人會擔心子女會不會來某奪遺產,那做為皇帝呢,肯定會更加擔心會不會有人來某奪皇位。

    康熙曾語:“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說康熙疑心重也好,還是說天家無親情也罷,歷史上的教訓,關於皇位的爭奪總是伴隨著血雨腥風、骨肉分離,這麼看,康熙的疑心其實也很正常。

    而胤礽呢?也許是太子做了太久了,也許是身邊的人沒有往這方面想,胤礽在康熙面前第一次表現出了對於親情的冷血,給康熙老爺子心裡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烏蘭布通之戰前夕,康熙出塞途中生病,令皇太子與皇三子馳驛前迎。胤礽到行宮看到父皇病容,絲毫沒有憂愁的樣子,康熙認為這個兒子絕無忠愛君父之念,讓他先回北京。當時只有16歲的胤礽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父皇的不滿,但是康熙認為這說明皇太子不孝,不堪重用。三、定時炸彈的燃點:索額圖欲擁胤礽登基逼迫康熙退位。

    這件事情的發生,可以說是對於康熙疑心的一種肯定,至此原本已在心中產生的懷疑越加的加深和加重了,導火索已點燃,接下來就是怎麼去爆了。

    四、第一次爆炸(胤礽第一次被廢)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康熙帝巡幸塞外,命太子、長子、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子隨駕。在巡幸期間,發生了幾件事,促使康熙帝與皇太子矛盾激化:大阿哥胤禔等皇子向康熙帝報告了太子的許多不良表現。比如說他暴戾不仁,恣行捶撻諸王、貝勒、大臣,以至兵丁“鮮不遭其荼毒”,還有截留蒙古貢品,放縱奶媽的丈夫、內務府總管大臣凌普敲詐勒索屬下等。這些報告,有些是不實之辭,但是康熙帝深信不疑。最重要的是,他不僅為太子的暴行所氣惱,而且不滿太子的越位處事。他認為皇太子的行為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康熙氣憤地責備太子:作為嫡長子,毫無做兄長的樣子。但是皇太子不僅不接受批評,而且還忿然發怒,蠻橫地與父皇頂嘴。返京途中,康熙發現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帳篷,從縫隙向裡面窺視,便立即懷疑太子可能要“弒逆”。這件事也刺激他下決心立即廢掉皇太子。十一月十六日,康熙帝於眾人之前釋放廢太子胤礽。

    胤礽在這次事件中出現的錯誤就是:順風順水慣了,受不得一點委屈,在受到委屈之後不是想著如何消除這份委屈,而是發洩著自己心中的不滿。

    五、第二次爆炸也是最後的爆炸(第二次被廢)

    胤礽在被複立為太子之後,原本就和康熙的裂痕並未消弭,加上胤礽自己所有的怨氣,很快就又發生了嚴懲皇太子黨的事件。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四月,議處戶部尚書沈天生等串通戶部員外郎伊爾賽等,包攬湖灘河朔事例額外多索銀兩一案,牽扯出太子在策劃逼父皇儘早讓位,因此,康熙怒不可遏。皇帝與儲君之間的矛盾,終於又發展到不可調和的地步,康熙決定再廢皇太子。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日,康熙巡視塞外回京當天,即向諸皇子宣佈:“皇太子胤礽自從復立以來,以前的狂妄還未消除,以至於大失人心,祖宗的基業斷不可託付給他。朕已經奏報給了皇太后,現在要將胤礽拘執看守。”十一月十六日,康熙帝將廢皇太子事遣官告祭天地、太廟、社稷。

    胤礽在最後的錯誤就是:不思原因,不找解決辦法,錯上加錯。胤礽沒有意識到自己開始被康熙厭惡的原因不是因為自己亂來,而是因為自己的所做所為讓康熙感覺到了內心深處的恐懼(父子奪權)。胤礽認為自己被廢的主要原因是沒有自己的班底和實權,於是變本加厲結黨營私,這樣的做法真的是錯上加錯,越來越錯,當然,也就離太子之位越來越遠了。

    綜上所述,雖然說了那麼多,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有皇位的存在,所以又回到了那句話:自古天家真無親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喪權失地還能留下1100萬領土?清朝為何能保全如此大面積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