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有知社
-
2 # 九洲靈能
那時候的清朝皇帝,認為自己已經是獨霸天下,對所有外國的各個國家的危險則都不會放在自己的眼裡,特別是康熙,雍正,乾隆王朝時代,就對所有的人民禁槍,怕人民造反,就連以前用過建國時代所用的土炮武器給消毀或是不用了。但是自己的王朝又不會自行生產先進的槍支,認為現在的世界自己已經是安全無事,無優無慮的!不過哪時候的別國是鬥不過清朝政府的,可是到了後來,英華人進入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科學生產力的發展,讓西方國家的經濟就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樣的資本主義社會就比還在封建社會的清朝政府強多了,其經濟的商品,武器,農業等等的發展都強於清朝的封建社會!因此封建社會的制度跟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是無法比擬的!因此清朝的失敗不是缺少槍支,而是失敗於封建社會的制度而造成的!
-
3 # 比海洋大的是天空
清朝輕視火器,這本身就是謬論,清軍入關,本身火器就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努爾哈赤時代,由於滿洲社會發展的侷限性,對火器根本就不怎麼了解,直到努爾哈赤在寧遠城下,被袁崇煥的大炮擊傷,火器的厲害才被滿洲人所深深的認知。
皇太極吸取了其父的教訓,著手準備火器營,後來的漢軍八旗實際上就是以火器營為基礎建立起來的,也正是由於火器的廣泛使用,才最終有了清軍入關,定鼎中原。
後來的康熙皇帝更加重視火器的作用,購買紅夷大炮等先進武器,平臺灣,收復外東北,滅葛爾丹,先進的火器最終成為了作戰取勝的有利保障。而雍正、乾隆也是非常重視火器的,在西北用兵中,火器仍然發揮著重大的作用。
但是,真正的致命的是清王朝的火器基本上是以進口為主,缺少自身的研發能力。更為致命的是,乾隆在完成他的十全偉業之後,竟然閉關鎖國了,而悲催的是,西歐恰恰在此時開始進行了工業革命,而我們對此竟然一無所知。最為致命的是,清王朝此時開始了全面的衰敗,官場腐敗,軍紀敗壞,縱有洋務運動的開展,也是無力迴天了!
所以,火器的落後並不是中國近代落後捱打的根本原因,因為在洋務運動中,清政府已經挽回了這個局面,但是仍然是一敗塗地,清政府真正在滅亡之前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是向國外派出了大量的留學生,這些學生歸國時,清朝已經灰飛煙滅,但是這些人為中國之後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歸根結底,一個國家,只有政治清明,民眾具有凝聚力,才能永遠保持不敗之地。
-
4 # 三觀粉碎機
實際上並不能說清朝輕視火器的研究和使用,當然也沒足夠重視,更重要的原因是誰都沒想到火器能在西方得到突飛猛進的地步。而這,可以怪清朝的封閉或者政策性問題,但實際上真正的原因還是東西兩方文化差異所造成的。
我們知道在封建社會時期中國的科技發展是非常緩慢的,這是由於自儒學成為定國之策以來,一直重文輕理工所造成的。所以雖然火器發明自中國,但是到了明朝中期,中國的火器不僅大大落後於西方,甚至已經被隔壁的日本所趕超了。到了明朝末期,最頂級的火器,比如我們所熟知的佛郎機、紅夷大炮等已經全部都是“進口合資”產品,不管是在原理上還是製作工藝方面,相較於西方已經有了足夠大的工業差距。
重點說一句,這裡不僅僅只是火器,比如說指南針、印刷術等,雖然都發明於中國,但是發揚光大已經更靈活的實際應用,後續的發明全部都在西方,這是完全由文化差異所造成的。
當然,以上只是一部分原因。清朝前期還是非常重視火炮的,特別是袁崇煥的寧遠大捷,使得當時的後金不得不發展火器,於是便從瀋陽城中俘虜大量工匠,也因此奪得了天下。後來到了康熙時期,清政府依舊重視火炮,也出了很多火炮專注。
但這個時候就發生了一個問題,作為馬上拿天下的遊牧民族,當時的火器並不適合配合馬匹使用,跟弓箭相比還是極其雞肋,於是自乾隆以後逐漸被荒廢了。
而歐洲呢,歐洲多山地,多城堡,這就使得在攻城的時候弓箭變成了非常雞肋的武器,在上千年的光景中他們一直尋求武器上的突破。而為了抵禦弓弩,城堡也是越建越多,越多越厚……直到火器的出現,讓他們看到了光景。
這就相當於矛和盾的關係,我們還沉浸在胡服騎射的時候,火器已經成為了人家的救命稻草,此消彼長,到了清末,已經是完全的兩極化。
-
5 # 密探零零發
中國是最早發明和使用火器的國家,但最後卻被西方列強拿著我們老祖宗的發明打得一塌糊塗。滿清誤國,是中國近代百年血淚屈辱的罪魁禍首。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為何滿清那麼輕視火器的研究和使用呢?實際上,準確來說不是滿清輕視火器,而是滿清對火器是一種很矛盾的心理。
大清很矛盾,滿清以騎射得天下,在與明軍的作戰中,也吃過先進火器的虧,也認識到了火器的威力和重要性,但清朝作為少數民族政權人口太少,自己擅長騎射,不擅長火器,擔心一旦研究出厲害的火器會抵消自己八旗兵的優勢,被漢人推翻政權,因此清朝的統治者對火器的態度很矛盾,一方面知道其威力,另一方面又擔心先進的火器落在漢人手中,於是他們採取了一種保持現狀,固步自封的態度。
鴕鳥政策,固步自封,落後捱打。滿清的統治者,保持火器的現狀,不鼓勵火器的研究,但自己還是配備一些數量的火器。只是當鴉片戰爭爆發後,清軍手中的火器還是明末清初的技術水平,甚至還要落後一些,面對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只要捱打的份了。
清朝統治者的盲目自大,閉關鎖國,固步自封,最後導致自己成為一個盲人,如何能戰勝西方的“超人”呢?
-
6 # 憤怒野虎
滿清時期,它的閉關自守政策,根本不瞭解世界的發展情況,滿足於“天國上朝”思想,是它輕視火器生產的原因。
滿清政府是透過馬背上獲得天下的。因而,入主中原之後,除控制國內穩定外,基本都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享樂思想。惜日曉勇善戰的八旗子弟,已經變成提籠玩鳥,戲耍遊樂的執絝弟子。
鴉片戰爭之時,道光皇帝還不知道英國在那個方向。甲午戰爭之時,朝廷上甚至有官員提出,派高大健壯的勇士,嚇唬壓垮小個子日本,等。可見,當朝官員、皇帝都是如此謊唐,又何會重視火器發展情況。
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滿清政府的腐敗,外國中乾的實質,徹底裸露出來,也使那些“天朝上國”的官員清醒過來。然而,世界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浪潮。
-
7 # 關東俠客
滿清初期是常重視火器使用的,如果認為滿清靠騎射得天下那是被忽悠了。明朝軍隊是世界上裝備火器較早的國家,明成祖時候裝備了神機營,土木堡之變時明朝精銳盡失,于謙靠留守京城的二三流部調,調撥一萬件火銃在京郊殲滅了蒙古一萬多先頭部隊騎兵,蒙古也先才退兵。努爾哈赤是遼東李成梁手下的軍官,當然知道這些高科技武器的歷害,尤其是滿族初期根本沒有多少人,更是依靠火器來提高戰鬥力彌補兵力的不足。努爾哈赤在寧遠城被袁崇煥打的大敗是因為明軍裝備威力強大的紅夷大炮。明末徐光啟和傳教士利瑪竇合作引進西方先進的紅夷大炮技術,首先裝備了遼東明軍。到鎮南王孔有德降清時當明朝最精銳,最先進的火炮部隊送給皇太極,清軍則是如虎添翼。李自成一片石之戰失利後妄圖靠潼關天險擋住清軍。正是因為清軍裝備的紅夷大炮把李自成重新打成流寇。康熙皇帝在昭莫多和烏蘭布通兩次打敗噶爾丹軍隊,清軍紅夷大炮向噶爾丹大營轟擊,其軍隊立刻潰散。雅克薩之戰,清軍用"神威無敵大將軍”把沙俄軍隊打敗。只不過乾隆晚年自詡有十全武功,搞起閉關鎖國政策。當英國使團在他八十歲生日時,給他帶來當時工業革命最新成果,工業蒸汽機,望遠鏡還有當時先進槍枝等。英華人要求開埠通商,遭到乾隆皇帝嚴辭拒絕,因為我天朝上國物華天保,物產豐富不虛要西方人的奇淫巧技。據說八國聯軍入北京的時候,在皇宮庫府裡這些貢品還完好無損的放在那裡,只是掛滿了灰塵。正是因為乾隆皇帝的妄自尊大,鼠目寸光才使中國的發展與世界脫軌,直到一八四十年雅片戰爭的大炮才打醒清朝天朝大國的迷夢。
-
8 # 超然視野
滿清是一個不太重視火器的朝代,這與同時代的歐洲各國有著明顯的區別,這也是如今很多人回憶起來恨得牙癢癢的原因,很多人把這一現象歸結為東西方文化的的差別,又或者是重文輕武的傳統造成的,又或者是滿清的統治階層的狹義統治理念!
不過這些或許都不是滿清不進行火器的研究的原因,滿清在入關後也繼承和引進了一些西方國家的火器裝備,如康熙時期就使用荷蘭人制造的火炮收復外島和平定準格爾,清朝的火炮就起了非常重要的原因,這就說明在有具體用途時清朝的統治者絕對是會使用先進的火器的!
而且在清朝後期,在與列強打交道的過程中,也誕生了洋務派這樣學習西方武器和工業技術的潮流,但落後已經成為事實,僅僅靠一兩件新武器的引進是不能改變滿清走下坡路的事實的!
那麼回過頭來看西方列強的武器發展為什麼一直引領世界潮流,那是源於西方列強之間幾乎沒有間斷的軍事鬥爭,從英法的百年世仇演變成法國大革命,再到拿破崙建立的法蘭西帝國,以及英國極力支援的反法同盟,再到普法戰爭以及隨後的一戰二戰,西方列強始終在歐洲進行著軍事技術的競賽和應用,同時也在不斷的更新軍事思想!
因此他們的軍事裝備在持續不斷的更新和應用,這也是清帝國引進技術製造裝備的弊端,當一個新技術能夠被清帝國引進的時候,技術的擁有國已經有了更新的技術裝備,所以大清帝國總是跟在列強屁股後邊充當過氣武器的傾銷市場!
也就是說武器的進步必然是伴隨著殘酷的戰爭,清帝國入主中原的過程雖然也經歷了反覆,但基本上也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了大一統或者實力壓倒性強大,周邊的戰爭如遠征準格爾等也不過是針對區域性勢力的戰爭,雖然有往復,但都是間斷的不成氣候的!
而最為明顯的例子莫過於二戰的納粹德國,二戰以前德國的技術裝備實力與法國相比差不多,除了空軍裝備在數量上佔據優勢以外,坦克還甚至不如法國的好,但德國贏就贏在戰術思想的轉變和靈活,閃擊戰下強大的法國三個月就宣佈投降,也是成就了一段傳奇!
不過二戰時早就新武器的催化劑,到了二戰後期,德國的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已經具備了對盟軍的技術碾壓,而德華人在噴氣式飛機,火箭技術等領域的開創性突破也延續到美蘇冷戰的武器源頭,而蘇聯的武器更新換代也最終讓蘇聯取得了衛國戰爭的勝利,武器水平也達到了世界頂峰!此時的美國把二戰以前還只是艦隊的輔助艦種的航空母艦發現成了主宰海戰的絕對核心,更是研製了人類的大殺器核武器!
不得不說只有鬥爭和戰爭的需要才會迫使對武器系統的深度研究和更新需求!不是清帝國不研究火器,而是西方列強在爭奪殖民地的時期,我們卻進去了所謂的“康乾盛世”,太過滋潤的生活讓我們喪失了危機感!讓我們落後於西方!
-
9 # 梓凌2018
相信滿清輕視火器的人,一是沒有研究過歷史,二是相信垃圾影視作品,三是帶有民族偏見存心壓抑貶低,再是以訛傳訛。清代火器運用水平,及使用規模,重視程度,依賴程度均遠遠超過前朝。
清朝火器以鳥槍和紅衣炮為主,明朝火器以火門槍和本土數百斤的將軍炮為主,永樂時引進安南火銃,中葉以後引進火繩槍和佛郎機炮,後期引進紅夷炮。
明朝的火器種類雖花樣繁多,但實用性技術革新在黨爭之下始終進展緩慢,直到明朝滅亡時,大部分的軍隊單兵火器為三眼銃,快槍(單管火銃)等火門槍,火繩槍在單兵火器裡頭只佔十分之一,戚繼光的部隊除外(4000戚家軍裡幾佔五成),紅夷炮全國僅兩百餘門,終明一朝,正規軍火器最多時候佔總兵器庫的不過百分之四十,神機營除外,而且是以火銃為主。
清朝自皇太極時就批次生產了世界上最早的鐵芯銅質紅衣炮,入關前清軍紅衣炮數量就達到400餘門,是明朝的兩倍,順治五年規定全軍火器兵列裝火繩槍,淘汰了明朝落後歐洲兩百多年的火門槍。
康熙年間研製出中國第一門發射爆炸弾的威遠將軍炮,同時可自行生產燧發槍。雍正年間,規定各省綠營鳥槍配比達到百分之四十至五十,陸軍每兵百名至少配火炮一門。
乾隆年間征討大小金川,六萬西征軍八成配備火槍,兩成配備弓矢,過度依賴遠端打擊技術而忽視近戰,基本杜絕冷兵器近戰的戰法,因此乾隆帝針對清軍白刃戰能力差的這一現象才提出騎射乃滿洲之根本,旗人之要務的指導意見。乾隆朝研發中國第一批組裝式山地炮,九節十成炮,在滅準格爾汗國的戰爭中引進土耳其火槍技術,進行了軍中的火器改良。
到道光年鴉戰爆發前夕,中國全國大小火炮兩萬一千餘門,僅鴉片戰陣前敵損失火炮就達五千餘門。同時代的英國,陸軍炮兵1.2萬人,陸軍火炮僅有六百餘門,法國陸軍火炮兩千餘門。
拋開質量先不說,中國陸軍火炮數量之多,全世界無出其右。打不贏是人的問題,上面問責,只好把責任推在不會說話的火炮身上。但以武立國的清朝是沒有理由不重視自己軍隊的武器發展的。造成現在的錯覺是應為垃圾影視作品的誤導,和一些不學無術的歷史學家傳訛,誤人子弟。
還有清代還是中國歷史上明文規定百姓可以依法擁有槍支的朝代,邊疆或山林野獸眾多之地,百姓向官府申報,登記造冊即可依法持有火槍,因清代對槍支管制較松,民間大量擁有非法槍支,乾隆年間嚴打時期,僅四川一省,即查獲民間違法私藏槍支一萬多杆,屢禁不止。
-
10 # 北洋水兵
呵呵,你題目掛的圖片都是清軍使用抬槍的玩法。
我就用圖片說話。清軍部分火器圖片一鴉時期清軍使用的西洋火炮清軍不僅在一鴉前就完成了軍隊火器化,甚至騎兵都拿著火槍作戰。洋鬼子也各種記錄清軍用槍炮和他們對射。火藥相對明朝也有所改進。
所以我很好奇那些說清軍火器沒發展、不如明朝的腦袋長哪去了。
回覆列表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國家,在宋朝時期就有突火槍的發明與使用。而明太祖朱元璋能夠驅逐蒙元而建立大明,也與明軍大量裝備火銃等熱兵器有關(史載,洪武十三年規定,在各地衛所駐軍中,按編制總數的百分之十裝備火銃)。至明成祖時期,設立了專習槍炮的神機營,而其每次北征,皆以“神機銃居前,馬隊居後”,神機營與步騎兵相配合,從而奠定了對蒙古騎兵作戰的優勢。
而至明末時期,雖西方的火器在很多效能上趕超了東方,但整體上的差距還不是很大。並且明朝很重視從西方(葡萄牙、荷蘭等)引入先進的火器,並進行了大量仿製與改良。然而,到了滿清,中國火器的研究卻徹底停滯了。以致到了近代,面對西方的船堅炮利,只能一次次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賣國條約。那為何滿清要輕視火器的研究呢?其實這跟滿清的政治制度密切相關。
滿清在政治上,是採取了“聯蒙制漢”的策略,在他們的理念裡,是以華夏征服者而自居的。而這兩個民族的習性很相近,騎射乃是其生活日常。滿清自認其是以騎射而取得的天下,其武力的自信就來源於騎射。漢人乃農耕民族,農耕民族的騎射條件又怎麼能跟漁獵遊牧民族相比呢?而滿清雖曾經在火器上吃過虧,見識過火器的威力,在初期也對火器頗為重視。
但是,火器乃是其陌生的領域,也脫離其生活日常。如果仍再重視火器的研究,那麼火器的技藝掌握在漢人的手裡,滿清將會喪失其武力上的自信。故而,滿清為維護其統治,便只得“重騎射而輕火器”,農耕民族的騎射還能玩得過遊牧漁獵民族的騎射?而只要漢人沒有武力上的自信,也便只好安心做順民了。
而對漢人來說,來自北方的漁獵遊牧民族一直是對中原王朝的最大威脅。為對抗漁獵遊牧民族的騎兵,一直絞盡腦汁,而火器是剋制騎射的最大利器。正因為定居民族與非定居民族生活習性上的不同,才決定了滿清輕視火器研究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