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孤獨的人209381559
-
2 # 英武
作為歐洲來說,目前真得“軟骨頭”一塊兒啊!
1.對於維護伊核協議,歐洲很多國家包括英法德國家,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從年初與伊朗達成instex結算機制到現在,都沒有落地!而伊朗現在要做得就是:你們歐洲不要話說的好聽,姿態擺的很好,但就是不落地。
3.而事實上,伊朗濃縮鈾已經達到5.4%,並且解釋了伊朗這樣做得依據就是“伊核協議”規定得,一方(美方)違反伊核協議之後,另一方(伊朗)是有權利降低承諾,提高丰度得,即“伊核協議”規定得第36條款。4.現在英法德三國領導人發表宣告,表示要靠德黑蘭來確保協議能夠繼續有效!但從後續得報道來看,歐洲三國顯然已經被美國分化,甚至表示,伊核協議得實施取決於伊朗是否完全遵守協議!這句話得意思是:美國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核協議,我們管不了;但是你伊朗應該遵守協議,而不是提高濃縮鈾丰度和儲量。
對此,伊朗已經說了,如果歐洲有意挽救“伊核協議”,就趕緊在歐洲投資!如果美國想要談判,先取消制裁,不再實施經濟制裁並重新加入協議。
隨著土耳其引進S400,未來得美土關係必然會緊張,而歐洲國家現在這種態度,簡直就是“軟骨頭”得表現!可憐得歐洲!
-
3 # ruixuezhaofeng
2015年伊核協議在伊朗與美俄德法英中之間達成,在奧巴馬堅定意志之下,歐洲起著重要作用。同理,當特朗普2018年5月退出該協議,走向奧巴馬政策的對立面,歐洲幾乎一事無成——它是美國的“影子”,難以撐起全球外交、安全獨立的一級。
1、從經濟總量上看,歐盟似乎超過美國且有歐元與美元抗衡,但其創新能力與產業整合遠在美國之下,拆分後差距更大,歐盟的國際分量降低,經濟基礎是根本。
2、歐盟遠未形成一個聲音對外的合力。德國與法國作為“發動機”,東部受到“新歐洲”的阻礙,西部有美國的“臥底”英國,南歐自身又不太爭氣,四分五裂的背景下,對外行動使不上勁兒。
3、歐洲在中東沒有軍事存在和戰略專案作為“兩翼”,美國更多地集中在軍事上,東方大國“帶路”影響深遠,歐洲人沒有發力的“抓手”,自然不能得到域內國家重視。
4、歐洲人在沙遜尼派和什葉派兩大陣營中都不討好,結果可想而知。
就三大國而言,德國有理念卻沒有行動實力,法國正在成為“言辭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英華人搖擺之中必然倒向美國。拯救伊核協議,伊朗需要的救援與支援對歐洲真是勉為其難。
-
4 # 精英出鞘
歐洲各國之所以在輿論上維護伊核協定的完整,卻又不付諸於實踐,主要原因是歐洲拗不過美國的大胳膊。
要知道,自從美國退出伊核協定,並重啟對伊朗的單方面制裁之後,外界一直對伊核協定能否繼續履行下去存疑。儘管在這之後,伊核協定的簽署各方都相繼發表的宣告,要求繼續履行該條約,但在美國強力的單邊制裁措施之下,伊核協定對於歐洲各國簽署方來講,已經是“名存實亡”了。
因為歐洲,尤其是西歐作為美國的盟友,在對外政策的制定方面,肯定會傾向於美國。更重要的是這些國家,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經濟上,都是十分依賴美國的,因此在美國退出伊核協定之後,歐洲各國也接連對伊朗實施了制裁,儘管是象徵意義上的。
但是畢竟這些國家都是伊核協定的簽署方,所以在伊朗威脅將違反伊核協定內容時,歐洲督促其繼續履行協定,完全在意料之中的事情。反之,如果歐洲真的認真履行了伊核協定,那肯定是要得罪美國的,因為光靠他們自己的力量,根本無法與美國叫板的,並且,從英國扣留伊朗油輪、落實美國製裁方案這一舉動來看,英國可以說在伊核問題上,已經徹底倒向美國了。
因此,伊朗在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最終於本月7日正式宣佈提升濃縮鈾丰度,並將超出國際原子能機構規定的濃縮鈾丰度值3.7%的上限,這會使伊朗逐漸具備生產武器級濃縮鈾的能力。與此同時,德黑蘭目前還停留在伊核協議中,如此一進一退,雙方還大有談判的空間,歐洲則夾在其中十分尷尬。
-
5 # 李建秋的世界
我這麼說吧:美國是想推翻現在的伊朗政權,建立一個親美政權。
伊朗有沒有核武器,根本不重要。
而且這件事情,實際上全世界都是心照不宣的,伊朗方面也非常清楚。
至於歐盟,一幫沒用的國家組成的聯盟罷了。
在歐盟內部,紛爭不斷,以波蘭為首的維謝格拉德集團反對以法德為軸心的歐盟支柱。
表面上看,波蘭比較弱,但是波蘭有美國的支援,那就不一樣了。
這次歐盟大選就明顯看出意思了,新上任的歐盟主席就是個典型的親美派。
本來關於挽救伊朗核協議是德法提議的,現在德法之間也出現很大的矛盾,僅僅這次歐盟選舉就很說明問題,德國和法國互相否決對方的候選人,最後達成一個妥協,才讓馮德萊恩上臺的。
新上任的歐盟主席叫馮德萊恩,就是這位
她曾祖母就是個美華人,她的小孩也在美國上大學。
連BBC都說伊朗基本遵守了協議的條款,本來應該取消的制裁又被重新實施,但是歐盟內部分裂嚴重,尤其是對於歐盟的跨國公司來說,本身和美國糾纏不清,如果想遵守原來的承諾,則需要和伊朗交易,那就會被美國製裁,德法想建立特殊管道迴避美國製裁,但是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美國隨時可以升級制裁方式。
我知道很多人是對歐洲人有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實際上這個大陸早就懦弱不堪了,特別是德國,很多人對德國還保持在那種二戰時期強大德國的幻覺,現在的德國軟弱的很。
舉個例子吧,日本福島事件,德國為了避免出現這個問題,在全國把核電都廢除了,看起來很好對吧?
來看看FOXI新聞
美國核武地點偶然暴露在北約的附屬報告中。
北約的機構最近釋出了一個文字,揭露了一個長期公開的秘密:歐洲儲存了大量的美國核武器,已經被披露的有比利時,義大利,德國,荷蘭和土耳其。
也就是說德國辛辛苦苦搞的去核電,結果德國本土內就有美國的核武器。
美國在德國部署核武器,德國知道嗎?德國肯定知道,德國敢吱聲嗎?
這件事連很多德華人自己都不清楚。
其實荷蘭,比利時,義大利之類的都是一樣的。
伊朗人就不應該對歐洲產生任何幻想。
不管歐洲願意不願意,這個大陸本身就是軟弱無力的,他們連自己都保護不了,還保護你伊朗?
-
6 # 一線天
在維護2015年的伊核協議上,為啥歐洲雷聲大,雨點小呢?關鍵是因為,在2018年5月美國單方退出該協議後,在處理伊核問題上,使英法德三國的處境非常尷尬。這個2015年的國際協議,是美國的奧巴馬政府同英法德俄中五國一起,與伊朗政府簽訂的。現在,美國特朗普政府在根本就沒有考慮英法德這三個盟友的利益和意見的情況下,就廢棄了這個協議。對於特朗普的這種魯莽做法,儘管英法德有一肚子的怨氣,但考慮到要維持與美國的盟友關係,在伊核協議問題上也就不好與美國鬧翻,撕破臉了。畢竟,在經濟上、軍事上、外交上歐盟集團都離不開美國這棵大樹的庇護和扶植嘛。所以,在美國和伊朗的對峙和爭鬥之間,英法德三國就只有踩鋼絲了,儘量能保持平衡,不偏倒一邊,雙方都不得罪。當然了,玩踩鋼絲這種雜技是很累的,也得冒一定風險的了。實際上,英法德這種兩面討好的策略,不怎麼見效,結果是誰都沒有討到好。一方面,特朗普根本不理睬英法德的反對態度,一意孤行,把伊核問題弄得越來越複雜了。另一方面,伊朗政府也不聽從英法德要求它繼續遵守伊核協議規定,停止研發核武器的呼籲,而是重啟核武器的發展,這對英法德來說無疑是個壞訊息了。然而,可以肯定地說,一旦美國和伊朗之間發生了戰爭,英法德必定是會站在美國一方的,畢竟它們都不希望在中東地區看到一個擁有核武器的伊朗吧。
-
7 # 一號風手
歐洲在維護伊核協議上雷聲大雨點小,是因為歐洲內部存在問題。
歐盟內部國家在北約和歐盟之間出現選擇困難症歐盟是在北約框架下成立的,在法理上歐盟屬於北約旗下的組織,到北約的領導是美國。
現在北約的老大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制裁伊朗。但歐盟組織內的兩位大領導德國和法國與美國唱反調,要維護伊朗核協議,和伊朗繼續保持貿易往來,這讓歐盟其他小國一下子無法適從。
如果讓他們從北約立場上做出選擇,那麼他們就要支援美國,但是從歐盟立場上做出選擇,他們就要支援德、法。
現在歐洲小國在選擇上出現困難症,他們不知道到底是以北約為主,還是歐盟為主。
安全和利益之間猶如魚和熊掌歐洲的安全一直都依賴北約提供軍事保護,但是北約軍事力量的主體是美國,從這個角度來講,歐洲國家一直依賴美國保護。一旦選擇歐盟站在德、法兩國一邊,他們擔心會讓美國惱火,從而從歐洲撤軍,這樣一來歐洲的安全就無法得到保證。
但是選擇北約,站在美國一邊,無疑是打壓自己地區上的兩個老大。德國和法國是歐洲大陸的主體力量,也是歐洲大陸利益的主要維護者。德國和法國直的利益與歐洲眾多國家的利益息息相關,這兩國被打壓,也是在損害他們自身的利益。
由於歐洲小國不想失去魚,也不想失去熊掌,所以他們陷入了矛盾。
其實這個問題早在特朗普要求歐洲各國增加北約軍費開支的時候就出現了,兩邊吵的很兇。
德國和法國為了能夠讓歐洲保持統一立場,所以積極的推動歐洲聯軍的建設,推動歐洲獨立的武器系統的開發,以此開擺脫對美國軍事上的依賴,解決那些小國的擔憂。
歐洲維護伊朗核協議無力,是德、法兩國和美國持續怒懟的後遺症德國和法國單獨對抗美國份量是暫時是不夠的,所以他們必須要拉上歐盟一起,藉助歐盟集體的力量才能有效的抗衡美國。
德國和法國只要和所有歐盟國家同進同退,美國就拿他們沒辦法。
但是歐盟小國早已在北約和歐盟兩個組織之間做出選擇的問題上陷入了困境,德、法兩很難在和美國對抗的問題上說服他們。
如今德國和法國以及英國一起推出了instex避開美元的結算系統,但是遲遲無法發揮作用,原因就在於隊伍帶不動啊,歐洲小國都處於觀望狀態。
連國家都在觀望了,歐洲那些私人企業怎麼敢“下手”呢,所以德、法兩國領導人想維護伊核協議,也是有心無力。
歐盟內部不穩定因素在增加,降低了德、法的號召力歐盟內部不團結主要根源在於對歐盟未來的前景看不到清晰明確的道路。
歐元區成立以來,並沒有讓所有加入的國家都獲利。
有的國家是從中獲得了很多經濟利益,但有的國家在經濟上卻損失慘重。因此也讓歐盟內部出現了“疑歐派”。
也就是說有的國家覺加入歐洲可能是個錯誤,目前產生了想退出的念頭。
然後是在對待難民問題上,歐盟內部意見也不統一,分歧非常大。而難民問題也直接引發了歐盟內部出現政治問題。
再加上英國要脫歐,更是給歐盟一個巨大的打擊,如果英國脫歐成功,並且沒有支付分手費,搞不好會引發連鎖反應,導致歐盟瓦解。
也由於這一系列因素的存在,害得歐盟內部的很多國家不敢輕易的和美國分道揚鑣,他們擔心要是歐盟解體後,和美國的關係又因此存在問題,到時候會更麻煩。
總得來說,伊朗目前很難指望歐盟那邊能拿出更多的實際行動來維護伊核協議。介於歐盟內部的情況,大家也別抱太大希望。 -
8 # 閒看秋風999
這應該是因為美國太強大了;歐洲國家和歐洲企業不是一條心。
自一年前川普宣佈退出約定,直至一年後重啟經濟制裁;歐盟巨頭德國法國領導人在不同國際場合以及互相進行國事訪問期間,不斷勸說川普總統不要放棄這個約定。
特別是法國, 不僅僅是馬克龍與川普溝通,而且派出私人高階代表博納前往伊朗斡旋;一個月之內,這個博納就兩次到訪伊朗;
因為是馬克龍的特使,博納還攜帶了一封馬克龍的私人信件和一項歐盟認可的建議:這就是網上盛傳的“美伊雙方立即對話”,條件是伊朗暫時凍結鈾濃縮等核活動、美國經濟制裁不再繼續升級。
在德黑蘭,博納會見了伊朗總統魯哈尼、外長扎裡夫,以及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阿里·沙姆哈尼;此人曾在2015年的伊核協議談判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上個月,也就是6月28日,歐洲的英法德三國在伊核協議締約方會議上宣佈,三國已經透過共同努力,促成了INSTEX成功落地。
法國外交部7月4月表示,伊朗正加快建設與歐盟INSTEX相對接的機制;不過這個機制在初始階段交易範圍限定在藥品和食品之內;並沒有包括伊朗所希望的石油。
說白了, INSTEX機制實際上就是一種“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來規避美國的制裁,避免歐洲與伊朗發生直接的資金往來。
舉個例子。如果某家歐洲企業A公司打算向伊出口,INSTEX系統會自動尋找並且匹配歐盟國家中準備從伊朗進口的歐洲企業B;如果匹配成功,其結果就是這兩家歐洲企業之間相互轉賬;而不是歐洲企業與伊朗直接發生資金往來。
怎麼樣?歐洲國家為了挽救這個協議,還是用心良苦,做了不少努力吧?
可現在的問題上,歐洲國家或者說歐盟在國家層面上似乎已經找到了一線希望,讓伊朗經濟得以緩解;可是政府是政府,歐洲的公司可都是企業行為——在唯利是圖的同時,還要規避風險。
換言之,在面對伊朗與美國這個市場的同時,應該選擇誰?結果當然是不言而喻。而且由於懼怕美國的“第三方”制裁,歐洲著名大公司道達爾、西門子等等以及在伊朗已經投資的跨國公司早就離開了伊朗。
總之,歐洲並非是要與美國作對而力挺伊朗;而是堅持要貿易自由而不是貿易保護。所以才出現現在的“雷聲大雨點小”的現狀——歐和美國其實仍然還是“一家人” ;歐洲只是不滿美國的“跨區域管轄”而已。
回覆列表
維護“伊核協議”,歐盟為什麼雷聲大雨點小?這很簡單呀,作為一個雖然經濟總量世界第一,但是卻是猶如患了軟骨病一樣的區域性國際織,歐盟什麼時候會有像美國、羅剎、中國等國家一樣,按照自已的意志,大聲的、毫無顧忌的對別人說“YES”或者“NO”過?瞻前顧後、萎萎縮縮的歐盟,很多的時候都要看美國的臉色來行事的。“王既惡之,臣下亦惡之,”作為政治上的跛腳漢的歐盟,是很少有違拗其老大美國的旨意的時候的。美俄中英法德六國與伊朗所簽定的核協議,歐盟也是投了贊成票的。但是隨著特朗普政權的撕毀伊核協定,歐盟也見風使舵,重新加入了對伊朗毀約的不公開行動。表面上歐盟(也就是{西}歐洲)也嚷嚷說:“我們反對美國對伊朗重新採取的單邊(制裁)行動。”可是在事實上呢,歐盟哪怕是拿出一點點制裁美國的毀約的行為的措施都沒有。不僅如此,歐盟還向伊朗甩黑臉放狠話,那意思就是說:“你咋不全力的配合美國呢?”歐盟對待美國和伊朗的態度,與《幕尼黑協定》簽定前,英法兩國對待拒絕德國無理要求的捷克斯洛伐克,有著極其的相似。儘管歐盟也在伊朗有著它的利益,但是在美國的高壓下,它除了嘀嘀咕咕的幾聲抱怨外,是不敢堅決的反對美國對伊朗的毀約行為的。(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屬於圖片創作者及始發媒體。)